6438.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一、学习目标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注重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理解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意义。
3、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变式检测1.出示检测题:(见右栏)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2.巡视课堂:理解学生检测情况,发现做题过程中的问题,便于最后实行强调。
3.明示答案:学生完成自测后明示答案,要求互批互改,师友互助,当堂订正。
4.小结评价:针对学生做题情况实行小结,指出学生检测时出现的缺乏与问题,并强调知识点。
1.自我检测:1.以下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
B.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合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但仅是没有疾病。
C.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但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
D.健康的生活不但需要增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理应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当情绪不好时,能够去散散步或者打打球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
B.能够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
C.有烦恼时能够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
D.“一醉解千愁”,烦恼时喝醉酒就会把不愉快的事情忘掉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A.心情愉快B.良好人际关系C.有自制力D.妒忌4.以下哪一项可能会使心理受到生理的不良影响( )A.过度疲劳B.充足睡眠C.适度运动D.充分的休息5.“快乐的人比忧郁的人更容易恢复健康”,这说明( )A.积极的情绪能够使人聪明B.快乐的人身体都健康C.忧郁的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D.积极的情绪有益于人体的健康6.当询问某同学的家长是否关心自己的孩子健康时,该家长列举了一些关心孩子的健康的做法:(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2)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质;(3)参加文体活动;(4)关心学习情况。
你认为该家长对健康的看法全面吗?说明原因。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八单元最后一章(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保持愉快的心情的基本方法。
本章共由两节组成,与前两章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后组成了完整的关于“健康地生活”的知识体系,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目前,社会上普遍关注健康问题,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在此形势下,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并了解着与此有关的话题。
学生很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获取关于健康的知识,他们对此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认知动力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教师在此基础上,如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说出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3、了解人人都可能有情绪问题,从而学会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及尊重他人和他人的隐私。
情感目标:1、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2、帮助别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2、认识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难点: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图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根据书97页“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情境,七嘴八舌话健康。
引出健康的话题。
一、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二、给自己的健康打分学生思考:测试题中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温馨提醒学生:1.在测试过程中,不要与其它同学商量,应独立完成2.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评价,这个测试不是考试,只是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不如实评分,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3.最后的总分仅供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同学们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4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分数告诉别人,老师可以保密,其他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了健康的定义,你觉得我们应怎样从这三方面来保持健康的生活?然后师生共同总结:1、加强体育锻炼;2、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随时展露笑脸;3、学会与他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教案课标要求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调节情绪的多种方法。
教学策略本节以健康测试这个活动入手,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健康。
但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组织好教学。
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后,分组讨论,看看有哪些问题是分别评价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的?然后让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讨论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并不一定要统一答案。
有些题目确实不能严格区分,教师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健康三方面的关系。
教师在小结时,应把重点放在心理健康方面。
可以举几个例子说明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提问学生:在情绪不好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调节不良情绪?注意:老师在同学发言时,对他们的方法先不要给予评价,等同学说完后再按照书上的类别逐一归纳。
有些同学列举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并不合适,如吸烟、打架、饮酒、暴饮暴食等,教师应在最后予以指出和纠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导言,创设情境,展示课件。
组织学生做教材中的健康测试。
注意事项:1.独立完成;2.如实评价;3.尊重个人隐私,允许保密;4.分数不是绝对的,仅供参考,不要有任何做健康测试。
给自己的健康打分。
思想负担。
阐明划分标准不可绝对化。
健康的定义[提问] 你们知道这个测试有什么特点吗?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状态的?为什么要从这三方面综合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呢?你知道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吗?引导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讲解:健康是指一种学会思考、讨论、分析研究、归纳交流。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核心素养:本节首先从测试安康状况的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安康问题,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学会保持心理安康。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学习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关注安康问题。
2、全面理解安康的定义。
3、理解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心理的安康。
4、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给自己的安康打分,全面认识安康的定义,同时认识到心理安康对个体安康的重要意义。
针对学生中间的情绪问题,通过互助的形式寻找解决的方法,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
情感目的:1、正确对待各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思想。
2、理解人人都可能有情绪问题,从而建立对别人的理解和关心,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及学情分析:安康和生命是一个永久的话题,青少年最常见的问题是身体安康和心理问题。
初中学生对于安康的问题很关注,尤其是心理安康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课堂的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理解安康的定义及综合评价自己安康的方法,帮助学生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安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教学重点:1、正确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关注安康问题。
2、全面理解安康的含义,认识到心理安康对个体安康的重要意义。
3、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心理安康。
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三、教学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安康。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资料搜集法、归纳总结法、自主学习法、同伴交流法等。
六、课前准备:老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素材视频,背景音乐,微课制作,学生活动照片等;2、布置学生课前完成测试题,强调测试题考前须知:单独做、如实评、供参考、可保密等;3、布置课前填写安康调查问卷;4、导学案学生准备:1、课前仔细阅读课本第98页测试题,尝试给自己的安康状况打分;2、填写安康问卷;3、搜集精神压力、情绪不良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资料和不良情绪调适方法资料、短剧演练等。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教学目标: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重点:1、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了解调节情绪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
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精神压力、情绪不良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资料和不良情绪调适方法资料,教师自制成投影片。
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案例导人新课:正确评价健康思考:健康的标志是什么?如何增进健康?思考得出“要想增进健康,首先必须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实例设疑:正确认识健康设问什么是健康?它都包括哪几方面。
二、给“你”的健康打分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自我健康小测试。
说明测试注意事项并组织学生进行测试。
三、分析测试题的类型学生讨论、分析研究、归纳、交流。
教师阐明划分标准和划分不可绝对化。
教学过程设计:一、案例讨论,导入新课师: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清华大学一位大学生在校内各项体查中均正常,但他在游览北京动物园时,却用浓硫酸泼在了黑熊身上来做实验,从而引发了全市乃至全国人们的关注,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位大学生健康吗?生甲:健康,原因是他在各项体查中均正常,属于健康人。
生乙:不健康,因为他心理有问题。
师:现在出现了二种皆然不同的观点,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希望大家能通过下面的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健康?生:回答多种多样。
师:在黑板左侧书写学生回答内容的重点。
并接着设问:这些问题正确吗?我们一起到新的章节中去找答案。
二、给“你”的健康打分师:1.指导学生看书P89测试题并陈述做题要领。
2.强调测试注意事项(单独、如实评价;总分仅供参考,不绝对,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分数可保密等)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健康评价。
人教版生物初二下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关注安康效果。
2.概述什么是安康。
〔二〕才干目的
学会调理心情的技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坚持心思安康。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关注安康效果,了解安康的含义。
难点:心思安康对集体安康的重要意义,学会调理心情的技艺,坚持心思安康。
三、教学预备:
教员预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
先生预备:学案等。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安康状况。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课题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能力目标:(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情感目标: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3)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难点:(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并且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⒈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清华大学一位大学生在校内各项体查中均正常,但他在游览北京动物园时,却用浓硫酸泼在了黑熊身上来做实验,从而引发了全市及至全国人们的关注,大家说这位大学生健康吗?
2.有人说“肌肉发达、强健有力是健康”,也有人说“没病没灾就是健康”。
那么,究竟什么是健康?怎样了解并且促进自己的健康呢?
3.引入本章、本节,并板书本节课学习的主题: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任务一:给自己的健康打分
要增进健康,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你觉得自己健康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呢?可以试一试下面这种评价方法。
【完成测试,自我评价】
⒈见教材89页所列项目,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分数上画“Ο”,给自己的健康打打分。
2.把每题的分数加起来,参照教材90页标准对自己的健康进行评价。
3.测试注意事项:
(1)个人独立完成,不要与其他同学商量。
(2)这只是测试而不是考试,目的只是让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评价。
(3)最后的分数仅供参考,并不是绝对的,请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
(4)如果别人不希望把自己的分数告诉你,不能强问。
请尊重同学间的隐私。
【合作交流,明确概念】
⒈小组内讨论,看看哪些项目是分别评价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
⒉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补充说明:
在各组中,各小组答案并不统一,证明同学们善于思考分析。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并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为此要正确理解健康三方面的关系。
⒊教师小结并强调: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身体上没有疾
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
其实在身体疾病与真正的健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疾病但并非健康的状况。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可见,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躯体健康),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心理健康),同时还应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在健康的三个方面中心理健康对健康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
教师列举事例:
1.在机场从事调度的工作人员,患心脏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
2.美国的硅谷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但裁员现象严重。
在裁员期间,雇员的猝死率高于其他时期。
3.据医疗结果显示,人失业时,血压升高,在获得新工作后,血压又下降。
4 .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20只一起长大的大白鼠中请出10只进行免疫功能检查,第二天再请出剩下的10只,发现后10只大白鼠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适当强调、补充:
这些都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良所引起的疾病。
可见,心理健康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身心处于健康状态。
任务二:保持愉快的心情――探讨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甚至感到焦虑、抑郁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你有什么方法调节不良情绪?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把学生的办法记录在黑板上,但不要急于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1-92页提供的三种方法。
3.参照上述三种方法,把同学们提出的办法逐一归纳,对合适的方法给予肯定;,不合适的方法予以纠正。
引导学生当遇到问题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天天有个好心情!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教师介绍心理咨询师目前在我国的需求量。
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心理咨询师”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一、达标自查:学生闭卷完成《综合能力训练》基础巩固部分。
二、拓展探究:学生闭卷完成《综合能力训练》能力提升部分。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概念: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三层含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三层含义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心情愉快。
3. 调节情绪的方法:
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选择恰当的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
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以减少内心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