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 格式:ppt
- 大小:513.50 KB
- 文档页数:28
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对理解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平衡的条件、静力学平衡和受力分析等内容。
二、平衡的条件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要使物体达到平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即∑F = 0,其中∑F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
2. 力矩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即∑M = 0,其中∑M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的矢量和。
三、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平衡。
在静力学平衡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1.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a. 重力平衡: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相等,即mg = N,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N为支持力。
b. 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物体与支撑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相等时,物体达到平衡。
2. 物体受力矩平衡的条件:a. 力矩平衡定律:在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下,物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上作用的力矩和逆时针方向的力矩相等。
b. 杠杆原理:根据杠杆原理,当物体在杠杆上达到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力矩为零。
杠杆原理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力矩平衡问题。
四、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与物体平衡和运动相关的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各个外力及其作用方向和大小,可以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和运动情况。
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2. 弹力:当物体受到弹性物体的压缩或伸展时产生的力,作用方向与物体的接触面垂直,指向物体表面。
3. 支持力:支持物体的力,作用方向与物体接触面垂直,指向物体表面。
4. 摩擦力:物体相对于支撑面的运动方向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合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矢量和,用于判断物体的受力平衡情况。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平衡规律的一门科学。
静力学中所指的物体都是刚体。
所谓刚体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力学模型。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如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静力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1.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共受几个力作用,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及其方向。
2.力系的简化所谓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两个力系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那么这两个力系互称为等效力系。
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地替换一个复杂力系的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
力系简化的目的是简化物体受力,以便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3.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刚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应该满足的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
满足平衡条件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力系平衡条件在工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设计结构、构件和零件的静力学根底。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受力分析§1.1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人们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经抽象而得到的一个科学概念。
例如,当人们用手推、举、抓、掷物体时,由于肌肉伸缩逐渐产生了对力的感性认识。
随着生产的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物体运动状态及形状的改变,都是由于其它物体对其施加作用的结果。
这样,由感性到理性建立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其作用结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实践说明力的效应有两种,一种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称为力对物体的外效应;另一种是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称为力对物体的内效应。
在静力学局部将物体视为刚体,只考虑力的外效应;而在材料力学局部那么将物体视为变形体,必须考虑力的内效应。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在分析物体受力时,必须注意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清施力体与受力体。
否那么,就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