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水“制碱”
- 格式:docx
- 大小:13.34 MB
- 文档页数:10
课题第三节海水制碱课型:新授根源:知识目标1.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响原理教课能力目标目标认识合理进行大海开发,保护大海环境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计环境的社会心识。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议论沟通,培育学生采集办理信息的能力和优秀的学习习惯。
教课要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响原理重难难点:点建立元素守恒观教课情形教课法、发现教课法、沟通议论教课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方法法指引,为学生搭建参加和沟通的平台。
教具多媒体第三节、海水制碱一、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1.过程2, 化学方程式板书二、纯碱的性质设计1. 与指示剂作用2. 与酸反响3. 与碱反响4. 与盐反响过教师活动程课创建问题情境:前为何加了酵母的面团蒸出的馒头没有酸味且活松散多孔?【酵母成分说明书】动学生活设计企图动【阅读】实验创建情境,激发学课本联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想与启示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教师叙述】海水制碱同学们都很棒,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大家想知道猜想的对不对,那就需要我们对碳酸钠性质有更多的认识。
请看今日的新课内容:“海水“制碱”。
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
【学生置疑】学生自然会同学过的碱的知知趣联系,产生迷惑为何不含氢氧根也“碱”。
实验研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开始研究】方才我们猜想碳酸钠可能和酸反响生成气体,如何证明?活动分别取少许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探入稀盐酸和稀硫酸,察看现象?推断如有气体究可能为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查验。
【置疑】为何推断气体为二氧化碳?【解说】前方讲过碳酸钙同酸的反响,产物为二氧化碳,碳酸钠同碳酸钙构造相像。
学习【教师指引】方才有同学对碳酸钠俗称纯碱有新疑问,称为“碱”能否有碱的性质?我们共同知商讨一下。
回忆碱溶液中都有共同的什么?因此可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能否也有此特性?如何证明?除了有上述的性质外,它还有什么性质?【开始实验】明确研究要求,鼓舞学生认真察看现象,认真填表,填写实验记录。
第三节海水“制碱”【导学探究】一、氨碱法制纯碱1.工业流程工业上以和为原料,以为媒介,采用制得纯碱。
制取的流程如下:盐水精盐水氨盐水碳酸氢钠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1)纯碱:Na 2CO 3俗称或,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
(2)碳酸氢钠:俗称,又称,是制造、、的重要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的一种药剂。
二、纯碱的性质1.纯碱的物理性质:纯碱是一种色体,易溶于水。
2.纯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其水溶液显性。
碳酸钠属于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可见,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2)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 +CO 2↑。
(3)与某些碱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4)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
3.盐的溶解性:不同盐的溶解性不同,如CaCO 3、AgCl 等溶于水,NaCl 、MgCl 2、Na 2CO 3、CuSO 4、AgNO 3等均溶于水。
常见盐的溶解性可查阅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碳酸盐大多都不溶。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之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或的过程。
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共存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化合物电离生成阴、阳离子后,可以相互反应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
反应的方向是向着减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的。
如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 -结合成H 2O ,其他离子没变化。
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减小,反应就不能发生。
如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不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是指离子间不发生反应;离子不能共存,是指离子因发生反应而结合成了沉淀、气体或水。
①与H+不共存的离子有:OH-、CO2-3、HCO-3等;②与OH-不共存的离子有:H+、NH+4、Cu2+、Mg2+、Al3+、Fe2+、Ag+等;③彼此结合成沉淀的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不共存,如:Cl-与Ag+、Ba2+和SO2-4、Ca2+和CO2-、Ba2+与CO2-3等。
3【例题】(2011·江苏盐城中考)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Na+、Cl-、SO2-4B.H+、Na+、NO-3、CO2-3C.K+、Ba2+、OH-、SO2-4D.K+、Ag+、NO-3、Cl-思路点拨: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就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此时两离子反应符合复分解发生的条件。
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解析:B项中的H+与CO2-3能反应生成气体,C项中的Ba2+与SO2-4能反应生成沉淀,D项中的Ag+与Cl-也能反应生成沉淀,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共存。
答案:A【跟踪训练】1.在化学发展史上,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食盐NaCl2B.碳酸氢钠纯碱NaHCO3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D.氢氧化钠火碱NaOH3.下列对纯碱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酸反应C.能与烧碱反应D.能与氢氧化钙反应4.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D.Na2CO3溶液和HCl溶液混合5.“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
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
其中不正确...的是( )。
6.氧气、干冰、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在图下相应的括号内。
7.分别选用一种试剂,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1)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中混有少量的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提高】1.小明、小刚等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2.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纯碱;⑤氢氧化钾,⑥石油。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B.纯净物——④⑤⑥C.碱——④⑤ D.混合物——②③⑥3.一天,小影惊奇地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
”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
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C.小苏打属于酸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4.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如下图所示),要求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必须能互相“配合”(即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
场外还有四位替补“队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圈内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均未能发生置换反应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两位均不能互相调换位置C.若“Na2CO3”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2CO3”D.若“Ba(OH)2”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OH”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B.可能存在Na2SO4C.肯定不存在BaCl2D.肯定存在Na2CO3和Na2SO47.(2011·四川广安中考)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 =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K 2SO 4 Ba(OH)2KClB .Cu(NO 3)2NaCl KNO 3C .Na 2CO 3 KNO 3 NH 4ClD .MgSO 4 NaNO 3KCl8.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
A .NaOHNaCl NaNO 3B .CO 2 Na 2CO 3 H 2OC .CaOCa(OH)2 CaCO 3D .H 2O 2 H 2O O 29.(2011·山东潍坊中考)某同学在自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白色粉末――→加入水无色溶液――→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B .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C .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D .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10.(2011·浙江中考)一种溶液里可能含有NO -3、Cl -、CO 2-3、SO 2-4四种阴离子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这种溶液分别盛放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1)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2)向第二个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硝酸时,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入稀硝酸使溶液显酸性时,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不产生沉淀。
据实验推断:溶液中肯定不含有________离子,肯定含有__________离子,可能含________离子。
11.(2011·四川乐山中考)利用井盐和合成氨生产的氨气及二氧化碳生产纯碱的“联合制碱法”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其氯化钠的利用率高达96%。
其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1)氨极易溶于水,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可得到饱和食盐水和氨水的混合盐水(称为氨盐水)。
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1·广东肇庆中考)氯化钙是多用途的干燥剂和建筑防冻剂。
实验室里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含酸废液(含有MgCl 2、FeCl 3等)通过以下途径制得无水氯化钙。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_。
滤渣的化学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乳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14.某实验小组开展复分解反应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研究性学习思路:【练习质疑】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写出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②碳酸钠溶液与硫酸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讨论】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这些反应物中含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如①中有H+和OH-,②中有H+和CO2-3,③中有________,④中有________。
【构建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网络形式。
在网络中,用短线相连的这些阴、阳离子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现有Ca2+、SO2-4、NH+4,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中,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网络。
【拓展运用】通过形成的网络,可以判断化合物间能否共存,进行物质的鉴别,用于物质的除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