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小讲课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04 MB
- 文档页数:43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 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青春期前少见3.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萎缩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探索问题答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2.分 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子宫体部肌瘤(90%) 子宫颈部肌瘤(10%)2.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2.下腹部包块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子宫肌瘤》是乐杰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第31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妇科疾病常见症状,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学好这一节对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及变性。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和治病救人的医德医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为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等情况全面考虑。
难点:为子宫肌瘤的病理、变性、鉴别诊断。
二、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答法及讨论式:在讲授法的同时运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法:一般了解的内容同学自学。
三、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指导观察图片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及病例分析,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之间形成链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为子宫肌瘤主要的诊断方法。
•子宫肌瘤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目•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立•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录01子宫肌瘤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发病率年龄分布种族差异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02诊断方法与标准超声检查B型超声可以较明确显示肌瘤大小及部位;是诊断子宫肌瘤主要手段之一。
磁共振成像(MRI)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
CT检查对于肌瘤钙化、骨化等病变的显示有优势。
血常规和尿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03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保守治疗措施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子宫肌瘤患者,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可以选择观察等待,每3-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评估肌瘤的生长速度和症状变化。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但不愿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米非司酮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并缩小肌瘤体积。
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子宫肌瘤,停药后症状可能复发。
手术治疗指征及方法手术指征对于症状严重、肌瘤体积大或生长迅速、疑似恶变或导致不孕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肌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
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通过剔除肌瘤而保留子宫;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疑似恶变的患者,通过切除子宫达到根治目的。
手术后需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
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
术后评估术后评估主要关注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肌瘤是否复发以及生育功能的恢复情况。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还需评估其受孕能力和妊娠结局。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与评估VS04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感染预防措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抗生素使用出血风险降低方法术中止血术前评估采用先进的止血技术和设备,确保术中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课程类型:妇产科学授课对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 了解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熟悉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要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关爱。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内容:一、子宫肌瘤概述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病因2. 子宫肌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二、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2. 手术治疗3. 其他治疗方法三、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1. 预防措施2. 康复护理要点3. 心理护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有哪些常见症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 子宫肌瘤概述: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讲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3. 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介绍预防措施、康复护理要点及心理护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讨论1. 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2. 子宫肌瘤康复护理的关键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讨论、提问等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子宫肌瘤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健康教育手册等。
妇产科疾病子宫肌瘤小讲课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一、概念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
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
简称子宫肌瘤。
二、病因有关子宫肌瘤的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及局部生长因子间的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
三、分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类: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2、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肌壁间肌瘤(最常见,占60%-70%)、浆膜下肌瘤(约占20%)、黏膜下肌瘤(占10%-15%)四、临床表现1.症状(1)子宫出血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患者。
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
亦可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而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
包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
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不适感;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
(3)疼痛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
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亦不少见,则可有痛经。
(4)白带增多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
子宫或宫颈的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坏死时,则产生血性或脓性白带。
最新子宫肌瘤教案模板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2. 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常见体征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4.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5. 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三、教学流程1. 引入子宫肌瘤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介绍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5. 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6. 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如保持健康生活惯、定期体检等。
7. 总结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真实的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子宫肌瘤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问题解答:提供问题,让学生回答与子宫肌瘤有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于子宫肌瘤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子宫肌瘤的定义、症状等信息。
2. 病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子宫肌瘤病例分析材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教学方法的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子宫肌瘤教案模板第1篇:子宫肌瘤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 2007至 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5,实验: 48)任课教师:所属学院:临床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 6 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子宫肌瘤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2、肌瘤变性有哪些?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子宫肌瘤教案教案 - 子宫肌瘤一、教学目标:1.了解子宫肌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学习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子宫肌瘤相关的问题和疑虑。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分类。
2. 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5.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分类。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并介绍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如不规则月经、腹痛、腹胀等症状。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MRI等。
4. 治疗讲解(15分钟)讲解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方法。
详细介绍每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5. 疑难问题解答(15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本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诊断能力。
3. 学生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和解决能力。
五、教学材料与资源准备:1. 子宫肌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 学生的教科书和笔记。
六、教学方式:1.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反思,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深入了解和探索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