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导学案及答案(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9.28 KB
- 文档页数:3
《老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形象。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3、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A级【自主性学习】1.在中国学问渊博人格高尚的女士才被尊称为“先生”,杨绛就是其中一位,让我们多方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杨绛先生其人其文吧。
《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我还了解到:2.注音并解释:取缔()塌()败伛()着背骷()髅()攥()着滞()笨愧()怍()3.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塌败:取缔:凑合:滞笨:愧怍:4. 思考:①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B级[ 重点段学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老王》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9 主备:韩西利审核:审批:班级:使用者: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概况。
2、能快速阅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揣摩语言,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4、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又是怎样的人。
2、再读课文,用双色笔圈点批注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揣摩文章的写法。
3、朗读课文,请家长作评价:在把课文读三遍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堂研讨的准备。
预习自测1.查资料,填空。
杨绛, 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家,________家。
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等。
2.查字典,标出加点字的读音。
滞笨()荒僻()取谛()攥着钱()愧怍()惶恐()骷髅()伛()翳()3.解释下列词语。
塌败:滞笨:愧怍:伛:4、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
5、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在文中勾画能够体现老王人物形象的语句,用“老王是一个的人,从看出”的句式表达出来。
B.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吗?并写出其具体表现在哪里。
(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6、从作者与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7、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作者身上你有哪些做人方面的收获?家长签字要点归纳巩固练习:1.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文体),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写老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词语“ ”能概括老王一生的命运,这个词语就是“文眼”,理解课文抓住文眼,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11课《老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老王》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爱心。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4、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5、学会在真善美的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一、导入新课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注音镶嵌()翳()攥()愧怍()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3、文中有几个片段回忆,记录着“我”与老王的交往,请简单说说是哪几件事。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四、问题探究思考:1、通过我们对文章的初步了解,大家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活怎样?为人又怎样?)2、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五、小结课堂检测一、基础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荒pì()②取dì()③tā()败④huáng()恐(二)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不同类的一项是()A.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B.老王只有一只眼。
另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
C.“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D.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走。
(三)比较下边这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句在表达上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和谐别出新裁谈笑风声 B.风彩扣人心弦舍身取义C.陶冶脍炙人口出类拔萃 D.真谛呕心沥血一愁莫展(五)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
镶嵌()()惶恐()塌败()滞笨()翳()骷髅()()绷()攥着()侮辱()伛()(六)请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
(1)伛:。
《老王》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理解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
3、体会老王与作者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课前自学㈠初读课文1、本文作者,女作家、翻译家。
文章中提到的“默存”,即作者的丈夫,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等。
2、注音。
杨绛()取缔()伛()翳()骷髅()()绷带()滞笨()愧怍()3、结合背景,你从课文出了什么感受?【创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数以万计的人被迫害致死。
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是当时批判的对象,她与丈夫被下放至干校改造,戴高帽、挂木板、受批斗;她天天扫厕所,被驱到大院游行。
4、概括:哪几件事表现了作者的善良?哪几件事表现了老王的善良?(注明段落)㈡深度探究1、阅读1—4段,初识老王。
①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②我从(词、句)中认识到老王是一个的人。
2、从老王和我的交往中,看老王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善良。
示例:“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的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品读:苦于生计的老王受了他人帮助,心中感受到了一点温暖,之后就尽量地把方便也带给别人。
他怀了一颗善良热忱的心,渴望能传递温暖,给他人以关怀。
①外貌:品读:②动作:品读:③语言:品读:3、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作者也是“好欺负的主顾”,但是她仍然用自己善良的心温暖另一颗同样善良的心。
你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关键词语)体会到作者的真情?①细节:品读:②细节:品读:4、作者对老王同情、关心、帮助,但在文章结尾作者却写道“心上不安”、“愧怍”,结合文中的细节(关键词语)中说说作者认为自己还有什么做的不够。
5、我的阅读疑惑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交流“课前自学”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分配交流任务。
72-10 杨绛《老王》导学案72-10 杨绛《老王》导学案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翻译家《干校六记》《堂吉诃德》2.tòng tāzuòyǔxiāngqiàn zuàn dìzhìyìzuómo3.①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多用于书面语)。
②琢磨:思索,考虑。
另zhuómó,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4.(1)“我”与老王的交往心地善良同情尊重(2)明确:①他愿意给“我”家送冰块,车费减半;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用平板车拉人,加半寸高的边缘;④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详写)。
(3)明确:①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②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给他吃大瓶鱼肝油;③老王送冰块,不要他减半收费;④他送钱先生看病,一定要给他钱;⑤关切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能否维持生活;⑥不让老王白送香油和鸡蛋,也给了钱。
5.①明确:“镶嵌”一词运用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②明确:肖像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折磨而变得外表恐怖、身体枯瘦、极度衰弱的特点。
③明确:“强笑”写出“我”对老王送我们东西感到不安,也为老王的善良和不幸感到心酸。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明确:(1)“苦”。
①生活艰苦: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半瞎子——身体残疾;住塌败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②精神凄苦:没有名字——地位低下;单干户,老光棍,没什么亲人——孤独终老;别人恶意猜测——身微命贱。
(2)“善”。
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忠厚老实;送病就医,不收车费——淳朴善良;改装护栏,为客着想——善良心细;临终上门,送来油蛋——知恩图报。
2.明确:①“钱”对刻画人物有作用:老王需要钱,但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老王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不肯拿钱。
10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伛()攥()惶恐()荒僻()塌败()取缔()骷髅()()眼翳()滞笨()愧怍()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3.小组研讨:(1)以“老王是一个的人,具体表现在”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7.拓展阅读乞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第9课《老王》导学案初二()班姓名学号课型:新课设计: 审核:执行时间:2013年10月20日【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学习作者将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展现人物形象特点。
ﻫ2、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ﻫ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学习难点】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课时】 1 课时【教材分析】1、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他尊重知识,尊重有知识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考。
另外,作者的平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平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2、作家作品: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
作家、文学翻译家。
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
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
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钱钟书字默存,《围城》是他的代表作。
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书。
3、背景介绍: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老王》导学案
年级班级高一年级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阿敏总课时总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3-1 校对王金华
学习目标1、抓住人物的善行和善心,反复阅读重点语句和语段,感受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
2、通过阅读、探讨及争鸣讨论等手段解读文章最后一句话,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愧怍”,读出一个知识分子对自我的内省。
3、感受人性的光芒,净化自己的情感世界。
学习重点研读细节,从多方面讨论杨绛一家能否与老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一、课前预习
1.知人论世
杨绛,女作家,翻译家,文革时期是当时批判的对象,是政治的弱者,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样她就有机会与老王交往。
杨绛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洗澡》,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思想改造期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
2、给文中字词注音。
惶恐()取缔()伛()翳()骷髅()()
绷带()滞笨()镶嵌()()愧怍()
二、课文研习
1、读者:初识老王
职业(谋生手段):
身体(谋生艰难):
家境(底层生活):
2、作者:追忆老王
作者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片段有哪些?
(1)
(2)
(3)
(4)
三、小组讨论:
通过文本细读,你认为杨绛一家和老王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吗?(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四、课堂延伸:
斯人已逝,杨绛带着愧疚回忆了《老王》,请你以杨绛的身份,为老王写一段墓志铭。
五:课后作业
课后请你找一些杨绛的散文作品来研读,解读杨绛对知识分子心灵的解剖。
学习反思:。
9.《老王》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镶嵌、愧怍”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3、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
【学习重点】1、通过具体事例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对人物的生动描写,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体会老王的善良,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学习难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进而培养学生爱心。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骷髅( )( ) 翳( ) 滞笨( ) 攥着侮辱( ) 愧怍(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伛:________ ②取缔:_________③塌败:_______ ④愧怍:⑤滞笨:_______3、选词填空。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僻B.荒僻(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A.坍塌B.塌败(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取缔B.取消(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B.惭愧4、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________,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兼用________顺序和________来组织材料。
课文写老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
5、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王肖像的语句,说说读过之后你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一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这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得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否美好!生活中你们又是怎样与人相处的?请位同学来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看看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又是怎么样的?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0老王导学案(含答案)10 老王【导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自主阅读,形成独特而有创造性的见解。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者。
【课时计划】1课时学法指导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正像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那么,怎样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呢?今天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老王这位平凡而普通的人是如何用伟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惶.恐(huáng)取缔.(dì)攥(zuàn)凑.合(còu)荒僻.(pì) 骷髅..(kūlóu) 塌.败(tā) 镶嵌.(qiàn)眼翳.(yì) 愧怍.(zuò) 滞.笨(zhì) 伛(yǔ)(2)词义伛:弯(腰)曲(背)。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强笑:强颜欢笑。
愧怍: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