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80.50 KB
- 文档页数:2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老王》导学案导学案:《老王》【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北方的农村生活和农村人们的辛勤劳动。
2. 学习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导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一幅图片,描述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
展示图片《老王》通过图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对农村的生活进行描绘和想象。
Step 1 预习导读1.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推测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 根据课文标题和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老王”这个名字是什么含义?Step 2 阅读指导1. 请同学们扫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描述了谁的一天?(2) “老王”为什么很老实?(3) 课文通过什么细节描写了农村人的勤劳劳动?(4)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5) 在“周记”中,为什么把“老王”比作一头老牛?2.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农民勤劳的精神?(2) 通过描写“老王”的家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 你认为“庄重”、“老老实实”和“勤劳”是什么样的品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Step 3 文本诠释1. 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文章中描写“老王”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给你的印象。
2.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老王”的词语,分别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3. 请同学们观察和解读“周记”中的比喻句:“老王就像那只在田地间拖犁赶牛的老牛……”你认为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老王”?Step 4 思考发散1.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有没有像“老王”一样勤劳而又老实的人?你如何评价他们?2. 阅读课文后,你对农村人们的生活和辛勤劳动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吗?请写一段话。
【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学会了理解老老实实、庄重、勤劳、能吃苦的农民精神,并通过描写“老王”的细节激发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分析: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翳.()塌.败()取缔.()惶.恐()骷髅..()滞.笨()愧怍.()2、解词滞笨愧怍补充3、作家作品4、背景介绍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并收集课文的相关信息(1)初识老王,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3)追忆老王,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4)走近老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三、小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学生们,在阅读本课文《老王》之前,我们先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友谊”的重要性。
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谈一谈图片中的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他们是不是好朋友,这两个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是体现了友谊的重要性。
二、阅读全文(一)第一遍阅读请在三分钟内默读全文,了解文中人物、情节。
(二)第二遍阅读请大声朗读全文,加深对文中人物、情节的印象并理解文本内涵。
(三)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文中阿强是个怎样的孩子?2. 文中老王是个怎样的老人?3.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情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 阿强和老王在一起经历了什么?5. 阿强最终怎样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三、思考拓展请思考以下问题:1. 你认为“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重要?2. 除了本课文中,你还有哪些故事和亲身经历可以说明“友情”的重要性?3. 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老王”这样的人吗?你对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4. 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脆弱,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友情?请个体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阅读了本课文《老王》,通过图片、短文等方式探讨了“友情”的重要性,对文中人物、情节进行了理解,并分组讨论了相关问题,最后思考拓展了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友谊像阳光一样普照你我通过本课《老王》的阅读和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阿强和老王之间的友谊是因互相关心和帮助而建立起来的。
尽管他们年龄差距大,但他们在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彼此支持和鼓励。
最终阿强体现了对老王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动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与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关心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和责任心。
《老王》导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掌握全文构造,学习作者将零落的资料组织起来显现人物形象特色。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独到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朗诵课文,推测要点语句的含义,领会作者遣辞造句的匠心。
、设置问题,指引学生自主研究;联系现实,指引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不幸者的怜悯与关爱,培育学生的怜悯心。
、感觉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同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要点:1、理解课文如何仔细刻画人物形象。
2、掌握老王的性格特色。
3、以人物为中心,经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认识一般人在特准时代所表现出的人品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秀质量,建立同等观点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剖析:本文是我国有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绘不为人所关注的劳感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显现了一位贫穷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状况较能为学生所认识。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别期间,秉着良心,良心而行的和善民众的代表,他尊敬知识,尊敬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虑。
此外,作者的同等观点学生不难理解,可是用同等的观点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不是一挥而就的事。
教课过程:预习导学:、给加点的字注音伛()攥(..惊恐()骷髅(...、解词滞笨愧怍增补、作家作品、背景介绍)翳()塌败()取消()...)滞笨()愧怍()..学习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为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诵课文并采集课文的有关信息()初识老王,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状况?并用一个字来归纳他的生活。
()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看课文中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如何的脸,你能描绘一下吗?()追想老王,本文记述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走近老王,你以为老王是个如何的人?()认识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发问:你以为作者是一个如何的人,详细表此刻哪些地方?三、小结这是一篇回想性的文章,作者记述了自己以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一个荒诞混乱的年月,作者夫妻被以为是“反动学术威望”。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
3、体会老王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课前自学㈠初读课文1、本文作者,女作家、翻译家。
文章中提到的“默存”,即作者的丈夫,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2、注音。
杨绛()取缔()伛()翳()骷髅()()绷带()滞笨()愧怍()3、结合背景,你从课文出了什么感受?【创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数以万计的人被迫害致死。
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当时批判的对象,她与丈夫被下放至干校改造,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她天天扫厕所,被驱到大院游行。
4、概括:哪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的善良?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善良?(注明段落)㈡深度探究1、阅读1—4段,初识老王。
①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②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2、从老王和我的交往中,看老王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善良。
示例:“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的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品读:苦于生计的老王受了他人帮助,心中感受到了一点温暖,之后就尽量地把方便也带给别人。
他怀了一颗善良热忱的心,渴望能传递温暖,给他人以关怀。
①外貌:品读:②动作:品读:③语言:品读:3、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作者也是“好欺负的主顾”,但是她仍然用自己善良的心温暖另一颗同样善良的心。
你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关键词语)体会到作者的真情?①细节:品读:②细节:品读:4、作者对老王同情、关心、帮助,但在文章结尾作者却写道“心上不安”、“愧怍”,结合文中的细节(关键词语)中说说作者认为自己还有什么做的不够。
5、我的阅读疑惑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交流“课前自学”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分配交流任务。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出处。
2、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并理清文章结构。
课前预习:一、认真读文(至少三遍)二、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三、补写课内其它生字词,并注音。
(至少5个)四、解词:五、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2、出处::课上内容: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老王12墨不读书,请大家拿起笔在课文中划记出作者描述的几件事情。
3再读课文,把那些最感动你的情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出来。
在朗读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中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或词语,细细地反复地品味,想一想:你选读的内容为什么能拨动你的心弦?(注意带有修辞,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句子)请大家采用下列句式:我认为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因为。
同学们可以在头脑中组合语言,也可以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感受在纸上写出来。
1)2)3)4思考:“我”的善良体现在哪些事上?5、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她的感受的?6请大家联系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一些贫穷的弱者、善良的不幸者的情感。
作业:1、仿句: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拿起你的笔,把发生在你周围的“爱”的故事真实的描述出来,让“爱”的主题永驻人间,让人们体会到人间的那一份真情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导教案教课假想:这篇散文以平庸似水的笔调,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一般人老王的艰辛生活杂事、人生经历,特别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热忱歌颂了老王不畏艰辛、不辞辛苦、待人忠厚、舍己救人的金子般的心,寄望了作者对一般劳感人民的怜悯、敬重和热爱之情。
教材与对象剖析:《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就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一般人,特别是弱者的关爱。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集体。
教课要点:1、掌握新字词2、掌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要旨4、领悟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买卖会到在与人交往中第一要付出爱教课难点: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老王与作者夫妻之间的互相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要旨。
3、让学买卖会到在与人交往中第一要付出爱:教课内容: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悲凉困难。
可是他心好,老实老实,关心人。
作者笔下的老王固然贫苦卑微,可是精神上没有受就任何污染,是极其朴实的好人。
作者在文章里委婉地提出了要关心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认识表达描绘的表达方式,推测记述文语言特色。
教课过程:一、导入:小故事大道理,讲新课以前,给大家看一个小故事 (幻灯片展现 )。
有没注意到探险家说的那句话,“生活的美幸亏于与人相处”—这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办理好与人相处是特别重要的,与人相处得能否和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否美好!生活中你们又是如何与人相处的 ?有钱的、长得漂亮的就对他好 ?穷的、长得不漂亮的就不与他好 ?仍是怎么样 ?请位同学来谈谈 (以诚心待人 )好,今日我们一同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又是怎么样的 ?二、作者简介:迅速看看作者的介绍,并适合的做一些笔录,做好文学知识的累积,图片配文字 (幻灯片展现 )!杨绛 ,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 ,生于 1911 年,江苏无锡人。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过程答案:
职业: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
生活艰苦身体:半瞎子:生理缺陷
1、老王是一个苦人居所: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
精神凄苦老光棍:孤独终老单干户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忠厚老实,不贪钱
2、老王是一个善人载病人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低声问我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
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心地善良知恩图报
3、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证,便送他大瓶鱼肝油“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从而看出作者是一个: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的人。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习题设计答案
一、1.略
2.僻缔怍塌惶滞
3.(1)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2)取缔:明令禁止或取消
(3)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
(4) 愧怍:惭愧
二、散文彼此交往逻辑时间善苦.
三、(1)B (2)B (3)A (4)A
四、A.特定称谓 B.特殊含义 C. 特定称谓 D. 引用
五、(1)动作描写(2)肖像描写(3)语言、神态描写。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教案标题:老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悉老王这一角色,并理解他在故事中的作用。
2. 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基本的动作和形容词来描述老王的外貌特征。
3. 学生将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关于老王的信息。
教学重点:1. 熟悉老王这一角色,并理解他在故事中的作用。
2. 运用基本的动作和形容词来描述老王的外貌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本《老王的故事》的绘本。
2.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与老王相关的动作和形容词。
3. 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与老王无关的动作和形容词。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展示绘本《老王的故事》,并简单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2. 教师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老王这个角色,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老王的了解。
主体: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组与老王相关的动作和形容词的卡片。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老王的外貌特征。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表演,其他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表演来猜测老王的外貌特征。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描述老王外貌特征的一些关键词。
拓展: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关于老王的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描述画出老王的形象。
2. 学生互相展示并比较自己画的老王形象,讨论差异和相似之处。
巩固:1. 教师通过展示绘本中的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与自己的描述进行比较,检查并纠正自己的描述。
2.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绘本中关于老王的部分来巩固对老王的了解。
结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布置下一课时的预习任务。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老王的短文,描述他的外貌特征,并加入一些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八年级A 段
语文导学案
★★★★★ 八年级上期
语文导学案
自强,成功的信念;奋斗,成功的基础 因为我的参与,我得到了成长;因为我的成长,我得到了无比的快乐。
《老王》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学习重难点】
1、梳理本文行文思路,初步感知本文思想情感。
2、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要注意紧绕文本,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
同时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理解文本。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杨绛,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和《将饮茶》,译著有《堂·吉诃德》。
著名学者、作家,长篇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时代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资料补充: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
1970
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
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
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1977年2月才搬入三里河新居。
干校:
干部学校。
也特指“文革”中按照“五•七”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 级)
杨绛.( ) 伛.( ) 攥.( ) 翳.( ) 绷.( ) 骷.( ) 髅.( ) 边缘.( ) 荒僻.( ) 塌.( )败 取缔.( ) 滞.( )笨 愧怍.( ) 惶.( )恐 2、解释下列词语。
(A 级)
伛: 凑合: 滞笨: 愧怍: 惶恐: 荒僻: 取缔: 骷髅: 侮辱: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老王。
1、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情较多,时间跨度也较长,作者是如何连缀成文的?(B 级) 明确:本文以 为线索,兼用 顺序和 顺序来介绍老王的。
课文前四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照 顺序安排写作素材,从第五段开始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按照 顺序安排写作素材。
师生札记
课型:新授课 编写人:施杰 审核组:语文组 审核人:刘长峰 班级: 姓名: 时间:2011年10月22日 编号:16
编号:16
★★★★★ 八年级A 段
语文导学案
★★★★★ 八年级上期
语文导学案
自强,成功的信念;奋斗,成功的基础 因为我的参与,我得到了成长;因为我的成长,我得到了无比的快乐。
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中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B 级)
3、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地方?(B 级) 明确:A: B: C: D: E:
4、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B 级) 明确:A: B: C: (二)品味老王。
阅读课文“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一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这体现了老王什么性格特点?(C 级)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C 级)
3、对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C 级)
【当堂检测】
1、本文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正确的一项是( )(A 级)
A 、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B 、本文以老王的活动为线索。
C 、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D 、本文以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的意思是: (B 级)
A 、我看不起老王的意思。
B 、我对老王的嘲笑。
C 、老王病成那个样子,还拿东西谢我们,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悲酸和感动。
D 、“强笑”即大笑,我看到这时的老王感到很可笑。
【作业布置】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思路导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人物思想感情。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就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要在领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D 级)
【总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