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手(小班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小班语言教案《我的小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我的小手》。
该章节主要通过儿歌和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作用,并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知道手有五个指头。
2. 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幼儿的手指协调性。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了解手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幼儿的手指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指模型、手指挂图、手指游戏道具。
学具:幼儿手工材料包(包括手指模具、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指模型和手指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手指的名称。
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熟悉手指的形状和动作。
2. 教学讲解(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手指的作用,如抓握、拍打、写字等,让幼儿认识到手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5分钟)教师分发幼儿手工材料包,指导幼儿制作手指模具,并运用颜料进行手指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如《我的小手在哪里》、《手指歌》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熟练手指动作。
5. 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指画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的小手手指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手指作用:抓握、拍打、写字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小手,并演示手指游戏。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手指画作品,记录幼儿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手指模型、手指挂图和手指游戏等教具和学具,让幼儿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手,了解手指的名称和作用。
在实践活动环节,幼儿通过制作手指模具和手指画创作,提高了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班语言优质教案《我的小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我自己》,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我的小手》。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手的基本结构,了解手的功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手的功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自己的手,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手的功能,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认识手的基本结构,学会保护自己的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模型、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指触摸身边的同学,猜猜是谁的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小手》。
2. 讲解手的基本结构(5分钟)展示手模型,讲解手的基本结构,包括手指、手掌、手腕等。
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手,与身边的同学分享手的特点。
3. 介绍手的功能(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手的功能,如拿东西、画画、写字等。
邀请幼儿举例说明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卡片,上面画有不同动作的手,让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卡片上的手在做什么。
5. 随堂练习(5分钟)邀请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挂图,图上画有不同动作的手。
让幼儿用手指着图上的手,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动作。
7.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手影游戏”,让幼儿通过手的摆动,创造不同的影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小手》2. 内容:手的基本结构:手指、手掌、手腕手的功能:拿东西、画画、写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小手会做什么?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手,并描述手在做什么。
2. 答案示例:我的小手在拿苹果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充分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班语言我的小手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小班语言教案,以“我的小手”为主题,通过学习儿歌和互动游戏,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手,并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知道手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手,知道手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手指游戏道具、画纸、彩笔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小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手指游戏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对手指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自己的手。
2. 学习儿歌(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我的小手》,让幼儿通过儿歌了解手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
3. 互动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手,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性。
4. 动手实践(5分钟)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画纸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完成画作,培养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的小手手指作用:抓、握、拍、摸手指游戏:手指儿歌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尝试用手做一些有趣的动作。
2. 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以“我的小手”为主题的画作,下节课带来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课程通过儿歌、互动游戏和动手实践,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手的作用,培养了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课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手指的兴趣。
但在语言表达方面,部分幼儿还需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手的认识,通过学习手指歌谣和手指游戏,让幼儿了解手指的形状和特点,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在情景引入环节,教师通过讲解手指游戏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对手指的兴趣。
小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小手》教案:《我的小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学会用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功能。
教学准备:《我的小手》的绘本、图片或挂图、实物模型、音乐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与学生谈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身体各部位的作用。
2. 展示相关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个部位。
Step 2:阅读和讨论1. 请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我的小手有什么功能?我们可以通过手做什么?)阅读绘本《我的小手》。
2. 读完绘本后,和学生一起讨论绘本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于身体各部位的理解。
Step 3: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的身体部位设计一个小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所有学生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比如,手指指画圈圈游戏,脚跑踢球游戏等。
2. 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游戏,让其他同学参与其中,同时提醒学生正确使用身体各部位。
Step 4:巩固和扩展1.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一首与身体部位相关的歌曲,加强学生对身体部位的记忆和理解。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描绘身体各个部位的画作,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特点。
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学生们对于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通过绘本、游戏和歌曲等多个途径进行了巩固和扩展。
学生们参与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
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游戏设计环节,需要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具体的游戏例子,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特点和保养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到对身体的关注和保护的重要性。
《我的小手》小班语言教案第一章:认识小手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有五个指头。
2. 培养幼儿对手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认识手的各个部分。
2. 学习数数手的指头,明白手有五个指头。
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认识小手2. 活动方式:讲解、示范、互动游戏3. 活动步骤:a. 邀请幼儿观察自己的手,注意手的外观和形状。
b. 引导幼儿触摸手指,认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c. 示范数数手的指头,让幼儿跟随示范数数。
d. 组织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手,并数数对方的指头。
e. 总结手的特点,强调手有五个指头。
第二章:小手的作用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知道手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
2. 培养幼儿对手的利用和发挥。
教学内容:1. 介绍手的作用,如抓握、触摸、拍打等。
2. 引导幼儿发现手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如吃饭、画画、玩耍等。
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小手的作用2. 活动方式:讲解、示范、互动游戏3. 活动步骤:a. 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用手做的事情。
b. 示范手的作用,如抓握、触摸、拍打等。
c. 引导幼儿尝试用手做不同的事情,如吃饭、画画、玩耍等。
d. 组织幼儿互相展示手的作用,并鼓励他们用手解决问题。
e. 总结手的作用,强调手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第三章:爱护小手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自己的手。
2. 培养幼儿对手的尊重和保护。
教学内容:1. 介绍手的重要性,如手是行动的工具、表达的方式等。
2. 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手的清洁和健康。
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爱护小手2. 活动方式:讲解、示范、互动游戏3. 活动步骤:a. 引导幼儿思考手的重要性,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手的认识。
b. 讲解手的作用和重要性,如手是行动的工具、表达的方式等。
c. 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湿手、搓洗手液、冲洗等步骤。
d. 引导幼儿尝试正确的洗手方法,并提醒他们保持手的清洁和健康。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对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有手指和手掌,手指有长短、粗细之分。
2. 学习手的基本动作,如抓、握、拍、摆等。
3. 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手的变化和创造。
4. 学习儿歌《我的小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工材料,如手指画、手影等。
2. 准备儿歌《我的小手》的音频文件。
3.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故事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小手,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点。
2. 主题活动一:认识小手。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手,知道手有手指和手掌,手指有长短、粗细之分。
3. 主题活动二:手的基本动作。
让幼儿学习手的基本动作,如抓、握、拍、摆等,并进行实践。
4. 主题活动三:观察和操作。
让幼儿观察手的变化和创造,如手指画、手影等,并进行操作实践。
5. 主题活动四:学习儿歌《我的小手》。
让幼儿跟唱儿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手的认识和表达。
2. 观察幼儿在手的基本动作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手的动作掌握情况。
3.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操作实践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观察幼儿在学习儿歌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六、教学扩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手工艺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如手指画、手影等。
2. 组织幼儿参观手工展览,欣赏各种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开展手指游戏活动,如手指操、手指舞蹈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手部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小班语言活动我的小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小班语言活动《我的小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孩子们将了解自己小手的结构和功能,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小手能够做的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小手能够做的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小手模型、手指游戏道具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挂图,图中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它在做各种事情,如画画、吃饭等。
引导孩子们观察小兔子是如何用它的手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小手的结构,包括手指、手掌等,并讲解小手的功能,如抓、握、拍等。
3. 诗歌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一首关于小手的诗歌,诗歌中描述了小手能够做的事情。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跟读、模仿。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种小手活动,如画画、剪纸等,用彩笔、剪刀等工具完成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的小手手指手掌抓握拍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我的小手,并标注出手指和手掌。
2. 背诵诗歌《我的小手》,并家长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小手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表扬。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开展关于小手的手指游戏,如手指谣、手指画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小班语言活动《我的小手》。
【优选】小班语言我的小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主题为“我的小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手部的各个部位,如手指、掌心等;学习描述小手的形状、颜色及功能;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培养幼儿对小手的喜爱和自我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手部的各个部位,并说出其名称。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小手的形状、颜色及功能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手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手部的各个部位,学会用语言描述小手。
难点:让幼儿理解小手的功能,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部模型、图片、儿歌音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手部模型,引导他们说出手部的各个部位名称,如手指、掌心等。
2. 讲解: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小手的形状、颜色,引导他们用语言进行描述。
3.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小手贴画”活动,让他们在画纸上贴出自己小手的形状,并用彩笔进行装饰。
4. 例题讲解:以“小手的功能”为例,引导幼儿思考小手能做什么事情,如穿衣、吃饭等。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小手的样子,并标注出手部的各个部位。
6. 儿歌学习:播放《我的小手》儿歌,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边唱边做手部动作。
六、板书设计1. 我的小手2. 内容:(1)手部部位:手指、掌心等(2)小手形状、颜色(3)小手功能:穿衣、吃饭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我的小手2. 作业要求: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小手的形状,标注出手部各个部位,并描述小手的颜色。
答案示例:我的小手有五个手指,它们分别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我的小手是肉色的,它能帮我穿衣、吃饭,还能画出美丽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小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引导幼儿描述小手时,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小班语言《我的小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能够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五个指头。
2. 能够说出小手的作用,如拍手、招手等。
1.2 能力目标1. 能够听懂并能够正确朗读儿歌《我的小手》。
2. 能够通过模仿活动,培养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对手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五个指头。
2.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能够正确朗读儿歌《我的小手》。
2.2 教学难点1. 让幼儿能够通过模仿活动,培养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
2. 让幼儿能够合作完成手工活动。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儿歌《我的小手》挂图。
2. 小手模型或玩具手。
3. 手工材料:彩纸、颜料、画笔等。
3.2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2. 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1. 邀请幼儿观察教师的手,引导幼儿关注手的外观和功能。
2. 提问:“我们的手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回答并展示。
4.2 教学主体1.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我的小手》,让幼儿跟读并理解儿歌内容。
2. 结合挂图,让幼儿认识小手的五个指头,并能够naming them。
4.3 实践环节1.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如制作手工作品。
2. 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展示儿歌《我的小手》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家庭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2 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手指的认知和协调能力。
2.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参与度。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幼儿对手指的认知和协调能力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手指的认知和协调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有五个手指。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对手指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能够做到手指的灵活运动。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指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对手指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有五个手指。
难点:培养幼儿对手指的灵活运用,能够做到手指的灵活运动。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指游戏课件、手指操音乐、手指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展示手指游戏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的形状和动作,引起幼儿对手指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让幼儿知道小手有五个手指。
(2)教师讲解手指的名称和顺序,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伸出手指,并说出手指的名称。
(3)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操,让幼儿感受手指的灵活性。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手指。
3. 拓展部分:教师发放手指贴纸,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指贴纸粘贴在相应的手指上,培养幼儿对手指的认知和运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手指的认知和运用的程度,以及对手指活动的兴趣,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手指的名称和顺序2. 手指操的基本动作3. 手指游戏的玩法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手指游戏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幼儿直观地认识手指的名称和顺序。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手指操和手指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手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手指游戏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的形状和动作,引起幼儿对手指的兴趣。
2. 认识手指:教师讲解手指的名称和顺序,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伸出手指,并说出手指的名称。
3. 学习手指操:教师教授手指操的基本动作,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指操。
4. 手指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手指。
我的小手(小班语言)
“”,
活动名称:的小手(小班)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乐意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手图片一张;字卡片(手背、手心、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橘子
活动环节:一、引出主题
1、师:快来,快来们一起来做游戏啦!
2、(放音乐)做游戏。
教师边讲边做动作
3、师:刚才们一起做游戏了,是用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呀?
二、游戏:认识小手
1、师:看看们手上都什么?
2、师:有几个手指啊,来数一数?
3、师:你认识他们吗?
指导:(1)们一起来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么?
(2)看看们的黑板在哪里啊?你们用的是那根手指啦,它叫什么?用食指指给看看,风琴在哪里、电灯在哪里、、、、、、
(3)宝宝们真聪明,看看用了哪根手指?
(4)们把小手拿出来看看谁最高啊?它旁边各有几根手指啊?所以它叫中指,在中间的。
(5)还有一跟手指真可怜没人踩它,它没有名字,所以叫无名指。
4、出示手图片,图字相结合
小结:边说边出示字
三、游戏“变魔术”
1、师:们的小手会变魔术: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小鸡叽叽叽。
2、幼儿变魔术
3、教师用儿歌总结出来。
四、能干的小手
1、师:们的小手除了变魔术外,还可以干吗?
2、师:们的小手本领真大。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剥橘子给宝宝们吃的,今天就请宝宝门来剥给爸爸妈妈吃好吗?
3、师:看看小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小橘子,圆又圆
剥开橘皮露橘瓤,爸爸妈妈吃了甜到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