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WYJ

Q/WYJ005—01—2007 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2007—12—1发布 2007—12—1实施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发布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

Q/WYJ005—01—2007

主编部门:中冶成工上海五冶机械化公司

批准部门: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标准委员会实施日期:2007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

为保证施工质量,由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机械化公司主编的《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通过公司组织专家会审,现批准为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编号为Q/WYJ005—01—2007,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在有限公司承建的工程中严格执行。

2007年12月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第二批企业技术标准编制的要求,在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组织下,会同各二级公司、相关专家等共同完成编写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通过了技术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反复修改后,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管理及具体解释工作。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时反馈到技术中心,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机械化施工分公司主要起草人:毛远富

目录

1总则 (1)

2施工条件 (1)

3施工技术工艺 (6)

4灌注桩质量标准 (28)

5工程验收 (31)

6施工安全技术 (32)

7环境保护 (34)

1 总则

1.1为加强灌注桩施工管理,保证成桩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对象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和螺旋钻进成孔、人工挖土成孔的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1.3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也适用于支护挡土用的灌注桩施工。

1.4采用本标准进行灌注桩施工时,尚应同时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1.5灌注桩施工应按有关标准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

1.6灌注桩施工必须严格工序控制。应及时进行中间质量检验或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7灌注桩施工必须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认真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切实贯彻和严格执行。

1.8灌注桩施工应严格执行城市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严禁违章排放废浆,污染环境。

2 施工条件

2.1施工技术条件

2.1.1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应参加设计交底,熟悉工程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踏勘施工现场,在了解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选定施工工艺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1.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具备下列主要技术资料和条件:

a).建筑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资料;

b).灌注桩设计施工图;

c).施工总平面图和施工区域内及邻近区域内的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

面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调查资料;

d).可供施工用的水、电量。

2.1.3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工程和场地特点,具有针对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a).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

b).施工方案,包括成孔工艺方法、混凝土灌注方案的选定,及与此相配套的设备的选型;

c).施工平面布置图:应标明拟建筑物及轴线坐标,水电线路的安排走向,主要

设备的停机位置及开行路线,泥浆循环系统,钢筋笼制作场地,混凝土搅拌设施及材料堆场、仓库,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等;

d).桩位图和施工流程说明;

e).工艺技术要求,包括成孔,钢筋笼施工,混凝土施工等的工艺技术要求;

f).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季节性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g).工程进度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

h).主要事故设备及机具的配备计划;

i).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j).劳动力组织计划;

k).混凝土试块制作计划;

l).技术复核项目计划;

m).隐蔽工程验收项目计划;

2.1.4施工前应逐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2施工现场条件

2.2.1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平整和排水系统设置。并应预先探明和清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

2.2.2施工前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施工区域内的供水供电、施工道路、施工设施、材料堆场及生活设施等的布置安排。

2.2.3施工前应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基准线、基准点应设在不受桩基施工影响的区域,并应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加以保护。

2.2.4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桩位并埋好成孔用护筒。不适用护筒作业的施工场合应有其它护口措施,护筒的选用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护筒一般采用钢板卷制,应有足够刚度。护筒内径宜比桩身设计直径大100mm。

b).护筒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并应保证护筒垂直。

c).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质填土埋藏深度,且护筒底口埋进原土深度不应小于

0.2m。

d).开挖埋设的护筒周围应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

2.2.5施工前应做好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

2.3施工材料

2.3.1.钢筋

2.3.1.1钢筋的材质、级别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若需钢筋替换代用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3.1.2钢筋的质量应符合国家《钢筋混凝土用钢筋》GB1499的有关规定。

2.3.1.3钢筋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货时应按批号、规格分批验收,并按有关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1.4钢筋进场后保留标牌按批按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妥善保管,防止污染和锈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2.3.2.水泥

2.3.2.1灌注桩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严禁采用快硬型水泥。

2.3.2.2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的有关规定。2.3.2.3水泥标号不得低于32.5级。

2.3.2.4水泥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书。进货时应对其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验收。

当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或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时,应视不同情况取样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2.5袋装水泥在储运中应有防雨、防潮措施。不同品种、标号、生产厂家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散装水泥应有密封容器储存。

2.3.2.6不同品种、不同标号和不同生产厂家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能用于同一根桩内。

2.3.3.粗骨料

2.3.3.1混凝土粗骨料宜选用坚硬碎石或卵石。粗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有关规定。

2.3.3.2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宜大于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3。配制水

下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5~25mm的碎石。

2.3.3.3粗骨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每个合格证所代表的材料批量,采用机械集中生产的不得超过600吨;人工分散生产的不得超过300吨。进货时应对照产品合格证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3.4粗骨料在储运中应防止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2.3.4.细骨料

2.3.4.1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天然中粗砂。细骨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有关规定。

2.3.4.2细骨料应有产品合格证。进货时应对照产品合格证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4.3细骨料在储运中应防止混入杂质。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2.3.5.外加剂

2.3.5.1混凝土掺用的外加剂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2.3.5.2外加剂的选用应考虑与水泥成分、水质、外加剂间的相容性,保证拌制的混凝土的性能。

2.3.5.3外加剂应有产品合格证。进货时应对照产品合格证进行验收,对产品性能有疑问时,应取样复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2.3.5.4外加剂应分类妥善保管。

2.3.6.掺合料

2.3.6.1混凝土掺用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应在配比试验基础上进行。施工中应严格管理。

2.3.6.2混凝土掺用粉煤灰应选用Ⅰ、Ⅱ级灰,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的有关规定。

2.3.6.3掺合料应有质量保证书。进货时应按质保书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3.6.4掺合料应同水泥分开堆放,并有防雨、防潮措施。

3

施工技术工艺

3.1.施工程序

灌注桩施工程序详见图1

图1.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编制、审核施工方案 下 钢 筋 笼

桩位施测、复核 一 次 清 孔 退 场 现 场 勘 察

配制混凝土 竣 工 验 收

提交竣工报告与技术资料 原始记录资料立卷归材料、设备分批进场 成 孔 钢筋笼制作 材料、设备准备 灌注混凝土 二 次 清 孔

3.2.施工方法

3.2.1成孔施工

3.2.1.1一般规定

3.2.1.1.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有承压水的砂土层、滞水层、厚度较大的高压缩性淤泥层和流塑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3.2.1.1.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砾)石土及风化岩层;以及地质情况复杂,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较大的岩层。冲孔灌注桩除适应上述地质情况外,还能穿透旧基础、大孤石等障碍物,但在岩溶发育地区应慎重使用。

3.2.1.1.3成孔工艺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情况和施工单位技术条件合理选择。

3.2.1.1.4成孔直径必须达到设计桩径,成孔用钻头应有保径装置,若采用锥形钻,其锥形夹角不得小于120度。钻头直径应根据施工工艺和设计桩径合理选定。成孔用钻头应经常检查核验尺寸,钻(冲)孔机具的适用范围可按照表1选用。

表1 钻(冲)孔机具的适用范围

成孔机具适用范围

潜水钻粘性土、粉土、淤泥、淤泥质土、砂土、强风化岩、软质岩

回转钻(正反循环) 碎石类土、砂土、粘性土、粉土、强风化岩、软质与硬质岩

冲抓钻碎石类土、砂土、砂卵石、粘性土、粉土、强风化岩

冲击钻适用于各类土层及风化岩、软质岩

3.2.1.1.5用作桩基的工程桩施工前必须试成孔,数量不得少于两个。以便核对地质资料,检验所选的设备、机具、施工工艺以及要求是否适宜。如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沉淤等检测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拟定补救技术措施,或重新选择施工工艺。

3.2.1.1.6成孔开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成孔施工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不得无故停钻。施工过程应做好施工原始记录。成孔完毕至灌注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

3.2.1.1.7成孔时钻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固,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为准确控制成孔深度,在桩架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2.1.1.8护壁泥浆可采用原土造浆或人工造浆。

3.2.1.1.9注入孔口的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注入孔口泥浆性能技术指标

项次项目技术指标

1 泥浆密度(g/cm3)≤1.15

2 粘度(s) 16~22

3.2.1.1.10成孔过程中排出孔口泥浆性能指标,其值不得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排出孔口泥浆性能技术指标

项次项目技术指标

1 泥浆密度(g/cm3)≤1.3

2 粘度(s) 18~26

3.2.1.1.11成孔过程中孔内泥浆液面应保持稳定。正循环成孔不应低于自然地面30cm,反循环成孔应使孔内水头压力比地下水的水头压力大20Kpa左右,钻进过程若遇松软易塌土层应调整泥浆性能指标。泥浆循环中多余或废弃的泥浆应及时排出处理。

3.2.1.1.12成孔至设计深度后,应会同工程有关各方对孔深等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成孔、清孔、灌注混凝土采用多台设备施工时,当钻机移位后下道工序设备未及时到位前,应采取措施保护好孔口,防止人员或杂物掉落孔内。

3.2.1.1.13成孔质量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2.1.1.14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两钻机不宜过近,以免互相干扰。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其安全距离不宜小于4d,或最少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6小时。

3.2.1.2正循环成孔

3.2.1.2.1正循环钻进成孔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泥浆循环系统应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泥浆泵等设备设施组成,并应设有

排水、清洗、排废等设施。

b).沉淀池不宜少于2个,可串联并用,每个容积不少于6立方米;泥浆池的容

积钻孔容积的1.2~1.5倍。

c).泥浆循环槽应根据流向设1:200的坡度,槽的截面应能保证钻进过程中泥浆正常循环而不外溢。

d).泥浆池宜设在地势较低处,且不宜设在新回填的土层上。

e).成孔过程中泥浆循环槽应经常疏通,泥浆池、沉淀池也定期清理。

3.2.1.2.2正循环成孔钻进操作要点:

a).钻机回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允许偏差应大于20mm。钻机定位后,应用钢丝

绳将护筒上口挂带在钻架底盘上。成孔过程中钻机塔架头部滑轮组、回转器与钻头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铅垂线上,保证钻头在吊紧的状态下钻进。

b).开机钻进时应先轻压、慢转并控制泵量,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逐渐加大转速和钻压。

c).正常钻进时,应合理控制钻进参数。操作时应掌握好起重滑轮组钢丝绳和水

龙带的松紧度,并注意减少晃动。

d).钻速应严格控制,保证及时排渣。

e).在易塌地层中钻进时,应适当加大泥浆比重。

f).加接钻杆应先将钻具稍提离孔底,待泥浆循环2~3分钟后再拧卸加接钻杆。

3.2.1.2.3正循环钻进参数可参照表4。

表4 正循环成孔钻进控制参数

地层

钻进参数

钻压

(Kpa)

转速

(r/min

最小泥浆泵量(m3/h)

φ650以下

φ850以下桩φ1000以下桩

粉性土、粘性土

10~

25

40~70 30 50 70 砂土5~15 40 30 50 70 3.2.1.2.4正循环钻进过程中,如遇故障应及时排除。

3.2.1.3泵吸反循环成孔

3.2.1.3.1泵吸反循环(以下简称反循环)钻进成孔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泥浆循环系统应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砂石泵、除渣设备等组成,并

应设有排水排废浆等设施。

b).地面循环系统一般分为自流回灌式(图2)和泵送回灌式(图3)两种,循环

方式可根据施工场地、地层和设备情况合理选择。

c).循环系统中的由沉淀池、泥浆池、循环槽等的规格及设置数量,应根据桩孔

容积、泵组设备型号规格来确定:

1).泥浆池设置数量不宜少于2个,每个池的容积应不小于桩孔容积的1.2倍。

2).沉淀池设置数量不宜少于3个,每个池的容积一般为15-20立方米。

3).循环槽的截面积应是泵组出水管截面积的3-4倍,坡度不宜小于1:100。

图2 泵吸反循环自流式循环系统示意图

沉淀池 2.除渣设备 3.泥浆池 4.出水管 5.砂石泵

6.钻机

7.桩孔

8.溢流池

9.溢流槽 10.水龙头

11.转盘 12.回灌管 13.钻杆 14.钻头 15.沉淀物

3.2.1.3.2反循环成孔施工的钻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a).杆的长度以3米为宜,钻杆内径应与砂石泵进出口匹配。钻杆连接应平直可靠,密封性好。

b).钻头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钻头吸口截面应开敞、规整、流阻小直径不宜大于钻杆内径。

3.2.1.3.2反循环成孔钻进操作要点:

a).开钻前应先启动砂石泵。砂石泵启动前应检查泵组运转部分及管路的密封和

润滑情况,泵组的启动应遵守操作顺序要求。

b).砂石泵启动并形成正常反循环后,才能开机钻进。开始钻进时应先轻压慢转,

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可逐渐增大转速,调整钻压。

c).钻进过程应视进尺情况合理控制调整钻进参数。

d).加接钻杆时应先停止钻进,将钻具稍提离孔底,待泥浆循环1-2分钟,然后停泵加接钻杆。

3.2.1.3.3反循环钻进参数可参照表5。

表5 反循环成孔钻进控制参数

地层

钻进参数

钻压

(Kpa)

转速

(r/min)

泵排量

(m3/h)

粉性土、粘性土5~25 20~50 140~180 砂土10~15 20~40 160~180

注1:本表参数以GPS-15型钻机为例。砂石浆排量要考虑孔径大小和地层情况控制调整,一般外环间隙泥浆流速不宜大于10m/min。钻杆内上返流速应大于2.4m/s。

注2:桩径较大时,钻压宜选用上限,转速宜选用下限;桩径较小时,钻压宜选用下限,转速宜选用上限。

图3 泵吸反循环泵送回灌式循环系统示意图

砂石泵 2.钻机 3.桩孔 4.泥浆溢流槽 5.除渣设备

6.出水管

7.沉淀池

8.水龙头

9.泥浆池 10.转盘

11.回灌管 12.回灌泵 13.钻杆 14.钻头 15.沉淀物

3.2.1.3.4反循环钻进过程中,若遇故障应及时排除。

3.2.1.4冲击成孔

3.2.1.

4.1在钻头锥顶和提升钢丝绳之间应设置保证钻头自转向的装置,以防产生梅花孔。

3.2.1.

4.2冲孔桩的孔口应设置护筒,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200mm,护筒应按第

2.2.4条设置。

3.2.1.

4.3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3.2.1.

4.4冲击成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a).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可加粘土块夹小片

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