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复习单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寓言四则·检测题寓意总结: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喻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喻那些自高自大、得意忘形的人;《智子疑邻》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塞翁失马》则借一连串的事实,告诉人们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的道理。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饶头()爱慕()尊重()雕像()喇叭()粘住()较量()何遽()堕落()坠落()折髀()引弦()腿跛()瘸腿()塞翁()凯歌()尊重()雕像()赫拉()庇护()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解词。
庇护:较量:凯歌:爱慕虚荣:4.解释下列加粗词。
(1)其邻人之父亦云(2)其父曰(3)马无故亡而入胡(4)暮而果大亡其财(5)此何遽不为福乎(6)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7)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8)其马将胡骏马而归(9)暮而果大亡其财(10)胡人大入塞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二、阅读理解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6.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7.赫耳墨斯在问赫拉像值多少钱时,“笑”字表明了什么心理?8.蚊子两次吹喇叭表现了什么心理?9.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10.蚊子战胜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吃掉,还有不少成语也是说这种情形的,比如“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你还能再举些例子吗?11.你能写出几个和“智子疑邻”有关的成语,或者带“智”、有“疑”字的成语吗?12.《塞翁失马》所阐明的是福祸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什么?作为题目的这句话还有下句,你可以写出来吗?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并回答问题。
有一次,曾子别了老母,离开家乡,到费国去。
费国有个和曾子同姓同名的人,杀死了人。
有人听到这消息,没弄清事情的真相,就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说:“听说,你家的曾参在费国杀死人了。
”那时,曾子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这消息,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的儿子,决不会杀人的!”说着,仍是很安心地坐着织布。
1.《田忌赛马》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发扬自己的优势克服对手的短处。
2.《围魏救赵》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滥竽充数》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弄虚做假的人手段再高明,也无法蒙混一世,早晚会露出破绽,做人要有真材实料。
4.《东郭先生和狼》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区分对象施用“兼爱”,对坏人讲仁义反而可能为其所害。
5.《庖丁解牛》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做事情要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得心应手。
6.《郑人学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郑人不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晴天卖水牛,雨天卖伞,结果就不一样了。
7.《取人糟粕》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些人目光短浅,偏听偏信,盲目从众,无法领略精华,而取人糟粕。
8.《五十步笑百步》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语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9.《抱薪救火》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后果,不要给自己留下隐患。
10.《疑病乱投医》道理: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事要有根据,不要胡乱处理。
11.《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考虑正反两个方面。
12.《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赞美了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13.《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灵活多变。
14.《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错将一种偶然当成了必然,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15.《猴子救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认清事物的客观规律,没事找事做,往往会使自己受到伤害。
16.《郑人买鞋》本文讲述了郑人买鞋以自己量的尺寸为依据,却不相信自己的脚,最终也没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了不尊重客观实际、自以为是的人。
17.《螳螂捕蝉》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在生活中,深思熟虑、瞻前顾后都是有必要的。
18.《求千里马》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诚意和决心,这样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办好。
19.《广纳贤才》这个故事告诫统治者要真的有诚意接纳人才才能够求得贤才。
寓言四则复习要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的书写。
2、清楚各则寓言的寓意。
3、知道各则寓言的出处和作者。
4、掌握《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的重点实词,如:“雨、亡、父、居、将、吊、智、遽、引”等。
5、能够通顺准确翻译全文。
复习方法:以小组形式,自行采用合适的方法复习,通过测试,达到复习要求。
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1)、寓言,用()的故事寄寓()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也可以是拟人化的()或()。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均选自(),这是一部()故事集。
()和()也是出自此书。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蚊子和狮子》的寓意是:(3)、《智子疑邻》节选自(),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4)、《塞翁失马》节选自(),作者是()时期()等编著。
2. 给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音:①其邻人之父.()亦云②此何遽.()不为福乎③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④堕.()而折其髀.()3.解释加点字:①天雨.墙坏()②暮而果大亡.其财()③智.子疑邻()④人皆吊.之()⑤居.数月()⑥堕而折其髀.()⑦马无故亡.而入胡()⑧此独以跛.()之故.()4.翻译句子①其邻人之父亦云②暮而果大亡其财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5.节拍停顿下列语句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此何/遽不为福乎C.此独/以跛之故D.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6.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智子疑邻》中富人一家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的原因是他们说话的动机不同。
B.《智子疑邻》中邻人之父劝告富人筑墙出于一种好心帮助的心态。
C.《塞翁失马》中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于他会占卜。
D.《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并非寓言中提到的“其父”。
7.给下列成语个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狗仗人势——()雪中送炭——()愚公移山——()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二、课内精选(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4寓言四则知识1.作者简介。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家人物,郑国人。
2.主旨归纳。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本文通过记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本文通过叙述蚊子战胜了狮子,最终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告诫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3.知识链接。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西方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等。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等著作中。
参考答案1.古希腊伊索寓言吕不韦道3.伊索寓言庄子韩非子重点1.试简要分析《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中的“三问”。
第一问:赫耳墨斯的第一次“问”颇费心机,并且是有备而来。
他化作凡人,而不是直接进店询问;并且先问众神之王宙斯的雕像的价格,而不是先问一个普通的神的雕像的价格,更不是直接间自己的雕像的价格。
这种曲折的“问”恰恰摹写出赫耳墨斯的虚荣、自负。
化作凡人避免了直接问价不合己意被人认出的尴尬,先问众神之王的雕像的价格更可看出其争锋主神的盲目自信。
专题22寓言四则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它的特点是具有劝劝谕性和讽谏性。
(2)伊索,公元前 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西汉的淮南王刘安等人编著的。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
”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
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赫尔墨斯的“笑”有什么含义?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三、《蚊子和狮子》(1)弱小的蚊子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狮子呢?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智者胜。
(2)胜利的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骄兵败。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有什么收获?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四、《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①近:靠近②善:擅长,精通③亡:逃跑【译文】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那边去了。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①皆:都②吊:安慰③何遽:怎么就【译文】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个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福气呢?”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①居:经过②将:jiāng,带领【译文】过了几个月,他的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22.《寓言四则》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寓言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短小故事。
寓言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用简单明了的故事来揭示生活哲理或道德教训。
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结构单一,想象丰富,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寓意便是其中心所在。
二、作家作品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所作。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三、字音词义雕diāo像:雕刻的人像,有时也包括动物的形象。
庇bì护:包庇,保护。
爱慕mù: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xū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kǎi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主题概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又被蜘蛛消灭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了一点成就就得意忘形的人。
《穿井得一人》:本文告诉我们对任何传言都要动脑经想想是否真有其事,不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杞人忧天》:本文讽刺了一个杞国人,他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寄居,于是寝食难安,实在可笑。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来形容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担心。
六、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二)古今异义1.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2.国人道.之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3.身亡.所寄古义:无,没有;今义:死亡。
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深刻的道理,以给人启示的文学体裁。
通常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事物。
战国时代的《庄子》中便有“寓言十九”的说法。
2.神话本是由先民们集体口头创作,是人类开思考与探索世界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神灵故事,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和集体愿望的表达。
如经典的神话形象盘古、女娲解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同时沉淀着人类对恶劣生存环境的久远记忆,对战胜和改造自然的渴望。
3.童话,属于儿童文学。
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通常语言通俗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如前面学过的《皇帝的新装》。
4.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作家。
他曾是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终于获得自由。
伊索与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5.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秦国丞相。
早年经商,到赵国都城邯郸出差时,吕不韦遇到了秦国留在赵国做人质的王子——秦异人。
吕不韦具慧眼,大力扶持异人回秦国即位(“奇货可居”的由来)。
后来,异人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因此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他曾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郡,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吕不韦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后来受到嫪毐(lào ǎi)叛乱牵连,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zhèn)自尽。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zuǎn)的《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典故即源于此)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是“杂家”的代表作。
6.列子,列御寇。
据说是战国时郑国人,道家人家。
《列子》原题作者为列御寇,但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假托列御寇之名。
内容主题(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主管商业的神灵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命不凡、爱慕虚荣的人。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复习单
一、默写
郑人有欲买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加点字解释
1、重点词语解释:
缀.以珠玉()辑.以羽翠()
此可谓.()善鬻
..珠也()
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
至之市
...()忘操.之()
遂.不得履()使.人吹竽()
廪食以.数百人()画地为蛇
..()
引.酒且饮之()蛇固.无足()
安能
..为之足()终亡.其足()
2、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 宣王说之___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之而置之其坐( ) 何不试之以足( )
为子安能为之足( ) 为木兰之柜( )
足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 )
三、翻译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常识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为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五、概括寓意
1、《买椟还珠》:
2、《郑人买履》:
3、《滥竽充数》:
4、《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