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感恩父母 拥抱亲情》
- 格式:doc
- 大小:34.05 KB
- 文档页数:6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重要性2. 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付出3. 感恩父母的方式4.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5. 亲情案例分享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亲情、父母付出、感恩等方面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案例分析法:分享亲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3.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与父母互动,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感受,增进感情。
4. 情感表达法:培养学生用语言、行动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亲情案例材料2. 投影仪、音响设备3. 纸张、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如《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解亲情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
3. 分享亲情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各小组讨论的成果,鼓励其他同学学习。
6. 讲解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交流。
7. 情感表达环节:鼓励学生现场用语言、行动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恩的情感。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课后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对父母的态度。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亲情日记”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持续一周。
2. 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学生与父母一起参加,增进彼此的感情。
3. 开展“感恩父母”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亲情的伟大。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活动教案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是做人之基本准则。
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
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1一、队会主题: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二、实施背景:如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却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不易。
越来越多的家长诉苦: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说什么都不听。
学生也是烦恼多多:烦死了,讨厌死了!爸妈实在太罗嗦。
特别是妈妈,最烦人!因此,我们开展《感恩父母,点亮亲情》主题班会,让学生能体会父母,感恩父母。
三、时间安排:十一周一四、活动地点:阶梯教室五、参加对象:__市第二小学六(8)中队六、组织分工:中队长筹备整个活动文娱委员准备服装、相关音乐《感恩的心》《母亲》等七、预期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感激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
八、主要内容:1、诗朗诵《感恩》2、小组合唱《感恩的心》3、小品《如此儿子》4、讲述自己的故事5、听歌曲《母亲》,谈怎样孝敬父母6、感恩调查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2一、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艰辛,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父母的期望。
2.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孝敬父母,珍惜生活的道理。
3.活动促使学生把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把对父母的爱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分组收集与亲情有关的资料。
2.了解父母的艰辛,回忆父母为你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事。
3.“你对父母知多少”问答卷。
三、活动过程:(一)激发情感。
导入:①播放歌曲《母亲》。
②导言:同学们,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不少心血,当儿女的你有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③故事《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3. 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决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艰辛。
2. 培养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回报父母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父母的付出,激发感恩之情。
2. 如何指导学生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父母的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3. 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父母付出的典型案例。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展示父母的爱。
3. 准备班会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苦。
2. 主体部分:a. 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付出。
b.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展示父母的爱。
c.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d.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3. 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4. 总结:引导学生回报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尝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辛苦。
2. 主体部分:a. 分析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付出。
b.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展示父母的爱。
c.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d.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3. 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4. 总结:引导学生回报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尝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教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的一、活动主题: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2. 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亲情的美德。
3. 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激发他们回报家庭的热情。
4.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二章:活动时间与地点一、活动时间:1课时(45分钟)二、活动地点:教室第三章:活动对象一、活动对象:全校学生第四章:活动流程一、活动准备:1. 提前让学生准备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短文。
2. 准备一些关于亲情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 准备一颗感恩树,用于学生悬挂感恩卡。
二、活动步骤:1.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
2. 观看亲情视频,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
3. 学生代表朗读关于感恩父母的短文。
4. 分组讨论: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我们应该如何回报。
5.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邀请家长代表发言,分享他们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心得。
7. 学生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拥抱亲情。
9. 学生悬挂感恩卡,寓意感恩行动的开始。
10. 活动结束,播放感恩歌曲,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离开。
第五章:活动注意事项一、活动前:1. 提前通知家长活动时间和地点,邀请家长参加。
2. 检查活动场地设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收集学生准备的感恩短文,选定代表性的进行朗读。
二、活动过程中:1. 注意秩序维护,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 关注学生的情绪,适时调整活动节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活动后:2. 整理活动素材,保留活动照片和视频。
3. 将学生的感恩卡悬挂在显眼位置,提醒学生时刻感恩。
通过本章节的教案,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开展“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
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感受,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勤付出,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祝活动圆满成功!第六章:活动评估与反馈一、评估目的:1. 检验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教案基本信息1. 主题:拥抱亲情——感恩父母2. 年级:小学四年级3. 课时:1课时(40分钟)4.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b.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c.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回报父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感恩之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意,回报父母。
三、教学方法1. 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景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3.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学会表达爱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亲情案例、讨论题目、情景剧剧本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2. 案例分析(10分钟)a. 教师呈现亲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3. 情景剧表演(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表演一个关于父母辛苦付出的情景剧。
b. 全体学生讨论,分享观看情景剧后的感受。
4. 讨论交流(10分钟)a. 教师提出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回报父母的爱。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示要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2.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观点和感悟。
3. 家庭作业:检查学生的感谢信,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感恩之心。
小学《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和对我们的关爱。
2. 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父母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体会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2. 感恩的重要性:讲解感恩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回报父母:培养学生回报父母的心愿,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4. 亲子沟通: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
2. 学习父母的爱:让学生分享父母关爱自己的实例,感受父母的付出。
3. 讲解感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父母是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4. 讨论如何回报父母: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5. 学习亲子沟通技巧:教授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增进彼此的了解。
6. 总结: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爱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感恩的意义以及亲子沟通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引发学生的思考。
3.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回报父母、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来评价。
2. 学生感恩意识的提高: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关心和回报。
3. 亲子关系的改善:了解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情况,观察亲子关系的改善。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关于父母爱的故事、案例以及相关视频资料。
2. 准备亲子沟通的游戏或活动。
3. 准备感恩父母的心愿卡、亲子关系改善计划等材料。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案例、视频等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引发学生思考。
2. 亲子沟通游戏、活动:用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感情,提高亲子沟通能力。
3. 感恩父母的心愿卡、亲子关系改善计划:用于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制定回报父母的计划。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年级:三年级下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学会感恩父母。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学会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内容:1. 亲情的重要性2.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3. 学会感恩父母4. 孝敬父母的具体行动5. 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学会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感恩父母的视频短片3. 感恩卡4. 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幅家庭和睦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家庭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这个家庭充满了亲情,亲情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二、主题活动一:亲情的重要性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幅幅亲情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画面给你什么启示?亲情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亲情是无价的,它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给我们力量和信心。
三、主题活动二:父母的爱是无私的1. 教师播放感恩父母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短片中父母的爱体现在哪里?你有什么感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
四、主题活动三:学会感恩父母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一些孝敬父母的实例,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实例给你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关心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
五、主题活动四: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1. 教师发放感恩卡,引导学生写一封信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 学生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并懂得感恩父母。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
3、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更好地与父母相处。
二、教学重点:1、传递感恩父母的思想。
2、激发学生对父母爱的回应。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示范拥抱亲情。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支持吗?”学生:“是的,家庭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帮助。
”师: “那么,你们认为父母对你们的成长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性呢?”学生:“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师: “是的,父母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和感恩他人。
”2、展示(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父母的短片或演讲,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思考和感悟。
3、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向学生解释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从自身角度思考家庭对他们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并了解他们的付出。
4、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父母对自己的帮助和付出,并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
5、整合(15分钟)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故事整合成一篇感恩父母的文章,可以包括对父母的感谢、表扬和保证。
6、表达(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诵,展示自己整合好的感恩父母的文章。
鼓励学生的表现并通过互相点评的形式给予肯定。
7、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班会内容,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恩心情。
师: “我们要记住,感恩是一种美德。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拥抱亲情、感恩父母,并用行动去回报他们的辛勤付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学生对父母的爱和付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感恩心。
通过讨论、整合和表达,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并意识到自己要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辛勤付出。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付出和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 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决心,用实际行动去孝顺父母。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会与父母沟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付出。
2. 如何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感受到父母的付出。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方法。
3.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父母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评价等相关内容,以便我更好地参考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父母关爱的思考。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分享感受和心得。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角色,感受父母的关爱。
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七、教学步骤1. 展示案例:教师呈现一个关于父母付出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与父母沟通的经历,分享感受和心得。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母的角色,感受父母的关爱。
4.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引导其他学生思考。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分享:评价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时的表现。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教案三篇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实现爱的传递,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达到道德的升华。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篇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教案1活动主题:感恩父母,拥抱亲情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爱父母、学会孝敬的具体内涵,懂得这种品德是青少年的重要思想素质。
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学会结合日常实际生活,为关爱和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关爱和孝敬父母的感情,激发崇尚关爱、尊敬长辈的精神,保持“为父母长辈尽一份心”的良好行为习惯,不讲不尊敬父母的话,不做让父母长辈烦恼的事。
3、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实现爱的传递,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达到道德的升华。
活动形式:说说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表演小品;诗歌朗诵;欣赏《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1、收集一些父母最让你感动的故事。
2、讨论如何感恩父母3、PPT课件、活动时间:20__年12月16日活动过程:一、激情引入。
1、播放《感恩的心》歌曲。
2、过渡: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 我们今天队会的主题就是——感恩父母的爱。
提问:什么是感恩?学生交流。
3、师:你们理解的感恩就是感谢别人,感恩就是这么简单吗?师总结:“感恩”是一种回报。
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
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
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二、回忆被爱。
1、你的生活中有什么让你感觉幸福的事吗?学生畅谈。
例如:爸爸、妈妈接送你上、下学吗? 你穿过妈妈织的毛衣吗?2、活动:你是一个合格的“鸡妈妈”吗?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个鸡蛋。
蛋宝宝只能随身带着,不能放在除身体外的任何一个地方。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可贵,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关爱。
3. 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4. 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5.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及其维护方法。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
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回报父母的爱。
3.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亲情的含义、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感恩的意义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引发学生共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沟通,分享亲子关系维护的经验。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情景,提高沟通能力。
5. 情感表达法:鼓励学生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短片,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导入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亲情的含义及其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父母关爱孩子的事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付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情景,提高沟通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情感共鸣:通过展示父母关爱孩子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2. 引导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哪些爱,自己是否感恩。
3. 小组分享: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与父母沟通的心得,互相学习。
4. 亲子活动:布置亲子任务,让学生与父母共同完成,增进亲子关系。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教案)20232024学年心理健康三年级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亲情的重要性2. 感恩父母的意义3. 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表现4. 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尊敬父母、热爱家庭。
2.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
2. 讲解:讲解亲情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意义、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表现以及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亲子关系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敬父母、热爱家庭,以及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2. 副心理健康三年级3. 板书内容:亲情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意义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表现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实例。
2. 想象一个与父母沟通的场景,运用所学沟通技巧,编写一段对话。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亲情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提高?2.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尊敬父母、热爱家庭?3. 学生沟通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感恩父母,尊敬父母、热爱家庭,并提高沟通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小学《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和付出,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2.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回报家庭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实例讲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3. 感恩行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家庭。
4. 家庭和谐: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讲述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父母的爱和付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
4.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制定回报家庭的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执行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父母爱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父母的爱:讲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3. 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亲情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4. 感恩行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关爱父母的意识。
5. 家庭和谐:教授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庭重要性和亲情的认识程度。
3. 学生感恩父母的行动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和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亲情视频:选取一部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父母的爱。
2. 分享感人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感恩父母、回报家庭的感人故事。
一、教案背景班会主题:《拥抱亲情——感恩父母》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高年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增强亲子关系。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三、教学内容1. 父母的爱:通过讲解、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2. 感恩父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表达爱意:教授学生如何用言行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增强亲子沟通。
4. 亲情的重要性: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亲情是无价的,要珍惜家人。
5. 行动指南:引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父母的爱、亲情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感人至深的亲子故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分享家庭中的温馨瞬间。
4. 实践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关于亲情的歌曲《相亲相爱》开场,营造温馨的氛围。
2. 讲解父母的爱:讲解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的,分享亲子案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3. 感恩父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 表达爱意:教授学生如何用言行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增强亲子沟通。
5. 亲情的重要性: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亲情是无价的,要珍惜家人。
6. 行动指南:引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爱。
8.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一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如写一封信、制作一张卡片等。
六、教学活动1. 亲情分享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温馨故事或感人事迹,让其他学生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力量。
2. 父母的一天: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感激父母的付出。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教案课程目标•增强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心•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及亲情的珍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PPT和音乐•学生准备班会活动所需要的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节:主题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班会主题“感恩父母拥抱亲情”,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拥抱亲情•老师播放《拥抱》音乐,鼓励学生进行拥抱,增强情感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
同时,老师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自己在家庭关系方面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激之情。
第三节:感恩故事•老师提供几个感恩故事,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和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述,并适当地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第四节:课堂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孝顺是如何体现的”,借此机会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
第五节: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班会活动的内容,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同时,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制作一张感恩海报,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关注和陪伴家人,及时表达感激之情。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以家庭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借此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加强对家庭的情感理解。
教学心得本次班会活动学生反响积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家庭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希望今后班会活动能够更多地向这一方向发展,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平台。
“拥抱亲情”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五单元“亲情与友情”中的第一课“拥抱亲情”,主要围绕感恩父母这一主题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亲情的重要性、父母的辛勤付出、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以及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
2. 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尊敬和关爱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表达爱和感激的能力,学会珍惜亲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勤付出,从而产生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和关爱父母的品质,提高表达爱和感激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感人视频,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引入课题。
2. 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亲情的重要性、父母的辛勤付出以及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a. 亲情的重要性: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亲情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b. 父母的辛勤付出: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的关爱和付出,体会父母的辛苦。
c. 表达爱和感激:教授学生如何用语言、行动和心灵去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然后进行小组发言。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卡片,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段感谢父母的话。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拥抱亲情2. 内容:a. 亲情的重要性b. 父母的辛勤付出c. 表达爱和感激的方法d. 学会珍惜亲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 课后实践: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倒杯水、捶背等,表达对父母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是否能主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激。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关注父母的需求,多与父母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班会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德育》教材第四章《家庭美德》第二节“感恩父母”,内容包括:理解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的方式,以及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4.2.14.2.3。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父母的辛劳付出,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的美好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增进亲子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激发他们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的品质,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卡片、黑板。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便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母辛勤工作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引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美德中的“感恩父母”。
3. 知识讲解:(1)讲解父母的辛劳付出,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介绍孝敬父母的方式,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尊重长辈。
(3)分享表达感激之情的方法,增进亲子关系。
4. 实践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孝敬父母,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2)制作亲情卡片:学生动手制作亲情卡片,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讲解例题:如何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2)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写一段感谢父母的话,并进行分享。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言行举止。
六、板书设计1. 大感恩父母拥抱亲情2. 小(1)父母的辛劳(2)孝敬父母的方式(3)表达感激之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分享。
2. 答案:(1)作文答案:见附件。
(2)实践作业答案:见附件。
《感恩父母拥抱亲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730799 温志旺一、设计理念: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
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麻醉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升华。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在畅所欲言中感受真情,感悟事理;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情感之弦,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活动目标:通过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高感恩父母的意识,体会父母的辛劳,明白感恩父母的道理,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在活动中感受亲情,培养感恩的意识,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为了更好的引导孩子们“走进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加以延伸,转化为回报父母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常怀感恩之心,让父母的爱时刻伴其同行,我创设了以“感恩父母,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活动课课。
三、活动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2、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3、唤醒学生回报父母爱心的良知四、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画好的A4纸,爱心卡一张。
五、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故事明理。
1、谈话揭题师: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两个人最要感谢,有两个人最应感恩,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就是——父母。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与母爱。
世界上最深的情,莫过于儿女情。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他们的恩情将伴随我们一生一世。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感恩父母》。
2、故事明理⑴:观看《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感受养育之恩。
师:看了视频,谁来说说这里的故事情节?生:故事情节是:爸爸得了老年痴呆,儿子带他去吃饭。
盘子里面剩下两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了口袋。
儿子愣住了。
爸爸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
最后广告出字: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师:这里的“你”指的是谁?生:儿子师:如果你是老人的儿子,此时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生:作为儿子我想大声告诉你“爸爸我爱你”!⑵:观看《珍贵的短信》故事,感受养育之恩。
师:听了有关父爱的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个母爱的故事。
(播放《珍贵的短信》)面对如此伟大的父爱、母爱,大家的心情怎样?此时,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生1:故事1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自己的儿子!老年痴呆了,但从未忘记自己的儿子爱吃饺子。
故事2中伟大的母亲在灾难来临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把死亡留给自己。
生2:是妈妈冒着生命的危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哑哑学语,又到上学读书,这期间少不了风风雨雨、磕磕碰碰,在这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啊!生3: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
(二)、讲述故事,感受亲情。
1、观看图片,感受养育之恩。
师:人们常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他们每天都在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爱护我们。
请看一组图片。
点击屏幕(播放父母拉扯我们的艰辛)2、讲述身边的故事,感受养育之恩。
师: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就是你们的父母,每个人的父母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你们。
同学们,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父母一定做了许多事情让你感动吧?同学们,敞开你的心扉,说出你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三)、体谅父母,理解亲情。
1、观看公益广告《父母的爱》,体验养育之恩。
师: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使我们享受到了人间无尽的亲情和幸福。
我们再来看一段公益广告《父母的爱》。
2、亲情测试,体验养育之恩。
父母了吗?测试一:请同学们如实回答,答案写在纸上,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回答问题要实事求是。
1、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有人把我们的生日叫“母难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3、父母过生日,你为父母做了什么?根据测试结果画一个天平,在天平的左侧写下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在右侧写下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写完之后,称一称哪边重,哪边轻。
通过测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师:是啊,我们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我们的爱真的微不足道啊!父母为我们终日操劳,默默奉献,而我们作儿女的对父母的关心却远远不够。
测试二:现在你和一群亲朋好友乘飞机去旅游。
飞机飞到了天上,突然出现了故障,这时,机长说,你们当中只能留下一个人。
请你做出选择。
机长把名单给了你。
你留谁呢?1、同学2、邻居3、朋友4、阿姨5、舅舅6、爸爸7、妈妈。
师:你为什么最后留下妈妈或者爸爸?说说原因。
测试三:五月的阳光,犹如母亲温柔;六月的烈日,却是父亲严厉。
同样是爱,却爱得色彩斑斓——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你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的具体日子吗?(知道的同学举手表示,老师根据举手人数判定测试结果)3、讲述古今中外孝敬、感恩父母的故事,体验养育之恩。
古今中外,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感恩故事,畅享语言,让我们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讲述韩伯愈、花木兰、朱德、田世国孝敬父母的故事及其英文family的由来。
)(四)、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如何感恩父母的?看了这些动人的画面,听了真情的介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眼前,此时,你最想为父母做什么?(学生述说)生:乌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父母对我们的情深如大海,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哪怕和父母聊一聊天,为父母搬一把椅子,倒一杯茶,做一次饭,擦一擦皮鞋,捶一捶背,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能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
师: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份努力一点进步……这都是感恩,我们要把感恩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行动当中。
2、讨论对比,反面教育。
师:“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板上”,说的就是一些不孝之子。
讨论:我们在家里经常对爸妈说的话是什么?爸妈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什么?通过对比,我们来审视一下自己: 我们做了多少愧对父母的事情?小结: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应该对父母心存感激。
我们要做一个了解父母,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孩子。
(五)、总结升华,熏陶情感。
1、说出心里话。
师:现在,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请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大声对着全国所有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大声对着全天下伟大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2、宣誓总结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在思想上让您们安心;在学习上让您们放心;在生活上让您们省心;以最优异的表现来报答您们的养育之恩;决不辜负爸爸妈妈爱我之心!从感恩父母开始,我们心怀感恩,学会感恩,赞美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这是我们共同的誓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3、歌唱《感恩的心》。
同学们:谁演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们要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生活在我们的眼里变得越来越美好。
请大家一起来唱响《感恩的心》,用歌声来唱出感激之情。
教后反思:感恩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
每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感恩。
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等。
然而,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爱的误区”,而使很多孩子不懂得感恩,他们习惯于索取和接受,而不知道奉献和回报,于是他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和朋友的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有些甚至对父母老师的爱熟视无睹。
为此我选择了“感恩父母”这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为自己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双亲,养成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
本课教学反思如下:1、运用直观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感悟。
在班会一开始,我就播放了一个《关爱老人》的公益广告:爸爸得了老年痴呆,儿子带他去吃饭。
盘子里面剩下两个饺子,爸爸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了口袋。
儿子愣住了。
爸爸说,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
最后广告出字:他忘记了一切,但从未忘记爱你!道出了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孩子们在观看中目不转睛,一则故事吸引,再则又明了了父爱伟大。
又通过播放《珍贵的短信》视频,面对如此伟大的父爱、母爱,大家的心情怎样?此时,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说,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最后达成共识:父母为我们费尽心血,甚至不惜生命正因为有了父母的爱,才使我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通过浏览父母拉扯我们的艰辛的系列图片,感受到这一切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你们的父母,每个人的父母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爱着你们。
紧接着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让学生感悟亲情。
而后,分享我们犯错时父母对我们的教诲,一步一步地引导,让他们知道了父母的爱是不能割舍的。
一个小测试“我所了解的父母”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心太不够了。
2、孩子和家长互动,体验亲情。
虽然没能邀请到家长亲临现场,但与孩子们分享了一位母亲的来信,道出了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声,学生们听完也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
在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再一次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亲情测试,体验养育之恩。
如请同学们如实回答,答案写在纸上,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回答问题要实事求是。
1、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有人把我们的生日叫“母难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3、父母过生日,你为父母做了什么?根据测试结果画一个天平,在天平的左侧写下父母为我们做过的事,在右侧写下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写完之后,称一称哪边重,哪边轻。
通过测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再如:现在你和一群亲朋好友乘飞机去旅游。
飞机飞到了天上,突然出现了故障,这时,机长说,你们当中只能留下一个人。
请你做出选择。
机长把名单给了你。
你留谁呢?1、同学2、邻居3、朋友4、阿姨5、舅舅6、爸爸7、妈妈。
师:你为什么最后留下妈妈或者爸爸?说说原因。
3、讲述感恩故事,体验养育之恩。
古今中外,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感恩故事,畅享语言,让我们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讲述韩伯愈、花木兰、朱德、田世国孝敬父母的故事及其英文family的由来。
)乌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父母对我们的情深如大海,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哪怕和父母聊一聊天,为父母搬一把椅子,倒一杯茶,做一次饭,擦一擦皮鞋,捶一捶背,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能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如何感恩父母的?……这都是感恩,我们要把感恩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行动当中。
交流感恩父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