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豆制品加工工艺流程一、前期豆浆制作工艺二、前期产品加工过程前期豆浆制作工艺的流程为:选料——浸泡——清洗——磨浆——煮浆——细滤选料:就是选大豆,含大豆蛋白质高的;质量好的大豆应:颗粒整齐、粒重饱满的腰圆型大豆要求:皮薄、表面光亮、脐色浅、无霉变、杂质浸泡:就是用水将大豆经过浸泡充分吸水,使大豆变脆,便于磨浆;这样对水质就有要求清洗:就是断定大豆浸泡程度,将浸豆水沥干洗净磨浆:先介绍正确使用磨浆机的要则:磨豆时:先开机,再加水,调磨距,加料;磨完后:松磨距,再关水,关电源煮浆:决定做什么产品,确定浓度,开始煮浆;煮浆时防止豆浆假沸,此前必须消泡细滤:豆浆煮沸后,在豆浆中的细渣经热膨胀成绒渣,或在豆浆桶中残留的杂质,经细滤成纯正的豆浆,使豆浆中蛋白质与水均匀,产品口感细嫩小结:经过前期工艺流程,生成豆浆的三要素:温度100;浓度根据产品确定;PH值6.8~7三、后期产品加工过程豆浆:将浓度调整到5Be,即可直接饮用;与各种天然果蔬浆(粉)配可得:甜、咸、果味、花色豆浆豆腐脑:制作的主辅料:6Be豆浆,葡萄糖酸内酯;用冷浆法热凝固或用热浆冲浆法即可;冷浆法工艺流程:豆浆(冷却350C以下)+葡萄糖酸内酯(每500克浆加内酯1.25克)搅拌入盒或杯。
经900C热凝固成型热浆法:豆浆950C+葡萄糖酸内酯冲浆即成豆腐脑整坯。
既可以配制各种调料制得各味豆腐脑,也可将豆浆内添加各种果蔬浆制得五彩豆腐。
豆腐皮:制作豆腐皮的主辅料:8.5Be豆浆,脂蛋白剂,酒液保鲜剂;豆腐皮工艺流程:8.5Be豆浆(加温)+脂蛋白剂待结皮后挑出沥干,反复运作,喷洒酒液保鲜剂回软保存待售。
绢豆腐:制作绢豆腐的主辅料:豆浆9Be,复合凝固剂;绢豆腐工艺流程:9Be豆浆(90~860C)+复合凝固剂(冲浆法)经蹲脑,绢包而成。
老豆腐:制作老豆腐的主辅料8.5Be豆浆(850C)点卤(Macl)后经蹲脑,上箱压榨而成。
四、豆干类半成品工艺流程:豆浆(7Be-8Be、80oC-85oC)点浆蹲脑上板压榨切块半成品1、豆片类半成品豆片是一种薄如娟帕的片状半成品,利用豆片半成品又可以加工多种产品。
豆制品生产工艺第一章大豆蛋白质的凝固生豆制品制作中,使豆浆变成豆腐花,也就是使大豆蛋白质从容胶状转变为凝胶状,这个转变过程叫做凝固,又称点浆。
大豆蛋白质的凝固可分几个阶段,先是加热煮浆,使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组然后再通过凝固剂的作用,使蛋白质的键状及相交织,形成网状结构的凝胶。
所以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必须加热和加凝固剂。
通过凝固,豆浆转变为豆腐花,它的胶体结构改变不固体包装三乙体的结构。
口中包住水的性质成为大豆蛋白质的技水性或保水性。
豆腐花就是水被包住大豆蛋白质的网状结构的网眼中,不能自由流动,所以豆腐具有柔软性和一定的弹性。
点浆时蛋白质的凝固条件,影响着豆腐花的网状结构,如网眼的大小和网眼交织的紧密,包水程度的高低,这些都影响着豆腐花的品状。
如果豆腐花网状结构中的网眼大,交织的又比较紧固,那么大豆蛋白质的技水性就好,做成的豆制品柔软细嫩,出品率就高。
如果豆腐花形成时网眼较小交接不牢固这样大豆蛋白质技水性就差,做成的豆制品就会板硬无韧性,缺乏柔软感觉,出品率就低。
所以说凝固(点浆)在整个豆制品制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决定出品率和质量的关键。
第二章影响凝固的因素影响凝固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是豆制品的性状,豆浆的温度,大豆的成色,豆浆的PH值,水质`点浆时豆浆的搅拌以及涨浆时间的长短。
只要认真摸索客观规律,善于掌握多种因素,创造适合的条件,才能作好凝固的重要环节。
1.豆制品性状与凝固的关系豆制品的品质需求不同其性状也不同,因此凝固剂的选用应根据品种特点的需求而定,比如:豆腐,特别是嫩豆腐及豆腐花,其成品合水量少,有较好的挤水性,就像用石膏实行冲浆的方法可是产品柔软有劲,富有弹性;做数百页的豆腐花要求含水量比较大,以利于浇制,所以也应该用石膏做凝固剂;其它如豆干`油泡`机制属百叶等产品,要求含水量交低,应以盐卤做凝固剂。
2.豆浆的温度与凝固的关系豆浆加热的适宜温度为100度~110度,但是点浆时豆浆的温度一般掌握在65度~90度点浆时豆浆的温度太高蛋白质凝固后网状结构不理想。
豆制品加工工艺
豆制品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豆浆制作:将大豆洗净后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大豆品种和气候条件而定。
浸泡完成后,将大豆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磨浆机磨成豆浆。
然后过滤掉豆渣,得到的豆浆即为生豆浆。
2. 加热熟化:将生豆浆加热至特定温度,使其发生蛋白质变性,从而形成豆腐花。
加热熟化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豆浆烧焦或蛋白质过度凝固。
3. 凝固:将加热熟化的豆浆倒入凝固器中,加入凝固剂(如葡萄糖酸-内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成豆腐。
凝固剂的加入量和时机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4. 成型:将凝固后的豆腐花倒入豆腐模具中,上面覆盖纱布,并加压使豆腐花排出多余的水分,逐渐成型。
成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压力稳定,避免豆腐质地不均。
5. 切割:将成型后的豆腐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以便后续加工和销售。
6. 烹调:根据需求,将豆腐进行炖、炒、炸、煮等烹调方法,制作出各种美味的豆制品。
7. 包装和贮存:将烹调好的豆制品进行包装,密封保存,以防污染和变质。
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绝空气、水分和细菌性能。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豆制品加工工艺,如豆浆粉、豆腐干、豆皮、腐竹、豆芽等。
这些工艺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口味和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
总之,豆制品加工工艺旨在充分发挥大豆的营养价值,制作出美味、健康、多样的豆制品。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分为豆浆的制作和豆制品的加工两个阶段。
豆浆的制作:1. 浸泡:首先将豆类(通常为黄豆)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6-10个小时,以软化豆类,并使固态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水溶性。
2. 研磨:将浸泡后的豆类与水混合放入石磨或高速研磨机中研磨,直到形成细腻的豆浆液体。
3. 过滤:将研磨好的豆浆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固体悬浮物,得到较为纯净的豆浆液体。
4. 煮沸:将过滤好的豆浆液体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状态,煮沸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以杀灭潜在的有害细菌,并去除豆浆中的生味。
5. 冷却:将煮沸后的豆浆液体进行迅速冷却,降低温度至适宜的发酵温度。
豆制品的加工:1. 发酵:将冷却后的豆浆液体加入乳酸菌发酵剂(如乳酸杆菌),以发酵时间为8-12小时,促进豆浆中的蛋白质水解生成多肽和氨基酸,增加风味。
2. 凝固: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如石膏、乳酸钙等),以促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成块状,形成豆腐。
3.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进行切割,得到块状的豆腐产品。
4. 豆腐的加工:对切好的豆腐进行加工,可制成豆腐干、豆腐皮等多种豆制品。
5. 包装:对加工好的豆制品进行包装,以保持其新鲜程度,延长保质期。
6. 贮存和销售:将包装好的豆制品存放在干燥、通风和阴凉的地方,以确保其品质和卫生,然后分销给市场销售。
在豆制品生产工艺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进。
例如,在豆浆的制作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配料,如糖、盐等;在豆腐的加工中,还可以添加调味料、色素等,以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使用机械研磨机代替传统的石磨,以提高豆浆的细腻程度和产量。
豆制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水平。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豆制品作为营养丰富、植物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不仅在传统的豆腐、豆浆基础上不断创新,还出现了豆腐脑、豆干、豆皮等多种新产品,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
黄豆加工工艺流程
黄豆加工工艺流程是指将黄豆经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操作,加工成豆制品或豆类食品的过程。
一般黄豆的加工工艺流程如下:
1. 清洗:将黄豆用清水浸泡,去除杂质和泥沙。
2. 去皮:将清洗干净的黄豆经过去皮机,去除黄豆外层的皮。
3. 分离:将去皮后的黄豆进行分离,一般分为大豆胚芽、黄豆粉和黄豆油三个部分。
4. 磨浆:将黄豆胚芽和黄豆粉放进磨浆机,加水搅拌成浆状。
5. 过滤:将磨好的黄豆浆过滤,去除浆中的固体颗粒。
6. 固化:将过滤好的豆浆加热,加入固化剂,经过搅拌和沉淀,使豆浆凝固成块。
7.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块切成各种形状,如豆腐、豆皮等。
8. 豆腐加工:对豆腐进行加工,如炸豆腐、烤豆腐、火锅豆腐等。
9. 其他豆类食品加工:对黄豆油、黄豆粉等进行加工,制成豆浆、豆腐干、豆腐饼等豆制品或豆类食品。
黄豆加工工艺流程不同的加工方法会有不同的豆制品或豆类食品产出。
- 1 -。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第一步:大豆挑选与浸泡:制作豆腐首先要挑选品质较好的黄豆,因为黄豆的好坏直接影响豆腐的产量和品质,挑选黄豆时应用科粒饱满的黄豆这样可以提高出浆率,同时挑出霉烂变质的黄豆以免影响豆腐的品质,同时去除杂物后方可加水浸泡。
浸泡时间要注意掌握好水温和浸泡时间,并要注意所用水质和水量,浸泡时间长短因气温和水温不同而异,一般在冬季需浸泡时间较长,浸泡10-12小时,春秋季8-10小时,夏季4-6小时,但不论浸泡时间长短,浸泡后的大豆需要达到如下要求:大豆要增重1倍,夏季可浸泡至九成,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芯,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浸泡至十成,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浸泡用水量一般为豆重的2倍,但浸泡豆面必须全部淹没在水中,并要求水面高出豆面6-10厘米以上。
同是还要注意浸泡水的水质,此外,在夏季浸泡时还需换水,以防因微生物繁殖影响浸泡效果,而影响豆腐的质量。
第二步:加水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经水洗净、沥干后,即可加入磨浆机料斗,磨浆要求一边投料,一边加水,且投料加水要均匀,不可中途断水或断料,以确保所磨豆浆顺利进行。
磨浆加水量一般掌握在已泡制完毕大豆重量的2倍为宜,每斤干豆一般出5斤生豆浆。
(1)第一次磨浆:将磨浆机的上下磨片调节到有少许磨擦的位置后,在磨浆机的料斗内加入已泡好洗净的黄豆,拧开磨浆机料斗上的蝶阀放水,打开磨浆开关,进行磨浆,注意观察出浆的浓度,适当的浓度为8-10℃be`(1斤干豆出5斤左右的豆浆)以便及时调节加水量,如果是做豆浆可以适当降低豆浆的浓度(1斤干豆出15斤左右豆浆)。
一般豆子要经过二次磨浆,第一次磨浆出浆率较高(一斤干豆在泡制好的情况下,可出6-7斤的豆浆即可点制嫩豆腐-内脂豆腐)注意:在磨浆前应调节磨片间隙在转动时听到有轻微的磨擦声既可,如调得过细则容易阻塞滤网,出现渣中带浆,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如间隙过大出渣率太高同样造成物料的浪费,如遇到沙石等硬物应立即停机及时清除;磨浆结束时要先关电源后关水。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豆制品是通过对大豆进行加工处理而得到的食品产品,如豆腐、豆浆、豆酱等。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大豆处理、研磨、榨汁、煮熟、凝固等环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对大豆进行处理。
将采购回来的大豆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陈旧的豆子。
然后将豆子浸泡在水中,以软化豆子的外壳。
浸泡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可以用水流进行冲洗,保持水质清洁。
然后,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研磨。
将浸泡后的大豆放入石磨中,石磨碾磨的时候加入适量的水,使大豆变成细腻的豆浆。
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豆子完全研磨成豆浆。
接下来,进行榨汁过程。
将研磨好的豆浆倒入过滤布中,用力挤压豆浆,使其中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这样就得到了豆浆的榨汁液。
然后,进行煮熟环节。
将得到的豆浆榨汁液倒入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90摄氏度。
加热的目的是除去豆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使豆浆变得安全和易于消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煮熟的过程为豆腐凝固打下基础。
最后,进行豆腐凝固过程。
将煮熟的豆浆倒入凝固箱,并加入凝固剂。
凝固剂一般使用石膏或盐酸等物质,可以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
经过一段时间,豆浆中的蛋白质逐渐凝固形成豆腐块。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我们就可以得到豆制品了。
接下来可以对豆制品进行包装和销售。
当然,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工艺需要注意,如豆浆的榨汁时间和温度的控制、豆腐的具体凝固时间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总结起来,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大豆处理、研磨、榨汁、煮熟和凝固等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的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豆腐、豆浆等产品。
豆制品生产工艺豆制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
豆制品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既有营养丰富的特点,也有独特的口感。
下面将介绍一下豆制品的生产工艺。
1. 大豆的选择与处理: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大豆原料。
大豆需要晒干,去除杂质,并进行清洗。
之后,需要对大豆进行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充分吸水,软化大豆,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
2. 研磨: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石磨机中进行研磨。
研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热量,为了避免研磨温度过高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停下来降温。
3. 过滤:研磨好的大豆浆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
传统的方法是用布袋进行过滤,将浆液和固体颗粒分离。
现代的方法则使用机械过滤,以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煮沸:将过滤好的豆浆放入大锅中,加热至沸腾。
煮沸的目的是杀死其中的细菌,提高食品的卫生安全性。
同时,煮沸还能够改善豆浆的滋味和口感。
5. 去渣:煮沸后的豆浆中可能会有一些浮渣,需要进行去渣处理。
传统的方法是用茧网或者纱布进行过滤,现代的方法则使用离心机进行分离。
6. 凝固:将去渣的豆浆分成两部分:豆液和豆渣。
豆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需要进行凝固处理。
传统的方法是用石膏或者酒石酸进行凝固。
现代的方法则使用微生物酶,如凝血酶。
7. 收水:凝固后的豆腐需要进行收水处理,以去除其中的过多水分。
常见的方法是将豆腐放入压制机中进行挤压。
挤压的过程中,会使得豆腐的质地更加坚实。
8. 模具:将收水处理好的豆腐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各种形状,如方块、圆柱等。
模具的作用是使豆腐形状规整,便于储存、运输和销售。
9. 冷却:模具好的豆腐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以使其更加坚实。
常见的方法是将豆腐放入冷却室中,进行低温冷却。
10. 包装:冷却好的豆腐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品质,并便于销售和储存。
常用的包装材料有塑料袋、泡沫箱等。
以上就是豆制品的生产工艺。
豆制品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的卫生控制和工艺操作,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大豆加工是将大豆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转化为食品、饲料、食用油等产品的过程。
下面详细介绍大豆加工设备的工艺流程。
1.清洗与脱水大豆加工的第一步是清洗和脱水。
清洗主要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沙土,并进行初步的预处理。
清洗后的大豆进入脱水设备,去除表面水分,为后续的工艺流程做好准备。
2.烘干与烘烤脱水后的大豆需要进行烘干,将其水分降至一定的含水量。
烘干可以通过热风烘干设备或烘烤设备进行。
烘干后的大豆含水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便于后续的加工过程。
3.去皮与破碎经过烘干后,大豆需要去除外皮。
去皮设备可以通过磨皮机或剥皮机来完成。
去皮后的大豆进入破碎设备进行破碎。
破碎设备可以采用破碎机或裂豆机,将大豆破碎为较小的颗粒。
4.粉碎与搅拌破碎后的大豆颗粒进一步进行粉碎,以便于后续的搅拌和提取。
粉碎设备一般采用磨粉机,将大豆颗粒粉碎为细粉末。
粉碎后的大豆粉末进入搅拌设备进行搅拌,使大豆内部组织均匀。
5.蒸煮与酶解搅拌后的大豆粉末进入蒸煮设备进行蒸煮,以破坏大豆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酶。
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要控制得当。
蒸煮完成后,大豆粉末进入酶解设备进行酶解,使大豆蛋白质逐渐溶解。
6.压榨与分离经过酶解后的大豆进入压榨设备进行榨取,以提取大豆油。
压榨设备一般采用油压机,将大豆油榨取出来。
同时,在榨取的过程中,还会产生豆渣。
豆渣需要进行分离处理,以获取高品质的大豆油和豆渣。
7.提取与浓缩榨取大豆油后,还需要进行提取和浓缩。
提取设备一般采用循环萃取机,通过溶剂提取的方式,将残余的油脂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油脂进入浓缩设备进行浓缩,使其达到标准质量的要求。
8.精炼与脱臭浓缩后的油脂需要进行精炼和脱臭,以提高油脂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设备一般采用白油精炼机,通过脱酸、脱胶等工艺,将油脂的杂质和浑浊物去除。
脱臭设备一般采用蒸汽脱臭器,通过蒸汽作用,去除油脂中的有害气味。
9.包装与贮存经过精炼和脱臭后的大豆油进入包装设备进行包装,以便于贮存和销售。
豆制品制作方法豆制品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食品,远古时代就已经被人们使用。
豆制品以其高蛋白质,丰富的营养和多样的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豆制品制作方法,包括豆腐、豆腐脑和豆渣的制作方法。
1. 豆腐的制作方法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之一,它有多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下面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豆腐制作方法:材料准备:•大豆:500克•石膏:3克•水:适量制作步骤:1.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约8小时,至豆子充分膨胀。
2.倒出泡水,将大豆放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成浆状。
3.将豆浆倒入锅中,用中小火慢慢加热至85度左右。
4.在另一个容器中,将石膏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成石膏溶液。
5.当豆浆加热至85度时,将石膏溶液均匀地倒入锅中。
6.关火,搅拌豆浆,让豆浆和石膏溶液充分混合。
7.倒入豆腐砧板,将豆腐砧板轻轻摇晃并敲击,帮助豆腐更好地凝固。
8.静置15-20分钟,豆腐凝固。
9.将豆腐取出,切成块状即可食用。
2. 豆腐脑的制作方法豆腐脑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小吃,制作简单,口感细腻。
下面是豆腐脑的一种制作方法:材料准备:•大豆:200克•石膏:3克•水:适量•白糖:适量•花生粉:适量•豆酱:适量•葱花:适量•酱油:适量制作步骤:1.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约8小时,至豆子充分膨胀。
2.倒出泡水,将大豆放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成浆状。
3.将豆浆倒入锅中,用中小火慢慢加热至75度左右。
4.在另一个容器中,将石膏和适量的水混合,并搅拌均匀成石膏溶液。
5.当豆浆加热至75度时,将石膏溶液均匀地倒入锅中。
6.关火,搅拌豆浆,让豆浆和石膏溶液充分混合。
7.倒入豆腐砧板,将豆腐砧板轻轻摇晃并敲击,帮助豆腐更好地凝固。
8.静置15-20分钟,豆腐凝固。
9.将豆腐用勺子捣碎,取出豆浆。
10.将豆浆过滤,去除杂质。
11.取一小碗豆浆加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
12.将加热的豆浆倒入碗中,撒上花生粉、豆酱和葱花,加入适量的酱油即可食用。
3. 豆渣的制作方法豆渣是制作豆腐过程中的副产品,它富含植物蛋白、纤维素和微量元素。
豆制品加工工艺流程豆制品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食品,广泛食用于全球各地。
豆制品的加工过程包括了豆浆制备、豆腐制作、豆腐乳制作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
1.豆浆制备豆浆是豆制品的基础原料,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浸泡大豆、磨碎、过滤等步骤。
首先,将大豆洗净并浸泡在水中,通常浸泡时间为12-24小时,以确保大豆充分吸水。
随后,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磨碎。
传统的磨浆方式是用石磨或者研磨机进行磨碎,而现代工艺往往采用高速搅拌机或乳化涡轮进行磨浆,以提高效率和产量。
磨浆完成后,将浆液通过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去除大豆渣和纤维。
过滤装置可以使用滤布或者特制的过滤器,以确保过滤效果。
经过过滤后,得到的液体即为豆浆。
2.豆腐制作豆腐是豆制品家庭中常见的产品,它是由豆浆凝固而成。
豆腐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凝固、成形以及压制等步骤。
首先,将豆浆加热至80℃左右,并同时加入石膏或者硫酸钙等凝固剂。
凝固剂可以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并形成豆腐。
在加入凝固剂后,搅拌均匀,然后停止加热。
接下来,等待凝固,使豆浆逐渐形成凝胶状。
凝固完成后,将凝固后的豆腐均匀晾冷,使其更加坚固。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凝固好的豆腐块切成适当大小的形状,以便后续食用或包装。
最后,对切好的豆腐块进行压制,使其更加紧密。
可以使用豆腐压机或者简单的放置重物来进行压制。
压制的目的是去掉多余的水分,使豆腐更好地保持形状。
3.豆腐乳制作豆腐乳是经过盐渍发酵的豆制品,具有特殊香味和口感。
豆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豆腐制作和豆腐乳发酵。
首先,按照前述的豆腐制作工艺,制作好豆腐块。
制作完成后,将豆腐块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物。
豆腐块通常要蒸煮一段时间,使其更加紧密。
豆腐块蒸煮完成后,将其放入盐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和各种调味料。
可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加入辣椒、五香粉、蒜蓉等等。
随后,将调味的豆腐块放入容器中,密封并进行长时间浸泡,一般需要至少2-3个月的时间。
浸泡过程中,豆腐块通过盐渍发酵,逐渐形成特殊香味和口感的豆腐乳。
豆制品加工工艺流程
一、前期准备
1、选豆:以特定等级或分类豆类为原料,根据品质要求进行筛选。
2、清洗:将原料豆加入清水搅拌,把淤积杂质洗净,控制水位,把豆粒分离开。
3、浸泡:将清洗干净的豆类粒放入浸泡槽,加入适量清水,按一定时间进行浸泡,以达到豆类熟化的目的,浸泡时豆的外表有膨胀、增厚的现象,在水中产生特殊的气味,这是豆类熟化的过程。
4、调制:将浸泡过的豆类粒冲洗干净,加入适量的调料、调和剂和调味料,搅拌均匀,以实现豆制品,口味更为鲜美的目的。
二、加工
1、加工卤制豆制品:将混合调料后的原料豆加入熟化的浆糊,搅拌均匀后加入熟化的浆糊,搅拌均匀后,进行适当加热,使豆类中的糊精溶解,以达到加工卤制豆制品的目的。
2、加工豆沙:将熟化的原料豆加入熟化的浆糊,搅拌均匀后加入熟化的浆糊,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的糖等调料,在热油中进行搅拌炒制,使其分离,形成颗粒独立的豆沙,以达到加工豆沙的目的。
工艺技术大豆制品生产工艺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大豆制品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其中包括豆浆、豆腐、豆干等。
这些大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食用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大豆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
正确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能够保证大豆制品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介绍大豆制品生产的常用工艺技术,包括大豆的清洗与浸泡、破碎与磨浆、榨汁与盘桨、凝固与压制、脱水和包装。
1. 大豆的清洗与浸泡大豆的清洗与浸泡是大豆制品生产的第一步。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大豆表面的杂质和附着物,浸泡的目的是增加水分和软化大豆,方便后续的破碎和磨浆。
1.将采购的大豆放入清洗机中,进行初步清洗。
清洗机通过旋转和水流的作用,将大豆表面的杂质清除。
2.将清洗后的大豆放入浸泡池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大豆应该完全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一般为8-12小时,视大豆的品质和用途而定。
3.浸泡结束后,将浸泡好的大豆捞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2. 破碎与磨浆破碎与磨浆是将浸泡好的大豆进行细碎的过程。
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大豆内部的蛋白质和淀粉释放出来,形成浆状物,为后续的榨汁与盘桨做准备。
1.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
破碎机通过高速旋转的刀片,将大豆细碎成颗粒状。
2.将破碎后的大豆颗粒放入磨浆机中进行磨浆。
磨浆机通过高速旋转的磨盘,将大豆颗粒研磨成较为细腻的浆状物。
3. 榨汁与盘桨榨汁与盘桨是将磨浆好的豆浆分离出豆渣的过程。
这一步是制备豆腐的关键步骤。
1.将磨浆好的浆状物放入豆浆机中进行榨汁。
豆浆机通过旋转的滤网和压榨装置,将豆浆中的液体部分分离出来。
2.将分离出的豆浆放入盘桨机中进行盘桨。
盘桨机是通过转动的盘轮和刮刀,将豆浆中的固体部分豆渣与液体部分豆水分离。
4. 凝固与压制凝固与压制是豆腐的制作过程,通过加热和加压将豆浆转化为固态豆腐。
1.将豆浆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为80-90°C),加热时间约为15-30分钟。
豆制品制作工艺流程
豆制品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材料准备:选择高质量的大豆作为原料,洗净并浸泡在水中,通常需要浸泡数小时至一晚,以软化豆子。
2. 碾磨:将浸泡好的大豆研磨成浆糊状,通常使用石磨或者搅拌机来完成这个步骤。
3. 过滤:将磨好的豆浆通过滤网或者布袋过滤,去除豆渣,得到纯净的豆浆。
4. 煮沸: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同时搅拌,以防止煮糊。
5. 加工:在煮沸的豆浆中加入海藻胶或其他凝结剂,如石膏或酒石酸钠,以促使豆浆凝固成豆腐。
6. 成型:将凝固好的豆浆倒入模具中,平整表面,并用重物压实,以帮助水分排出。
7. 切割:待豆腐凝固后,剪成所需形状和大小的块状或片状。
8. 煮熟:将切好的豆腐块或片放入开水中,煮熟,以增加口感和杀菌。
9. 陈化:将煮熟的豆腐块或片装入容器中,备至少数小时至一
夜,以增加风味和质地。
10. 包装:将陈化好的豆制品进行包装,通常使用塑料袋或密封容器。
以上是传统的豆制品制作工艺流程,不同类型的豆制品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大致流程类似。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能需要进行质检、清洁消毒、机械运作等其他环节。
豆制品工艺流程及操作标准引用标准文件:1、《GB/T 22106 非发酵豆制品卫生标准》2、《GB2712豆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3、《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4、《CCAA 0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豆制品生产企业要求》1、工艺流程图2、具体操作要求2.1 原材料准备原材料必须无变质无异味,符合产品生产相关标准;详见品控部《原辅料检验标准》。
2.2原材料拆分外包装原材料须在拆外包车间进行外包拆除。
2.3清洗:所有的原材料清洗必须按照SOP进行;注:原料解冻后须在四小时内进行油炸,若时间过长需及时存放保鲜库。
2.4 挑选将所有解冻清洗完全后的原材料再进行认真的挑选一遍。
2.5 油炸将挑选过的合格的原材料把配置好的香辛料水和原材料混匀进行油炸45分钟。
2.6 出锅摊凉在起锅前,须再次确认产品生熟度、口味、产品色泽,达标后进行产品出锅,出锅时不可徒手接触产成品,产品起锅后放置于摊凉台上摊凉;注:1、摊凉台在更换产品品类时须重新进行清洗;2、产品在摊凉台上要求均匀摊凉,切勿堆积过厚。
2.7拌料出锅摊凉后的产品将调配好的辅料和底料与原材料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完全后再运往真空车间进行灌装。
2.8灌装/真空包装真空包装须满足真空包装要求,按规格进行灌装,真空封口须满足真空车间质量控制标准。
2.9 浮选/杀菌从真空车间出来的产品首先用冷水浮选一遍浮选时产品的不宜堆积太高倒置速度40s/框,冷水浮选合格的产品再按照商业无菌的标准经过杀菌锅杀菌,杀菌锅杀完菌之后再进行热水浮选一遍。
2.10 包装由上一道工序送至包装车间的产品,再经过员工的精挑细选,最后选出最好的产品进行包装,产品的挑选称量分装以及打箱应严格按照sop进行。
打好箱的产品运送至仓库。
2.11 仓库由包装车间运往仓库的产品,经过仓库品控员的抽检后达到标准方可进入仓库,一律不合格的产品全部退回上一道工序严重的情况直接报废处理。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制品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种类丰富,包括豆腐、豆干、豆皮等。
下面是豆制品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
1. 浸泡:将大豆用清水浸泡,目的是使其吸水膨胀,便于去除皮和其他杂质。
通常需要浸泡6-8小时,夏季时间可能更短。
2. 清洗:将浸泡后的大豆放入清水中,用手轻轻搓洗,以去除豆皮和其他杂质。
3. 磨浆:将清洗干净的大豆放入豆浆机中磨成豆浆,豆浆机的原理是通过高速旋转搅拌将豆子磨碎。
4. 过滤:将磨好的豆浆倒入豆浆滤网中,用勺子搅拌豆浆,使其快速从滤网中流出,滤掉碎屑和残渣。
5. 煮沸: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大火煮开,同时不断搅拌,防止粘底和溢出。
6. 凝固:待豆浆煮沸后,加入石膏粉或石膏液(又称石膏卤),搅拌均匀。
石膏的作用是凝固豆浆中的蛋白质,使其成为豆腐。
7. 成型:将凝固好的豆腐倒入模具中,压平并去除多余水分。
模具可以是木质或塑料质地。
8. 酱制:待豆腐冷却凝固后,将其取出,放入盐水或酱汁中浸泡,增加风味。
9. 切割:将酱制好的豆腐切成合适的大小,通常是正方形或长条形。
10. 晾干:将切好的豆腐晾干一段时间,使其口感更佳。
11. 包装:将晾干的豆腐分装到塑料袋或其他包装材料中,密封保鲜。
12. 灭菌:对包装好的豆制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以延长保质期。
以上是豆制品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类型的豆制品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豆制品生产工艺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需要合理选择原料和添加剂,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豆制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豆制品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食品,如豆腐、豆浆、豆干等。
下面是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大豆清洗:将大豆放入清洗机中进行洗涤,去除杂质和表面积尘。
二、大豆浸泡:清洗后的大豆放入浸泡机中浸泡,使大豆吸收足够的水分,增加其膨胀度。
三、大豆研磨:将浸泡后的大豆放入研磨机中研磨,使其糊化,破壁破皮,方便后续工艺的进行。
四、粉浆提取:将研磨后的大豆浆放入粉浆提取机中,通过离心、筛网等装置,将大豆渣分离出来,得到豆浆。
五、豆浆煮沸:将豆浆放入煮沸锅中,加热至沸腾,将其中的微生物杀灭,使豆浆更加卫生和安全。
六、豆浆过滤:将煮沸后的豆浆放入过滤机中进行过滤,除去其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
七、豆浆加热:将过滤后的豆浆放入加热锅中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一定的要求,便于后续的凝固和固化。
八、凝固剂添加:在加热后的豆浆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如石膏粉或食用盐,促使豆浆凝固。
九、豆腐块成型:将凝固后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待其冷却和凝固后取出,得到豆腐块。
十、压榨豆渣:将过滤后的豆渣放入压榨机中进行压榨,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豆渣。
十一、豆渣加工:将压榨后的豆渣进行加工,如烘干、烘焙、炒制等,制成豆干、豆腐干等豆制品。
十二、豆渣回收利用:将豆渣放入再加工机中加工,如豆渣蛋白粉、豆渣饼等,降低产品浪费。
十三、包装:对制成的各种豆制品进行包装,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保持产品的食品安全。
以上是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经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大豆可以制成多种豆制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且大豆本身富含营养,对人体有很多益处。
豆制品加工工艺流程一、原料准备阶段:1. 豆类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豆制品,选择适合的豆类原料,如黄豆、绿豆等。
2. 原料清洗:将选好的豆类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不良豆。
3. 浸泡:将豆类原料浸泡在清水中,时间根据不同的豆类而定,一般为6-12小时。
二、豆浆制备阶段:1. 磨浆:将浸泡好的豆类原料放入豆浆机中进行磨浆,使豆类破碎并与水充分混合。
2. 搅拌:将磨好的豆浆进行搅拌,使浆液更加均匀。
3. 过滤:将搅拌好的豆浆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去除固体渣滓,得到豆浆液。
4. 加热:将豆浆液加热至一定温度,一般在80-90℃,杀灭细菌和酶活性。
三、豆腐制作阶段:1. 凝固剂添加:将一定比例的凝固剂(如石膏、卤水等)加入加热后的豆浆液中,搅拌均匀。
2. 凝固:将混合好的豆浆液倒入豆腐模具中,静置凝固。
凝固时间根据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而定,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3.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四、豆腐皮制作阶段:1. 煮豆腐:将豆腐块放入开水中煮熟,使其变得坚实。
2. 刮皮:将煮熟的豆腐块表面刮取下一层薄膜,得到豆腐皮。
五、豆腐乳制作阶段:1. 加盐:将豆腐块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进行腌制。
2. 发酵:将盐腌好的豆腐块放置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自然发酵,时间根据温度和发酵要求而定,一般为数天至数周。
六、豆渣处理阶段:1. 豆渣分离:将加工后的豆渣与豆浆分离,可以通过压榨等方式进行。
2. 豆渣利用:将分离出的豆渣进行处理,可以用于制作豆渣饼、豆渣肉等。
七、其他豆制品加工:除了豆腐、豆腐皮和豆腐乳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豆制品的加工,如豆干、豆腐干、豆皮等。
这些产品的制作过程有些许差异,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总结:豆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豆浆制备、豆腐制作、豆腐皮制作、豆腐乳制作、豆渣处理以及其他豆制品加工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豆制品加工工艺流程
豆制品是由大豆或其他豆类经过加工处理得到的食品,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
下面是豆制品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
1.清洗:首先将豆类进行洗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尘土等物质。
2.浸泡:将清洗后的豆类放入水中浸泡,通常需要浸泡6-12个小时,以便软化豆类,有利于后续的破碎和提取。
3.破碎:将浸泡好的豆类放入破碎机中进行破碎,使其成为细腻的豆浆。
4.过滤:通过过滤器将破碎好的豆浆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5.煮沸:将过滤好的豆浆进行煮沸,杀灭细菌、去除异味,并能增加
豆浆的稳定性。
6.凝固:在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如石膏或盐,使豆浆凝结成块。
7.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块切成适当的大小。
8.贮存: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清水中,防止其变质,保持新鲜。
9.加工:根据需要,可以对豆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如炸、烤、煮等,以增加其口感和风味。
10.包装:将加工好的豆制品进行包装,以保持其质量和卫生。
以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豆制品加工工艺流程,不同的豆制品可能有所
不同,具体加工过程可以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用途进行优化和调整。
此外,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与质量控制,确保豆制品的安全和营养价值。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第一步:大豆挑选与浸泡:制作豆腐首先要挑选品质较好的黄豆,因为黄豆的好坏直接影响豆腐的产量和品质,挑选黄豆时应用科粒饱满的黄豆这样可以提高出浆率,同时挑出霉烂变质的黄豆以免影响豆腐的品质,同时去除杂物后方可加水浸泡。
浸泡时间要注意掌握好水温和浸泡时间,并要注意所用水质和水量,浸泡时间长短因气温和水温不同而异,一般在冬季需浸泡时间较长,浸泡10-12小时,春秋季8-10小时,夏季4-6小时,但不论浸泡时间长短,浸泡后的大豆需要达到如下要求:大豆要增重1倍,夏季可浸泡至九成,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芯,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浸泡至十成,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浸泡用水量一般为豆重的2倍,但浸泡豆面必须全部淹没在水中,并要求水面高出豆面6-10厘米以上。
同是还要注意浸泡水的水质,此外,在夏季浸泡时还需换水,以防因微生物繁殖影响浸泡效果,而影响豆腐的质量。
第二步:加水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经水洗净、沥干后,即可加入磨浆机料斗,磨浆要求一边投料,一边加水,且投料加水要均匀,不可中途断水或断料,以确保所磨豆浆顺利进行。
磨浆加水量一般掌握在已泡制完毕大豆重量的2倍为宜,每斤干豆一般出5斤生豆浆。
(1)第一次磨浆:将磨浆机的上下磨片调节到有少许磨擦的位置后,在磨浆机的料斗内加入已泡好洗净的黄豆,拧开磨浆机料斗上的蝶阀放水,打开磨浆开关,进行磨浆,注意观察出浆的浓度,适当的浓度为8-10℃be`(1斤干豆出5斤左右的豆浆)以便及时调节加水量,如果是做豆浆可以适当降低豆浆的浓度(1斤干豆出15斤左右豆浆)。
一般豆子要经过二次磨浆,第一次磨浆出浆率较高(一斤干豆在泡制好的情况下,可出6-7斤的豆浆即可点制嫩豆腐-内脂豆腐)注意:在磨浆前应调节磨片间隙在转动时听到有轻微的磨擦声既可,如调得过细则容易阻塞滤网,出现渣中带浆,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如间隙过大出渣率太高同样造成物料的浪费,如遇到沙石等硬物应立即停机及时清除;磨浆结束时要先关电源后关水。
第二次磨浆:将豆渣加水搅匀,使渣槽中渣水混合物成为稀稠状,不宜太稀不宜太稠,太稀时无论做豆腐还是成品豆浆都太大消耗了原料和能源,太稠造成料斗中渣水混合物不易下料磨浆。
渣水调配合适,则可进行第二次磨浆,磨将时不需加水,直接将渣水混合料加入料斗,打开电源开关进行磨浆,这时可将砂轮磨片在第一次磨浆的基础上再次向调细的方向调紧少许,出渣口的豆渣呈碎沫状不易粘手,则不需再次磨浆;若渣呈团状说明豆浆还未全部榨出,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磨浆。
磨浆完毕关闭磨浆开关,开启吸浆开关,将生豆浆吸入煮浆桶内等待煮浆。
(2)第三步:锅炉的使用:其有电加热和气加热(有直通式:无需开关放汽和开启式:需要开关放汽)。
加热时应向锅炉中加水,否则会造成锅炉烧坏,损坏连接设备,加水量应根据当天所做豆浆量来决定,若要煮两桶豆浆时则应将水加到最高水位,也就是锅炉上的玻璃管水位计上边要保持留有1-2厘米空间,否则会影响蒸汽的排出并会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加入适量水进行加热(气加热的点燃炉灶、电加热的在控温器上调节好温度后开启加热电源),当煮浆桶边的排汽阀门有蒸汽冒出时,锅炉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温度和压可以进行煮浆。
第四步:煮浆:打开蒸汽阀门让高温蒸汽进入煮浆桶中加热(直通式不需开蒸汽阀门)到70--80℃时(开始时声音会高些、待声音低下后),在豆浆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消泡剂为暗白色,有粉剂和科粒状)其主要成分:聚甲基硅氧烷、聚乙烯醇、碳酸钙。
用法与用量:用法:用于煮浆时的消泡,待豆浆煮到70℃以上时,加入本品搅匀即可发挥作用。
用量:按干黄豆的0.2%左右,直至泡沫消完为止。
当豆浆温度达到100℃豆浆在桶内翻滚时、需继续煮沸4--5分钟,这时可适当关小蒸汽阀门开关,以防止在煮浆桶装满的情况下豆浆外溅。
豆浆煮熟时无腥味逸出,并有纯正的豆香味,用120目的丝网过滤,放出熟豆浆等待点卤。
(3)第五步:点卤:热豆浆在容器中冷却至80-90℃时加凝固剂凝,固称为点浆、点卤,是制作豆制品的关键步骤。
先在豆浆桶中加入少量食盐(100市斤豆浆约100-150克),以提高豆制品口感,需搅拌至食盐充分溶化;然后用水勺成八字型搅拌(翻浆)慢慢注入凝固剂,边搅拌边注入凝固剂,而且中途不能停止,点卤时应注意凝固剂的流量先大后小,翻浆先快后慢,当豆浆表面逐渐扩大时(有雪花片状慢慢成为糊状),把搅拌器提到上层平推一下确认凝固密度均匀后,整个点卤过程就结束了。
1、卤水的调配:通常的盐卤(氯化镁)为粉末状或冰片状为25-27℃。
调配时在4-5市斤水中加入1市斤的盐卤,完全溶解后除去杂质,检测卤水浓度可用舌尖沾试,如能立即感到刺激的感觉,卤水的浓度就大体合适。
2、蹲脑:点完卤后,将豆脑花凝固物静置10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温度降的太低会影响到豆腐的凝固。
3、破脑:用搅拌器轻翻已凝固的豆脑花,若卤水点得合适,浆桶中会析出淡黄色清水;如出现颜色发混发白的浆,则说明卤水量过少,可适当补充卤水。
注意:点浆是对豆腐生产的解剖学,计算出适当的卤水量,卤水的浓度大约在6-8度为好,每100kg干大豆约需要3-4千克卤水;翻浆时应做八字型搅拌;如果翻浆太快,易导致已凝固的豆花颗粒被(4)破坏;翻浆太慢,会使豆花凝成大块,都会影响压制成型,点卤水是宁少勿多;多了就无法改变,少了到破浆时可以再加。
不同豆制品的点卤方法;一、豆腐脑、嫩豆腐:1、嫩豆腐(内脂豆腐):一般是用第一次磨浆时放出的豆浆,按每斤干黄豆出5--6斤豆浆的加水配比,待豆浆煮好后加入适量内酯凝固剂(其成份为D-葡萄糖-S)。
做嫩豆腐的用量比率:1斤干黄豆出6-7斤浆加本品12--15克,即每10斤熟豆浆加内脂15-20克。
2、豆腐脑(花):一斤干黄豆出12-15斤豆浆,加内脂10--12克,即每10斤熟豆浆加内脂6--8克。
加入过程:先将内脂用冷水完全溶化后,加入已煮熟的豆浆内翻滚搅拌2-3下马上让豆浆停止转动,把豆浆混合物放入成形盒或容器内,10分钟左右、冷却凝固即成口感鲜美细嫩的嫩豆腐或豆腐脑(花)。
二;老豆腐制做方法:按以上第五步的过程方法来点卤,然后用水勺将点好的豆脑灌入已放好豆腐布(纱布或棉布:在使用前需彻底泡透)的豆腐成型器内进行压制。
若所用的成型器为自动制压机式,压制时间约为10分钟,若为手动式一般需12分钟左右,其压制标准成型器中只有少量水逸出,即成老豆腐。
三;油豆腐的点卤方法:所用成分为三分之二的熟豆浆和三分之一的生豆浆勾兑均匀后加入凝固剂,按以上第五步的过程方法来(5)点卤。
当有大量雪花片状物出现时即可,点卤要比老豆腐老一些,放入豆腐成型盒压制成较薄(2厘米左右)的老豆腐,然后把它切成均匀小块,在高温(180℃以上)的油锅内炸成油豆腐。
豆腐花(脑)的过程:一、将煮好的豆浆(每1市斤干豆出15市斤豆浆的比率)放入保温桶内,内酯按豆浆量比例所需的数量放入勺或杯内用适量温水溶解后(一般50市斤豆浆加内酯45-50克),倒入保温桶豆浆内(一般温度为80-90℃)拌均匀,盖好桶盖10分钟左右即成。
注:如内酯比例过多豆腐花(脑)会有酸味;内酯比例太少豆腐花(脑)表面会出水。
二、豆花(脑)做好后,用较平的勺,酌豆花时要簿一些且均匀地由上往下;整桶豆花的表面要保持平整。
三、杯装豆花配料:酱油(内加味精、鸡精粉、白糖等)、虾皮、榨菜、紫菜、香菜等。
四、喜欢吃辣味的加些辣油,愿意吃香油的加些香油(麻油)。
(6)彩色豆腐的制作方法彩色豆腐与传统豆腐一样,都是以大豆为原料。
不同的是,它在制作中加入天然蔬菜果汁辅料,形成天然色彩,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保存了蔬菜中的纤维质,有利于人体吸收、消化。
制作彩色豆腐的基本工艺与传统豆腐略同,关键工序是菜汁的加入。
彩色豆腐的色泽主要取决于蔬菜汁的色泽。
如制绿色豆腐可选用:南瓜、芹菜、胡萝卜、萝卜缨和芹菜缨、辣椒叶、红薯叶等;制作什么样的色彩、就用什么样的果蔬来榨汁。
点卤和第五步一样。
1、榨取莱汁选取新鲜的蔬菜,清洗干净,切碎或切块,而后榨取汁液,过滤除去菜渣。
菜汁的PH值小于6时,彩色豆腐凝固不完全,产品质地过于软嫩松散。
PH值大于6.5时,产品质地粗硬易断,表面粗糙。
所以菜汁的PH值最好调整到6.0--6.5之间,这样产品的质地细嫩,有光泽、弹性大,且出品率高。
2、彩色豆腐的加工应注意豆浆与菜汁的混合比例。
菜汁量小,不易使豆腐着色;菜汁过多则会产生青草味,使风味变坏。
一般适用量为每20市斤的豆浆加2-3两左右的原菜汁(具体要看你当地蔬菜所含色素的含量而定)。
如在煮豆浆的过程中添加菜汁煮沸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损伤菜汁中的色素和营养成分。
菜汁加入后一定要充分搅拌,混合均匀,以免影响成品色泽。
(7)3、压制时当放入第一层颜色的豆腐花时需先压制1-2分钟后,再可放入另一种颜色的豆腐花,无论做几层都是以此方法推移,并保证每层豆腐厚度相同,然后压制10分钟即成彩色豆腐。
由于蔬菜汁的加入,改变了豆浆原有的PH值,所以凝固剂的加入,应因蔬菜汁的PH值不同而适当调整,如PH值低的番茄汁,凝固剂用量应适当减少。
豆腐干的制做过程一、点卤:点卤的程度要比做彩色豆腐时稍老一些,即有大量雪花片状物呈现即可,同时要放出多余的卤水,以保证豆腐干的口感。
二、压制成型把豆干方格框放入成型器的最下层,把充分浸泡的湿棉布平整的铺在上方,把点卤后的豆腐花均匀的平铺在方格中,放入的多少,可根据方格框的大小确定,但至少要装满每个方格,装多时,豆腐花易溢出方格,压制后豆腐干变形;装少时,不易压制且压成的豆腐干也易变薄变形,失去豆腐干的原有特质,装满每个方格后,把每个边角的湿棉布折叠上来,要保证豆腐花不溢出边角,然后上方盖上一张竹篱片,这样一层豆腐花就装好了,重复上面的操作,装满成型器,即可进行压制,压制的时间要比做老豆腐时多做5-8分钟,揭开每层棉布,豆腐干就做成了。
(8)三、豆腐干豆腐的卤制方法:成分:水5000克,碘盐15克,花机椒10克,辣椒5克,杜仲20克,大料(八角)18克,干生姜或老姜50克,大蒜80克,白糖20 克,酱油20克,桂皮18克,胡椒14克,茶叶15克,白酒10克。
按上面的成分比例加入锅,大火烧开锅内汤料后加入豆腐干或豆腐皮,再调小火熬10--15分钟即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干。
豆腐皮(千张百叶)的制做过程磨浆,煮浆过程和点卤的过程都和制做豆腐干的过程相同。
但在进行压制时,要把成块的豆腐花打碎,从而保证做成的豆腐皮细腻无孔。
压制时需一条比成型器稍宽的长棉布条,浸泡充分后将其放如平整的成型器中,加入打碎的豆腐花,加入的高度在2厘米左右,以保证做成豆腐干的厚度,然后把湿布条折叠两层即可放如另一层豆腐花,重复此操作装好成型器后即可进行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