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和次声初二物理整理版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34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超声波与次声波专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2. 病人在医院经常要做“B超”检查,这里的“B超”是指()A.听诊器B.超声波诊断仪C.X光诊断仪D.注射器3. 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4. 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B超检查5. 当海豚用超声波进行交流时,人类就听不到海豚的“声音”.这是因为()A.一般来说,人耳不能听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海豚发出的声音太小D.超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6. 以下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B.人们利用超声波发出追求异性的信息来诱捕老鼠C.人们录用超声波作为载体传递图文信息D.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7. 地震前夕,一些动物往往会表现出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常行为,这种异常现象是因为()A.动物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超声波C.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到,是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8.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都是超声波B.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可比光和无线电信号远得多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的声波D.超声波定向传播能力差9. 马戏团的训狗员,想要狗按照他的信号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现这些信号,最好的措施是()A.给狗喂食B.以手示意C.用灯泡指示D.用超声波10. 2008年在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造成十万多人死亡,许多人无家可归,关于这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次地震中,次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所以对人体没有伤害,B.这次地震中,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没有声波传播的速度大,C.这次地震中,产生的次声波有很大的破坏性,D.这次地震中,次声波的能量很小11. 李白的《夜宿山寺》中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倒车雷达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12. 蝴蝶展翅飞翔时的声音我们却听不见,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频率很低,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属于________(填“超声”或“次声”),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很高也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使它可以在黑暗中飞行,蝙蝠发出的声音属于________(填“超声”或“次声”).13.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教案一、课前准备1. 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有多大?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答案: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20 Hz至20000 Hz之间。
高于20000 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
)2. 超声和次声各有何特性?(答案: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因而它显示出了种种奇特的性质,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容易被吸收.)二、名师解读点拨知识点1:超声与次声高于________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Hz之间。
答案:20000 20 20 Hz至20000【明确】我们平常听到的各种声音只是声音世界中的一部分,尽管听不到,却很有意义。
知识点2:超声及其应用【想一想】超声有哪些的应用?【点拨】超声波的应用是很广的。
定向发射的超声在水中传播的距离比光和无线电信号远得多.模仿蝙蝠使用超声的道理,人类发明了声纳这种装在船只及潜艇上的装置.靠超声在水中传播时碰到物体产生回波,来测定距离,确定位置,能发现对手,或保证航行安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B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超声探测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可用在化学工业上,它还能破坏细菌结构可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
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注意】超声仍是一种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利用超声来测定距离确定位置时需要有传播的物质。
知识点3:次声及其应用【想一想】哪些情况可产生次声?【点拨】火山爆发、坠人大气层中的流星、极光、地震、海啸、台风、雷暴、龙卷风、电离层扰动,等等.利用人工的方法也能产生次声波,例如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等等.【说明】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想一想】次声有何破坏性?【点拨】次声能量很高,能使机器设备破坏、飞机解体、建筑物破坏;在强次声环境中,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坏,危及生命。
初二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利用超声波和次声波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社会生活噪声指的是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设备、设施所产生的噪声。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________的。
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答案】杂乱无章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解析】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考点】噪声2.分李树家装修新房时考虑声学吸音效果.他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1)他找来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___________(质量、体积、厚度).(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3)小明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________;(4)从上面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有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 (1)厚度 (2)材料吸音效果 (3)聚酯棉 (4)材料种类(厚度、硬度)【解析】(1)在质量、体积、厚度三个物理量中,影响吸音效果的主要是材料的厚度,这里的相同主要是指厚度;(2)实验目的是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故表中空格处应填入材料吸音效果;(3)比较表格中三种材料的吸音效果可见,聚酯棉最适合做隔音墙装修;(4)由实验可知影响吸引性能的因素有材料种类(厚度、硬度、弹性等)【考点】材料吸引性能,影响材料吸音效果的因素,实验数据分析。
超声与次声知识点总结1. 超声与次声的概念与特点1.1 超声超声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20 Hz - 20 kHz)的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 kHz至1 GHz之间。
超声波的特点有: - 高频率: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通常在20 kHz至1 GHz之间。
- 短波长:由于频率高,超声波的波长相对较短,使得超声波能够在物体中产生衍射和散射现象。
- 直线传播: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可以沿直线路径传播到较远距离。
1.2 次声次声是指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
次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 Hz以下。
次声波的特点有: - 低频率: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通常在20 Hz以下。
- 长波长:由于频率低,次声波的波长相对较长,使得次声波能够在物体表面产生衍射和散射现象。
- 多为低能量:次声波的能量通常较低,不易引起物体的共振和破坏。
2. 超声与次声的应用2.1 超声的应用超声在医学、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1.1 医学领域•超声成像: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与密度有关,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和散射,可以生成人体组织的影像,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超声治疗:通过超声波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对疾病进行治疗,如超声刀、超声消融等。
•超声检测:利用超声波对血流、心脏功能等进行检测和监测。
2.1.2 工业领域•超声清洗: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作用,清洗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超声焊接: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热效应,将物体的两个部分焊接在一起。
•超声测厚: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测量物体的厚度。
2.2 次声的应用次声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也有一些应用。
•地震学:次声波能够传播到较远的距离,被广泛应用于地震勘探、地震监测和地震预警等领域。
•大气物理学:次声波可以传播到大气中的较高层次,用于研究大气的结构和运动。
2.2.2 工程实践•振动检测:次声波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机械设备、工程结构等的振动情况,用于预测和预防故障。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仍能继续存在并传播。
(固液气均可因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声,但人不一定能听见,我们能听见与声音响度和不同的频率有关。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前翅的翅膜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H Z~20000 H Z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的声带、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在桌面上撒上碎纸屑(小米粒)然后用手拍打桌子,发现碎纸屑在跳动证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声≠声音)固、液、气既可以作为声源发声也可以充当介质传声。
练习: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可听到清晰的响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越来越小,到最后就听不到响铃声;停止抽气,并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我们将又能听到响铃声.根据这一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让空气再进入玻璃罩内,罩里又存在了传声的介质,又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声速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合1224 km/h,真空中声速为0 m/s.2、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介质种类、介质的状态(冰与水)总之声速只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源无关。
《超声与次声》基础练习1.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2.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周围植树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教室安装隔音玻璃D.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3.如图所示,改变试管中的水量,用同样大小的力吹气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音调4.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5.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使之发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B.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C.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D.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它,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太小6.在进行下列改变后,主要是增大声音响度的操作是()A.增加试管中水的数量B.增大摩擦杯口的速度C.更快地划动纸片D.加大敲鼓的用力7.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8.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
9.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减弱噪声。
10.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传播声音;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汪峰在2017年的上海演唱会上放声歌唱,深受广大歌迷的欢迎,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减弱噪声。
11.手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通讯联络、存储信息、上网外,它还能录音。
那么,手机录音的信号,和我们说话的声音一样,从“声现象”角度“录音信号和真人说话一样”,指的是和不变。
初二物理超声波和次声波试题1.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B.声音太小C.声音太大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答案】A【解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人们听不到。
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故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超声波的应用。
点评:了解超声波的概念是解决此题关键。
此题较易。
2.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A.大象的“声音”交流B.蝙蝠的“回声”定位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答案】B【解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大象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
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如蝙蝠,海豚等。
另外,声波还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碎石等。
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还能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所以,根据题意,答案应该选择B【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点评:此题考查了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及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属于一道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3.发生地震前大地有时会有缓慢振动,会产生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但某些动物却能感知到,是因为,(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HzB.缓慢振动发出的声音太小C.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D.次声波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答案】D【解析】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它属于声波的一种,属于基础性的考查.4.事实中,属于使用次声波的是A.用声纳技术测量海底的深度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预报海啸和台风【答案】D【解析】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被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3.3 超声与次声一、夯实基础1、有时在你认为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 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 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2、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A。
次声波 B. 超声波 C. 电磁波 D. 红外线3、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
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
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4、下列距离不能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A. 海的深度 B。
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C。
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D. 很长的钢管的长度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能形成次声波B.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及汽车的奔驰能形成次声波C.次声波的频率低,对人体无伤害作用D.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且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二、能力提升6、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下列问题中属于回声定位的是()A、听到远处熟人的说话声B、海豚通过收到的回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和距离C、通过闪电和雷声判断闪电发生处与自己的距离D、雷达截获敌机发出的雷达信号——超声波8、找一个羽毛球筒,在它的底部开一小孔,开口端蒙一层橡皮膜,让小孔正对蜡烛的火焰,用手拍橡皮膜,可以看到火焰。
这一事实说明声具有。
声能传递 ,也能传递 .三、课外拓展9、下面是一些正在振动着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乙:蝙蝠某器官每秒振动100 000次;丙:音叉发出频率为256 Hz的声音.(1)甲、乙(选填“是”或“不是”)声源,丙 (选填“是"或“不是")声源;(2) 你能听到发声的是 ,听不到发声的是.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材料: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特定的,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初二物理超声波和次声波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的传播也需要介质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答案】D【解析】声音在生活中有两个应用,即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选项A说法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的传播也需要介质,选项B说法是正确的;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回声定位,选项C说法正确;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普通声波快慢一样。
选项D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考点】超声波2.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下列那个因素有关()A.超声波的振动频率B.超声波的振动幅度C.传递超声波的介质D.与以上3个因素都有关【答案】C【解析】影响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速度的因素包括传递声音的介质种类、温度等,与声音本身的特征无关,所以选项C正确。
【考点】超声波与声波关系,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像其它声波一样可以在空气介质中传播,A错;任何一种声波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错;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高频声波,C错;声波都具有能量,D正确。
【考点】超声波4.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85Hz~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若一只蝴蝶每秒拍翅10次,我们(能,不能)听见蝴蝶拍翅的声音.我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答案】不能;次声波.【解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解:人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每秒拍翅10次,即振动的频率是1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见;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故答案为:不能;次声波.【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5.如图所示的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以测出高速运动中网球的速度,该仪器是利用超声波的效应而实现的,此装置(能/不能)探测出高速公路上违章超速的汽车速度。
初二物理超声波和次声波试题1.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答案】A【解析】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1s振动约5—6次),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较高(1s振动300—400次),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选A.【考点】声音特性,次声波、超声波特点,人耳听觉特点。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具有能量【答案】D【解析】超声波是一种声波,像其它声波一样可以在空气介质中传播,A错;任何一种声波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错;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高频声波,C错;声波都具有能量,D正确。
【考点】超声波3.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答案】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解析】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
超声的特点包括定向性强、穿透能力强等,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来方便生活。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住超声波。
人们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做成了声呐,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探测鱼群的位置。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同时要了解超声的具体应用。
4.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B.微波炉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答案】D【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是: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所以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A、纸币上有荧光粉,其重要成分是荧光增白剂,能在紫外线光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反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快速分别纸张的,不符合题意;B、微波炉采用电磁波工作,不符合题意;C、电视遥控器采用红外线工作,不符合题意;D、潜艇上的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这样可以传播相当远的距离,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超声波与次声波点评:此题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应用原理,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5.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