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母猪背膘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2
母猪背膘测定参数计算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约为25头,而国内平均水平为19~20头,集团猪场也就在22头左右,国内生猪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判,问题可能出在妊娠母猪体况评定方法上。
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评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不同的分数。
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体况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
仅仅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不合理。
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
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
而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有,那就是世界通行的母猪P2点背膘。
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处的背膘厚度。
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膘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图3 活体背膘测定仪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近30多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可以通过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
事实上,猪的不同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母猪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
母猪不同阶段的饲喂量汇总仅供参考怀孕阶段饲喂量注意事项
75kg后 2.2-2.5kg/d 配种前P2点的背膘厚度应在18mm以上,体重在120kg以上,日龄大于220d。
配种前10d 3.-3.5 kg/d
配种后至怀孕3天1.5 kg/d,三胎
以上1.8 kg
高采食量会降低血液中体内秘素浓度而导致
胚胎死亡率增加,配种后48-72小时是关键
期,食量一定要低,在夏天及年轻母猪影
响更大。
配种后3-30天 2.0-2.2kg 背膘厚以17-18mm为宜,体型评分以3分为宜。
依体型肥瘦增减食量,夏天要在清晨或入夜时给饲可避免流产并增加产仔数。
配种后30-85天2.0-2.5 kg
维持所需营养,也有报告指出,此阶段营养
太少,会造成肌肉纤维不足,影响后代生长
及瘦肉率。
配种后85-110天2.7-3.5kg
背膘厚以18-20mm为宜,体型评分以3-3.5
分为宜。
胎儿快速发育期,注重提升母猪采
食量,保证仔猪初生体重及泌乳期母猪食
欲。
分娩前4天至分娩后2天3.0kg逐渐减到
1.0kg
体型评分以 3.5分为宜。
多喝水,少喂料,
分娩后逐渐增加喂料量,注意便秘问题,以
避免难产及产后母猪问题。
哺乳期逐日增加食
量,尽可能任
饲
哺乳10天后,采食量尽可能高于6kg/d,断
奶时体型以2.5分为佳。
母猪采食量估算:采食量=1.8-2.5kg+0.4*带
仔数
断奶后 3.0kg以上立即催情,每日采食3kg以上哺乳母猪料,目的在增加排卵数。
规模猪场母猪背膘测定标准版(收藏)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每头母猪提供断奶仔猪数PSY超过25头,⽽国内到去年勉强才超过20头,我们饲养的猪只品种与国外差别并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母猪⽣产性能上不来呢?据笔者初步调查研究,问题可能出在我们对母猪体况评定⽅法上。
国内现⾏的母猪体况评分母猪体况评分是由评分员根据经验⽬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是⼈为的母猪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头母猪的体况会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评分员,在不同时间也可能对同⼀头母猪打出不同的分数。
统计表明,⽆论⼀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评分往往在1.5 - 4.0的范围内,特别集中在2-3.5分之间,这⼈为误差。
对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平的做法,更多的是依靠说明使⽤⽬测评分存在较⼤的⼈为误差个⼈的饲养经验,并⽆准确依据。
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往往就是根据存在较⼤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
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然就不同。
给分过低往往易导致妊娠期饲喂量过⼤母猪偏肥,哺乳期母猪采⾷量上不去,母猪奶⽔不⾜或出现乳汁中脂肪过多,造成仔猪15~18天左右拉稀严重。
⽣产上往往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平的巨⼤差异,这是国内母猪⽣产性能低下的⼀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究竟有没有⼀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平呢?有,那就是母猪P2点背膘。
P2点背膘是国际养猪业通⽤的⼀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根肋⾻外切线距背中线6.5厘⽶处的背膘厚度。
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膘厚度进⾏测定,以数字化的⽅法来对母猪体况进⾏测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今天重点谈⼀谈母猪背膘测定⽅⾯的内容。
展开剩余89%⼀、背膘厚度正常情况下,母猪背部有2-3层脂肪,在⽣长前期,母猪背部的脂肪⼀般储存在靠外侧的2层,只有在⽣长后期才会出现第三层脂肪的沉淀。
母猪背膘厚度正常范围⼀般在10-25毫⽶,背膘越厚表⽰母猪越肥,背膘越薄表⽰母猪越瘦。
74添加叶酸可以降低死胎几率,优化母猪繁殖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以在其营养中添加叶酸,以增强养殖效果。
可以在每千克妊娠母猪料中加入6mg叶酸,以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应注意,尽量添加活性的叶酸,这样不仅能够优化存活率,而且可以增加产仔数量,提高母猪繁殖力。
母猪哺乳期间,在其饲料中添加叶酸1mg/kg,可增加泌乳量,提升乳汁品质,优化仔猪育成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给妊娠母猪注射叶酸(15mg/次,共计10次),以改善仔猪存活率,提高母猪繁殖水平,达到强化母猪繁殖性能的效果。
4 添加微量元素营养技术在母猪妊娠期间,如果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长期过低,会诱发肢蹄疾病,损害母猪的繁殖性能。
为了避免母猪的繁殖性能因此降低或损害,养殖者应采用微量元素添加营养技术,向饲料中添加铁、钙、锰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E、B族等;并结合对母猪蹄甲的修剪,基本在30d内就可以使其恢复80%左右,以保持其良好的生殖性能状态。
同时,在泌乳期也需要为其补充微量元素,但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添加量,以保证效果。
要尽量采用以碳酸钙、磷酸钙为微量元素载体的金属微量元素作为添加剂,结合按照国际单位配置的维生素粉剂,分别采用拌料、饮水添加这两种方式,为母猪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其吸收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母猪繁殖性能优化效果。
5 小结综上所述,增强关键营养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母猪养殖水平的提高。
在养殖过程中,借助关键营养技术可以预防生殖障碍疾病,优化母猪生殖机能发育效果,提高母猪繁殖性能,降低母猪淘汰率,从而保持母猪良好的繁殖状态,促进养殖效益的增长。
文 ⊙ 陈方钦1,2,朱中平1,2,张世新1,2,谭辉1,2 1.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PSY应用研究院保持不同阶段的最适宜背膘厚是猪场妊娠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衡量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可量化指标。
通过精准化饲喂来调控妊娠母猪的背膘厚,既能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又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50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9年36卷第9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摘 要:母猪体况在现代养猪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
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目标。
猪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
文章重点分析了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确立母猪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背膘厚度;初情期;繁殖性能基金项目:南充市科技计划项目(18YFZJ0006)作者简介:王怀禹(1968—),男,汉族,四川阆中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联系电话:159********,E —mail :wanghuai_yu@ 。
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王怀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猪的繁殖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人们试图通过决定猪繁殖性状的基因进行遗传标记,但这项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且进展缓慢。
因此,通过常规改良手段提高猪繁殖效率仍然是当前养猪生产的重要任务,其中对母猪体况调控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母猪在其一生的各繁殖周期内的不同繁殖阶段,体况存在差异性,依据各阶段繁殖目的和任务来保持适宜的体况,是保证其繁殖性能良好发挥的关键。
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
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
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研究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能为确立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也为母猪生产中各阶段饲养规程和营养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1 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母猪背膘厚度本身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它与产仔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但与下一胎的产仔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1]。
母猪背膘标准母猪的背膘是衡量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背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母猪的背膘是养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母猪背膘的标准。
母猪的背膘主要是指在背部和腰部的脂肪沉积情况。
一般来说,母猪的背膘分为五个等级,从1到5,其中1级为过瘦,5级为过肥,3级为标准。
标准背膘应该是在适中的状态,能够保证母猪正常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如何科学地控制母猪的背膘。
首先是饲料的控制。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定量供应是控制母猪背膘的关键。
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需要科学搭配,同时要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其次是运动量的控制。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母猪消耗多余的脂肪,保持背膘在合适的状态。
最后是环境的控制。
母猪的饲养环境需要保持干燥、通风和温度适宜,这样可以帮助母猪更好地消化吸收,避免背膘过度堆积。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母猪背膘过瘦和过肥的问题。
母猪背膘过瘦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影响繁殖能力,因此需要适当增加饲料供应,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而母猪背膘过肥则会增加分娩难度,影响产仔数量和质量,需要适当减少饲料供应,增加运动量,帮助其消耗多余的脂肪。
综上所述,母猪背膘标准的控制是养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科学合理地控制母猪的背膘,可以保证其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的正常发挥,提高养猪效益,是养猪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希望养殖户们能够重视母猪背膘的管理,做好养猪工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妊娠109 d母猪背膘过厚导致脂毒性胎盘环境且使繁殖性能下降孙义姗(编译)(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摘要:研究探讨了妊娠109日龄母猪背膘厚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从种猪场收集了846头3~5胎次的经产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
根据妊娠109 d时母猪的背膘厚(≤16,17~18,19~20,21~22,23~24和≥25 mm)分为6组。
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包括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分娩胎盘重、胎盘效率和母猪泌乳日采食量。
测量与血脂和胎盘脂质浓度相关的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背膘厚、胎盘脂质和仔猪性能之间的关系。
各组间的出生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养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差异不显著(P>0.05)。
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仔猪初生重、断奶重、胎盘效率以及出生体重<800 g的仔猪数量和比例与背膘厚呈显著的二次效应(P>0.05)。
在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在妊娠109 d时随背膘厚度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
虽然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母猪和脐带血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
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胎盘脂质浓度也显著增加(P<0.05)。
此外,背膘厚和胎盘脂质浓度与体重<800 g的仔猪数呈正相关(P<0.01),而与初生重、窝产仔重和断奶仔猪重呈负相关(P<0.01)。
综上所述,妊娠末期母猪背膘厚与仔猪出生和断奶体重相关。
胎盘异位脂质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能是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
关键词:母猪;背膘厚;脂肪积累;繁殖性能;胎盘组织前言在养猪业中,母猪的最佳体况是提高其繁殖性能的一个关键问题。
背膘厚是一个反映母猪的身体状况指标(Kim et al.,2013)。
在整个繁殖周期中保持适当背膘厚比仅在繁殖时固定一个参数更重要(Houde et al.,2010)。
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对丹系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陈辉1、2陶剑1夏榕彬1阳志国1周中正2付光栋1*(1.贵州智源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贵州黔南州550700;2.广西中丹种猪繁育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0)摘要:为分析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某丹系原种猪场2022年的母猪分娩数据与体况测定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杜洛克母猪配种背膘与妊娠30天背膘为9-12mm、妊娠90天与产前背膘为15-18mm时,总仔数、健仔数以及出生窝重较高;对于长白猪而言,配种背膘为12-15mm时总仔数、健仔数以及出生窝重较高,妊娠30天背膘、妊娠90天以及产前背膘为18-21mm时繁殖指标优异;大白母猪配种背膘为12-15mm、妊娠30天背膘为15-18mm、妊娠90天与产前背膘为21-24mm时,总仔数、健仔数以及出生窝重较高。
此外,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数据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阶段背膘厚与总仔数、健仔数等繁殖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各阶段相关性分析显示,妊娠30天背膘厚与其他妊娠阶段背膘厚存在更强的极显著正相关。
综上数据表明,母猪背膘对于繁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最佳背膘厚存在差异,且妊娠30天背膘厚对整个妊娠阶段背膘厚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需要进行重点关注。
本研究结果可为母猪的精准饲养与体况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丹系母猪;妊娠阶段;背膘厚;繁殖性能0引言近年随着养猪规模化与集约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母猪的繁殖性能也凸显了一些问题,而母猪的繁殖性能与整个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因此,有效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一直是养猪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母猪的背膘厚作*通信作者11为一个直观、易测量且较为稳定的指标,反映的是母猪不同妊娠阶段体内脂肪的储备情况,与母猪繁殖性能息息相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母猪的体况以及预测其繁殖性能[1]。
遗传育种与繁殖832023.12·0 引言母猪繁殖性能直接影响场区经济效益,母猪的繁殖性能受到了营养水平、饲喂方式以及疫病防控等多方面影响。
近年,随着猪场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快,智能化、精细化饲喂技术在现代化养猪业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研究饲喂策略来提升母猪繁殖性能成为当今热点的收稿日期:2023-11-14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1ABA005、2022ABA00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团队项目(2021-620-000-001-018);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CARS-35)作者简介:李梓芃(1994-),男,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通信作者简介:彭先文(1974-),男,研究员,从事猪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李梓芃,孙华,宋忠旭,等.不同妊娠阶段母猪采食量及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J].现代畜牧科技,2023,103(12):83-88.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3.12.022. LI Zipeng ,SUN Hua ,SONG Zhongxu ,et al .The Effect of Feed Intake and Backfat Thickness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at Different Pregnancy Stages[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103(12):83-88.不同妊娠阶段母猪采食量及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李梓芃,孙华,宋忠旭,李良华,彭先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4)摘要:为探究不同妊娠阶段母猪采食量及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该研究选取了长大母猪383头,分别测定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以及繁殖性能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于体况异常的母猪不同采食模式对背膘厚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107202239卷第5遗传改良GENETIC IMPROVEMENT母猪108 天孕龄背膘厚度、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陈 莹 1,孙艳梅 2,周 玉 1,赵云翔 1,2 *(1.广西贵港秀博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近几年非洲猪瘟的入侵导致我国生猪存栏的大幅度减少,因此,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行业的大势所趋。
但母猪的繁殖性能受其背膘厚度、胎次等多种因素影响,母猪妊娠前期和中期是胚胎生长和乳腺分泌细胞增殖的关键时期,胎儿的迅速长大、体重的绝大部分增加以及产后的泌乳能力都是在妊娠后期完成的。
背膘厚度反映了母猪体内脂肪沉积的水平,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增加饲喂量,同时也要提高饲料中的能量和相应的蛋白质。
有研究表明,母猪合适的108 d 孕龄的背膘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初生重,同时还可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的断奶重。
现阶段,大多数养殖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饲喂量、饲喂次数来人为干预母猪的背膘厚度,从而可以避免因膘情过肥或过瘦造成的母猪繁殖性能的下降。
本试验通过对丹系猪的分娩数据和相应的背膘厚度进行统计,分析丹系母猪的胎次、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猪场高效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朱琳等(2015)在《妊娠105天背膘厚对大白母猪初产产仔性能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者简介:陈莹(1994-),女,硕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通信作者:赵云翔(1981-),男,博士,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的影响》选用895头母猪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母猪背膘厚度和产仔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背膘厚在12~16 mm 母猪繁殖能力最高。
李私丞等(2019)研究结果表明第3~4胎母猪产仔性能较高,第4胎产总仔数最多。
赵云翔等(2020)在《胎次和分娩季节对长白和陆川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和长白猪在第2~6胎繁殖性能稳定,第4胎总仔数、活仔数最高,从第8胎开始产仔数明显下降。
112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8年35卷第12期生产管理PRODUCING AND MANAGEMENT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及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郑 梓1,2,闫 峻2,李 宁2,李 平2,马 墉2,穆淑琴2,李小兵1(1.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2.天津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西青 300381)摘 要:文章旨在研究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及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选用(长×大)二元后备母猪180头,分3组,每组60头,分别为:正常饲喂量组、减少30%饲料饲喂量组和增加30%饲料饲喂量组。
选取猪P 2点,即最后肋骨距背中线6.5 cm 处,测定母猪妊娠30 d,60 d,90 d 和产前背膘厚,记录产仔数、死胎数和窝重。
结果为:不同饲喂量对母猪的背膘厚和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正常饲喂量组生产性能最佳;后备母猪在妊娠30 d,60 d,90 d 和产前背膘厚度分别控制在14~19 mm,17~19 mm,19~22 mm 和21~24 mm 为最佳。
关键词:后备母猪;背膘厚度;繁殖性能;产仔;死胎;窝重近年来养猪业对母猪体况的控制越来越重视。
体况是进行育种选择、饲养阶段划分及其营养供给需要的重要依据之一[1],背膘厚度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能较好反映母猪体况,且易于测量。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饲喂量和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养殖场合理的控制母猪背膘厚度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动物在体重(100±5 )kg 时挑选体况良好、无疾病、乳房、阴道、肢蹄正常的(长×大)二元后备母猪180头。
1.2 试验设计及饲粮将180头后备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0头,分别为:正常饲喂量组(常量组)、减少30%饲料饲喂量组(减量组)和增加30%饲料饲喂量组(加量组),每日在8:30和14:30饲喂两次,自由饮水。
怀孕母猪背膘饲养参考
怀孕母猪饲喂有三个目的
➢确保更多的胚胎成活
➢确保怀孕期仔猪体增重最大
➢确保母猪体况理想进而保证哺乳水平
目前,妊娠母猪大多采取体况评分,后期的饲喂基于配种时母猪的体况和背膘情况来进行,这样可以使:•降低每头母猪每年的饲喂成本
•使母猪产仔时的体况均匀理想
•使在理想背膘范围17-21mm的母猪比例升高。
基于对配种时母猪体重和背膘的测定,母猪建议的饲喂量如表所示表1.妊娠母猪的饲喂量(0-100天)
怀孕母猪测定阶段与背膘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