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45 KB
- 文档页数:8
2024子宫肌瘤课件全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生活》的第三节《子宫肌瘤》。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影响、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知道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2. 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影响,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为遇到类似情况时提供帮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症状和影响、治疗方法。
难点:理解子宫肌瘤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子宫肌瘤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和子宫肌瘤模型,详细讲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真实的子宫肌瘤病例,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和预防方法。
六、板书设计子宫肌瘤基本概念症状与影响治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
(2)请列举几种子宫肌瘤的症状。
(3)请简述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
2. 答案:(1)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2)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肿块、腹痛等。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症状和影响、治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课堂上对子宫肌瘤的预防方法讨论不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妇科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关爱身体健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健康生活》的第三节《子宫肌瘤》。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 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青春期前少见3.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萎缩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第一篇: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子宫肌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子宫肌瘤》是乐杰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第31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妇科疾病常见症状,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学好这一节对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及变性。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和治病救人的医德医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为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等情况全面考虑。
难点:为子宫肌瘤的病理、变性、鉴别诊断。
二、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答法及讨论式:在讲授法的同时运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法:一般了解的内容同学自学。
三、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指导观察图片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及病例分析,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之间形成链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探索问题答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2.分 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子宫体部肌瘤(90%) 子宫颈部肌瘤(10%)2.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2.下腹部包块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课程类型:妇产科学授课对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 了解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熟悉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要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关爱。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内容:一、子宫肌瘤概述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病因2. 子宫肌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二、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2. 手术治疗3. 其他治疗方法三、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1. 预防措施2. 康复护理要点3. 心理护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有哪些常见症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 子宫肌瘤概述: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讲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3. 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介绍预防措施、康复护理要点及心理护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讨论1. 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2. 子宫肌瘤康复护理的关键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讨论、提问等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子宫肌瘤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健康教育手册等。
子宫肌瘤健康教育计划单
1. 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发生在子宫肌壁上。
它们通常是非癌性的,但可能导致一些症状,如阵发性出血、盆腔压力和疼痛等。
2. 子宫肌瘤的风险因素
- 年龄:通常在生育年龄期间发生
- 种族:非洲裔美国女性更容易患上
- 肥胖
- 无子女史
- 高雄激素水平
3. 预防和管理方法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 保持健康体重
- 适度运动
- 控制激素水平(如避免雌激素替代疗法)
4. 治疗选择
- 观察:如果症状轻微,可选择定期监测
- 药物治疗:可使用激素药物缓解症状
- 手术: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切除术
5. 生活方式调整
- 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均衡饮食,补充铁质
- 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
- 定期随访,掌握病情变化
温馨提示: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康复。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医生探讨。
子宫腺肌瘤优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提供给医学专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子宫腺肌瘤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子宫腺肌瘤的定义和病因。
2. 掌握子宫腺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
3. 熟悉子宫腺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
4. 掌握预防子宫腺肌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子宫腺肌瘤的定义和病因- 子宫腺肌瘤的定义和概述。
- 子宫腺肌瘤的发病原因和常见病因。
- 子宫腺肌瘤的分类和分期。
2. 子宫腺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瘤的症状和体征。
- 不同大小子宫腺肌瘤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常见并发症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3. 子宫腺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 子宫腺肌瘤的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子宫腺肌瘤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 子宫腺肌瘤的治疗选择和治疗原则。
4. 预防子宫腺肌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控制激素水平和维持健康生活惯。
- 子宫腺肌瘤的预防策略和注意事项。
- 子宫腺肌瘤患者的生活调护和心理支持。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解说、演示等方式,介绍子宫腺肌瘤的相关知识。
-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和交流个人经验和观点。
-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实践,如模拟诊断和治疗过程等。
评估方法- 功课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讨论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考试评估:组织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子宫腺肌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
- 多媒体资料: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幻灯片、视频等。
参考文献1. 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5):456-461.2. 子宫腺肌瘤及其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53(1):78-83.以上是《子宫腺肌瘤优秀教案》的大致内容安排,希望能够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给学生们。
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
最新子宫肌瘤教案模板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2. 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常见体征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4.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5. 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三、教学流程1. 引入子宫肌瘤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介绍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5. 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6. 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如保持健康生活惯、定期体检等。
7. 总结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真实的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子宫肌瘤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问题解答:提供问题,让学生回答与子宫肌瘤有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于子宫肌瘤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子宫肌瘤的定义、症状等信息。
2. 病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子宫肌瘤病例分析材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教学方法的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子宫肌瘤教案模板第1篇:子宫肌瘤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 2007至 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5,实验: 48)任课教师:所属学院:临床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 6 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子宫肌瘤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2、肌瘤变性有哪些?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子宫肌瘤教案教案 - 子宫肌瘤一、教学目标:1.了解子宫肌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学习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子宫肌瘤相关的问题和疑虑。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分类。
2. 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5.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分类。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并介绍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如不规则月经、腹痛、腹胀等症状。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MRI等。
4. 治疗讲解(15分钟)讲解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方法。
详细介绍每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5. 疑难问题解答(15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本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诊断能力。
3. 学生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和解决能力。
五、教学材料与资源准备:1. 子宫肌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 学生的教科书和笔记。
六、教学方式:1.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反思,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深入了解和探索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子宫肌瘤》是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八版)第30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妇科疾病常见症状,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学好这一节对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妇产科学这门新开的专业学科充满学习兴趣,思维活跃,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及变性。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教学处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通过案例、讨论、提问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难点教学处理:思路由各种类型图片变抽象为直观、简单。
通过老师讲解难点,病案讨论、提问、总结来强调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写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指导观察图片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及病例分析,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之间形成链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为子宫肌瘤主要的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等情况全面考虑。
子宫肌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掌握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1.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1.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子宫肌瘤的定义和病因,以及子宫肌瘤的分类,包括子宫内膜下肌瘤、子宫肌膜下肌瘤和子宫浆膜下肌瘤。
2.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0分钟)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学生通过讨论和百度搜索,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如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腹部肿块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25分钟)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百度搜索,了解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3.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的提问,检测学生对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的掌握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理解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时间限制,对于一些复杂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没有进行深入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讲解,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全面。
(理论教学)
课程名称:妇产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类型:(_1—)1、必修;2、选修;3、其它
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
授课时间:2007 至2008学年下学期
计划学时:102 学时(其中:理论55 ,实验:48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属学院:临床学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妇产科
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
2004年第6版
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学历:本科学位:学士
讲授题目:子宫肌瘤
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
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
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教学难点:
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使用教具:多媒体
思考题:
1 、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
2、肌瘤变性有哪些?
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
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
(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
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
(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
(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
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子宫肌瘤大小不等,多少不一。
可为单个球形实性肿块或多个散在性分布。
小者仅为数毫米直径。
(一)分类
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当继续增大时可向不同方向发展,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而分为以下几类
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占60〜70%。
2.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约占20%。
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约占10%。
可堵住子宫颈口
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
较少见
子宫肌瘤常为多发性,并且以上不同类型肌瘤可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二)变性
由于肌瘤生长较快,当供血不良时,可以发生不同变性。
肌瘤愈大,缺血愈严重,则继发变性愈多。
1、透明变性(玻璃样变)
因肌瘤生长迅速,造成相对供血不足,使部分组织水肿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代之以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巨检时易与肉瘤变性相混淆,光镜下看不到细胞结构,病变部分为无结构的均匀伊红色区域。
2、囊性变
为透明变性进一步发展所致,在透明变性的基础上供血不足,使变性区域内组织液化,形成内含胶冻。
3、红色样变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肌瘤坏死,多见于单一较大的壁间肌瘤,常发生于妊
娠或产褥期,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梗死、瘀血、血栓阻塞,而致局部组织出血、溶血有关,使血液渗入瘤体,肉眼见肌瘤呈红色,似生牛肉状,完全失去原旋涡状结构。
4、恶性变
肉瘤变性约有0.5〜1 %的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多见于年龄大,肌瘤较大且生长快者,特别是绝经后肌瘤增长迅速或绝经后再出现的肌瘤患者。
机制不详。
肉瘤病变区域组织灰黄,质软如生鱼肉样。
5、钙化
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与继发贫血,也有一些患者可无自觉症状。
肌瘤的症状一般与股瘤生长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
(一)月经增多
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二)下腹部包块
(三)压迫症状
(四)疼痛
四、诊断
(一)病史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包块史等。
(二)妇科检查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或均匀性增大,如浆膜下肌瘤在子宫表面可扪及单个或数个结节状突起,质硬;粘膜下肌瘤有时可使宫口开大,
并通过宫口触到宫腔内肌瘤的下端;如悬垂于阴道内,可看到瘤体并触摸到其蒂部。
(三)辅助检查
五、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易与下列情况或疾病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一)妊娠子宫
(二)卵巢肿瘤
(三)子宫肌腺瘤
(四)子宫肥大症
六、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
一般采取下列不同治疗措施。
(一)随访观察
对肌瘤小于妊娠8 周,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
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暂时观察。
坚持每 3 个月复查一次,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
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二)药物治疗
对月经量多而子宫增大约8 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可采用雄激素治疗。
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萎缩,使子肌层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量之作用。
常用甲基睾丸素10mg每日一次,在经期第5天起舌下含服或口服,每月用药20天,月服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丙酸睾丸酮25mg,每周2次, 肌肉注射,也可经期时每日注射25mg连用3〜5天,但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以免引起男性化。
(三)手术治疗
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肌瘤较大,合并贫血及生长迅速者,应考虑治疗。
1.肌瘤剜除术
适于年轻并希望生育的患者。
无论浆膜下、肌壁间,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经腹剜除,保留子宫;脱出至阴道内的带蒂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将蒂切断,残端缝扎,或用长弯止血钳夹住残留蒂部,留置24 小时后取除。
2.全子宫切除术
对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作全子宫切除术。
年龄在50 岁左右可保留一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