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
- 格式:docx
- 大小:21.74 KB
- 文档页数:4
吸入性肺炎怎样治疗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吸入有害气体、粉尘或微生物等引起的。
该病在早期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咳嗽和胸闷,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并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一、早期治疗当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症状时,如咳嗽、胸闷、气短等,应及时就诊并进行早期治疗。
早期治疗的目的是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 给予氧气治疗:吸入性肺炎患者的肺部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因此,给予氧气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并促进肺部的康复。
2. 使用抗生素: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通常会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决定。
3. 支持性治疗:除了氧气和抗生素治疗外,支持性治疗也是治疗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这包括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床旁护理。
二、病情加重时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病情加重,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和体温升高等,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治疗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 支持呼吸功能: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可能需要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包括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来帮助患者呼吸。
这有助于缓解呼吸困难,并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2. 强化抗生素治疗: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患者病情加重,可能需要更强效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耐药性和感染情况来进行评估。
3. 病原治疗:如果确定吸入性肺炎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使用针对该病原体的特殊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三、并发症的治疗吸入性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肺脓肿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1. 呼吸衰竭的治疗:呼吸衰竭可能是吸入性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tis)系吸入酸性物质、动物脂肪。
如食物、胃容的碳氢化合物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
常见的症状为发绀,支气管痉挛,发热,往往有粉红色泡沫状痰。
如由于气管-食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则每于进食后有痉挛性咳嗽、气急。
在神志不清情况下,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但1~2小时后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迅速出现紫绀和低血压,常咳出浆液性泡沫状痰,可带血。
两肺闻及湿罗音,可伴哮鸣音。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部X线检查均显示有浸润,常累及一侧或两侧肺下叶。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低氧血症。
最重要的治疗办法是呼吸支持,通常采用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
气管吸引的目的是把已吸入的颗粒性物质从气道中清除出去。
笔者收集199份病历,其中置胃管20例,脑梗塞116例,帕金森病5例,老年痴呆30例,口腔肿瘤1例,口腔干燥1例,长期卧床 9例,服用镇静剂10例,睡眠时胃食管返流5例,进食时食物进入气1/ 14管呛死1例,放置胃管时误入气管1例.临床上吸入胃内容物,由于胃酸引起的肺炎较吸入碳氢化合物液体为多见,且更为重要。
煤油、汽油、干洗剂、傢具上光剂等有时可误吸,多见于儿童。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
在神志不清时如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麻醉过量或服镇静剂后,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异物即可吸入气管;食管病变如食管失驰缓症、食管上段癌肿、Zenker食管憩室,食管下咽不能全部入胃、反流入气管;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食管瘘,食物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
老年人反应性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吸入胃容物后,胃酸可立即引起气道和肺部化学性灼伤。
刺激支气管引起管壁强烈痉挛,随后产生支气管上皮的急性炎症反应和支气管周围炎性浸润。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吸入性肺炎是一种由吸入外源性物质所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这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老年人,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适当的营养和休息等。
以下是关于吸入性肺炎治疗的详细信息:药物治疗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吸入性肺炎的关键。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阿莫西林等。
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按照医嘱的剂量和频次使用,完整地服用整个疗程。
抗病毒药物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症状和加速康复。
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病情严重或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来控制炎症和减轻症状。
但是,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或滥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氧疗对于吸入性肺炎患者中严重缺氧或呼吸困难的人群,可能需要进行氧疗。
氧疗可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进行,帮助患者补充充足的氧气,促进肺部的恢复和康复。
保持水分和适当营养患者在治疗吸入性肺炎期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稀释痰液,减少咳嗽和呼吸困难。
此外,适当的营养也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应摄取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消耗抵抗疾病。
适当休息吸入性肺炎是一种消耗大量体力和免疫力的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康复。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因此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治疗。
及时有效地治疗吸入性肺炎,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疾病周期,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
吸入性肺炎怎样治疗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本文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从药物治疗、支持性疗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治疗1. 抗生素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针对引起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耐药性,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纤维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但具体的用药方案需要医生的指导。
2. 抗病毒治疗:如果吸入性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医生可能会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朱达拉韦等。
3. 抗真菌治疗:当吸入性肺炎由真菌感染引起时,医生可能会选择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等。
二、支持性疗法1.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入性肺炎患者通常需要保持良好的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是在高热、呕吐和腹泻等症状时,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2. 辅助氧疗:吸入性肺炎患者中,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氧疗,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改善氧合情况。
氧气可以通过鼻导管、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式给予。
3. 疼痛缓解:吸入性肺炎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常常伴有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三、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吸入性肺炎的某些病因可以通过疫苗进行预防,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
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 注意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通风等,都是减少感染风险的关键。
3. 避免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是吸入性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尽量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烟雾、有毒气体和尘埃等。
吸入性肺炎的诊治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肺部疾病,通常是由于吸入异物(如食物、胃酸、口腔分泌物等)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
这种疾病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但在老年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吞咽功能障碍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了解吸入性肺炎的诊治方法对于及时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1、吞咽功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或喉部结构异常等导致。
2、意识障碍:如昏迷、麻醉状态下,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发生误吸。
3、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进入食管和咽部,可能被吸入肺部。
4、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的细菌滋生,吸入后可引发肺部感染。
当异物被吸入肺部后,会激活肺部的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水肿和渗出,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二、临床表现吸入性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吸入物的性质、吸入量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表现包括:1、咳嗽:通常是突然发作,可能伴有咳痰,痰液的性质可以是脓性、血性或黏液性。
2、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费力,严重时可出现发绀。
3、发热:由于炎症反应,体温升高。
4、胸痛:肺部炎症刺激胸膜可引起胸痛。
5、肺部啰音:听诊时可听到湿啰音或哮鸣音。
在老年人或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中,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食欲减退或原有病情的加重。
三、诊断方法1、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胃食管反流病等危险因素,以及发病的经过和症状。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呼吸频率、肺部听诊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是诊断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可以发现肺部的炎症浸润影、实变影或脓肿形成。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炎症指标的变化。
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吸入性肺炎什么是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指由于吸入有机或无机物质而引起的肺部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病因吸入性肺炎的病因非常多样化,可以是从呼吸道中进入的病原体,也可以是大气中的化学性刺激物质、灰尘或有害气体。
特别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下,接触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工人更容易患上吸入性肺炎。
常见的吸入性肺炎的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如肺炎支原体和流感嗜肺军团菌等,病毒如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真菌如曲霉等。
这些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和炎症。
症状患者患上吸入性肺炎后,最初可能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和流感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咳痰等症状。
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作出初步的诊断,然后进行X光检查和痰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有时还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肺部CT检查等进一步确诊。
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以消灭感染的病原体。
此外,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饮食调理和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必要的支持疗法。
预防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保持室内外空气清新,定期通风,保持个人卫生,增强体质。
对于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作者,应做好防护工作,佩戴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具。
结语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多发疾病,患者应及早就医治疗,避免自我抗生素滥用。
对于工作环境中高风险人群,需要加强健康监护,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干预患病情况。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以上为吸入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吸入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一、引言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由呼吸道吸入的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
鉴别诊断吸入性肺炎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同类型的肺炎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讨论吸入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二、病因
1.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卡他菌等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3.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三、临床表现
1.发热
2.咳嗽
3.呼吸困难
4.胸痛
5.咳痰
四、鉴别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吸入有害物质的历史,如沉积在肺部的化
学药物、毒素等。
2.肺部听诊: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减弱或湿啰音。
3.影像学检查: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肺部病变范围和性质。
4.痰培养:对患者痰样进行培养,确定病原体。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对症治疗:如退烧、止咳、化痰等。
3.加强营养: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增强抵抗力。
六、预防措施
1.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如灰尘、化学药品等。
2.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3.注射疫苗:接种相应的肺炎球菌疫苗等。
七、结语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及时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了解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吸入性肺炎的挑战。
以上就是关于吸入性肺炎的鉴别诊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是一种由于呼吸道吸入异物或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
除了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常见症状外,吸入性肺炎还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吸入性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并介绍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吸入性肺炎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呼吸功能不全,即肺部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给血液,或无法将足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气促、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
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脓胸吸入性肺炎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脓胸。
脓胸是指在胸腔内液体中含有脓液,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以及胸部积液等症状。
治疗脓胸通常需要进行抽液排脓,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肺脓肿肺脓肿是吸入性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肺脓肿是指在肺部形成的脓包,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治疗肺脓肿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胸腔引流等,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敗血症吸入性肺炎患者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会发展为败血症。
败血症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全身炎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
败血症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包括抗生素治疗、补液等措施。
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等。
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等。
总之,吸入性肺炎的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应及时对吸入性肺炎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
什么是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又称为呼吸道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它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
吸入性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传染性,严重时可导致肺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原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引言吸入性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给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
它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由病原体通过吸入进入呼吸道引起。
那么,到底什么是吸入性肺炎?它有哪些症状和影响?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介绍。
二、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吸入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3. 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 化学物质:吸入有毒化学物质,如氨气、硫酸等。
5. 粉尘:吸入有害粉尘,如尘肺等。
三、吸入性肺炎的症状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症状:咳嗽、喉咙痛、喘息等。
2. 发热:体温升高,伴有寒战和全身不适。
3. 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等。
4. 胸痛: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疼痛感明显。
5. 脱水与乏力:由于高热引起体内水分丢失。
四、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讲究健康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2. 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低温环境,做好保暖措施。
3.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密切接触患病者和病原体的传播源。
4. 预防接种: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
5. 定期体检: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增加身体免疫力。
五、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对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我们可以采取一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支持性治疗:如补充液体、控制体温等。
3. 放松休息:保持充足的休息,卧床休息。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1.早期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部接触口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烟草和其他刺激性物质的暴露。
2.护理干预:-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等,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和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气道湿润,预防黏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如胸闷、胸痛等;-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的水分平衡;-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身体抵抗力;-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者病区的清洁和卫生。
3.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病毒性肺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间隔和疗程,严格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康复护理:-进行病情观察,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气功、呼吸肌锻炼等;-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定期复查,观察并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评估康复效果。
总体来说,吸入性肺炎的护理要注重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情,促进早日康复。
在实际护理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个体化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支持,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吸入性肺炎简介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肺部组织。
吸入性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胸痛、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吸入性肺炎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病因
吸入性肺炎通常是由吸入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的。
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吸入性肺炎也可能由于吸入化学物质、尘埃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
症状
吸入性肺炎的症状通常包括:
•咳嗽
•发热
•胸痛
•呼吸困难
•背部或肋间疼痛
•疲倦
•咳痰等
治疗
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方法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通常还需要充分的休息、适当的饮食和大量的水分。
预防
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关键在于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远离有害化学品和尘埃,避免接触已感染的病人等。
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也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方法。
结语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及时发现和治疗吸入性肺炎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持续关注肺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吸入性肺炎(简称AP):吸入性肺炎系指吸入口咽部分泌物、食物或胃内容物反流吸入到喉部或下呼吸道,引起的多种呼吸综合征。
吸入量较大时可引起急性化学性吸入性肺炎,如果吸入量小且将喉部寄植菌(定植菌)带入肺部,可导致细菌性吸入性肺炎。
常见于老年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脑血管病的患者。
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
其他吸入综合征包括:气道阻塞、肺脓肿、外源性类脂质综合征、慢性间质性肺炎、偶发分支杆菌性肺炎等。
一.引起吸入性肺炎常见的危险因素:
1.吞咽困难;
引起吞咽困难常见的因素为脑卒中。
2.神经源性功能异常;
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射减弱;鼻咽部气道塌陷
3.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为脑卒中、昏迷
4.胃食管反流;
易造成误吸,主要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5.口腔定植菌;
多为革兰氏阴性菌杆菌
6.机体免疫状况下降;
呼吸道的防御机制、特异性、非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对防止微量吸入后的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脑卒中患者出现昏迷、嗜睡等意识障碍时,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对气道内分泌物和误吸入气管内的食物或异物不能及时咳出,易引起肺部感染。
7.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可直接损伤咽喉部,破坏了气道自然的防御功能和纤毛清除细菌的能力;消弱了咳嗽反射机制;阻碍了会厌和声门的关闭及吞咽功能的协调性;
聚集在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之下,堆积在气囊之上。
鼻咽部的定
植菌向下呼吸道转移。
8.鼻饲饮食及胃造瘘;
胃管的插入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食管关闭不全,胃内容物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入肺部;胃管的留置减弱的咽反射;胃管固定不佳,意外滑落,增加了反流的机会;胃造瘘引起吸入性肺炎的机会。
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基础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颅神经病变;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和意识障
碍。
(易发生隐性误吸)
2.胃食管疾病:食管运动功能障碍;食管肿瘤;胃食管反流;胃切除术后
3.口腔疾病:人工假牙;口腔干燥;口腔肿瘤
4.长期卧床
5.医源性疾病:镇静剂或安眠药的过度使用;引起口干的药物使用;不适当
的鼻饲管的应用、胃管刺激引起呕吐物吸入气道等
6.酒精中毒、麻醉过量、误吸汽油或煤油、气管食管瘘等
三.吸入性肺炎的诊断:
1.肺炎反复发作,有明确的吸入史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胸部X光片、
血常规);
2.对吞咽功能正确评估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3.痰富脂巨噬细胞测定(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独用来诊断)
4.痰胃蛋白酶测定(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独用来诊断)
四.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菌:
1.CAP: 肺炎链球菌、SP消化球菌、SP消化链球菌、微需氧链球菌、产和色素杆
菌、SP类菌、SP 链球菌。
2.酗酒或糖尿病患者:金葡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埃希氏菌属、厌氧菌
3.HCAP 或HAP: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厌氧菌、埃希氏菌
属、大肠杆菌、阴沟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4.口咽部和胃肠道革兰阴性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
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杆菌;
主要致病菌:
1.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肠杆菌科细菌
2.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梭杆菌属等
3.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等
4.上述细菌的混合体
五.吸入性肺炎治疗
物理及辅助药物治疗:
1.对于有明显吸入的患者,早期使用气管镜吸引,通畅呼吸道。
对于有多种病
存症的老人,气管镜使用受到限制。
2.对于化学性吸入,不主张支气管肺泡灌洗。
实验发现,酸吸入后几分钟内,
即可在肺内扩散至全身。
有主张短时间内使用糖皮质激素,但激素的应用尚存在争议。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4.促进胃动力药物
5.镇静剂、抗组胺药及抗胆碱药应避免使用
6.早期使用气管镜吸引通常呼吸道
抗菌药物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指南(2006)
首选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有抗厌氧菌作用的药物;或联合应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也可使用莫西沙星等对厌氧菌有效的呼吸喹诺酮类。
老年人或有基础性疾病患者:(1)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丙烯、头孢克洛等)单用或联合大环内脂类;(2)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单用或联合大环内脂类;(3)呼吸喹诺酮类
需入住ICU的重症患者:无铜绿假单胞菌(1)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脂类;(2)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3)静脉注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脂类;(4)厄他培南联合注射大环内脂类
有铜绿假单胞菌(1)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头孢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脂类,必要时还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2)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静脉注射喹诺酮类(3)静脉注射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氨基糖苷类;
医院获得性肺炎
无MDR感染,早发HAV推荐抗菌药主要为:头抱曲松、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氨节西林一舒巴坦、厄他培南等。
需指出的是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和MRD肺炎链球菌发生率正在上升.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其的疗效优于环丙沙星, 其他新氟哇诺酮类的疗效尚不肯定
有MDR感染危险,晚发HAV推荐抗菌药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头抱菌素类(如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或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 如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或内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联合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或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有MRSA感染风险,需联合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
六.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1.康复训练;
2.口腔卫生;
3.药物;
4.饮食;
5.管饲饮食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6.机械通气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7.感染控制-洗手;
8.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