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当前,科学课堂提问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的有效提问,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9-01

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静池中的一块石头,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还可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科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为问而问,问题的设计只重形式

有些老师盲目追求师生“互动”的活跃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会提问一些根本无需调动学生思维,甚至远离教学目标的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

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表面上看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实质是学生思维质量低下,流于形式。(二)目标模糊,缺乏层次性

有些老师提问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直接把主问题抛给学生,造成思维困难,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有这样的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液体都会产生压强,那气体有压强吗?”接着老师演示了覆杯实验,问:“纸片为什么没掉下来呢?”当得到:“被水粘住了”、“被水吸住了”等答案后,老师急切的问:“水会粘东西吗,水会产生吸力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啊?”学生无语。最后老师无奈的说:“是大气把水托住了,说明大气有压强!”分析老师的问题设计,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问题是选择性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或“没有”,提问是无效的。第二个问题的起点太高,导致学生的回答缺乏科学性。第三个问题中体现了教师的急躁,越想把问题问清楚,却越表达不清楚,最后只能自问自答。

二、科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一)深钻教材,学会取舍

任何知识中都蕴涵着问题,在提问之前,要深钻教材,在了解教材中“讨论”“思考”“课后练习”中涉及的“显性问题”的基础上,把发掘课本的“隐性问题”当作首要目标,找准切入点,避免只讨论教材中的显性问题,久而久之使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新鲜感,而沦

落为“无效课堂”。选好了切入点,教师要以生为本,精选内容,学会取舍,要设计几个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主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充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二)提问有效性的要求

1.目的明确,难易适度

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提问尽量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特指问;要尽量运用短句,不要添加太多的修饰语。

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思考分析就能回答,即“跳一跳,摘到桃”。

2.把握时机,善于启发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有疑惑处启发提问,更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启发性,不在于教师在一堂课内提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教师的讲课和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用孔子的教学思想说,把学生引入“愤、悱”状态,又能使学生走出“愤悱”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3.层层深入,巧剥洋葱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遇到难度较大的

问题时,多层分切、环环相扣,给问题来个“外科手术”,就像剥洋葱,层层剥开,梯度性提出几个连贯性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就像攀登台阶一祥,步步升高,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新天地。在学习“浮力”时,在学生观察浸没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会上浮的现象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串:(1)乒乓球为什么会上浮?(2)球在上浮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球受到合力的方向是怎样的?这样的分步提问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而积极地学习。

4.曲径通幽,联系生活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科学。我们在讲解时,经常是同一个问题,陈述相同的事实,从不同的层面切入,便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最佳的“曲径”,设法把科学过程情境化、科学概念生活化,化难为易。例如在探究“熔化与凝固”时,可举夏天吃冰棍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棒冰原来是什么状态到嘴里后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再讲熔

化还是凝固?是放热还是吸热?学生只要略一思考即可回答。这样跟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例子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5.留足时间,完善思维

提问后候答处理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

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回答更加系统、完善,也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处理知识的方式和知识本身同样重要,学生处理知识的方式对于其思维发展甚至是终身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候答时,应尽量让学生自我建构或合作解决问题。

6.合理评价,授之以渔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以肯定为主。人需要赏识,当学生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就会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授之以鱼”,亦要“授之以渔”。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因此,在课堂上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教师要经常转换提问的角色,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下工夫,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三、结语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采取有效的提问策略,“以学为本”,努力让我们的提问发挥出“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