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制碱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海水制碱知识点一:1、氨碱法制纯碱1原料:食盐、石灰石;氨气为媒介;2生产流程:盐水→精盐水→氨盐水→碳酸氢钠→碳酸钠纯碱3、化学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 NaHCO3==△=== Na2CO3+H20+CO2↑注意:1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溶于水显碱性,而二氧化碳溶于水显酸性,二者能发生反应,因此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2对生成的NaHCO3和NH4Cl都能溶于水,分离的问题:从课本中溶解度曲线图上查出在室温时氯化铵比碳酸氢铵溶解度大,因此碳酸氢铵先结晶析出;3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回收利用连续生产;反应:2NH4Cl+ CaOH2===CaCl2+H2O+NH3↑缺点:氯化钠的利用率不高,得到的CaCl2用途不大,污染环境;2、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氨碱法的不足,创立了联合制碱法;在反应得到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氯化铵结晶析出;认知基础1、生活中据说的盐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过程为、、海水“晒盐”属于变化化学上所说的盐是列举三种常见的盐、、;厨房中的纯碱----碳酸钠的化学式为,它属于类物质;2、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显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3、复分解反应是指的反应;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4、分别写出盐酸、硫酸、石灰水分别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自学导航一、如何利用海水制碱1、我国着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先进的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的垄断;2、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2总结分析:原理分析1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来看,将NaC1转化为Na2CO3的过程,就是要向NaC1溶液中加入___、___元素,并使之于NaC1中的___元素组合的过程;3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氨水利用氨水呈_____性,使得CO2更易被吸收知识点二:纯碱的性质1、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将然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有_________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有___________生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这说明有____________生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检验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方法:;5、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 ;练习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了一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生产技术,其产品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这种生产技术用于A.生产烧碱B.生产纯碱C.精制粗盐D.生产尿素2.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A.碳酸钠B.氢氧化钙C.氧化钙D.氯化钠3.食盐、食醋、纯碱等均是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的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4.盛夏,在烈日下工作、出汗过多的人,所穿的深色衣服上会出现一些细小白色粉末,其主要成分为A.纯碱 B.烧碱 C.氯化钠 D.油脂5.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A.稀盐酸和稀硫酸 B.石灰水和雨水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 D.食盐水和蔗糖水6.下列物质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A.纯碱NaOH B.小苏打NaHCO3C.大理石CaCO3 D.食盐NaCl7.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8、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证明,按要求填写:1选用的试剂为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______ 2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 作业:1、碳酸钠俗名_________,又称_________,是一种_____色_____体,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呈_____性,我国着名科学家__________,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是食盐和石灰石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C、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3、某瓶盐溶液标签已被腐蚀,只知其可能是NaCl溶液,也可能是Na2CO3溶液;请你对这瓶溶液进行鉴定,以确定是NaCl溶液还是Na2CO3溶液;1鉴定溶液可用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任选两种:、 ; 2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 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用化学式表示;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侯氏制碱法制的纯碱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 g,全部溶解在350 g水中,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 g;求:1原样品中的碳酸钠的质量 2最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海水制碱化学反应方程式
海水中主要的盐类有氯化钠(NaCl)、硫酸镁(MgSO4)、硫酸钠(Na2SO4)、碳酸钙(CaCO3)等。
其中,氯化钠是最主要的成分。
海水制碱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碱性物质与盐类反应产生碱性物质,另一种是通过电解海水制备氢氧化钠(NaOH)。
1.碱性物质与盐类反应:
氢氧化钠(NaOH)或氧化钙(CaO)等碱性物质与氯化钠(NaCl)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OH+NaCl→Na2CO3+H2O+Cl2
2CaO+Na2CO3→Ca(OH)2+NaCl
其中,生成的氢氧化钠(NaOH)或氢氧化钙(Ca(OH)2)都属于碱性物质,可以用于制碱。
2.电解海水制备氢氧化钠(NaOH):
在电解槽中,将海水进行电解,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2NaCl+2H2O→2NaOH+H2+Cl2
在阳极处生成氯气(Cl2),在阴极处生成氢气(H2)和氢氧化钠(NaOH)。
这两种方法都是海水制碱的常用方法,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生产条件和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纯度等因素,以确保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节海水“制碱”【导学探究】一、氨碱法制纯碱1.工业流程工业上以和为原料,以为媒介,采用制得纯碱。
制取的流程如下:盐水精盐水氨盐水碳酸氢钠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CO 2+NH 3+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1)纯碱:Na 2CO 3俗称或,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
(2)碳酸氢钠:俗称,又称,是制造、、的重要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的一种药剂。
二、纯碱的性质1.纯碱的物理性质:纯碱是一种色体,易溶于水。
2.纯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酚酞试液变色,说明其水溶液显性。
碳酸钠属于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可见,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2)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 +CO 2↑。
(3)与某些碱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4)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
3.盐的溶解性:不同盐的溶解性不同,如CaCO 3、AgCl 等溶于水,NaCl 、MgCl 2、Na 2CO 3、CuSO 4、AgNO 3等均溶于水。
常见盐的溶解性可查阅溶解性表。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碳酸盐大多都不溶。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之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或的过程。
三.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共存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氨碱法制纯碱(一)原料及产物(二)生产流程1、具体操作: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2、氨盐水:没有化学式,其成分是一水合氨和氯化钠。
3、思考:(1)为什么要通入氨气?(2)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顺序可不可以颠倒?(3)产物中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为什么碳酸氢钠先析出?4、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并在制碱过程中向析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熟石灰用以回收氨气,使之循环使用。
③NH4Cl + Ca(OH)2==CaCl2 + 2H2O+ NH3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优点是: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是产生的CaCl2 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二、侯氏制碱法原理:③在5℃--10℃时,NaCl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大,向析出NaHCO3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细粉,使得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NaCl溶液可循环使用。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
克服了缺点,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
题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取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石灰石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水题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制碱技术的进步,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1)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在常温下,两者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是_________晶体(填物质名称)。
(3)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F列问题: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海水制碱的过程
1、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
将饱和的食盐溶液在冷却时用氨饱和,后在加压下通入CO2(由CaCO3分解而来),由于NaHCO3溶解度较小而析出,将析出的NaHCO3晶体煅烧,即可制得碳酸钠.母液中的氯化铵加消石灰回收氨,以便循环利用.制氨盐水先通入氨气,再通二氧化碳.因为氨气的溶解度大,若先通二氧化碳则有大部分没有溶解到海水中.反应式:
1)NH3+H2O+CO2=NH4HCO3
(2) 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然后2NH4Cl+Ca(OH)2===2NH3↑+CaCl2+H2O
2、侯氏制碱法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根据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反应方程式.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②2NaHCO3
(加热)=Na2CO3+H2O+CO2↑。
海水“制碱”【知识梳理】一、氨碱法制纯碱海水中蕴含着大量氯化钠(食盐)。
工业上利用海水提纯出的食盐、石灰石、氨气为原料,采用氨碱法制得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纯碱(碳酸钠)。
1、氨碱法制纯碱(碳酸钠)步骤: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溶液,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NaHCO3)将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过滤出碳酸氢钠并加热分解即得纯碱(碳酸钠Na2CO3)。
整个流程图:2、反应原理:CaCO3CaO+CO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思考:①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CO2?因氨盐水显碱性,食盐水显中性,CO2气体是酸性氧化物,容易在氨盐水中与氨气发生反应而被更多吸收。
②氨盐水吸收CO2后生成NaHCO3和NH4Cl,哪种物质先析出?NaHCO3先析出,因为同温下NaHCO3溶解度比NH4Cl溶解度小。
3、识别“苏打”“小苏打”“苏打”指纯碱或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盐类化合物不是碱;“小苏打”指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也是盐类化合物,又称酸式碳酸钠。
它们溶于水均显碱性,二者可相互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4、侯氏制碱法及其贡献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侯氏制碱法。
该方法向过滤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再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则可循环使用,同年就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并获万国博览会金奖。
候氏制碱法克服了氨碱法的缺点,促进了世界制碱业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制碱技术的垄断,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纯碱(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与指示剂作用: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基础知识知识点1 氨碱法制纯碱1.原料:食盐、石灰石、水。
2.媒介:氨。
3.原理:在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变成饱和的氨盐水,然后在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2CO 生成3NaHCO ,由于3NaHCO 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3NaHCO 不稳定,受热后生成纯碱、水合二氧化碳。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 33222NaHCO NaCO H O CO ++↑4.产物:纯碱、氯化铵 知识点2 纯碱的用途1.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炼、硬水软化、玻璃生产的原料。
2.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等生产领域。
知识点3 纯碱的性质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⑴使指示剂变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⑵与酸反应现象:有气泡产生,生成德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2222NaCO HCl NaCl H O CO +=++↑组成立含有23CO -离子的盐跟盐酸或其他一些酸反应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种反应可以制备二氧化碳,也可以鉴别盐中是否含有23CO -离子。
⑶与氢氧化钙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2323()2Na CO Ca OH NaOH CaCO +=+↓知识点4 盐的有关知识1.盐的判断:由金属阳离子合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 、4CuSO 、23Na CO 等。
2.盐的水溶性:在常温下盐大多都是晶体。
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钾盐、钠盐、铵盐合硝酸盐都易溶于水,而碳酸盐、磷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氯化物中AgCl 不溶于水;硫酸盐中4BaSO 不溶于水,4CaSO 、22Ag SO 微溶于水;碳酸盐中3MgCO 微溶于水,其余均不溶于水。
熟悉常见酸、碱、盐各类物质的溶解性,对于正确判断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3.盐的性质⑴盐跟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第三节海水“制碱”
第一课时氨碱法制纯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认识碳酸氢钠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4、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观看录像片等方式列举化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
5、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7、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
(二)重难点: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并了解了海水“晒盐” 及海水制镁的原理,对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有用的物质有一定的知识经验。
但利用海水制取纯碱还是非常陌生的。
本节课题——海水“制碱”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吸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为什么说是难点呢?学生虽然以前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尚未形成元素守恒观或具备一定的元素守恒观,但还未形成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考虑物质制取过程中的原料选取问题的能力。
应先引导学生从由食盐制取纯碱时需要补充的元素入手分析,树立正确的元素守恒观;再引导学生认识氨碱法制纯碱的步骤和反应原理,从原料是否廉价易得,工艺过程是否简单可行,生产过程是否会造成污染等多个角度来分析;最后要引导学生明白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及碳酸氢钠先析出的原因。
教材这样层层递进安排内容,更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对侯氏制碱法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要学会全面辨证地认识氨碱法的优缺点,了解侯氏制碱法的优点,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
并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对纯碱和碳酸氢钠用途的学习,既引领学生从化学走进生活、生产,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又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
(四)教学切入点:
本节课内容对学生很陌生,又没有探究实验,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又比较枯燥。
教学
时可先播放有关海水“制碱”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先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再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
如:
(1)通过海水可以廉价的得到食盐,若由氯化钠转变为碳酸钠,物质的组成有哪些变化?需加入含哪些元素的物质?
(2)从原料廉价易得的角度考虑,最好选择什么物质为原料?
(3)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4)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两种物质,哪种物质会首先结晶呢?
(5)了解了侯德榜的事迹,对你有哪些启示呢?
(教学过程)
当堂检测题
1、下列物质中,在生产玻璃、洗涤剂等工业上有重要应用,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对改进它的生产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碳酸钠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硫酸铜
2根据教材“氨碱法”制纯碱回答
⑴向50 mL 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判断溶液已经饱和的方法是。
⑵取饱和的氨盐水溶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气体至有大量结晶析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将操作(2)中产生的沉淀过滤,将滤纸上的固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在有水蒸气产生,停止加热,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食盐水和氨盐水那种溶液更容易吸收CO2 。
工业选择生产碳酸钠的原料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生成一种盐,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细小的食盐粉末,由于碳酸氢钠在此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由于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后生成纯碱、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以上叙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⑴用上述方法进行生产时,所用的起始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下同)
⑵最终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该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⑷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优点有四个:
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选为起始原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氮肥
C.反应不需要加热D.副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用代号回答)
2、在氨碱工业的历史上,如何处理流程中剩余的氯化铵溶液,出现了两种工艺:一是“索尔维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了可循环使用的氨气和大量固体废弃物氯化钙;二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降低了氯化铵的
________________,使氯化铵晶体单独析出得到另一种产品——氮肥,氯化钠溶液可以循环利用。
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下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