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祝春娟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本文结合初中科学的教学对此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探究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及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新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这离不开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和遵循的原则

1.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

“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

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发他人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刺激都是提问。而“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

有效提问能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问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问题化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2.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因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这是提问能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4)兴趣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5)循序渐进性原则:科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的设计,要遵循、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体现出指示结构的紧密型、科学性、条理性。

(6)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却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我们要了解目前关于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1.提问的随意性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提问什么,一节课多的可提几十个问题,少的只提几个问题。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另外,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过于深奥,使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提问过多,学生无暇思考

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却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只让学生学会“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目的不明,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和重要性

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一般是怎样教这个内容的?生活中的原型又是怎样的……正确地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找准提问切入点。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七下科学第四章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的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节假日,你们去过何地旅游?”,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一些“名山”的旅游景点,像莫干山、黄山、三清山等,为教师下文的预设引出“地形的类型”的新课教学作好铺垫,而对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会揣摩教师的发问意图,学生的回答是:海南、北京故宫、杭州动物园,接连问了三、四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去过黄山”,这个答案是教师预设需要的,教师然后又反复启发“你去过哪些名山呢?”这时学生明白了教师的意图,抢着回答:去过九华山、庐山、武夷山,教师高兴了,又接着发问:“游玩时是否发现地势的特征?”就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以不同的表述形式问了三次,但都因为问题不明确而没有达到教师预想的结果。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这样问学生:“我国山清水秀,你游玩过哪些名山?你发现它们在起伏状况上有什么不同吗?”那么就要明确多了,大大节省了上课的有效时间。

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的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课堂提问,重在“启发诱导”,要启发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获取反馈信息。

1.把握重点,找准“着眼点”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提问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应付提问,必然减少读书、思考和书写的机会,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问到要害处、重点处。把时间留给学生直接感知阅读内容。

提问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

例如:在学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设问: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就能推动汽车,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而后者却能改变?学生马上会对刚学的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

又例如,在讲解“浮力”知识时,可以先这样设问“你见过乒乓球没入水中不向上浮的情况吗?”学生马上会猜测乒乓球是不是里面装上重物,或者被粘到容器底上了。教师接着做以下实验:将一个普通乒乓球放入一个大漏斗中,向漏斗里倒水直至没过乒乓球,乒乓球并不浮起。学生对此疑惑不解,产生好奇心理,教师便可顺利将学生引入浮力知识的学习,再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其中的原因。

2.把握难度,问点适宜

许多教师在平时养成了习惯,喜欢问简单的问题。比如说“这是什么?”“是不是啊?”这类问题往往是教材知识的直接使用,其答案只要阅读书本就能知道,答案是唯一的,很少有争论性。这些问题过小,过浅,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而且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简单问题上,容易出现学生思维简单化的倾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相反如果问题太深奥,学生望而却步。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直接呈现的问题,即客观性问题设置成需要学生在比较、综合、解释、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超越课本中现成的答案,进入科学探究的层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即将简单问题“变形”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如将“高原有何特征?山地有何特征?”的简单问题,设计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山地与高原的地形特征有什么区别吗?”。又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如果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物体的浮沉条件怎样?”学生根本无法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体,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果问学生:“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上浮、下沉、悬浮时所受的重力、浮力关系怎样?”这样的问题就比较便于学生思考回答。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把握问题难度,使问点适宜,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发展。

3.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科学合理

许多教师的提问都是预设的提问,有意无意地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框架中,如果学生不按教师的思路回答,教师总是说“学生配合不好”,教师还要反复“提醒”,直到获得满意的答案为止,这种提问往往局限于一问一答的师生单向交流中,造成教师喜欢打断学生的话或代答。还有一种现象是教师怕授课任务和教学时间来不及,提问往往局限于班里思维敏捷和优秀的学生,让他们霸占了话语权,其他学生得不到发展的机会,造成问面狭窄。因此导致了“提问权”好像是教师的专利,害怕学生提出问题,不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不愿打乱既定的教学设计,怕控制不住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时间,就为了追求教学的“严谨性”和“完整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这些现象都说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要关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特别是教师要擅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提问是教师在思维活动,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才能将思维的接力棒传给学生的大脑,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例如: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个问题时,根据学生实验获得的数据,可以提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人在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时,是人直接对钩码做功吗?在做功过程中,人对滑轮组做的功和滑轮组对钩码做的功是否一样多,哪个

更大?为什么人对滑轮组做的功比滑轮组对钩码做的功多呢?人对滑轮组做的功和滑轮组对钩码做的功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人在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如何表述?如何计算?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很自然地接受、理解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部分知识。

因此,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知识点的传授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既科学,又合理。

4. 尊重个体,面向全体,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且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多个。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有差异,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有难易层次区分的问题中,可让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去回答,尽量使每位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

一个出色的教师,不是指点他的学生入住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的学生去“砌砖”,同他一起如何建造“大厦”。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要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创新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如果我们真的都能做到这些,那么我想我们一节课的效率是非常高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

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相信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四、参考文献

1、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2007.10

2、姜春霞怎样实现课堂提问得有效性 2006.5

3、唐秀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07.12

4、黄平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2006.8

5、高俊明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提问水平研究 2006.4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祝春娟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本文结合初中科学的教学对此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释疑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课堂提问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初中科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探究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及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新课改课程强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思考走出教室。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有效性学习,这离不开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和遵循的原则 1.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含义 “提问”从广义上讲,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语句,也就是通过语言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常用方法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常用方法。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破题法、寻究法、评价法与发散法。 1、破题法。 破题法是根据题目的问题取向,直接设问。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因此,根据文章的题目恰当设问,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杨科》一文,根据题目设计如下问题: (1)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音乐家”? (2)杨科为什么被称为“小音乐家”?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杨科的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会是这样的命运? 在教学中,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基本达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寻究法。 寻究法是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光华服装厂计划4月份做西服1500 套,前天平均每天完成5 套,余下的平均每天应该做多少60套,才能按时完成任务? 师:余下的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必须先求什么? 生:先求余下要做的套数和剩余的天数。 师:要想求出余下要做的套数,必须先求什么? 生:先求已经做的套数。 师:怎样才能求出已经做出的套数? 生:把前5天平均每天做的套数乘上已经做的天数就可以了! 师:剩下的天数怎么求? 生:总天数减去已经做的天数。 这种探究式的提问是从题中所求的问题出发,在教师的适度暗示和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根据题意,逐步探求一个个中间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评价法。 评价法,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不明确表态,而是把学生思考的各种结果精心编排成富有启发的组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如当学生学习异分母加法计算后,了解到要“先通分”,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出现了几种算式。 问题:你认为哪种算法是合理的,为什么? 4、发散法。 发散法,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设问,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提问的突出特点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获得多种答案。如,在关于减法意义的教学中,提问37-18的含义。 生1 :被减数是37,减数是18,差是多少?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 生2 :总数是37 ,一部分是18,另一部分是多少? 师:还有另外的说法吗? 生3 : 37比18多多少? 师:回答得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4 : 18比37少多少? 师:很会动脑筋。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生5 : 37减18还剩多少?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吗?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 略研究开题报告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分析提问的最佳时机,确保能够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师要不断探寻科学合理的引导策略,不断提高提问能力,精心设计,科学安排,优化提问内容,讲究提问技巧,要用教师的教育智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主用,使之真正作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数学课堂提问要锤炼提问技艺,关注提问效益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若干个问题的有机组合,并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驿站”。数学教学是否成功,学生所获数学知识的多少,都与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在于会讲、善讲,更应在于会问、善问。有效提问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掌握它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心思和精力。教师要积极锤炼有效提问的技艺能力,会敏锐观察和有效捕捉关键问题,把问题问在知识的核心处和思维的关键处,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述问题,善于对”

问题转化”的指导,善于用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重问与轻问、追问与转问等提问方式,善于平衡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有效介入,能积极有效地进行巧妙而充满智慧与情感的理答。 二、深入解读教材,所提问题具有针对性 首先数学老师一定要认真的研究教材,完全掌握教材里的重难点,并且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根据教材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只有精巧的问题才能让教学活跃起来,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而老师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但好的有效问题一定得要求老师在课前便精心设计好,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前备课阶段严格按照教材,预设出不但有一定的情趣,而且还能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研究的问题。 三、老师提问之后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之所以要进行课堂提问,其最终的目的始终是要通过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发现其知识体系中所存在问题,然后老师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进而使课堂教学能够更具时效性以及针对性。所以数学老师设计的提问问题要更多的考虑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培养其发散思维。这便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并且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出三到五分钟的思考时间,使得能够真正做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调查问卷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在上科学课的时候,你是否关注过老师的课堂提问?就让我们一起在下面的问卷里重温一下当时的情形吧。请你选出你最真实的感受哦! 1.科学课上,老师爱提问吗?( ) A.爱提问B.很少提问C.没注意 2.你注意到老师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大概要提多少个问题?( ) A.0~10个C.20~30个B.10~20个D.30~40个或更多 3.你们班科学老师比较喜欢全班一起回答整齐划一还是大家各抒己见?( ) A.喜欢大家一起回答C.看情况 B.喜欢各抒己见D.我没注意 4.你觉得老师提问后留时间给大家思考了吗?( ) A.问完就自己答C.老是等,耽误时间 B.看问题的难易决定时间D.我没注意 5.认真听老师提问时,你是否能听懂老师在问什么?( ) A.能听清听懂C.简直听不明白 B.有时听不明白D.我根本没听 6.你觉得老师爱请哪类同学回答问题呢?( ) A.数学成绩好的C.纪律有问题的 B.数学成绩不好的D.不知道 7.老师请你回答问题一般在什么状况下?( ) A.走神或违反纪律时 B.举手或与老师眼神交流示意时 C.A、B情况都有 D.无明显规律或其他 8.对抢答者或坐答者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 A.责怪多事,重申纪律B.耳听八方,鼓励支持 C.不予理睬,淡然处之D.其他 9.同学回答问题时,你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 ) A.心不在焉或做其他的事B.注意倾听回答 C.一直瞪着抢答或违反纪律的人D.没注意 10.你回答问题不完善或错误的时候,老师会如何表现?( ) A.宽容、理解、鼓励B.特别提醒注意听讲 C.不评价,自己说出答案D.严厉批评 11.你回答问题准确出彩时,老师如何表现?( ) A.欣喜、表扬、鼓励B.自己说出更精彩的答案 C.肯定答案但不评价D.其他 12.你觉得老师提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难度如何?( ) A.基本适合我B.偏难 C.偏易D.根本无法回答 13.老师爱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 A.公式定义定理的回忆B.公式定义定理的应用 C.解决问题的思路D.对方法的对比评价取舍 14.你班科学课上一些不大容易回答的问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 ( ) A.定义的回忆B.问题太陡没有铺垫 C.问题太多,不知道从哪个说起D.其他 15.你一般对科学课上的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 ) A.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B.代数计算问题 C.几何推理思路D.其他 16.同学答案与老师标准答案不符合而引起课堂争论时,老师一般的表现是什么?( ) A.强调要听老师的标准答案B.很尴尬或很生气 C.一起探讨寻求最佳解答D.其他 17.老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以下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呢?( ) A.答案标准唯一性强,体现知识的科学性 B.答案往往很开放,有时甚至争论激烈 C.每个同学在一节课中都会成功回答几个问题 D.问题的设置环环相扣,富于启发性 E.其他 18.问题提出后全班冷场时,老师会怎样?( ) A.再三提醒大家思考、举手B.再次解释重复问题 C.自已回答D.问下一个问题 19.课堂上有同学向老师或大家提出问题或不同意见时,老师如何处理呢?( ) A.建议他以大局为重,课后再提 B.在课堂上绝不允许有这样的“插曲” C.鼓励大家提问,并适当讨论 D.没听见,继续讲课 20.做完本问卷你对科学课上的提问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请写下来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如: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在关键性的问题和小结性的问题设计上更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为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还要把握好提问的“三度”:即难(易)度、精(准)度、适(量)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易,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因为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又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精确准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和准确性。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富有启发性、准确性、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巧精致,不能含糊不清。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教师在出示了“小卡车、小轿车、大客车”及各有多少辆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提出“谁比谁多多少辆?”,紧接着,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也提出了“还有谁比谁多多少辆?”、“谁比谁少多少辆?”等一大串问题。显然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所期望的,但根本问题却是教师的提问不够精确和准确所造成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周坤河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周坤河 发表时间:2019-04-08T11:24:19.38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作者:周坤河 [导读] 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准确、恰当的(即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周坤河江西省广丰区排山小学 334616 【摘要】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准确、恰当的(即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216-0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将教师、学生和课堂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课堂提问的效果和教师授课的效率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授课中课堂提问还有很多问题,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问题提问的互动性策略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问题的提出不仅仅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其实还是 促进学生互动讨论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让学生彼此可以进行借鉴性的学习,营造出更加活跃的学习气 氛,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借鉴性学习,这样课堂学习气氛很容易活跃起来。例如,在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在你身边能发现哪些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和整理。这样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体思考,而且可以让 学生学会相互帮助,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此外,在提问后教师应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我们在听课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立即降低难度,甚至叫其他的同学来“帮忙”,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三、课堂提问要目的明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会先综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再拓展知识进入新的教学课程,最后总结课堂内容。而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对应的学习目的和提问的内容。在知识导入的阶段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先复习上节课《方程的意义》在黑板上列出几道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由上节课的知识自然的导入到本节课。然后,在拓展知识时更多的时候是要让学生自主的探讨和了解新的知识,形成大体的学习框架,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在让学生观察等式后,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发现,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在总结课堂内容时要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知识框架,启发性的教学。例如,在探讨了各自的发现后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样的引导性总结会比直接告诉学生更有效。所以,提问是要把握好教学进程,联系课堂内容和课堂目标,明确提问所达到的目的,有针性地提问。 四、研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明白“余数小于除数”。在多位学生板演多条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后,比较艺术地提出一个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你有哪些地方要提醒我们同学的?”而不是直截了当地问:“你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探索的劲头更足了。果然,讨论的气氛很热烈,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余数小于除数”。 所以,课堂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授课中,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它不止是教师授课的一种方法,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找出最优的方法,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刘末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学周刊,2013(17):25. [2]鲁翠仙.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9-83.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我觉得,教师的提问要能在点上,关键还是在于要去解读教材,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准确的提问。例如:中班语言《蓝色小花》,这是一个含有故事的语言课教学,故事分四幅图,如何去理解故事意思,需要教师一遍一遍的去研读它,弄懂其中包涵的内在意思,把感情读出来,这样才能在设计提问时更好的把握故事的内在情感,让这个语言活动更有幽静而又淡淡的味道。所以说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平时的随堂课中,对于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待更好的把握,有时我会出现随意的提问,无效的提问等等,或者有时问题有些过难,孩子们答不上来。这些课堂提问所出现的问题都启示我在这方面要多下功夫去学习进步。对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总结以下几点:一、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我们每天教学的课都有自己的领域目标,如何才能判断是一堂好课,最基本就要看是否达到目标。我们都是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提问时需要围绕目标提问,把问题始终为达到目标而服务。有时提问的偏离也就可能会使课堂效果减半,而且会使主题偏离,那个时候就很难再去拉回来,教师绕来绕去说不到点上,孩子们也听的不耐烦,就会使课堂混乱,大家都很累。因此提问也需要教师教前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注意并设想一下在课堂提问中孩子的是否能达出这样程度的问题,有时太难了,会使孩子退缩,不敢举手回答,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老师的问题太难自己答不上就开始不听课,自己开小差做其他事等等。而且老师的提问总是很难,每次问下去大家都是鸦雀无声,无人举手,这也会使老师丧失教学的兴趣。所以老师要学会提问各种水平的问题,既让聪明的孩子更深的学会思考,也让能力稍差的孩子在回答上获得成功感,增加自信心。 三、提问要能激发情趣 我也曾看过很多教育视频,很多教师能上出优质课,不仅是因为她们自身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自身的性格素质,更多的是因为有好的课题提问,她们懂得转变角度,使提问变得有新鲜感。课堂提问的形式有很多,可以使反问的,也可是疑问的,还可以是陈述的,如果再加上教师的神态语气语调,那会使问题听起来更加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孩子们在这样的课题中学习就是一种享受,也会爱上学习。 四、提问要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很多老师上课不罗嗦,很干脆,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的提问通常都是一针见血,直达问题中心。像现在的我就还做不到这个程度,如果一节公开课没有师傅帮我修改研磨,相信我会废话连篇,但是从另一角度思考,这是人的必经过程,哪有一做老师就能上这么好的课呢,好课也是随经验的增长而改变而来的。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学到如何去思考修改,那也是一种收获。一节课的提问不可能都是一针见血的问题,适当的也要考虑到全部幼儿,适当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鼓动大家一起参与课题回答,使课更加有活力。 课题提问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以及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反复琢磨提问的方式与内容,合理的设计一些有效性的提问,并且在课后也要做好反思,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让自己在教学提问有效性方面成长的更快!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方案

曙光一小三(2)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董其凤 时间:2014.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提问有效性,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材的重难点而设置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在小学低段数学常态课中不合理的提问,并避免在以后的课堂上出现。对于能促进孩子思维、开启心智类的提问及时总结并进行推广应用,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实施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归纳有关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设策略、措施 1、积极参加在“影子研修阶”段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九龙坡区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

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与实践

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课堂教学上,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它的研究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启发式”提问和苏格拉底“产婆式”提问,他们用提问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至今为人称颂。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对教师来说,提问可以引导教学,突出学习的重点;检查教学,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技能的程度,检查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倾向,揭示学生的心理过程;补救教学,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改变教学的内容、方式、进度等;诊断教学,诊断妨碍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及教室秩序,形成合适的学习环境;评价教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对学生来说,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评价、纠正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使学生关注教学进程的变化,促进理解知识技能,促进记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互动之中,如: 表达意见、讨论等,加强师生的交流; 促进思考。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具代表性的有: 1967年心理学家帕特等调查190个小学教师后总结提问的5种作用。1973年,特纳列出了提问的12种功能。美国教学论专家L.H. 克拉克和Ls. 斯塔尔则认为课堂提问有19种功能。威伦(William Wilen )、爱仕拉尔(MargaretIshler )、凯茨沃特(Richard Kindsvater) 等学者归纳出提问的5种作用。瑞格查询了36名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提问的12种作用。国内学者姚安娣指出: 提问作用有7种作用。宋振韶等人指出提问有10种作用。以上诸人的结论均具有相当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问题设计的原则: 同步性原则。设计问题必须与教学进程同步,不能游离。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所设计的问题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适度性原则。设计问题不能太多、太滥,要适度。教师不能为问题而设计问题,要事先考虑提出问题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做出正确地回答,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矫正。 可知性原则。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不可太难。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思维,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也不可太易,否则会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些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在不同的课型如实验课,概念理论课,计算课中如何设计合理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本质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与总结的。 2、有效提问的数量分析 在提问的总数上,最早是在1912 年心理学家史蒂文斯的研究指出: 教师的发问时间占80%的教学时间。之后,提问的数量研究成了一个热点,国内外的很多资料均表明教师提问偏多,大量的问题固然能带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但问题数量过多,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而且会造成学生因无法回答问题而引起心里不安影响听课的情绪与效率。但是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或者很少提问,就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像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让老师们关注提问的数量,做到既不泛又不乏,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 许多老师备课时往往忽略课堂提问,上课时讲到哪儿,问到哪儿。结果一节课下来重点并不明显,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也一塌糊涂。而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十分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他们既注意设计大问题,又注意设计为大问题服务的一系列小问题,是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各问题之间就会具有连贯性与逻辑性,既能很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激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升。 课堂提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深浅恰当,难易适中,设计问题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让学生能“想得到、够得着”,力求问题圆满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材钻研可谓深刻,理解也算透彻,在问题设计上也力求新颖,但最终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口中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设计提问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估计太高,教师又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搭梯引导,导致课堂陷入僵局或是成了某几个尖子生的能力展示台。所以对于难易不同的问题,应该让不同阶段的孩子去思考、回答,也可以给每组同学分配一到两个有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好学生带动差学生,教师再适当给予引导。 课堂提问既要避免不着边际大又空的大问题,又要防止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往往不能贴近教学目标,学生的答案模棱两可,教师的评价也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缺乏思考价值的小问题起不到启迪思维的作用,反而会滋长学生不加思考、信口开河的坏习气。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技巧,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不少语文课堂不同程度地存在提问不适量和无价值的现象:一是表现在问题少而空,教师灌输、学生接收,课堂死气沉沉;一是无价值的“问题”满天飞,课堂上问答声此起彼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少。多而滥的提问,使教学走入了“牵牛”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长期下去,学生养成不思考的恶习,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教师应该做到课堂提问的大小适中、适量,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豁然开朗”的愉悦。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一直以来就受到英语教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运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以剖析传统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英语课堂中如何来优化问题设计和有效提问策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有效性兴趣思维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提问在教师课堂话语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互动形式。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影响1。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提问作精心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能主动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然而,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提问目的不明确,缺乏时效性;过多使用信息性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足;问题的设计层次性不强,质量不高;教师提问太多,学生提问较少,且两者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一提出就要求学生立刻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提问时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不倾听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到位2。 二、有效课堂提问与课堂效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堂问题的优化设计及有效提问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那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3。课堂提问是否有效,主要从预期目的是否能很好地达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得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否能得到更好地启发这些方面去设计,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好的提问策略能促使学生有更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提问策略不但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估学生的进步和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有效地控制课堂,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课堂提问和提问有效的技巧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自然是从“提”和“问”这两方面入手。“提”即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问”即是指提问过程中的技巧。只有把这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社会,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所以,现代教学论研究主张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既研究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要研究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还可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平远县平远中学赖钦县 内容摘要: 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了几点体会:一、提问要有效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二、提问内容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三、提问时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四、提问对象要讲究学生的层次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点明了课堂提问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应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然而,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课堂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等现象,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现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就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提问要有效地创设问题的情景。 地理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诱导学生启动全部思维,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日常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学习海陆风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去海边,站立在海岸上,风向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每个学生都知道有海风的事情,陌生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其中也包含了地理知识——风向变化,因而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又如: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平远县城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平远县城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平远县城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平远县城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平远县城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改变课堂入手。课堂提问作为教学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课堂师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活动之一,因而提问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教师都把提问当作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有些课堂提问的效率极低甚至是无效的,主要表现在: 1、无意义的提问多,真正切中教材要害的真问题少;事实性、记忆性的问题多,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穴位”的问题少;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材和学生研究不深,使提问停留在浅层次的交流上,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 ,“不是”,“对”,“不对”等。由于问题的结果已有显示,课堂教学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灌输式”教学无异。 2、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也不能围绕教材的核心形成一个有条理的、层层铺垫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 “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

自答,唱独角戏,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3、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同时,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高质量的或者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提问表达不明确,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多项不同的智能,且不同的智能强弱各有不同,因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所提问题难度只要相对巧妙,注意引导,给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提问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3、赏识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是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4、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提问中尽可能多的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努力挖掘自身的潜能、审视自己的学习过 程、修正自我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