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怖。
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 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4. 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者)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允许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允许。
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ASA Ⅰ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茁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ASAⅡ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彻底,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wei)险;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 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医疗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或者操作期间的安全,并提供最佳的麻醉效果。
本文将介绍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以及评估和准备的具体内容。
一、身体状况评估1.1 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在麻醉前评估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病史,包括过去的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1.2 检查生命体征医生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麻醉。
1.3 进行实验室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分析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患者健康信息,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二、麻醉方案制定2.1 选择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医生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等。
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需求和手术的特点,制定最合适的麻醉方案。
2.2 药物选择和剂量确定医生在制定麻醉方案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确定适当的剂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和调整。
2.3 麻醉风险评估和处理麻醉前评估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三、术前准备3.1 患者禁食和禁饮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禁食和禁饮。
这是为了避免手术中发生误吸导致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和麻醉方案的要求,告知患者禁食和禁饮的时间。
3.2 心理准备和解释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生理和心理挑战,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匡助其做好心理准备。
这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标题: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引言概述:麻醉科作为医疗领域中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为患者提供麻醉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麻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建立完善的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探讨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一、患者风险评估1.1 术前评估: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
1.2 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等因素,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等级。
1.3 风险提示: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和麻醉的风险,提醒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手术风险评估2.1 手术类型:评估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麻醉方案。
2.2 手术时间:评估手术的持续时间和可能浮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监测和处理方案。
2.3 术中风险:及时评估术中浮现的意外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三、麻醉药物风险评估3.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避免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
3.2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计算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3.3 药物监测:术中监测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预防药物相关风险。
四、设备风险评估4.1 设备检查:定期检查麻醉设备的功能和安全性,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2 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保养麻醉设备,及时更换老化设备,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风险。
4.3 紧急设备准备:准备常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五、团队风险评估5.1 人员培训:定期进行麻醉团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2 沟通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机制,确保麻醉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协作。
5.3 术后评估:对麻醉过程进行术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
结论:建立完善的麻醉科风险评估制度,对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和麻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医疗程序前,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和准备工作。
一、患者基本情况的评估1.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病情在麻醉前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病情。
这包括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特殊是抗凝药物等可能会影响手术过程和麻醉效果的药物。
1.2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麻醉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影响麻醉过程的因素。
1.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对麻醉的效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是否存在焦虑、恐怖等情绪,以及患者是否能够配合麻醉程序的进行。
二、麻醉方案的确定2.1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麻醉医生需要确定适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法,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
2.2 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在确定麻醉方案时,麻醉医生还需要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最佳和患者的安全。
2.3 制定麻醉计划和风险评估在确定麻醉方案后,麻醉医生需要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并进行风险评估。
麻醉计划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顺序和剂量,以及麻醉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风险评估则是对可能的麻醉并发症进行评估和预防,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麻醉科前评估流程1. 概述麻醉科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或者其他医疗程序之前,麻醉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工作的过程。
这一流程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或者医疗程序中获得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科前评估的标准格式。
2. 评估前准备在进行麻醉科前评估之前,麻醉科医生需要准备以下内容:- 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手术或者医疗程序的相关资料,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等;- 麻醉设备和药品的准备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并且药品充足。
3. 评估内容麻醉科前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患者的普通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 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患者的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麻醉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并向患者解释和讨论。
4. 评估流程麻醉科前评估的流程如下:(1) 患者到达麻醉科门诊或者病房;(2) 麻醉科医生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手术信息;(3) 麻醉科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问询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4) 麻醉科医生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5)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6) 如果需要实验室检查,麻醉科医生将患者的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7)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8)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9) 麻醉科医生将麻醉方案与患者进行讨论,并解释麻醉的风险和效果;(10) 如果患者允许接受麻醉,麻醉科医生将麻醉方案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告知手术室相关人员。
麻醉手术科应急预案与流程引言概述:麻醉手术科是医院中关键的科室之一,负责为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麻醉管理。
然而,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紧急情况,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手术科应急预案与流程的五个部分。
一、术前准备1.1 确定患者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因素,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等级,以确定麻醉的方案和措施。
1.2 检查麻醉设备和药品:确保麻醉设备完好可用,包括麻醉机、监护仪、氧气和吸引设备等,并检查麻醉药品的种类和有效期。
1.3 确定麻醉团队成员:明确麻醉科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团队协作顺畅。
二、手术中应急处理2.1 心血管急症处理:在手术中,如出现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等急症情况,麻醉科医生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相关药物治疗。
2.2 呼吸道管理:如果患者发生气道阻塞或呼吸困难,麻醉科医生应迅速采取相应的气道管理措施,如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道支持设备。
2.3 麻醉药物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出现麻醉药物过敏反应,麻醉科医生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三、手术后处理3.1 麻醉恢复室监护:将患者转入麻醉恢复室后,麻醉科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镇痛效果等。
3.2 镇痛管理: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疼痛程度,麻醉科医生应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确保患者在术后舒适度和疼痛控制方面得到满意的效果。
3.3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手术后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等,麻醉科医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四、设备维护与质控4.1 麻醉设备维护:定期对麻醉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可靠。
4.2 药品管理:对麻醉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采购、储存、配发和使用,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3 质量评估与改进:建立麻醉科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质量改进,提高麻醉手术科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前麻醉准备
一、参照美国麻醉协会(ASA)病情分级
Ⅰ级正常健康。
Ⅱ级有轻度系统性疾病。
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Ⅴ级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h的濒死病人。
如系急症,可在每级前加注“急”(或E)字。
Ⅰ、Ⅱ级病人一般对麻醉耐受力良好,经过平稳。
Ⅲ级病人麻醉有一定危险性,应做好充分麻醉前准备和并发症防治,Ⅳ、Ⅴ级病人的危险性极大,应积极抢救,手术、麻醉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术前必须向手术的医师和家属交待清楚。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高血压
1)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安危取决于是否并存继发性重要脏器损害及其损害程度,包括大脑功能、冠状动脉供血、
心肌功能和肾功能等改变。
2)高血压病人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
衰和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麻醉
及手术危险性更大。
3)术前需应用降压治疗,改善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2.心脏病
1)心脏功能在Ⅱ级以上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差,应改善心脏功能,控制慢性心力衰竭。
2)控制心率和快速房颤,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控制室性早搏。
3)心电图异常者,应经内科治疗,改善心肌缺血,ST 段压低小于1mm。
4)对缺血性心脏病,应从病史中明确是否存在心绞痛,是否发生过心肌梗死,目前的心脏代偿功能情况,理
论上心肌梗死后6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选择性手术。
5)双束支传导阻滞,对药物无反应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术前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已安装起搏器的
病人术中使用电灼器有一定危险性。
三、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困难程度分级
0级:平地正常行走无呼吸困难症状
Ⅰ级:能按需行走,但易疲劳。
Ⅱ级:行走距离有限制,走1-2条街后,需停步休息。
Ⅲ级:短距离行走即出现呼吸困难。
Ⅳ级: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
2.术后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指标
1)Ⅲ、Ⅳ呼吸困难。
2)肺功能严重减退,肺活量(VC)和最大通气量(MV)小于预计值60%,第1s时间肺活量(FEV1)小于
0.5L,最大呼气流速小于100L/min。
3)血气分析:PaO2低于8.5kPa(65mmHg),PaCO2高于6 kPa(45mmHg)。
3.麻醉前准备
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者,术后极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择期手术必须推迟完全治愈后1-2周。
2)术前1-2周禁烟。
3)肺心病病人用药物改善心脏功能。
4)术前用药减量,避免使用吗啡类药物。
5)哮喘病人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及激素治疗。
f)高危病人术后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术前应与家属说明,术后可能需要呼吸支持治疗。
四、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人:①心率小于每分钟90次。
②血压和基础代谢(BMR)正常。
③蛋白结
合碘4h小于25%,24h小于60%。
④甲亢症状基
本控制。
2)甲状腺肿瘤较大者,应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及气管压
迫症状,检查是否有气管移位,并作颈部正、侧位X
片检查或颈部CT检查。
如有气管压迫、移位考虑清
醒气管插管。
2.糖尿病
1)要求术前基本控制尿糖阴性或弱阳性,空腹血糖控制
在低于8.0mmol/L。
2)正规胰岛素和葡萄糖比例为1:4~5,在术中静滴。
3)合并肥胖和冠心病者应更加重视预防并发症。
3.嗜络细胞瘤用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药,如酚苄胺
和普萘洛尔等,控制血压和心率,并使血细胞比容低
于0.4。
4.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术前及术中增加使用剂量。
五、肾脏疾病
1.肾功能损害程度估计见下表。
测定项目正常值损害程度
轻中重
肌酐(umo/L)53-140 >176 >353 >707 尿素氮(mmol/L)7.5-14.3 14.3-25 25-35.7 35.7-75
2.术前准备
1)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
2)纠正贫血和补充血容量。
3)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避免使用经肾排泄及损害肾功能药物。
5)避免使用缩血管药,以免导致肾血流量税减,加重肾功能损害。
六、血液病
1.纠正贫血,血红蛋白达到90g/L以上。
2.血小板要求在60×109/L以上。
小于60×109/L者不宜选用硬膜外麻醉。
3.其他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应由血液科做特殊术前准备。
七、肝脏疾病
1.肝功能损害程度估计见下表,黄疸、腹水、低蛋白血症
及凝血障碍者,手术和麻醉危险性增加,术后死亡率也
升高。
2.麻醉前准备
1)术前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和内科保肝治疗。
2)输新鲜血及白蛋白,提供血小板及其他凝血因子。
3)大剂量维生素C、B。
4)控制腹水,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八.其他疾病
1。
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较长时间不能进食以及用脱水和利尿药的病人,术前应补充液体,必要时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测压,根据
CVP补充液体。
下午手术病人上午应适当补液。
2)纠正血清钾在3.5mmol/L以上,并同时注意纠正低
钠血症。
2.急诊病人应按病情轻重缓急,做必要的术前准备,适当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
如大出血病人、急
不可待者,应边补液、边输血及边抢救,立即麻醉和手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