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三章切削与磨削原理3.1 切屑的形成过程学习目标:本节主要讨论金属材料的切削过程,并对硬脆非金属材料的切削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学习本节必须研究切屑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其变形规律,熟悉不同切屑类型以及切屑控制方法。
3.1.1 切屑的形成过程切屑的形成工件上切屑层的金属材料,在刀具前刀面的推挤作用下发生了塑性变形,最后沿某一面剪切滑移形成了切屑。
切屑形成的过程切屑形成的过程实质是切削层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后产生的以滑移为主的塑性变形过程。
切屑形成过程动态演示被切金属的受力变形分析由图3-2塑性金属(紧靠刀尖前面的被切金属层及切屑)的切屑根部金相照片可知,刀尖前面的金属晶粒变成为沿某一方向倾斜的纤维状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剪切变形,且剪切区内的剪切线与自由表面的交角约为45°(符合塑性力学理论)。
一般这一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0.2mm。
切削速度愈高,宽度愈小。
因此可以将变形区视为一个剪切平面,称为剪切面,剪切面与切削速度夹角以φ表示,称为剪切角。
如图3-3所示。
金属除在剪切区发生显著变形外,还形成3个变形区,如图3-4所示。
图3-4说明:一般将剪切区称为第一变形区,其位置如图中Ⅰ所示,靠前刀面处称为第二变形区,如图中的Ⅱ。
由图3-2可看出,在已加工表面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形,方格已纤维化,这是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和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造成的。
这一部分一般称为第三变形区,如图中的Ⅲ。
3.1.2 切屑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剪应变ε切削过程中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第一变形区,且主要形式是剪切滑移,因而其变形量可用剪应变ε来表示,如图3-5所示。
..........(3-1)根据图中所示的几何关系,可导出剪应变ε和剪切角φ的关系:.......................(3-2)按此式计算,剪切角愈小,剪切变形量愈大,即切屑变形愈大。
变形系数Λh由于切削时金属的塑性变形,使切下的切屑厚度h ch通常要大于切削层厚度h D,而切屑长度l ch却小于切削长度l c,如图3-6所示。
第三章金属切削变形过程3.1 必备知识和考试要点3,1。
1 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和方法1.明确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
2.了解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实验方法。
3.1.2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1.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变形区的划分。
2.熟悉各变形区内所发生的变形。
3.掌握相对滑移、变形系数、剪切角的概念。
4.掌握相对滑移与变形系数的关系式。
3.1.3 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1.了解切削过程中作用在切屑上的力。
2.明确剪切角φ与前刀面摩擦系数μ的关系。
3.理解内摩擦的概念。
4.熟悉影响前刀面摩擦的主要因素。
3.1.4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1.掌握积屑瘤的形成条件。
2.掌握积屑瘤对切削过程影响的要点。
3.掌握积屑瘤的生长高度与切削速度的关系。
4.掌握抑制积屑瘤的方法。
3.1,5 影响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1.掌握工件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屑变形影响的要点。
2,掌握切削速度对剪切角影响的要点。
3.掌握切削用量三要素切眉变形影响的要点。
4.正确分析切削速度对变形系数影响的规律。
3.1.6 其他1.了解切屑形状的分类方法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切屑卷曲和断屑的机理。
3.2 典型范例和答题技巧[例3.1] 画图表示切削塑性工件材料时,金属变形区是如何划分的?各变形区中的变形情况如何?[分析]1.变形区的划分。
根据教科书中的“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滑移线和流线示意图”大致画出三个区域。
2.变形区的变形。
由于第一变形区区域宽度很窄,故可看成一个面,被称之为剪切滑移面。
显然第一变形区的变形,也就是在切削过程中,金属通过剪切滑移面时发生的剪切滑移变形。
这一变形决定了切削的进行,使被切削工件的切削层转变成切屑。
第二变形区发生在切屑底层,相对于前刀面的位置。
通过第一变形区变形后的金属在转变成切屑沿前刀面流出前发生的进一步变形。
此时发生的变形是前刀面作用于切屑的摩擦、挤压变形。
第三变形区内的变形是受到刀刃的钝圆部分及后刀面的挤压、摩擦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