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
- 格式:docx
- 大小:22.61 KB
- 文档页数:12
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1、概括段落层意1.要求:明确、简练、完整、连贯2方法:1)分析关系.找中心句2)分清主次,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事件,围绕题目和内容描述这段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下一段写了谁,发生什么事,结果如何。
3)体会内容,归纳段意:看每一段围绕全文的主要内容说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意思,之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为段意。
2、主旨概括一、步骤:1、要全面阅读,把我文言文材料的要点。
2、探究局部相关段落,仔细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3、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
二、方法:1、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摘选关键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技巧:1、审读题干,寻找区域。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再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从原文中找到与要求相匹配的段落、词句,再加以归纳概括。
2、辨别问题,联系背景。
3、理解句子意思1 、理解词义(1)结合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朕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理解句意方法:(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意(2)抓住美撻词语,理解句意(3)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4)思考言外之意,理解句意(5)分析修辞方法,理解句意常见题型:这句话所要说明和揭示的道理?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是什么?五年级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概括、理解段意【主题阅读1】童年乐趣罗曼·罗兰几天之后。
克利斯朵夫用椅子围成一个圆圈,正演着一出音乐喜剧,那是用戏的片段回忆拼凑起来的。
他学着人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
正当他用一只脚站着打个转身的时候,看见祖父在半开的门里探着头对他望着。
他以为老人在嘲笑他,便害臊起来,立刻停止了。
奔到窗前,把脸贴在玻璃上,好像看着什么挺有趣的东西。
老人一句话也不说,走过来,拥抱他。
克利斯朵夫这才看出他很快活。
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机活动起来:他相当聪明,知道人家赏识他,可拿不准在戏剧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这些才能中间,祖父最赞赏他哪一项。
10.《牛郎织女(一)》读写结合
一、美文欣赏
只听见一个说:“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咱们偷偷地到人间来,要是老人家知道了,不知道要怎么罚咱们呢!”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 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
一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了?”(课文第15自然段)
二、点睛之笔
写织女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她的话中可以看出织女天真可爱,向往自由,喜爱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也为她后来决心留在人间埋下了伏笔。
在人物出场之前,先写他的语言或行为,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用这种方法写作易于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可以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好铺垫。
三、异曲同工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林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着,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
……贾母对黛玉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她‘凤辣子’就是。
——《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四、妙笔生花
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写一个小女孩的出场,突出小女孩活泼可爱的特点。
还隔着院门,就听见了小女孩甜甜的声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练习题__________巴尔扎克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勤奋写作。
一把咖啡壶,支持着他一天写十几个小时的文章。
一次,他写一部小说已经()写了一个通宵,可他还没有停笔的念头,快到中午时,巴尔扎克累(lěi lâi)得实在()不住了。
碰巧,有位朋友拜访他,巴尔扎克对他说:“我睡一会儿,请你过一小时后叫醒我。
记住啊,就1小时。
”朋友点头答应。
一小时很快就到了。
朋友看见巴尔扎克睡得那么香,心想:“他为了挤(jī jǐ)时间写作,一点儿也不顾及身体,就让他这一次好好睡一觉(juã jiào)吧。
”于是,这位朋友没有()把巴尔扎克叫醒。
一会儿,巴尔扎克自己醒了,他一看手表,呀!自己竟然睡了近两个小时。
他马上生气了。
对着朋友吼起来:“你,你,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可知道我已经()了多少时间吗?”巴尔扎克没等朋友解释,径直走到书桌前,头也不抬地飞快地写起来。
被弄得尴尬的那位朋友,望着巴尔扎克奋笔疾书的背(bēi bâi)影,无奈地摇着头说:“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1、请把短文的题目补_________________充完整。
2、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画“√”。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懒惰()拒绝()缓慢()4、从下面的四组词语中选择一组你认为最合适的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继续支持耐心延误(2)持续支持忍心耽误(3)持续坚持信心耽误(4)继续坚持忍心延误5、你觉得故事中的巴尔扎克是一个怎样的人?()A、惜时如金B、多才多艺6、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的中心句是()。
A、你呀你,真是惜时如命啊!B、你,你,你为什么不叫醒我,你可知道我已经耽误了多少时间吗?”参考答案1、略2、略3、懒惰(勤奋)拒绝(答应)缓慢(飞快)4、(2)5、A6、略7、A壶口瀑布到壶口看瀑布去!清晨时还很大的兴趣却渐渐被漫长的旅途磨损了,车厢内寂静下来,歌声笑语也被断断续续的鼾声取代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类文阅读理解题1.快乐阅读。
挥手——怀念我的父亲(节选)赵丽宏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
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
那时父亲还年轻,鼓鼓囊囊的铺盖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显得沉重。
中学很远,坐了两路电车,又换上了到郊区的公共汽车。
从窗外掠过很多陌生的风景,可我根本没有心思欣赏。
我才十四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想到即将一个人在学校里过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
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
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我要去农村“插队落户"。
当时,父亲是“有问题”的人,不能随便走动,他只能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
那天,是我自己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
快分手时,他才讷讷地说:“你自己当心了。
有空常写信回家。
"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
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
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
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
这时父亲已经快七十岁了。
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
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
”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回头一看,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
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
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吗这样难过呢?"父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回答:“我知道,我知道。
可是,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说着,泪水又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
(1)第一段话在文中起着( )的作用。
(多选)A.统领全篇B.承上启下C.引起下文D.开篇点题(2)短文回忆了父亲三次送别“我"的情景:第一次是送“我”去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送“我"去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送“我”去_________________。
那一刻,我长大了写作指导:一、习作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我长大了”,这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启发性的题目。
它要求学生回忆并描述一个特定的时刻,在那个瞬间,他们感觉到自己成长了。
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且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二、习作指导1. 审题:首先,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的含义和要求。
题目中的“那一刻”表示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或事件,“长大了”则强调在这个时刻所体验到的成长和变化。
2. 回忆选材: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时刻,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件、一个特殊的场景或者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刻应该是让你有深刻感受并且对你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的。
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家庭、学校、社交、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可以成为素材的来源。
3. 细节描写:在描述那一刻时,要注意细节的描写。
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等方面的细致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你的成长体验。
例如,你可以描述当时的天气、场景布置、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
4. 深度思考:除了描述事件本身,还要深入思考这个时刻对你成长的意义和影响。
你可以探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什么,如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态度或行为。
通过对成长的思考,展现出你的内心成长和认知的提升。
5. 表达情感:成长往往伴随着各种情感,如喜悦、感动、自豪等。
在习作中要真实地表达出这些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内心世界。
同时,也可以思考这些情感是如何影响你的成长的。
6. 结构安排:合理组织文章的结构,使之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可以采用开头引入、中间详细叙述、结尾总结的方式,让文章层次分明。
7. 修改完善:写完后,认真检查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逻辑连贯性。
可以请他人阅读并提供意见,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习作技巧1. 运用修辞: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让你的描述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 多角度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事件,如自己的感受、他人的反应等,使故事更丰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习作(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2.学习把受到触动的瞬间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还要把自己受到的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很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殊不知,成长有时只在一刹那间。
当我们突然发现妈妈眼角的皱纹,觉得妈妈一下子老了,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当众发言觉得无比胆怯时,同学们给予的鼓励的目光让我充满信心,是一瞬间的成长;当我第一次离开家开始住校,学会独立生活,也是一瞬间的成长。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将记忆的书,翻到过去的某一页,去寻找成长的那一刻。
(板书课题:那一刻,我长大了)二、指导审题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课件出示)2.说说本次习作标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那一刻”和“长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开。
)3.如何拟定习作题目呢?(本次习作是一个话题作文,既可以直接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也可以根据习作内容来确定标题,如“第一次住校”“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等。
)4.本次习作的写作重点是什么?(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不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的那个瞬间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
三、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小组讨论、交流: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2.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我总是很依赖家人,走到哪里都需要他们陪着,现在我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做事情了,而且我还每周陪奶奶去超市,帮她拎东西。
预设2: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小勺一勺一勺地给妹妹喂饭,还用纸巾擦拭妹妹嘴角的饭粒,妈妈看见了,直夸我:“长大了!”3.师生评议。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4.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写作指导一、确定写作对象选择你最喜欢的、最好写的物品作为写作对象。
(文具、玩具、生活用品)二、进行观察1.外形(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组成)2.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外到内……)3.作用三、说一说它的来历写一写你是怎么得到它的,为什么它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其中又包含了什么感情在里面呢?四、写作提纲开头:点出要写的心爱之物中间:A.介绍其外形特点与内部构造(大小、形状、颜色;按空间顺序)B.介绍其来历、功能或用法C.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尾:表达你对其喜爱之情五、开始写作习作例文我的心爱之物爸爸从西安带回来一套秦兵马俑模型,里面有5个栩栩如生的秦俑。
我可喜欢他们了!这套秦兵马俑模型一共五件。
其中有一匹强健的战马、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一个勇猛威武的武士和一个形态逼真的跪射俑。
我最喜欢的是跪射俑。
跪射俑的姿式不是立姿,而是跪姿,显得很独特。
他的姿态优美,惟妙惟肖,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双目凝视左前方,双手在胸的右侧一上一下握着弓弩。
我经常把这五个秦兵马俑拿出来玩。
战无不胜的将军带领着大家,英俊的谋士出谋划策,武士总是披荆斩棘冲锋在前,而在危机时刻总是跪射俑化险为夷。
爸爸告诉我:位于西安的秦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八大奇迹。
它体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高超的技术和智慧。
我更喜欢这套秦兵马俑模型了。
我的心爱之物我最心爱的物品是一个充电款的机器猫台灯。
我可喜欢它了。
当我第一眼在一个教学机构橱窗里看到它,它正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带它回家。
即使它那么昂贵,要1500个学分!为了得到它,我这个学期坚持每节课都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
最终,我如愿以偿。
我把它郑重地摆在床头柜上。
台灯的底座是机器猫的身体,它是一只蓝色的猫,它的两只腿稳稳的坐在桌面上,鼓着滚圆滚圆的肚皮。
它有一只白色的神奇小口袋,动画片里,它是装着数也数不清的道具的百宝箱。
它的颈处挂着一个金色的小铃铛。
它的脸又大又圆,没有耳朵,鼻子红红的,就像一颗小樱桃,左右两边各有三根胡须。
2021年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带答案)一、课内阅读白鹭(节选)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厘。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选文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画横线部分的内容在下文中的具体体现,画“﹏﹏”。
3.选文中加点的“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猜测白鹭站在树顶“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五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突出了白鹭体态的匀称和色彩的协调B.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达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C.最后一段从静态角度刻画了一幅白鹭晚飞图。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盏灯下的爱皮尔斯12岁那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他成了孤儿。
驿鑫教育 学习语文不是难事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桂花树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能看到那些小花。(加上一组关联词)
3、《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写的。(修改病句) (一)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居然也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主要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还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覆盖在有图像的小说上。他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画很有帮助。 驿鑫教育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读书、学习的时候就该专心,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时,不要呆头呆脑,扭扭捏捏,要玩得有趣有益,不要胡闹、“乱玩”。 1、鲁迅小时候很能背书,主要原因是( )。 A、他的记忆力很好。 B、他很勤奋。 C、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D、他很聪明,记忆力很好。 2、“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缩句是( )。 A、鲁迅给了我们启示。 B、小时候给了我们启示。 C、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启示。 D、学习和玩耍给了启示。 3、用“——”划出能概括第三自然段段意的一句话。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A、说明鲁迅小时候读书很聪明。 B、说明鲁迅的学习和玩耍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学要专心,玩要有趣有益。 C、说明鲁迅小时候既会学习,又会玩。 5、“读书、学习的时候就该专心,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时,不要呆头呆脑,扭扭捏捏,要玩得有趣有益,不要胡闹、‘乱玩’。”说说你从这个启示中明白了什么?(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结合自己的事例来写一写。) 驿鑫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跟小燕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上学。我觉得她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小气。比如说吧,一根雪糕三角钱,冰棒一角五,她就只买冰棒,不买雪糕。又如,我们去春游,同学们差不多都带了汽水,可她呢,白开水一壶。我想她一定是小气,舍不得花钱。“真小气!”我有意想气气她,可她只是笑笑。 一天早晨,我俩一块儿去上学。她对我说:“我攒了十五元钱 ,打算买一部《少年自然知识辞典》,明天你跟我一块去新华书店吧?”“哦!”我这才恍然大悟。小燕攒钱原来是想买一本心爱的书哇。 早自习的时候,我们在教室里读书,班主任走了进来,从他(忧伤、悲伤)的眼神里,我(侦察、检查、觉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居然、果然、突然),他说:“昨天,李红家里失火了,家具、衣服、电器全都烧光了……”还没等老师说完,小燕马上站起来:“老师,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对同学的困难不能袖手旁观。我愿捐十五元钱来帮助她。钱虽然很少,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驿鑫教育 放学路上,我问她:“你把钱都捐给同学了,还怎么买书?”她说:“以后攒钱再买不是一样吗?” 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她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我顿时感到她比过去高大了许多…… 1、把短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判断下列说法,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我”。 ( ) (2)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小燕。 ( ) (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我”和小燕。 ( )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过去,小燕为买《少年自然知识辞典》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为了帮助遭受火灾的李红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我”觉得小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觉得小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袖手旁观”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B、 比喻对别人的事不关心,不放心上。 C、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 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她驿鑫教育 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黯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她就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呢?”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kè bó 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luò pò 吗?我决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我决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呢。”等小男孩发觉到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了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不已。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也别沮丧,以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面对,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kè bó ( ) luò pò(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短语或词语。 被老板炒了鱿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意: 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与文中划线部分相互照应的句子。 5、小男孩想看到女孩__________ ___,实际上是想看到女孩____ ____ ___,以此来取笑失意的女孩。但是失意的女孩却脱掉了被油漆玷污的外套,她让男孩看到驿鑫教育 了“青春漂亮的鹅黄色的毛衣”,实际上是让男孩看到她的______________。 6、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驿鑫教育 瑰花,对她说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是啊,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凋落( ) 啧啧称赞( ) 2、在第六节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标点。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惊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文中:“同学们”第一次“惊讶”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第二次“惊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2)“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同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驿鑫教育 我走过去,和他一起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是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了鼻子一酸,哽咽着问:“后来呢?” “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 ) 流畅( ) 羞耻( )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用“√”标出。 (1)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 ①自行车挡了她的路。( ) ②自行车摆得乱,有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