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
- 格式:ppt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8
什么是出血性膀胱炎?*导读:出血性膀胱炎是膀胱炎的一种,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在尿中产生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
……出血性膀胱炎是膀胱炎的一种,是指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在尿中产生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
出血性膀胱炎是一种多病因的并发症,常见于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
多因抗肿瘤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盆腔高剂量照射引起的放射损伤所致。
另外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
症状和表现1、突发性血尿,其特点为血尿突然发生,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可见膀胱容积变小,粘膜充血、水肿、溃烂或变薄,血管壁变脆等。
2、顽固性血尿,特点是反复发作性血尿,或血尿持续,经久不愈,亦伴有膀胱刺激症。
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容积缩小,膀胱挛缩,弹性消失,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坏死或血管扩张性出血。
出血性膀胱炎表现主要是血尿。
血尿可轻可重,轻者仅是镜下血尿,重者可造成贫血。
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并不高,做好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如多饮水,利尿及应用巯乙基磺胺药,戊聚糖多硫酸钠等,可收到预防效果,大大降低发生率。
如何诊断治疗?出血性膀胱炎可通过尿液检查,膀胱镜检查及肾功能指标检查来帮助确诊。
一旦确诊,在积极消除病因的基础上,给予止血,清除血块,冷冻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病情重而紧急者可手术清除血块,电凝及化学药物止血。
此外,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需立即停止停止使用引起血尿的药物。
多饮水,勤排尿,减少代谢产物的浓度及与膀胱接触的时间。
进行膀胱药物灌洗与全身应用止血药物。
尽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等。
出血严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出血性膀胱炎是指尿液中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膀胱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的炎症性出血。
该病是一种多原因并发症,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很常见。
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以及盆腔高剂量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
此外,它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等。
出血性膀胱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预处理药物、移植后病毒感染有关GVHD发生等密切相关。
一、药物1.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自从1995年Coggins报道第一例Cy引起无菌性出血性膀胱炎以来,Cy与出血性膀胱炎的相关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临床发现,小剂量长期或短期大剂量应用Cy 均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细胞移植造血预处理方案多应用Cy,故此Cy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出血性膀胱炎的主要发病因素。
Cy磷酰氨氮芥末在体外无活性,通过肝脏代谢进入人体形成强烈的烷化作用,同时产生丙烯醛副代谢物(crodein)。
丙烯醛与膀胱粘膜上皮结合会造成粘膜损伤。
给药后4h膀胱上皮细胞的组织变化可以持续到36h。
膀胱镜检查显示粘膜充血和水肿,然后形成粘膜出血、上皮坏死和溃疡。
如果溃疡面积较大,可引起大量膀胱出血。
2.马利兰(Myleran,Busulfan,Bu):长期使用马利兰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马利兰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马利兰用于移植前预处理,其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率很高。
使用马利兰加Cy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率高于马利兰人。
二、病毒感染停用Cy48~72h患者丙烯醛已基本清除后期发生的迟发性血尿,不能使用CY解释副作用,应考虑Cy其他诱发因素。
一般认为,移植后病毒感染是晚出血性膀胱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Anskar据报道,尿液出血性膀胱炎患者BK病毒数量是无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105倍BK病毒类似于正常人。
持续尿液BK50名阳性病毒患者%尿液发展为出血性膀胱炎BK阴性病毒患者无出血性膀胱炎。
腺病毒与出血性膀胱炎有关Ⅱ型(AdV)、巨细胞病毒(CMV)、A流感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等等。
出血性膀胱炎患者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出血性膀胱炎(HC)是由于大剂量环磷酰胺代谢产物—丙烯醛与膀胱粘膜上皮结合,引起泌尿系统上皮细胞损害,而发生的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并可伴有血块。
【护理问题】
1.膀胱刺激症
2.教育需求
【护理措施】
1.观察尿量、尿色、尿PH值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输注环磷酰胺时,严格遵医嘱按时间给予速尿和美司钠应用,达到匀速利尿以减少毒物吸收。
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2000~3000ml,促进膀胱内毒素排出。
4.化疗期间应保证液体24小时内匀速输入,不可日间液体输入过快,夜间过慢,以致泌尿系统上皮细胞不能充分水化,引起泌尿系统的损伤。
5.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准确输注碳酸氢钠,以达到充分碱化尿液、保护膀胱粘膜的作用。
6.在进行治疗时,先护理非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再护理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并监督卫生员操作。
7.在对出血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终末消毒时,房间内的物品需经1%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后再进行浸泡、擦拭、高压灭菌。
8.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出血性膀胱炎病程较长,要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多饮水,多排尿,适当下地活动,促进血块排出。
【健康教育】
1.按时到医院复查,进行血CMV、腺病毒检测。
2.注意个人卫生,出现排尿异常立即就诊。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s,HSCT)是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缺陷病、先天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1]。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在尿中对膀胱黏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导致膀胱广泛炎症性出血,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
在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期间,通过有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
目前此类患者的护理比较简单,而通过一些优化护理措施,能够尽可能降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给患者带来更理想的就诊体验。
本文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优化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以指导开展临床工作。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护理进展引言:现阶段临床在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时,患者极易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在临床主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尿、尿痛、尿频以及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3]。
出血性膀胱炎依据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早发以及迟发型,其中早早发型主要是在预处理期间,以及预处理后72h之内,其与患者在预处理期间所使用的药物毒性以及剂量有直接关系;而迟发型则主要是在预处理72h之后,主要是多种因素所导致,主要因素为病毒感染[4]。
基于此,本次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1、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并发出血性膀胱炎的诱发因素1.1 预处理因素1.1.1 化疗药物在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患者均需利用相关化疗药物展开预处理。
徐丽在其研究中提出[5],使用环磷酰胺后,该药物在患者膀胱内滞留几小时后,会使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坏死或变形等情况。
分析原因,临床在使用环磷酰胺进行免疫抑制以及抗肿瘤活性时,环磷酰胺会经肝脏代谢,转化为丙烯醛,随后经肾脏排出体外,而当丙烯醛与尿液在患者膀胱处存储时,会对患者的膀胱移行上皮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