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c5317020.html,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作者:张世兰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7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狂犬病暴露后接种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2017年狂犬病暴露高峰季的100例到我单位接受诊治的暴露对象,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结果:在随机抽取的100例中其中有60例在狂犬病暴露后进行正确处置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其中有40例在狂犬病暴露后进行正确处置后进行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

[关键词]被动免疫制剂;人用狂犬疫苗;区别;适用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6,18,19,22]: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

处置。

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并获得知情同意后,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

A饲养或触摸动物;

B无破损的皮肤被舔舐;

C无破损的皮肤被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接触。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级暴露者,不需要进行处置。

A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B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I级暴露者,应该迅速清洗伤口,按照暴露后的免疫程序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A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咬伤或抓伤导致出血;

【今日新鲜事】七问狂犬疫苗门为何会出现记录造假

【今日新鲜事】七问狂犬疫苗门为何会出现记录造假 一位疫苗行业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分析称,“本次事件应该是内部举报,国家药监局有因检查,所以暂时仅涉及涉事批次。” 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国家药监局组织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春长生”)开展飞行检查,发现长春长生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行为。国家药监局迅速责成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长春长生相关《药品GMP 证书》,即不允许继续生产狂苗。 ①什么是“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规定,每批药品应当有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国家药监局通报,此次问题是“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 GMP规定明确,生产管理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中,包括“确保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经过指定人员审核并送交质量管理部门”。 什么是生产记录每批产品均应当有相应的批生产记录,可追溯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GMP规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在进行每项操作时应当及时记录,操作结束后,应当由生产操作人员确认并签注姓名和日期。

这些需要记录的操作项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必要时,还应当有操作(如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包括投入的回收或返工处理产品的批号及数量);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以及对特殊问题或异常事件的记录,包括对偏离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等。 目前,尚不清楚记录造假是在产品生产的什么环节。 药品管理法明确,除中药饮片的炮制外,药品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药品生产企业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艺的,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②生产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记录造假” “现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具体原因还不知道,等待相关部门调查结果。”长生生物董秘赵春志回应媒体称。 对此,一位疫苗行业内部人士向南都记者分析称,“本次事件应该是内部举报,国家药监局有因检查,所以暂时仅涉及涉事批次。” 疫苗专家陶黎纳撰文指出,“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成本中,疫苗有效成分的成本是最高的,所以厂家才会想出用佐剂来减量增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狂苗的有效成分检测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厂家选择铤而走险。”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Biomedicine 生物医学, 2019, 9(3), 143-14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5c5317020.html,/journal/hjb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c5317020.html,/10.12677/hjbm.2019.93021 Research Progress on Rabies Vaccine Qianfen Wang Hualan Biological Bacterin Co. Ltd., Xinxiang Henan 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17th, 2019; published: Jul. 24th, 2019 Abstract Rabies is a zoonotic infection caused by rabies virus. The rabies virus in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warm-blooded animals and humans leading to acute lethal encephalomyelitis. The de-velopment of rabies vaccine has a long history.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rabies vaccine was devel-ope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follow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and third-generation vac-cines with higher efficacy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vaccines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rabies is very effective.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vaccines are un-der development, including DNA vaccines, recombinant viral vaccines and recombinant protein vaccine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past, present and possible future of rabies vaccine. Keywords Rabies Vaccine, Rabies Virus, Research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王乾芬 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河南新乡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4日 摘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感染温血动物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导致急性致命脑脊髓炎。狂犬病疫苗的开发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后期开发出第一代狂犬病疫苗,随后开发出更高疗效和更少不良反应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疫苗,疫苗的正确应用对于防止狂犬病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大量的实验性疫苗正在发展中,包括DNA疫苗、重组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本文概述狂犬病接种疫苗的过去、现在和可能的未来。

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人用狂犬病疫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论 1.1 项目背景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大连地区第一家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生产和销售的制药企业,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发展规划,巩固和强化企业在疫苗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汉信公司拟投资4900万元,在企业现有厂区内进行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项目的建设,待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人用狂犬病疫苗400万人份的生产规模。 1.2 建设地点 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项目拟建于汉信公司新厂厂区内。 汉信公司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49#地块,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1。 1.3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确定本次评价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具体见表1-1。 表1-1 环境敏感目标 注:“相对方位”以汉信公司厂址为基准点,“距离”是指保护目标与厂界的最近距离。

汉信公司厂址 比例尺1:82000 图1 汉信公司地理位置图

2、现有企业回顾性评价 2.1 现有企业概况 汉信公司现主要进行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生产,年产量为1000万人份(3000万支),同时还正在进行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项目的建设,建成后年产量为300万人份/年(300万支)。 现有企业项目组成情况见表2-1。 表2-1 现有企业项目组成 2.2 生产工艺流程 1、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生产系统

图2-1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纯 图2-2 乙肝疫苗分装工艺流程

2、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生产系统 图2-3 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纯纯纯(S2.8) 纯纯 图2-4 流感裂解疫苗制备/包装工艺

狂犬病暴露后暴露分级及处置原则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后暴露分级及处置原则处置工作规范(试行)为规范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狂犬病暴露人员的处理工作,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 一、暴露分级及处置原则 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以下三级,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置原则。 分级与宿主动物的接触方式暴露程度处置原则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无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轻度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2.破损皮肤被舔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严重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医疗卫生机构在判定暴露级别并告知患者狂犬病危害及应采取的处置措施后,应立即开展以下处置工作。 二、伤口处理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伤口处理。 (一)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二)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三)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1.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 2.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确需缝合的,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应先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除。 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 三、暴露后免疫 (一)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2009年版) 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臵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臵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臵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臵。 第五条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臵。

第六条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七条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第八条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臵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抗狂犬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汉语拼音】 Ren Yong Kuang Quan Bing Yi Miao(Vero Xi Bao) 【英文名】 Rabies Vaccine for Human Use(Vero Cell) 【性状】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病毒、浓缩、纯化、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制成。为微乳白色液体,无异物,含硫柳汞防腐剂。 【接种对象】 凡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时,不分年龄、性别均应立即处理局部伤口(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后再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数次),并及时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注射本疫苗;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如兽医、动物饲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场工人、狂犬病实验人员等),按暴露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 【作用与用途】 本疫苗免疫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免疫力,用于预防狂犬病。【规格】 本品每瓶为1.0ml,每次人用剂量为1.0ml,狂犬病疫苗效价应不低于2.5IU。【用法用量】 1、本疫苗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 2、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 3、暴露后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共5针,儿童用量相同。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1)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2)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 (3)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病人。 (4)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 (5)于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暴露后免疫程序按下述伤及程度分级处理: Ⅰ级暴露触摸动物,被动物舔及无破损皮肤,一般不需处理,不必注射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未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及,应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被抓伤出血,可疑或确诊的疯动物唾液污染黏膜,应按暴露后程序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按40IU/kg给予,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20IU/kg给予,将尽可能多的马抗狂犬病血清或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做咬伤局部浸润注射,剩余部分肌内注射。 4、暴露前免疫程序:按0天、7天、28天接种,共接种3针。 5、对曾经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一般患者再需接种疫苗的建议: (1)1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

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 Renyong Kuangquanbing Yimiao(Dishushen Xibao) Rabies Vaccine For Human Use (PHK Cell)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灭活病毒、浓缩、纯化,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后制成,用于预防狂犬病。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有关要求。 2 制造 2.1生产用细胞 生产用细胞为原代地鼠肾细胞或连续传代不超过5代的地鼠肾细胞。 2.1.1细胞管理及检定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规定。 2.1.2细胞制备 选用12~14日龄地鼠,无菌取肾,剪碎,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细胞,接种培养瓶,用适宜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来源于同一批地鼠、同一容器消化制备的地鼠肾细胞为一个细胞消化批。源自同一批地鼠、于同一天制备的多个细胞消化批为一个细胞批。 2.2毒种 2.2.1名称 生产用毒种为狂犬病病毒固定毒aG株或其他经地鼠细胞适应的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 2.2.2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规定。 原始种子批为2aG1,主种子批应不超过4aG。毒种在地鼠肾原代细胞和豚鼠脑内交替传代制备工作种子批,在地鼠肾原代细胞的传代应不超过第6代,即不超过10aG;在豚鼠脑内传代应不超过第5代,即10aG5。 2.2.3种子批的检定 主种子批应进行以下全面检定,工作种子批应至少进行2.2.3.1-2.2.3.5项检定。 2.2. 3.1鉴别试验 用小鼠脑内中和试验鉴定毒种的特异性。将毒种作10倍系列稀释,取适宜稀释度病毒液与等量狂犬病病毒特异性免疫血清混合,同时设立正常血清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11-13g小鼠6只,每只脑内接种0.03ml,观察14天,中和指数应不低于500。 2.2. 3.2病毒滴定 取毒种作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脑内接种体重为11-13g小鼠至少6只,每只脑内接种0.03ml,观察14天,病毒滴度应不低于8.0 LgLD50/ml。 2.2. 3.3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XII A),应符合规定。 2.2. 3.4支原体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XII B),应符合规定。 2.2. 3.5病毒外源因子检查 依法检查(附录XII C),应符合规定。 2.2. 3.6免疫原性检查

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 球蛋白接种知情同意书 【疾病简介】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所致。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达100%。 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正确地处理伤口,根据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则能大大减少发病的风险。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可立即起效。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为安全有效地使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在您使用之前我们将有关信息告知于您,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疫苗作用】预防狂犬病。

【接种反应】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红斑、水肿、瘙痒、硬结。 全身反应:轻度发热、寒战、晕厥、无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此外,也可以发生极个别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个别人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后可能出现血清病、皮疹、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异常反应。 【接种禁忌】 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故接种狂犬病疫苗无禁忌症。【注意事项】 1. 接种后留观30分钟,如出现轻微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特殊情况可电话咨询接种单位,必要时可赴医院诊治。 2.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避免大量饮酒、喝浓茶、吃刺激性食物以及从事剧烈运动等。【特别声明】 & ⒈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属于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疫苗。 ⒉一般中和抗体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7—14天出现,接种全程免疫后10—15天才能达到安全的抗体水平。如果病毒在体内潜伏期较短,接种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不能达到100%保护作用。 ⒊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会影响胎儿发育,但孕妇尤其孕期头3个月慎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由受伤者自主选择是否接种。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暴露时间:年月日时, 就诊时间:年月日时,就诊时暴露分级诊断为级(备注:)伤口处理情况:(伤口描述: ) ①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是□、否□ ②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是□、否□ ③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包扎或缝合是□、否□ # 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是□、否□ 抗破伤风处理是□、否□ 建议接种方案: ①接种狂犬病疫苗支,生产厂家,批号; ②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支(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余量肌内注射), 生产厂家,批号; 医生签字:日期:年月日 本人(或监护人),已经仔细阅读和理解本接种知情同意书的全部内容。充分理解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同意并授权接种单位依据病情和医学原则进行预防接种,并自愿承担相关的接种风险。

人用狂犬病疫苗

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英文名称:Rabies Vaccine (Vero Cell) for Human Use 汉语拼音:Renyong Kuangquanbing Yimiao (Vero xibao) 【成分和性状】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L巴斯德固定病毒PV2061毒株接种Vero细胞培养后,经培养、收获、浓缩、灭活病毒、纯化后,加入适量的人血白蛋白制成。本品为无佐剂疫苗,呈无色澄明液体,含硫柳汞防腐剂。 主要成分:灭活的狂犬病病毒固定毒。 辅料:人血白蛋白、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氯化钠、硫柳汞。 【接种对象】 凡被狂犬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抓伤时,不分年龄、性别均应立即处理局部伤口(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后再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数次),并及时按暴露后程序注射本疫苗;凡有接触狂犬病毒危险的人员(如兽医、动物饲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场人员、狂犬病实验人员等),按暴露前免疫程序预防接种。 【作用和用途】 本疫苗免疫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毒免疫力,用于预防狂犬病。 【规格】 本品每安瓿为0.5ml。每1次人用剂量0.5ml,狂犬病疫苗效价应不低于2.5IU。 【免疫程序和剂量】 (1)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 (2)暴露后免疫程序本品免疫程序分为2-1-1免疫程序和五针免疫程序,两种免疫程序均具有相同的免疫效果 2-1-1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于天(第天当天),在左右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一剂(共两剂),幼儿可在左右大腿前外侧区肌内各注射一剂(共两剂)。7天(第8天以下类推)、21天各注射本疫苗剂,全程免疫共注射4剂,儿童用量相同; 五针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l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全程免疫共注射5剂,儿童用量相同。 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①注射疫苗前一天或更早一些时间内注射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的慢性病人。 ②先天性或获得性兔疫缺陷病人 ③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病人 ④老年人及慢性病者 ⑤于暴露后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人员 暴露后免疫程序按下述伤及程度分级处理 Ⅰ级暴露触摸动物被动物舔及无破损皮肤一般不需处理不必注射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无流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及应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被抓伤出血可疑或确诊的疯动物唾液污染粘膜应按暴露后程序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按( IU/kg)给予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IU/kg)给予将尽可能多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咬伤局部浸润注射剩余部分肌肉注射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修订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 作规范 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第五条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

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第六条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七条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第八条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2020年我国狂犬病病发现状、疫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疫苗企业产品结构待优化「图」

2020年我国狂犬病病发现状、疫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疫苗企业产品结构待优化「图」 一、狂犬病毒属及疫苗种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发病后通常导致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病死率几乎100%。犬传播狂犬病引起的人类病例数超过总病例数的99%。 狂犬病病毒是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典型种。病毒颗粒外形呈子弹状,一端为椭圆形,另一端扁平,长130~250nm,直径约75nm。1977年基因测序技术诞生以来,病毒分类鉴定方法不断发展,监测技术的应用揭示了狂犬病毒属的广泛多样性。2019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根据病毒抗原特性和谱系关系最新明确了2个类群共16种狂犬病毒属病毒;此外,于中国台湾省和芬兰科塔拉赫蒂[15]新发现的两种病毒未得到明确分类。 狂犬病毒属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国内仅有康华生物一家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于2014年获批上市。康华采用人二倍体细胞(MRC-5细胞)为细胞基质培养狂犬病病毒,来制备的狂犬病疫苗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预防狂犬病的黄金标准疫苗。临床具有无动物源细胞残留致癌风险,免疫原性高,免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狂犬病疫苗种类比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我国狂犬病疫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自1950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国内共出现三次狂犬病流行高峰:50年代建国初期、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目前国内正处于狂犬病流行的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国内狂犬病疫情快速增长,在2005年出现一次回落,2007年报道3300例达到峰值。随后病例数缓 慢减少,据统计,截至2020年1-7月,我国狂犬病发病人数114人,死亡人数86人。 2013-2020年7月我国狂犬病发病及死亡数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开始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量开始下滑,主要原因为长生生物停产、宁波荣安和广

SOPSC049-04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维持液及培养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维持液及培养液 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车间维持液及培养液的配制。 2 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该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3 内容 3.1 操作前的检查 3.1.1 计量器具是否完好,性能与称量要求相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3.1.2 检查水、电、气供应是否良好,纯化水及注射用水是否检验合格。 3.1.3 人员检查洁净室温度、湿度、压差是否符合要求。 3.1.4生产操作人员检查质量部门出示的尘埃粒子、沉降菌的检测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在有效期内。 3.1.5 应对上一个班次的生产清场进行检查后,有QA下发的清场合格证,方可进行操作。 3.1.6检查高压灭菌柜、电子天平等设备状态标志,设备是否“完好”、“已清洁”。 3.1.7检查所需文件记录齐备,无与本批无关的指令及记录,无与本批无关的物料。 3.1.8 QA确认符合生产条件后,在批记录中签名准许生产。 3.1.9 及时填写并悬挂生产状态卡。 3.2 操作前的准备 3.2.1 设备与材料的准备 电子天平 配液罐 搅拌器 pH计 印度瓶 量筒

烧杯 3.2.2 物料的准备 199培养基 灭能小牛血清 人血白蛋白 碳酸氢钠 硫酸庆大霉素溶液 注射用水 3.3 配制过程 3.3.1 维持液配制 注射用水+199培养基+人血白蛋白+碳酸氢钠 3.3.1.1 方法一:印度瓶配制 3.3.1.1.1 将配制维持液所需的物品放在局部百级下的操作台上。 3.3.1.1.2 在火焰的保护下,用不锈钢止血钳启下原倍199培养液的瓶塞。(10倍浓缩199培养液用灭菌的注射用水稀释成原倍199培养液) 3.3.1.1.3靠近酒精灯火焰处,启下人血白蛋白的瓶塞,将人血白蛋白加入到原倍199培养液的瓶体中,摇匀。 3.3.1.1.4 靠近酒精灯火焰处。启下7.5%碳酸氢钠溶液的瓶塞,用吸管吸取7.5%碳酸氢钠溶液加入到原倍199培养液的瓶体中,用pH计测试溶液pH值应在7.6~7.8范围内。 3.3.1.1.5在火焰的保护下,将单头分液管线安装在配制完的维持液的瓶口上,轻摇印度瓶将液体混合均匀。 3.3.1.2 方法二:配液罐配制 3.3.1.2.1 配液罐注入90L注射用水(水温不超过30℃),将1袋199培养基干粉(依照所使用培养基配方进行配制)倒入配液罐中,通过搅拌器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后,补加至100L。 3.3.1.2.2将人血白蛋白加入到配液罐内,通过搅拌使其充分混匀,使维持液中人血白蛋白的含量为0.1%。 3.3.1.2.3 用电子天平称取碳酸氢钠干粉,倒入配液罐内,通过搅拌器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通过液位管道接取适量溶液于烧杯内,用pH计测试pH值,pH值应在7.6~7.8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马君1*,王栋2 (1.北京海淀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北京,100081;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北京,100081) [摘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是目前防治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根据狂犬病疫苗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巴斯德首次研制的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到高度纯化的细胞疫苗,将狂犬病疫苗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狂犬病疫苗的作用机理、生产应用以及优缺点分别予以了阐述。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进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1]。我国每年狂犬病发病人数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每年约1000~1200万人接受狂犬病暴露后接种[2]。目前本病几乎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从巴斯德首次制成狂犬病弱毒疫苗以来,各国不断完善并研制了更加安全有效的人、兽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弱毒疫苗 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用兔脑脊髓制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应用于人体治疗获得了成功[3]。目前弱毒疫苗仅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用于人体免疫,而更多用于欧美等国野生动物及发展中国家的家养动物。弱毒疫苗所使用的毒株主要为SAD衍生株,如SAG1和ERA等[4]。其中欧洲应用SAG1株接种野生动物[5]。我国目前生产ERA株活疫苗,最近又重新修订了用Flury株生产活疫苗的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对于已取得GMP认证的企业可申请产品的批准文号。 狂犬病弱毒疫苗在体内的增殖过程与病原感染机体的过程相似,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强,持续时间较长,在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中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对活疫苗安全监测与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狂犬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之间分子流行病学的亲缘性研究尚不充分,对于活疫苗的安全性尚存在争论。 周桂兰等对2种国产狂犬病活疫苗(ERA株)的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对6月龄以上、5岁以内的成年健康犬1次接种后6个月和8个月,分别有28.57%和5. 71%的犬抗体水平高于0.5IU/mL(WHO确认的抗体保护水平),半年后再进行2次接种,有81.82%的犬抗体水平达到0.5IU/mL[6]。而英国对Nobivac 狂犬病灭活疫苗的监测结果是,6个月至12.5岁的成年犬1次接种失败率为5.7%。在20 06年5月召开的我国首届人兽共患病研讨会上,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再次成为争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c5317020.html, 论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作者:张世兰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7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狂犬病暴露后接种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2017年狂犬病暴露高峰季的100例到我单位接受诊治的暴露对象,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结果:在随机抽取的100例中其中有60例在狂犬病暴露后进行正确处置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其中有40例在狂犬病暴露后进行正确处置后进行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 [关键词]被动免疫制剂;人用狂犬疫苗;区别;适用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6,18,19,22]: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 处置。 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并获得知情同意后,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 A饲养或触摸动物; B无破损的皮肤被舔舐; C无破损的皮肤被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接触。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级暴露者,不需要进行处置。 A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B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I级暴露者,应该迅速清洗伤口,按照暴露后的免疫程序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A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咬伤或抓伤导致出血;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培训试题 (1)

××市××××医院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人员培训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按照接触的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级,其中,判定为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2、判定为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 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和使用等,以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4、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 。 5、狂犬病疫苗接种部位为: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可在 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 6、应当尽量使用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应当完成全程接种,原则上就诊者携带狂犬病疫苗至异地注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狂犬病暴露是指:() A、被狂犬咬伤、抓伤; B、被疑似狂犬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 C、被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

D、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E、以上都是。 2、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 A、判定为Ⅰ级; B、判定为Ⅱ级; C、给予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D、给予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 3、粘膜被污染应给予的处理是:() A、无需处理; B、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C、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注射; D、伤口处理+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 4、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正确处理的是:() A、若为Ⅲ级暴露,可先行处理伤口、接种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然后告知获得知情同意,以争取时间。 B、在判定暴露级别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C、若为Ⅲ级暴露,告知后,若被疑狂犬伤者不同意接种免疫制剂,可强制实施接种。 D、若为Ⅰ、Ⅱ级暴露,可不必告知,直接进行处置。 5、小张放学回家,走到村口被一狗咬到手指,未出血,其母随领其到该镇卫生院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接诊医生应给予正确的处理是:()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狂犬病(rabies),即疯狗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属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极为凶险,一旦发病,病死率100%[1~2]。全世界每年约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3],其中99%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亚洲约占发病总数的56%,而非洲约占44%[1]。2009年7月16日据参考消息报道,中国2007年由狂犬病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至3300人。当前控制狂犬病是当务之急,应采取“管、免、灭”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目前应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就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国内外主要疫苗使用情况及新型疫苗的进展作一综述。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创新 100多年来,全世界应用固定毒种发展了多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由最初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代的细胞培养疫苗。神经组织疫苗接种反应大,免疫原性低。现代疫苗接种剂量及针次少,接种反应低,

免疫效果不断提高。纵观疫苗的发展,1882年巴斯德(Pasteur)从牛脑分离到一株狂犬病病毒,将其在家兔脑内连续传90代。该病毒传代至50代时的潜伏期已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固定的7天,并且毒力也减弱,称为固定毒[4]。将感染后7天发病的兔脊髓取出,在室温空气中干燥,后发现病毒的毒力很快降低,一般干燥15天后可完全减弱。1885年,巴斯德首次对一名被疯狗严重咬伤60小时后的9岁男孩腹部皮下注射神经组织疫苗,连续注射13针,结果该小孩获得了免疫保护。巴斯德这一成功的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开创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新纪元,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此后许多国家对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方法进行了许多次改进和创新,主要有:①减毒活疫苗:1887年由匈牙利Hoegyes研制,即将固定毒以稀释法降低毒力。一般开始免疫时,病毒以1/10000稀释,最后以1/100稀释,持续免疫2~3周。这一方法曾在一些国家广泛使用,并证明效果良好。 ②灭活疫苗:1911年由在印度的英国人Semple首创,即将感染的固定毒的羊脑组织研制疫苗。该疫苗主要在非洲和亚洲使用,并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用羊脑研制的疫苗接种反应严重,一般注射14~21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被细胞培养疫苗所替代。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羊脑研制有的Semple疫苗,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取代[5]。国外主要疫苗使用概况为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减少注射针次、剂量和简化免疫程序,降低不良反应,各国开始研究细胞培养疫苗,目前研制成功各种细胞培养疫苗,并不断改进和提高,得到广泛应用的有如下几种:①人二倍体细胞疫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Donggan Renyong Kuangquan Yimiaoa(Vero Xibao)Rabies Vaccine (Vero Cell)For Human Use,Freeze-dried 本品系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接种于Vero细胞,经培养、收货、浓缩、灭活病毒、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用于预防狂犬病。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备、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 2.1生产用细胞 生产用细胞为Vero细胞。 2.1.1细胞管理及检定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动物细胞基质制备及检定规程”规定。各级细胞库细胞代次应不超过批准的限定代次。 取自同批工作细胞库的1支或多支细胞,经复苏扩增后的细胞仅用于一批疫苗的生产。 2.1.2细胞制备 取工作细胞库中的1支或多支细胞,细胞复苏、扩增至接种病毒的细胞为一批。将经复苏后的单层细胞用胰蛋白酶或其他适宜的消化液进行消化,分散成均匀的细胞,加入适宜的培养液混合均匀,置37℃培养成均匀单层细胞。 2.2毒种 2.2.1名称及来源 生产用毒种为狂犬病病毒固定的CTN-1V株、aGV株或经批准的其他Vero细胞适应的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 2.2.2种子批的建立 应符合“生物制品生产检定用菌毒种管理规程”规定。各种子批代次应不超过批准的限定代次。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TN-1V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至工作种子批传代雌鼠应不超过35代;aGV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至工作种子批传代雌

鼠应不超过15代。 2.2.3种子批毒种的检定 主种子批应进行以下全面检定,工作种子批至少进行2.2.3.1~2.2.3.4项检定。 2.2. 3.1鉴别试验 采用小鼠脑内中和试验鉴定毒种的特异性。将毒种做10倍系列稀释,取适宜稀释度病毒液分别与狂犬病病毒特异性免疫血清(试验组)和阴性血清(对照组)等量混合,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11~13g小鼠6只,每只脑内接种0.03ml,逐日观察,3天内死亡者不计(动物死亡数量应不得超过试验动物总数的20%),观察14天。中和指数应不低于500。 2.2. 3.2病毒滴定 将毒种做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脑内接种体重为11~13g小鼠至少6只,每只脑内接种0.03ml,逐日观察,3天内死亡者不计(动物死亡数量应不得 /ml。 超过试验动物总数的20%),观察14天。病毒滴定度应不低于7.5lgLD 50 2.2. 3.3无菌检查 依法检查(通则1101),应符合规定。 2.2. 3.4支原体检查 依法检查(通则3301),应符合规定。 2.2. 3.5外源病毒因子检查 依法检查(通则3302),应符合规定。 2.2. 3.6免疫原性检查 用主种子批毒种制备疫苗,腹腔注射体重为12~14g小鼠,每只0.5ml,免疫2次,间隔7天,为试验组。未经免疫的同批小鼠为对照组。初免后的第14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CVS病毒脑腔攻击,每只注射0.03ml,每个稀释度注射10只小鼠,逐日观察,3天内死亡者不计(动物死亡数量应不得超过试验动物总数的20%),观察14天。保护指数应不低于100。 2.2.4毒种保存 毒种应于-60℃以下保存。 2.3原液

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南方周末严家新文章

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 作者:严家新 最后更新:2011-09-12 10:36:47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狂犬病 ?疫苗 ?传染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 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 最近,有关中国狂犬病疫苗被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国每年将有3万人死于狂犬病。这意味着99.8%的接种者在理论上原本可以不接种,其中至少1/3可能属于滥用。那么,哪些情况可能属于滥用?如何避免滥用? 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恐狂症的流行显然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 2008年8月22日,海口市演丰镇坡头村,两名强制免疫医务人员在给一只家犬注射疫苗。(CFP/图)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 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