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美术构知识点美术构是指在绘画或设计作品中,通过构图、布局和组合等手段,使画面或设计元素达到一种平衡、协调、美感和表现力的艺术效果。
良好的构图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突出主题、表达情感,并增强视觉冲击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美术构知识点,帮助艺术家或设计师创建出出色的作品。
1. 平衡平衡是构图中的关键要素。
平衡可以分为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指画面元素在中心线或中心点两侧对称分布,形成一种稳定的感觉。
不对称平衡则是指画面元素在画面中根据其重量和视觉吸引力进行分布,不需要完全对称,但整体视觉效果仍然平衡。
2. 黄金比例黄金比例是一种用于划分画面的比例关系,也称为黄金分割。
它能够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比例感,使画面更加协调和吸引人。
黄金比例的比值为1:1.618,艺术家可以将画面分割成黄金比例的多个部分,将重要元素放置在黄金分割线的交叉点上。
3. 对比对比是指画面中不同元素之间的明暗、色彩、形状或大小等差异。
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吸引观众的目光。
艺术家可以使用明暗对比、冷暖色对比、大小形状对比等来创造出更具效果的作品。
4. 重点和焦点在画面中设置一个或多个重点或焦点,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并突出主题或表达情感。
通过大小、形状、颜色对比等手法,艺术家可以使重点或焦点在作品中脱颖而出。
5. 透视和深度透视是指通过线性透视或空间透视等手法,在画面中表现出远近和深度感。
艺术家可以运用消失点、近大远小、交叠和层次等技巧来营造出真实的空间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6. 节奏感节奏感是指画面中元素的有序排列和节奏性的感觉。
通过重复、变化、旋转、大小等手法,艺术家可以营造出一种有序且动感的节奏感,使观众的目光在画面中流动。
7. 色彩运用色彩是构图中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
艺术家可以运用色彩对比、色彩饱和度、冷暖色调等来创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效果。
合理运用色彩可以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总结:美术构知识点是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构图方法有哪几种
构图是指在摄影、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画面元素,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构图方法是构图的基本手段,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此对构图方法的掌握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首先,对角线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对角线构图是指通过将画面分割为两条对角线,然后将画面元素沿着对角线的方向进行布置,从而产生一种动态和平衡的视觉效果。
对角线构图常常用于摄影和绘画作品中,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其次,黄金分割构图是另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
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将画面分割为黄金分割点和黄金分割线,然后将画面元素放置在这些位置上,从而使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黄金分割构图常常用于设计和摄影作品中,能够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又富有美感的结构。
此外,对称构图是一种简洁而又有力的构图方法。
对称构图是指通过将画面分割为两个对称的部分,然后在这些部分中放置相似或者对称的画面元素,从而产生一种平衡和稳定的视觉效果。
对称构图常常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中,能够使画面显得整洁和有序。
最后,透视构图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
透视构图是指通过透视原理来安排画面元素,从而产生一种立体和深度的视觉效果。
透视构图常常用于绘画和建筑设计作品中,能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总的来说,构图方法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艺术家在创作时应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灵活运用各种构图方法,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种构图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美术规律知识点总结美术规律是指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遵循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和原则。
它不仅是美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对美学理论的具体体现。
掌握和运用美术规律对于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美术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一、色彩规律色彩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艺术家运用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创造氛围、构图等。
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形成,其本质是光的属性。
在色彩的运用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律需要遵循:1.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色彩对比中,最常见的是冷暖对比和对比色的运用。
冷色与暖色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对比色是指色相对的两种颜色,例如红绿、黄紫等。
对比色的搭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往往能够吸引人的眼球。
2. 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来构图、表现光影效果。
色彩的明度关系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对于绘画的表现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3. 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在绘画中,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可以表现出色彩的鲜艳或是柔和。
色彩的饱和度是影响画面氛围和色彩的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二、构图规律构图是指画面上物体的分布和布局。
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塑造画面的形式和空间感,构成画面的整体结构。
构图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古希腊的一种美学原理,也是构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按照黄金分割法,画面被分割成相对比例的区域,使画面更具有动态平衡和美感,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通过将画面分割成对角线,使画面具有动感和张力,让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对角线构图法常用于人物画和风景画中。
3. 透视法透视法是通过透视原理表现三维空间在二维画面上的方法。
在绘画中,艺术家常常使用线性透视、大气透视等透视方法来表现深度和空间感。
三、形态结构规律形态结构规律是指绘画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构图方法有哪几种构图是指在摄影、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安排和组合元素,来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构图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作品的美感和表现力。
在构图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构图方法,以实现作品的审美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构图方法之一是“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法是指将画面分割成特定比例的区域,使得画面的重点元素位于这些分割线或交点上,从而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黄金分割法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安排画面的元素,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和表现力。
其次,还有“对称构图法”。
对称构图法是指通过画面中的对称元素来达到平衡和稳定的效果。
对称构图法常常用于表现庄重、稳重的主题,例如古建筑、雕塑等。
通过对称构图法,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加整齐、端庄,给人以稳定、宁静的感觉。
另外,还有“透视构图法”。
透视构图法是指通过透视关系来安排画面中的元素,以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构图法常常用于表现景深和远近关系,使得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
透视构图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目光。
此外,“对角线构图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对角线构图法是指通过画面中的对角线来安排元素,以达到动态和紧张的效果。
对角线构图法常常用于表现运动、冲突等主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对角线构图法,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加富有变化和张力。
最后,还有“前景构图法”。
前景构图法是指通过设置前景元素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
前景构图法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给人以更加真实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前景构图法,艺术家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具有吸引力。
总的来说,构图方法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艺术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灵活运用各种构图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构图方法可以帮助艺术家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因此,艺术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三.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要求极端的简约,通常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当然这种基本几何形用在构图上只是取其近似,具体的个别差异变化是多样的。
1.几何形构架。
A三角形(一般指正置的三角形)有有崇高、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用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形使人联想到矢壮,有向上、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这种感觉。
如图:《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幅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图方式。
再如建筑摄影运用此构图达到了崇高、坚实、稳定和向上的视觉效果。
建筑B圆形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
如图为马蒂斯的《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大的圆圈也可以留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
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
C“S"形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
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
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
如图风景构图迂回上升,将观众视线顺S形引向上方。
人物形体所呈现的“S”D。
“V”形如同旋转的陀螺,有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的形式.如图有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爆炸的形式,或是强烈的不稳定的感觉。
但从相反方向理解,有时又有集中的意味。
2.线条A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广袤的天地,开阔、平静。
有静穆、安宁、开阔之感。
许多风景画、包括海景、往往采用平直的水平线构图,并且有意保留这条视平线不受前景物象的破坏,以体现景致的宽广。
如图《去耕作的牛群》是特罗容最著名的作品,是足以反映画家个性的代表作。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温暖的阳光下,一个农夫正赶着牛群从地平线的远处徐徐迎面走来.大地好象还未苏醒,空气中充满着朝露的水气。
论绘画中的构图摘要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的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还是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
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绘画;构图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AbstractComposition is the first step in painting and visual arts at one of the elements are also essential. Composition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 of artists in order to subject the United States thought of the effect of space on the screen and location of the treatment relationship, put the image of the individual or in part,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arts. Both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western painting, whether still life or portrait or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ere is a problem. Composi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success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hole works.Key wordsPainting; composition一、构图在绘画中的意义与作用(一)构图的概念什么是“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是指画家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五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第一课《参观和旅行》:1、常见的视角有平视、仰视、俯视。
2、根据不同的主题,绘画表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水彩笔,油画棒,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油画,彩铅画,剪贴画,铅笔淡彩画等。
3、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步骤是:A、先用软铅笔画好底稿B、再涂上轻淡的水彩或水粉色C、干后再用软铅笔加工。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直接先上色,再用铅笔加工。
4、能完成一幅以参观和旅行为主题的画面。
第二课《学学构图》:1、常见的构图形式:三角形稳定构图,S形构图,C形构图,对称构图,均衡构图,疏密对比构图,斜线冲突构图等等,但构图形式绝对不是教条框框,可以灵活运用,千变万化。
(其中三角形构图稳定,井字形构图严谨,S形构图流动,满构图显得热闹丰盈)2、能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看出运用了哪些构图方法3能运用构图知识设计画面第三课《版面设计》:1、完整的版面设计基本包含:报头,题花,尾花,插图,字体。
2、优秀的版面需要注意疏密得当,图文并茂,有合理的边距、行距、间距。
3、不同主题的版面可以呈现不同的风格,严肃主题,活泼主题,文字模式,图画模式,能独立设立一张班级小报。
4、版面设计要考虑:内容的主次、图片的聚散、版面整齐的要注意呆板、版面活泼的要防止凌乱、色彩鲜艳的别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朴素的别显得暗淡。
第四课《风景如画一》:1、在之前学习的构图,视角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冷暖色调,表现一幅有情感倾向的风景作品。
2、冷色包含蓝色,紫色,玫红,绿色,青色,柠檬黄等,象征宁静,冷静,忧郁,哀伤,孤独等等情感倾向;暖色包含红,朱红,橘红,橘黄,黄色,等,象征热情,活泼,欢快,激烈,暴躁等情感倾向。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色彩本身不冷也不暖,要看它和什么颜色放在一起,例如玫红,比大红冷,但是比紫红暖。
3、用水粉色调浓稠的浆糊能画出油画般高低不平的笔触。
第五课《风景如画二》能通过学习装饰画点、线、面、色的元素运用方法,注意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结合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
素描构图方法素描是绘画的基础,而构图是素描作品的灵魂。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介绍一些素描构图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构图要注重整体的平衡和和谐。
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可以通过对角线、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来实现画面的平衡,使得画面更加稳定、有力量。
其次,要注重对比和层次感。
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加视觉冲击力。
可以通过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形状等方式来实现。
层次感则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有深度,可以通过远近、前后关系、重复等手法来实现。
另外,要注重画面的动态感和节奏感。
动态感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可以通过线条、形状、姿势等来表现。
节奏感可以使画面更加有韵律感,可以通过重复、对比、节奏线条等手法来实现。
此外,要注重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构图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构图的布局、元素的选择、线条的运用等来表达出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最后,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的把握。
细节决定成败,要注重对画面中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使得画面更加完整、精致。
同时也要注重整体的把握,要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不能只看局部,要把握整体的氛围和感觉。
总之,素描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一些构图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
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尝试,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愿大家在素描创作中能够有所收获,创作出更加出色的作品。
绘画构图方法
绘画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强
观赏性,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绘画构图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你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
画面的整体构图应该是有机的、和谐的,不宜
出现过于杂乱、紧凑或者过于空旷的情况。
可以通过构图比例、对称、平衡等方式来达到画面的整体和谐。
其次,要注意画面的中心点。
画面的中心点是画面的重心所在,是画面构图的
核心。
在构图时,应该合理地安排画面的中心点,使之更加突出,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让人一眼就能够被吸引住。
另外,要注意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处理。
在绘画中,前景、中景和远景
的处理非常重要,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通过交叠、透视等手法来处理画面的前景、中景和远景,使画面更加有深度。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对比度。
对比度是指画面中明暗对比的强弱程度。
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合理地安排画面的明暗对比,使之更加突出,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要注意画面的细节处理。
画面的细节处理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
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在构图时,应该注意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使画面更加完美。
总之,绘画构图是绘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构图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
价值,增强观赏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你的绘画创作有所帮助,欢迎多多尝试,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对绘画构图的再认识作者:唐杰 (小学美术广西小学美术三班) 评论数/浏览数: 2 / 193 发表日期: 2011-11-1921:06:28构图是绘画里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一篇文章里,我论述了关于绘画构图的一些表现形式和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及其目的,并列举了一些常见到的构图规律和形式,以达到怎么让画面在形式美的构成上更符合美的规律。
内容提要:关键词:构图;形式美;艺术创作学过绘画的诸位都知道,绘画形式包括构图、造型和用色三个部分。
而在这篇文章,我要阐述的是构图这方面,因为构图在绘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究竟其如何“重要”,它涉及了哪些内容?他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是什么?任务是什么?它与形式美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在绘画艺术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与怎样经营绘画中的物象位置?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绘画中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构图的概念首先,阐述什么是绘画“构图”?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
在谢恒星的《构图学》中如是说: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从而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通过这样的艺术处理加工和构成,取得恰如其分的艺术效果,藉以实现艺术家的表现思想和情感。
[1]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提到:“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下围棋,下子格格皆可以落,格格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以处处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格,画有画理,一笔失当如棋败局”。
[2]这是我接触到比较早的关于绘画的理论,早前时候我并不是很理解它的真正涵意,只是听老师说多了,觉得一定是很重要的,后来长大,接触的画种和东西多了,看的也渐渐多,才知道这是王树村在《民间画诀选辑·章法》理的文字,从此章法(构图)就成了我绘画中关注的重点,在这些千人的文字里我们便可以发现,作画构图的重要性。
二、构图的重要性作为艺术品是必须具有一定的形式美的,所以在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潜以思想的影响。
构图方法有哪几种构图是指在拍摄照片或绘画时,对画面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以达到视觉上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构图方法是指在构图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各种技巧和手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
首先,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对称的方式来布置主体和背景,使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一种稳重、庄重的感觉。
对称构图常常用于拍摄建筑物、风景等静态场景,可以突出主体的稳定和均衡感。
其次,黄金分割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是指将画面分割成三等分或五等分,通过将主体或重要元素放置在这些分割线上,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黄金分割构图常常用于拍摄人物、静物等场景,可以使画面更加和谐、自然。
再次,透视构图。
透视构图是指通过透视关系来表现画面中的景物,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透视构图常常用于拍摄建筑物、街道等场景,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深度感。
另外,前景构图。
前景构图是指在画面中通过设置前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前景构图常常用于拍摄风景、人物等场景,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趣。
最后,鸟瞰构图。
鸟瞰构图是指从高处俯视拍摄画面,使画面呈现出鸟瞰的视角,可以使画面更加开阔和宏伟。
鸟瞰构图常常用于拍摄城市、风景等场景,可以展现出不同于常规角度的视觉效果。
总的来说,构图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构图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和主题,但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使画面更加美观、生动、有趣。
在实际拍摄或绘画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构图方法,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绘画中几种常见的构图具体方法分析
横三角形构图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具体方法有以下4种。
1.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地安排在三个点上。
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为它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
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提醒一点,三点之中最上方的点是主要物体摆放的位置,其他两点分别摆放第一次要物体与第二次要物体,第三次要物体与第四……摆放不能超过这三点给人的视觉效果。
2.大关系的处理。
大关系是指物体与物体,或与衬布之间整体的颜色间相互作用形成各要素和谐的关系。
这种关系也为你未来的色调走向做出了铺垫。
平常我们在创作或教学中,对大关系切不可忽视,因为一旦忽视,有可能一种完美漂亮的颜色关系就没有了。
3.画好主要物体至关重要。
这里有几条建议考生需要关注。
(1)形的漂亮是第一位的,没有形的漂亮,对于主要物体刻画难度就会进一步加深,不管是画陶罐还是花瓶都要一样重视。
(2)大关系出来后,对于受光面的细节与被光面的特点要注意概括,切忌处处平平而画。
(3)注意高光与口子的刻画,这是主要物体的点睛之处,必须画好。
注意高光的形状与口子的厚重感,色泽既要漂亮又要彰显
物体的特点。
4.整体调整。
这一步很重要,要进一步落实前后关系,协调颜色各要素,做到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使画面颜色既漂亮又耐看,画面效果大气而优美。
竖“C”形和“S”形构图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
基本的表现形式有“C”形和“S”形。
方法有以下四种。
1.发挥好“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
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得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
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体物往往在中间点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
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要物体不宜画得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
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这点在一些高分卷里表现很明显。
2.大关系的确定,也就是大空间关系的定位。
这一步不要求过于塑造,只要把画面的纵深感画出来即可。
笔者以为前实后虚是处理空间最好的表现手段,即加强前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减弱后面的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衬布的对比。
请注意,这里讲的是一种客观的对比,而不是要求刻意去表现什么,或者说把前面的物体画得过于清楚或详细,这是不科学的。
3.画好主要物体。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色彩要画到位,二是把它画到正确的位置。
提醒一点,色彩塑造形体并不是要求十全十美,笔者以为最多达到
8层即可。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物体越是塑造得详细充分,画面的色彩关系反而越弱。
为了加强竖构图中各物体的次序感,有时确实需要点高光,但一定要注意亮的层次,切忌一路白。
4.整体调整,理清次序感。
检查色调是否和谐统一,继续对画面做少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