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初中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818.50 KB
- 文档页数:31
你不知道的阅读技巧——概括文章内容(10-15分钟)一、记叙文概念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或季节、时段写清楚;(世纪可以不写)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可以写出外貌,特点)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如何发生的。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三、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1.记叙: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继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1.理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注: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5-20分钟)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专题导入概括下面故事的主要内容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
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
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让学生试着概括该故事,要求快、准、短。
可以提高难度,要求学生概括的字数越来越少)知识详解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整体感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并提高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想概括文章内容,归纳主旨需要具备两大能力,你具备了吗?—— 1.把握全文结构2.概括文本内容3.概括人物形象4.归纳主旨第一步:筛选①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2. 归类选择②与标题有关的信息3. 概括要点③描写对象及特点④议论抒情句⑤心理、感情变化的词语晶莹的眼泪陈忠实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记叙文阅读——概括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答题技巧:(1)抓住记叙的六要素(2)格式:谁+做什么事+结果二、概括归纳中心思想1.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要把中心思想概括得准确、完整。
4.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文章,迅捷、准确地把握主旨。
5、能利用原文时,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三、全文主旨概括提炼的方法:1、从文章标题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题目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题目进行分析,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2、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进一步深化中心。
3、从文中的关键句入手。
有的文章的主旨会通过一些关键句显示出来,如抒情句、议论句、主旨句、过渡句等,把握这些句子也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4、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入手。
每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有其时代背景、写作意图,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有助于文章主旨的归纳。
四、人物个性概括提炼的方法:1、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主要的作用是表露人物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透过人物语言,我们就可以把握人物个性、身份、经历、爱好和思想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语言是人物的真话,有的语言是人物的假话,阅读时要多加注意,细心分辨。
2、通过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个性。
如何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1、借用课题概括法。
有一大部分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大自然的声音》
《齐白石的画》《动物远游》等。
这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去阅读,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适合记叙文。
2、找“六要素”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的“六要素”——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帮会组学生找到这几个基本要素,然后用一些词语把他们串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适合各种文体。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
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
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像《激光》《鲸》等说明文。
可以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加以整理,便是主要内容了。
记叙文设置悬念的作用
1、考虑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考虑文章的中心。
九年级上下册课文中心内容概括第一篇:九年级上下册课文中心内容概括九年级上册课文中心内容概括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2、《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第二单元7、傅雷家书两则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第三单元10、《孤独之旅》主要写杜小康贫困失学后在,孤独艰苦的环境中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11、《我的叔叔于勒》依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塑造了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这一艺术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12、《心声》李京京的“心声”不仅在于执着地要求在公开课朗读小说,其深层次的“心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二是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
第五单元17、《智取生辰纲》节自《水浒》,记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
故事情节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明写护送队头领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读来引人入胜。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概括: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与父亲、母亲和姐姐一起在农村生活的故事。
通过回忆童年趣事、与家人相处的点滴时光,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的一些趣事,如抓蝉、捕鸟、摘果子等,以及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同时,也描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朴素,以及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整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厚情感。
初中语文备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记叙文阅读题目中,概括文章或者语段主要内容是基本考点,几乎90%的阅读题里都会有这种类型的考题。
这种类型的考题,是要求孩子们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整体或者局部的内容要点,找准中心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将内容进行整合表述。
要答好这样的题目,还需要领悟作品的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真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着眼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全文,由表及里,深入感知文字或者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有时候记叙文的主人公不是作者,孩子阅读的时候,还要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能结合语言环境,细致概括。
常见的考题形式有: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部分段落)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
2、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根据示例补充文章事件发展脉络(故事情节)。
答题技巧:第一,需要孩子通读全文后,理清文章的记叙要素,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组合。
记叙要素,就是孩子们都知道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将上一步组合起来的句子,进行精简,达到语言简洁的标准。
从全文内容把握,提炼关键的信息。
第三,选择合适语言作答。
一般情况下,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是:谁+什么情况+做什么事+结果。
其中的“谁”要根据文章内容确定。
通常是文章如果用第一人称,那就是“我”(文中的“我”如果有准确的名字,也可以用名字)。
文章如果用第三人称,“谁”一定要用主人公的名字。
有时候文中的人物称呼会有变化,孩子需要注意,统一用文章大多情况下用的称呼。
孩子答题不能随意变更称呼,最好是用文中的称呼。
第四,在答题时,学会用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作答过程中,需要孩子关注文章题目、开头、结尾、过渡段等,还有中心句、关键句等。
最好能扣住主题总结。
孩子只掌握方法还不够,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稍好的孩子,基本十多篇阅读练习做下来,就可以掌握好方法了。
在孩子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批改的时候,一定注意比较自己的答题内容和答案的区别,弄清楚采分点在哪里,自己的答题内容少了几个点。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考点解读概括主要内容是对新课标规定的“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主要内容”目标的考查,该考点是记叙文阅读中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之一,考查考生对记叙文“写了什么人,叙述什么事”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命题形式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根据文意,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4.概括或补全故事情节。
▲解题思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简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用“六要素”综合法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表述: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
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某些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
3.文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晴”,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
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我们可以借助文题来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读懂文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把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4.段意合并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段落,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段落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可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5.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初中阅读指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提供初中生阅读指导,帮助他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在阅读时常常面临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的困难,通过掌握一
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概括文章。
以下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几个步骤:
1. 通读全文:初中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应该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大意。
这有助于他们在后续的阅读中更好地
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
2. 寻找关键词:在细读文章时,初中生应该注意寻找关键词和
关键句子。
关键词通常指出文章的主题或主要观点,关键句子则概
括了段落的主要内容。
3. 归纳主要观点:在理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后,初中生应该归纳
出每个段落的主要观点。
将这些主要观点以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概括整篇文章。
4. 连接段落主题:在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观点后,初中生应该尝试将这些观点连接起来,形成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概括。
他们可以使用逻辑连接词或词组来帮助他们构建这样的连贯性。
通过掌握以上的技巧和步骤,初中生可以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目的,也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意:以上内容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指导,具体的概括方法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和题材来进行调整和应用。
中考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文章的主题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它通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关键句来表达。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关注这些关键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
二、找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在明确主题之后,需要找出文章的主要事件。
这些事件是构成文章内容的基石,它们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
通常,文章的主题是通过这些事件来体现的。
找出主要事件的方法是仔细阅读文章,注意每个段落所讲述的故事,并尝试将它们组织成一个清晰的故事线。
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概述主要内容将主要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概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心理顺序等。
在概述时,可以尝试将主要事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进行组织,使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四、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
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尽可能使用短句和简单句,使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下面是一个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示例:题目:《一只小鸟》一只小鸟飞到了一座高楼的窗台上,它看到了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和人群的喧闹。
它感到很孤独,因为没有它的同伴在这里。
但它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新环境。
最终,它飞向了天空,开始了新的生活。
五、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需要我们明确主题、找出主要事件、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进行概述,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中考语文中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总的来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章,理解主题和主要事件,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个清晰的故事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的这一重要考点。
第五课言简意赅文意明导入:同学们好!(老师好!)一周不见,这个周过得怎么样?累不累?(累……)累就对了!累说明过得充实。
现在开始上课,开始讲新课之前呢,还是老规矩,回顾一下前一课学习内容。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段落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三个,分别是……(摘句法、要素提炼法、联合法。
带着学生一起说。
)还学习了通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给文章分层,也就平常所说的大段。
最后还说通过归纳总结每一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知道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好了,今天我们就要来重点学习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课题是《言简意赅文意明》。
(板书课题)新授:1.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遵循的原则。
首先,什么事文意?(学生一起回答)。
文意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阶段,考察概括主要内容的题型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也有同学跟我反映过,对于这类题型经常失分,也不是不得分,就是得不了满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前老师说过,做题要先揣摩出题人的想法,想想出题人怎么想的,他想要你从哪方面来进行答题。
也就是说,答这类题的时候,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其实原则,在课题上已经给出了(黑板上划出)——言简意赅。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言简意赅”这个成语?(有主动举手的就让其回答,没有举手的就随机点名,回答不上来就进行引导——言:语言。
简:简练。
意:内容。
赅:全面。
)好了,这就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原则——简练、全面。
(板书:原则:简练、全面。
)要求我们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又不能在内容上有所遗漏。
现在呢,在开始正式上课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练习,打开课本43页,读《宽恕的力量》这一篇文章,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读的同时要动笔,一是标出自然段,二是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自行归纳《宽恕的力量》的主要内容,并点几位同学进行分享,根据其归纳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同学们刚才说的都不错,但是呢,有同学的答案还是不够规范,也就是说不够完整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