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19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持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水平是有限的。
2、水平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2)通过引导学生实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实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持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水平是有限的;(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准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三、学生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
四、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
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
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
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如图)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A.一条食物链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一个食物网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2.鹿、兔和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统治者3.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B.如果具有充足的食物,生物就能不断地繁殖下去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4.下列关于生物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C.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5.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下能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土壤、空气B.植物、动物、微生物C.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D.阳光、土壤、空气、水和植物、动物、微生物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B.丙不是消费者C.丁是分解者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只有1 条食物链7.下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昆虫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青蛙和鸟之间的关系是。
(2)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进而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农药,农药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后,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有。
8.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没有标出的非生物成分是等。
(2)鹰与蛇除构成捕食关系外,还可以构成关系。
(3)当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后, 体内富集的农药会最多。
(4)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1.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青草←野兔→狼B.青草→野兔→狼C.阳光→青草→野兔→狼D.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3.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曲线图来表示?( )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5.下图是一条食物链的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Y、Z 都是植食性动物B.草是生产者,其他为消费者C.X、Y、Z 的数量之和大于蝗虫的数量D.图示的食物网由3 条食物链组成6.对下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A.此图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C.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7.下列有关下图中食物网的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鸟和蜘蛛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该食物网共有4 条食物链C.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若大量捕捉蛇,鼠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D.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8.在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
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难点: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学们能否简单地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呢?同学们概括得很好,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且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的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19页“想一想,议一议”中的图片,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3.未加罩网的草要比加罩网的草生长得好,为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及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倍养。
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
1.生产者的理解。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
四、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随食物链随流动
原则:1起点为生产者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无关
3能量流向为箭头方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