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3.82 KB
- 文档页数:5
课题:子宫肌瘤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3.德育目标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一、 病因分类1.病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 3.压迫症状4.贫血体征: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2.青春期前少见3.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萎缩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三、辅助检查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1.知识缺乏2.焦虑3.潜在并发症4.活动无耐力5.舒适的改变6.有感染的危险【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第一篇:子宫肌瘤说课教案范文《子宫肌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子宫肌瘤》是乐杰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第31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妇科疾病常见症状,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学好这一节对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及变性。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和治病救人的医德医风。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为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等情况全面考虑。
难点:为子宫肌瘤的病理、变性、鉴别诊断。
二、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问答法及讨论式:在讲授法的同时运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自学法:一般了解的内容同学自学。
三、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指导观察图片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及病例分析,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之间形成链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课程类型:妇产科学授课对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 了解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 熟悉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要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的能力。
-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女性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关爱。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内容:一、子宫肌瘤概述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病因2. 子宫肌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二、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1. 药物治疗2. 手术治疗3. 其他治疗方法三、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1. 预防措施2. 康复护理要点3. 心理护理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有哪些常见症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1. 子宫肌瘤概述: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讲解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3. 子宫肌瘤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介绍预防措施、康复护理要点及心理护理。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四、讨论1. 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有哪些?2. 子宫肌瘤康复护理的关键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讨论、提问等表现。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子宫肌瘤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健康教育手册等。
子宫腺肌瘤优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提供给医学专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子宫腺肌瘤的相关知识和处理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子宫腺肌瘤的定义和病因。
2. 掌握子宫腺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
3. 熟悉子宫腺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
4. 掌握预防子宫腺肌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子宫腺肌瘤的定义和病因- 子宫腺肌瘤的定义和概述。
- 子宫腺肌瘤的发病原因和常见病因。
- 子宫腺肌瘤的分类和分期。
2. 子宫腺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瘤的症状和体征。
- 不同大小子宫腺肌瘤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常见并发症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3. 子宫腺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 子宫腺肌瘤的常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 子宫腺肌瘤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 子宫腺肌瘤的治疗选择和治疗原则。
4. 预防子宫腺肌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控制激素水平和维持健康生活惯。
- 子宫腺肌瘤的预防策略和注意事项。
- 子宫腺肌瘤患者的生活调护和心理支持。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解说、演示等方式,介绍子宫腺肌瘤的相关知识。
-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和交流个人经验和观点。
-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实践,如模拟诊断和治疗过程等。
评估方法- 功课作业:布置相关阅读和讨论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 考试评估:组织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子宫腺肌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
- 多媒体资料: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幻灯片、视频等。
参考文献1. 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5):456-461.2. 子宫腺肌瘤及其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53(1):78-83.以上是《子宫腺肌瘤优秀教案》的大致内容安排,希望能够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给学生们。
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
最新子宫肌瘤教案模板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2. 子宫肌瘤的症状和常见体征3.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4.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5. 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三、教学流程1. 引入子宫肌瘤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2. 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介绍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妇科检查等。
5. 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6. 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如保持健康生活惯、定期体检等。
7. 总结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巩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真实的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子宫肌瘤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问题解答:提供问题,让学生回答与子宫肌瘤有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于子宫肌瘤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子宫肌瘤的定义、症状等信息。
2. 病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子宫肌瘤病例分析材料,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并提供预防子宫肌瘤的建议。
教学方法的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子宫肌瘤教案模板第1篇:子宫肌瘤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妇产科学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专业(本科)04级1、2、4、5、6班授课时间: 2007至 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102 学时(其中:理论 55,实验: 48)任课教师:所属学院:临床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妇产科课程名称: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乐杰编著,2004年第 6 版讲授人: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子宫肌瘤所属章节:第31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子宫肌瘤的病因。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教学重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教学难点:子宫肌瘤的分类、病理、肌瘤变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思考题:1、按子宫肌瘤发展过程与肌壁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哪几类?2、肌瘤变性有哪些?3、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实用妇产科学》、《妇科肿瘤学》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5~50岁。
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但多数患者因肌瘤小、无症状,而未能发现,临床上报告肌瘤发生率仅在4~11%之间。
一、病因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一)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二、病理可生长于子宫任何部位,主要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
其周围有一层被压缩的肌纤维所形成的假包膜,手术时易于将肌瘤自假包膜内完整挖出。
肌瘤多为实质性球形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具有不规则旋涡状纹理。
子宫肌瘤教案教案 - 子宫肌瘤一、教学目标:1.了解子宫肌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学习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子宫肌瘤相关的问题和疑虑。
二、教学内容:1. 子宫肌瘤的定义及分类。
2. 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4.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5. 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介绍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子宫肌瘤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分类。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子宫肌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并介绍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如不规则月经、腹痛、腹胀等症状。
3.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MRI等。
4. 治疗讲解(15分钟)讲解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方法。
详细介绍每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5. 疑难问题解答(15分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6. 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评估本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诊断能力。
3. 学生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和解决能力。
五、教学材料与资源准备:1. 子宫肌瘤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 学生的教科书和笔记。
六、教学方式:1. 讲解教学:通过讲解相关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反思,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学术研究和讨论,深入了解和探索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子宫肌瘤》是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八版)第30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妇科疾病常见症状,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学好这一节对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妇产科学这门新开的专业学科充满学习兴趣,思维活跃,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子宫肌瘤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病理变化及变性。
(3)了解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2、能力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教学处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通过案例、讨论、提问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难点教学处理:思路由各种类型图片变抽象为直观、简单。
通过老师讲解难点,病案讨论、提问、总结来强调难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会写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指导观察图片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及病例分析,学生学习教材,主动思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使知识之间形成链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与其分类及有无变性密切相关。
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为子宫肌瘤主要的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必须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有无变性等情况全面考虑。
子宫肌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掌握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1.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2.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1.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
(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子宫肌瘤的定义和病因,以及子宫肌瘤的分类,包括子宫内膜下肌瘤、子宫肌膜下肌瘤和子宫浆膜下肌瘤。
2.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0分钟)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
学生通过讨论和百度搜索,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如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腹部肿块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25分钟)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学生通过讨论和百度搜索,了解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3.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师的提问,检测学生对子宫肌瘤的定义、病因及分类的掌握情况。
2.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的理解情况。
3.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时间限制,对于一些复杂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没有进行深入学习。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加强对其他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讲解,使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全面。
课题:子宫肌瘤
课型:新授
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
(2)理解子宫肌瘤的常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3)了解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3.德育目标
积极宣传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关爱
教学重点:
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症状
教学难点:
子宫肌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案例分析:女性,51岁。
因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2年余就诊入院。
患者2年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紊乱”而未进行治疗。
近半年来经量较前增多,常伴头晕现象。
查体:轻度贫血貌,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子宫颈光滑、肥大,子宫体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无压痛,活动度稍差。
双附件无明显异常。
问题:
(1)考虑该病人患何种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什么?
(2)结结合该病人的情况,应进行哪些相关知识的介绍?
(3)如何护理这类病人?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请学生来诊断,把学生带入课题中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新知讲授:
一、 病因分类
1.病因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
请同学自学课本回答:为什么说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呢?
因为:30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1/5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探索问题答案,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2.分 类
1.按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 子宫体部肌瘤(90%) 子宫颈部肌瘤(10%)
2.
按肌瘤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可分为: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 浆膜下肌瘤 黏膜下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
【设计意图】看图指位置,让学生更形象的学习子宫肌瘤的分类,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二、临床表现
症状: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
2.下腹部包块
3.压迫症状
4.贫血
体征:
1.体积大肌瘤→下腹部扪及肿块
2.浆膜下肌瘤→子宫旁触及球形包块
3.黏膜下肌瘤→子宫均匀增大
三、辅助检查
1.B超检查:最常用、最简便、首选
2.其他检查:如腹腔镜、宫腔镜等
四、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知识缺乏
2.焦虑
3.潜在并发症
4.活动无耐力
5.舒适的改变
6.有感染的危险
【设计意图】由临床症状得出护理诊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临床症状,加深印象,初步建立护理程序的框架。
五、护理措施
1.知识宣教
2.心理护理
3.健康指导
4.治疗配合
【设计意图】由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工作程序,运用于课堂教学,设计新颖。
【知识延伸】请学生观看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子宫肌瘤的治疗及先进的医学科技前沿。
回归案例分析:请同学讨论一开始上课的案例分析及答案,设计上首尾呼应。
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1、生殖系统肿瘤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
A.宫颈癌
B.子宫肌瘤
C.卵巢肿瘤
D.子宫内膜癌
答案:B
2、子宫肌瘤患者出现月经过多症状,下列哪种类型最容易出现()
A.浆膜下肌瘤
B.肌壁间肌瘤
C.黏膜下肌瘤
D.子宫颈肌瘤
答案:C
3、下列关于子宫肌瘤,正确的是()
A.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
B.肌壁间肌瘤最多见
C.多发于绝经期妇女
D.黏膜下肌瘤最多见
答案:B
4、子宫肌瘤出现月经过多的原因主要是()
A.肿瘤大小
B.肿瘤生长部位
C.肿瘤数目
D.病人年龄
答案:B
课堂总结: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了子宫肌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知识内容。
在讲解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问题时有教师精讲、有学生思考,让学生动脑、动手,效果良好。
在讲解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时让学生以此推测、得出结论,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