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国际多式联运其他相关法规
- 格式:ppt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21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若干法律问题探析概述国际货物多式联运(Multimodal Transport)是指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经过多种交通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运输、空运运输等)进行运输,并通过单一的运输合同约束其运输。
由于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多个国家和相关法律规定,因此在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会涉及到多种法律问题。
本文将从货物运输合同、货物损失等问题进行探析。
货物运输合同在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货物运输合同是各方之间约定的基础。
其中,承运人(Carrier)与托运人(Shipper)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
在货物运输合同中,应当明确以下方面:•货物信息:包括名称、数量、重量、包装等•费用及支付方式:涉及运费、保险费等•运输方式:涉及交通方式、途径、运输时间等•具体责任:承运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事项,如损失、延误、逾期交付等在货物运输合同中,应当注明使用的国际运输惯例,如国际商会制订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运输公约》(Multimodal Transport Convention,简称MT Convention)等。
这些国际惯例规定了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有着较高的权威性。
货物损失货物损失是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关键原因在于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具体而言,货物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物破损货物在多式联运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挤压、震荡、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破损。
当出现此类情况时,要先评估货物损失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启动索赔、维权等程序。
货物灭失在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出现货物灭失的概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则影响较大。
针对此类情况,应当在货物运输合同中明确承运人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应的赔偿标准等。
同时,托运人也应当对货物进行充分的保险。
延误货物在多式联运过程中出现延误的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必要时可以通过货物运输合同进行明确约定。
在已明确约定情况下,承运人应诚信履行合同,按时交付货物。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分类:部委规章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1997年第2号标题: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颁布日期:1997年3月14日实施日期:1997年10月1日终止日期:类别:综合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内容: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多式联运的管理第三章多式联运单据第四章托运人责任第五章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第六章书面通知、诉讼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管理,促进通畅、经济、高效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铁道部(以下简称交通部、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水路、公路、铁路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第三条交通部、铁路部是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管部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则管理本地区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铁路部门按系统管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第四条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定义(一)“国际集装箱”,是指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技术标准的集装箱。
(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下简称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国际集装箱从一国境内接管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的地点。
(三)“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凭以收取运费、负责完成或组织完成国际多式联运的合同。
(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单据(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明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集装箱货物(以下简称货物)并负责按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
该单据包括双方确认的取代纸张单据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
(五)“国际集装箱多工联运经营人(以下简称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一项多式联运合同并以承运人身份承担完成此项合同责任的人。
交通部、铁道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1997年第2号【发布部门】交通部(已撤销)铁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03.14【实施日期】1997.10.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交通部铁道部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交通部、铁道部令1997年第2号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管理,促进通畅、经济、高效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铁道部(以下简称交通部、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水路、公路、铁路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第三条交通部、铁道部是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管部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则管理本地区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铁路部门按系统管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第四条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定义(一)“国际集装箱”,是指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技术标准的集装箱。
(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下简称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国际集装箱从一国境内接管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的地点。
(三)“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凭以收取运费、负责完成或组织完成国际多式联运的合同。
(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单据(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明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集装箱货物(以下简称货物)并负责按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
该单据包括双方确认的取代纸张单据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
(五)“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下简称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一项多式联运合同并以承运人身份承担完成此项合同责任的人。
(六)“区段运输承运人”,是指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区段运输合同,完成此项多式联运中的某区段运输的人,不管他是否与多式联运经营人属于同一人。
货物运输中的多式联运及其法律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日益繁荣,货物运输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针对货物运输中的多式联运方式,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深入了解。
本文将探讨多式联运的概念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多式联运的概念与特点多式联运是指在货物运输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如陆运、海运、铁路运输等)进行组合,以实现货物安全、高效、便捷的运输。
多式联运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范围,也可以跨国运输。
它通常由一家或多家运输商负责组织和执行,以确保货物从起运地到目的地的无缝衔接。
多式联运的特点之一是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转运或改装,这有效地减少了货物损失和延迟的风险。
其次,多式联运还能够提供灵活性和可靠性,可以根据货物的性质和运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运输方式。
此外,多式联运还能够降低成本,并减少运输环节中的运行时间和能源消耗。
二、多式联运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法1. 运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多式联运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因此需要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签订运输合同时,需考虑货物的起运地、目的地、运输方式、时间、费用等具体细节,以及运输保险、违约责任等条款的约定。
同时,运输合同的履行也需要各方共同配合,确保货物按时安全抵达目的地。
2. 责任的界定与风险分担在多式联运中,一旦发生货物损失、延误或损坏等情况,需要准确界定责任归属。
这涉及到不同的运输方式和参与方之间的权责关系。
运输合同通常会明确规定各方的责任与风险分担方式,如货物损失由哪一方负责赔偿等。
此外,货物运输保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降低货物运输风险,并分散赔偿责任。
3. 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多式联运通常涉及跨国运输,因此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应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例如,国际贸易中的《海牙规则》、《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等,这些法律法规对货物的运输、保险和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
在进行多式联运时,务必要熟悉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运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1995年第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于1995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施行。
部长吴仪1995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行为,保障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和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是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的行业。
第三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必须依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资格。
第四条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济特区的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在国务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对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适应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促进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的合理布局;(二)保护公平竞争,促进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六条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企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行政法规、接受有关行业主管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设立条件第七条设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根据其行业特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其从事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二)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必要的营业设施;(三)有稳定的进出口货源市场。
第八条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经营海上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二)经营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人民币;(三)经营陆路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或者国际快递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200万元人民币。
运输协议中的国际多式联运规范运输是国际贸易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国际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物流运输方式在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运输过程的顺利进行,各国在国际多式联运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与标准。
本文将介绍国际多式联运规范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在一份运输协议中,通过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整个过程。
这些运输方式包括陆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海运等。
国际多式联运的目的在于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货物损失和风险。
二、运输协议的要求1.货物描述在运输协议中,需详细描述货物的名称、数量、重量、体积等信息,以便在运输过程中准确识别与记录货物。
此外,还需注明货物的包装方式、特殊要求以及是否有危险品等相关信息。
2.起运地与目的地准确界定货物的起运地与目的地是国际多式联运协议中的重要内容。
起运地是货物发出的地点,目的地是货物最终到达的地点。
在协议中需要明确指出起运地与目的地的具体地址,方便运输方按照协议约定的路线进行运输。
3.运输方式与转运点国际多式联运协议需要明确规定货物的运输方式以及转运点。
转运点是指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从一种运输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运输方式的地点。
协议中需明确指出转运点的名称、地址以及转运方式的具体安排。
4.货物保险为了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国际多式联运协议要求运输方购买货物保险。
货物保险是一种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对货物进行保障的保险形式,可以在货物损失或受损时提供赔偿。
协议中需明确指出保险责任的承担方以及保险金额与范围。
5.违约与争议解决国际多式联运协议中需要明确规定各方在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责任与解决争议的方式。
例如,违约责任可通过指定违约方支付违约金的方式进行规定;争议解决可通过选择特定的仲裁机构或法院进行解决,也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三、执行与履行在运输协议中确定了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后,各方需按照协议约定进行执行与履行。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颁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颁布日期】 19970314【实施日期】 19971001【章名】通知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多式联运的管理第三章多式联运单据第四章托运人责任第五章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第六章书面通知、诉讼第七章罚则第八章附则【章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管理,促进通畅、经济、高效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满足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铁道部(以下简称交通部、铁道部)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水路、公路、铁路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第三条交通部、铁路部是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管部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本规则管理本地区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铁路部门按系统管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第四条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定义(一)“国际集装箱”,是指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技术标准的集装箱。
(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下简称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国际集装箱从一国境内接管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的地点。
(三)“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合同(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凭以收取运费、负责完成或组织完成国际多式联运的合同。
(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单据(以下简称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明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集装箱货物(以下简称货物)并负责按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
该单据包括双方确认的取代纸张单据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
(五)“国际集装箱多工联运经营人(以下简称多式联运经营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一项多式联运合同并以承运人身份承担完成此项合同责任的人。
(六)“区段运输承运人”,是指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区段运输合同,完成此项多式联运中的某区段运输的人,不管他是否与多式联运经营人属于同一人。
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运输法律法规范本导言: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跨国货物运输方式,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运输法律法规。
为了确保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运输的顺利进行,保护各方合法权益,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此类运输活动。
本文将介绍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运输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通过不同的运输工具,比如陆运、铁运、航运等相互衔接,以提供一条完整的货物运输服务的方式。
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中的时间、成本和风险。
二、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运输法律法规1. 联合国《关于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规定》(以下简称CMR)CMR是一项由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公约,旨在调整与国际道路货物运输有关的合同。
它规定了托运人、运输人和接收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2. 船舶国际货物运输合同法(以下简称HVR)HVR是一项专门针对海上货物运输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涵盖了国际海运的各个方面,包括合同条款、运费支付、货物损坏或丢失的赔偿等内容。
它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海上货物运输活动。
3. 联合国国际货物运输单据规则(以下简称UNCITRAL规则)UNCITRAL规则是一项由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公约,旨在调整国际货物运输单据的使用。
该规则规定了货物运输单据的格式、内容和使用要求,确保货物交接的安全和有效。
4.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规定IATA是全球航空运输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其制定的规定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IATA规定包括货物包装要求、运输限制、安全措施等内容,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提供准则。
5. 国际铁路联运《关于联运、运费和货运单证的法律制度》(以下简称CIM)CIM是一项联合国制定的国际公约,用于调整与国际铁路联运有关的合同。
它规定了运输人、托运人和接收人的权利和义务,统一了各国间的运费计算方法和货物交接方式。
结语:国际多式联运货物运输法律法规的正确遵守,对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业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多式联运的国内外法律法规对比二、国内外法律法规对比:①补充说明:《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后简称《日内瓦公约》)目前尚未生效,但其内容全面、权威,是国内《海商法》、国外《1991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商会多式联运单证规则》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基础,所以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后文的对比中,此公约内容将以小号字体呈现,以便区分。
《日内瓦公约》第三十六条规定只有当缔约国超过30个,本公约才有效。
目前成为此公约缔约国的只有:布隆迪 Burundi - 1998.09.04加入、智利 Chile - 1981.07.09签字,1982.04.07批准、格鲁吉亚 Georgia- 1996.03.21加入、黎巴嫩 Lebanon - 2001.06.01加入、利比里亚Liberia - 2021.09.16加入、马拉维 Malawi - 1984.02.02 加入、墨西哥Mexico - 1980.10.10签字,1982.02.11批准、摩洛哥 Morocco - 1980.11.25签字,1993.01.21批准、挪威Norway - 1981.08.28签字、卢旺达 Rwanda - 1987.09.15加入、塞内加尔 Senegal - 1981.07.02签字,1984.10.25批准、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Venezuela(Bolivarian Republic of) - 1981.08.31签字、赞比亚Zambia - 1991.10.07加入,一共13个国家签字或者加入,并为达到30个国家的最低生效数量。
所以《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并未生效。
国内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国外公约、规则:1.《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简称《日内瓦公约》)(没有生效)2.《1991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国际商会多式联运单证规则》(简称《多式联运单证规则》)3.《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简称《海牙规则》)(截止到1997年,加入该规则的国家和地区共有88个)②国内外法律法规相关前提:国内法律、法规:1.《海商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of Goods, 1980)《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是关于国际货物多式联运中的管理、经营人的赔偿责任及期间、法律管辖等的国际协议。
它于1980年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权代表会上通过,但至今未能生效。
我国没有参加该公约。
其主要内容是:1.该公约适用于货物起运地和(或)目的地位于缔约国境内的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合同。
2.该公约并不排除各缔约国国内法律管辖。
3.实行统一责任制和推定责任制。
4.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期间为自接管货物之时起,至交付货物之时止。
5.赔偿责任限制为每件或每一运输单位920特别提款权,或按货物毛重计算,每公斤2.75特别提款权,两者以较高者为准。
6.货物损害索赔通知应于收到货物的次一工作日之前以书面形式提交多式联运经营人,延迟交付损害索赔通知必须在收到货物后60日内书面提交,诉讼或仲裁时效期间为两年。
7.有管辖权法院有:①被告主要营业所或被告的居所所在地;②合同订立地;③货物接管地或交付地,④合同指定并在多式联运单据中载明的其他地点。
仲裁申诉方有权选择在上述地点仲裁。
8.公约附有国际多式联运海关事项的条款,规定缔约国海关对于运输途中的多式联运货物,一般不作检查,但各起运国海关所出具的材料应完整与准确。
1973年国际商会联运单证规则(Uniform Rules for a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Document,1973)《国际商会联运单证规则》是最早的关于联运单证的国际民间协议。
由国际商会于1973年制定,1975年进行了修改。
作为民间规则,其适用不具有强制性,但被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合同双方当事人经常协议采用。
其主要内容如下:1.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形式:规则对于多式联运经营人实行网状责任制。
多式联运的法律要求和实践指南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货物贸易的不断增加,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货物运输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物流从业者的青睐。
然而,多式联运涉及到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环节,因此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要求和实践指南。
一、多式联运的法律要求1. 《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联合国多式联运公约是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多式联运法律框架。
公约规定了运输合同的基本要素、法律责任和违约责任等,为多式联运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国内法律法规在国内,多式联运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运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多式联运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3. 合同法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合同法是多式联运的基本法律规范。
运输合同的签订、履行和违约责任等都需要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二、多式联运的实践指南1. 运输合同的签订多式联运涉及到不同的运输方式和环节,因此在运输合同的签订中需要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分担等问题。
2. 货物保护在多式联运过程中,货物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物流从业者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确保货物在运输中的安全和完好。
3. 保险事宜多式联运中的货物保险是必不可少的。
物流从业者需要选择适当的保险公司,并购买适当的货物保险,以对货物在运输中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有效的保障。
4. 紧急情况下的处置在多式联运过程中,紧急情况可能会发生,如交通事故、天气突变等。
物流从业者需要建立紧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保障货物的安全。
5. 争议解决机制多式联运中可能会发生运输纠纷,物流从业者需要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以便及时解决各类争议,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多式联运的法律要求和实践指南是保障多式联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物流从业者在开展多式联运业务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当的实践指南,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高效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