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防治 超声和次声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3
超声与次声(解析版)超声与次声(解析版)超声波和次声波是声波的两种形式,它们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解析超声和次声的特点、原理以及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声波。
一、超声的特点和原理超声是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其特点如下:1. 高频率: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kHz至1GHz之间,远超人耳可听到的范围。
这使得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传播能力。
2. 短波长:超声波的波长较短,能够有效地穿透和传播在其他波长下受到阻碍的介质中。
3. 方向性:超声波的传播是定向的,能够通过聚焦和反射来控制传播的方向。
4. 易于控制: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较快,能够精确地测量距离和检测物体的位置。
超声波的原理基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
当声波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测量这些现象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以及材料性质等信息。
二、超声的应用领域1. 医学影像学:超声在医学中应用广泛,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医生可以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的器官、组织和血液流动情况,辅助诊断疾病。
2. 工业检测:超声波能够穿透金属、非金属材料,用于检测和评估材料的质量、厚度、裂纹等缺陷。
在航空、汽车、建筑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3. 水下探测:超声波在水下传播能力强,能够用于水下地质勘探、潜水器控制和海底资源勘探等。
4. 生物科学:超声波可用于生物分子的纯化、分析和检测,具有无创和非侵入性的优势。
次声的特点和原理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其特点如下:1. 低频率:次声波的频率通常在1Hz至20Hz之间,远低于人耳可听到的范围。
这使得次声波在传播时会受到较大的阻尼和衰减。
2. 长波长:次声波的波长较长,传播距离短,容易在空间中发生干涉、衍射等现象。
3. 不易聚焦:次声波的传播不易聚焦,对于精确测量和定位较为困难。
4. 对颗粒物质的激发:次声波能够通过共振和激发颗粒物质,从而改变颗粒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次声的应用领域1. 地震学:次声波可以用于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监测和研究,帮助科学家预测地震和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浙教版中考科学二轮复习--声学复习声音的产生与应用、耳和听觉、声音的三要素、噪音防治【知识点分析】一.声音的描述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介质:声音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声音的传播方式:与水波的传播相似,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的。
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
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5.回声:声波有广泛的用途,如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
6.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7.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二.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2.耳的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
【晕车晕车主要由前庭和半规管影响导致】4.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噪声的防治、超声和次声二. 考点点拨1. 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什么是噪声。
2. 知道噪声的来源、危害及如何减弱噪声的方法(重点内容,重点掌握)。
3. 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重点),了解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三. 跨越障碍1. 什么是噪声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噪声(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声音是由发声体发出的,如果发声体的振动有规律,发出的就是乐音;如果发声体的振动无规律、杂乱无章,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
例如:电锯锯木头发出的声音。
我们听见后感觉声音非常刺耳,钢锯的振动无规律、杂乱无章,声音非常单调。
这个声音就是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凡是那些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如在夜晚,人们都休息了,而有人则将优美的音乐声放得极大,这对于他来讲可能是乐音,但对于其他人来讲则是噪声。
这时则不能看振动的有无规律了。
例如:一般在中考阶段市区夜间10点以后,就不允许广场中的游玩人员唱KTV,就是因为夜间的歌声影响了考生的学习和休息,那么此时的音乐也就是噪声了。
(3)从个人心情的角度来讲,由于某人的心情不佳,他只想静一静,这时对他来讲什么好听的声音都是噪声。
而与振动情况和声音的大小没关系。
而环境噪声则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的声音。
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例1. 在物理学中,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叫噪声。
答案:乐音噪声影响点拨:对于什么是噪声应该从多方面去理解,一个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也就是振动的角度;另一个是从环保的角度。
2. 噪声的来源在我们周围,噪声通常来自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电机、机床等工业机械,以及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等等。
(1)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
《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会利用声速、回音进行简单的计算;4.了解人耳的结构,知道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5.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乐音特性有关的现象;6.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定义;7.知道噪声的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及方法;8.了解超声和次声,及其在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要点诠释:(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要点二、乐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一个特色,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主要音色不同。
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要点诠释: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要点三、噪声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看,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
初二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利用超声波和次声波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噪声指的是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设备、设施所产生的噪声。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________的。
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答案】杂乱无章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解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考点】噪声2.分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___(质量、体积、厚度).(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_____;(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 (1)厚度 (2)材料吸音效果 (3)聚酯棉 (4)材料种类(厚度、硬度)【解析】(1)在质量、体积、厚度三个物理量中,影响吸音效果的主要是材料的厚度,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厚度;(2)实验目的是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故表中空格处应填入材料吸音效果;(3)比较表格中三种材料的吸音效果可见,聚酯棉最适合做隔音墙装修;(4)由实验可知影响吸引性能的因素有材料种类(厚度、硬度、弹性等)【考点】材料吸引性能,影响材料吸音效果的因素,实验数据分析。
工业噪声职业危害与防护指南1、工业噪声职业危害及防护噪声是一种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它不仅会干扰工作,影响人的情绪,长期暴露下还会造成健康的损害。
虽然有保护听力的防护用品,但仍然有很多人因此形成了职业性听力损伤。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工业噪声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哪些影响。
在我国这个工业大国,噪声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它的接触人数多,涉及行业面也广。
长期接触一定程度的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职业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早期多为可逆性、生理性改变,但如果长期接触噪声机体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
工业噪声噪声最主要会引起听觉器官的影响,这是一个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即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一、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接触噪声后引起的听阚水平变化,一旦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便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暂时性听阚位移主要是指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的明显下降,听阚提高超过15~30dB,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恢复,这就是听觉疲劳。
如果在听力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噪声作业,听觉疲劳就会继续加重,出现积累性的改变,从而发展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常见的病理性改变有听毛倒伏、稀疏、缺失,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消失等。
此时患者并没有主观性耳聋的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三、职业性耳聋职业性耳聋属于国家的法定职业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听觉损伤。
诊断职业性耳聋的条件包括: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伤为高频下降型。
四、头痛头昏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出现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类神经症,严重者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
五、血压升高在噪声作用下,心率会加快或减慢。
中考复习:噪声的防治及声音知识的应用一、噪声的控制1.噪声的来源:(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保角度:妨碍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说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音,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dB。
(2)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 dB。
3.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人在耳处减弱噪声。
注意:(1)噪声只能减弱,不能消除;(2)噪声也有有利的一面。
比如,噪声除草、发电、除尘、诊病等。
4.乐音和噪声的对比区别名称乐音噪声定义听起来优美动听的声音听起来嘈杂刺耳的声音产生原因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波形联系乐音和噪声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有些声音从物理角度是乐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噪音。
大小都用分贝(dB)作单位二、声的利用1.声与信息关系:声可以传递信息。
应用: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
2.声与能量关系:声可以传递能量。
应用:超声波清洗物体、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说明: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
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是人们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任何声音的传播都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学生上课时,歌舞厅的音乐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初二物理科技噪声的防治;超声和次声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5分钟〕一. 填空题1. 噪声主要来自于、、等方面。
2.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就控制在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就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3.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4. 超声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制成了和。
5.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使、、。
6.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那么该处的深度为 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二. 选择题1. 以下属于噪声的是〔〕A. 上课时,的大喇叭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B. 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C. 音乐厅里的交响乐D. 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2. 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噪声不能在声源处减弱C.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D. 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 区里种草植树C.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 区内汽车喇叭禁鸣4.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都做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主要原因是〔〕A. 污染水源B. 产生温室效应C. 污染土壤D. 污染空气、产生噪声、引发火灾5. 小猫、小狗能先于人感知地震的发生是因为〔〕A. 小猫、小狗的发声频率范围大B. 它们的听觉频率范围大C. 这些动物比人聪明D. 这些动物耳朵大6.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 声音的响度太小B. 声音的响度太大C.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D.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试题答案】一. 填空题1. 公路工厂家庭2. 90 70 503. 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4. 超声诊断仪超声探伤仪5. 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6. 3000二. 选择题:1. A2. B3. B4. D5. B6. D。
噪声的危害和防止目标梳理知识梳理1.噪声的来源〔1〕噪声定义①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但凡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3〕常见的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符号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3.控制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阻断噪声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重点梳理【重点01】噪声与乐音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振动时产生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但凡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做噪声。
注意:从环保角度定义的噪声范围比从物理学角度定义的噪声要广。
噪声和乐音的异同点: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乐音可能会成为噪声,但是噪声不可能变成乐音。
噪声和乐音的波形图乐音波形图噪声波形图【重点02】噪声的等级响度的单位:分贝〔dB〕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dB 是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 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能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50dB 。
注意:分贝〔dB〕是响度的单位;0dB是人耳能听到声音的下限,而不是没有声音。
3.影响【重点03】噪声的控制〔1〕从声源处减弱事例:给机动车加消声器;把电动机密封;禁止鸣笛、关闭……〔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旁植树;关上窗户……〔3〕从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耳机、头盔;用手捂住耳朵……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辨析熟悉的来人现象:和您朝夕相处的人在室外说话时,我们通过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超声次声(提高)【学习目标】1.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定义;2.了解声音强弱的单位及噪声的等级划分;3.知道噪声的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及方法;4.了解超声和次声及其在生活和技术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噪声、噪声的危害1.噪声(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
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音,也称为噪声。
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来源:(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
(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要点诠释:噪声和乐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属于乐音,但是从环保角度看属于噪声。
如:悠扬的歌声,从物理学角度属于乐音,但是如果在晚上听到这样的歌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从环保角度就属于噪声。
要点二、噪声的防治1.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架一些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
2.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要点诠释:(1)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
(2)噪声的减弱我们常常采取“隔”、“吸”和“消”的方法。
2021年八上物理期中复习-声_防治噪声的途径2021八上物理期中复习-声_防治噪声的途径-专训单选题:1、(2020西安.八上期中)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然而有许多城市实行禁燃鞭炮。
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认为谁的观点最正确()A . 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 . 除夕半夜放鞭炮一定属于噪声C . 实行禁燃鞭炮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 . 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了2、(2020宁明.八上期中)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B .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 .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情时,提高了声音的音调D . 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表明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3、(2020江苏.八上期中) 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医学所用“B超”进行检查身体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B . 二胡演奏家用手指按住琴弦不同的长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C . 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D .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4、(2020深圳.八上期末)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 .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D .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5、(2021英德.八上期中) 星期天的早晨,小明在家做作业,小区里的广场的音乐声对学习产生干扰。
下列措施中对减弱干扰无效的是()A . 关上门窗并拉上窗帘B . 通过居委会要求减小音乐声C . 戴上耳罩做作业D . 在房屋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6、(2020南京.八上期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 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7、(2021北京.八上期中) 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使其响铃声音减弱,这是()A . 在发声处减弱噪声B .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C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 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8、(2020平遥.八上月试) 在中考考场附近,道路旁有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 工人佩戴防噪声耳罩C . 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D .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9、(2020大祥.八上期中) 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得到工人们的广泛使用,利用其控制噪声属于下列方法中的 ( )A .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 . 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C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 无法判断(2021新沂.八上期中) 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一. 填空题
1. 噪声主要来自于、、等方面。
2. 为了保护听力,噪声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就控制在不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就控制噪声不超过dB。
3.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4. 超声有很强的穿透力,人们制成了和。
5. 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使、、。
6.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二. 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A. 上课时,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
B. 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声
C. 音乐厅里的交响乐
D. 舞台上口技演员模仿的风雨声
2.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噪声不能在声源处减弱
C.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 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 市区里种草植树
C. 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 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4.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都做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主要原因是()
A. 污染水源
B. 产生温室效应
C. 污染土壤
D. 污染空气、产生噪声、引发火灾
5. 小猫、小狗能先于人感知地震的发生是因为()
A. 小猫、小狗的发声频率范围大
B. 它们的听觉频率范围大
C. 这些动物比人聪明
D. 这些动物耳朵大
6. 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 声音的响度太小
B. 声音的响度太大
C. 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 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公路工厂家庭
2. 90 70 50
3. 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4. 超声诊断仪超声探伤仪
5. 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6. 3000
二. 选择题:
1. A
2. B
3. B
4. D
5. B
6.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