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1)《等待散场》当堂训练及课后作 2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十五微型小说两篇练习与思考一、《等待散场》的主人公是小伙子和妙龄女郎,为什么却写了那么多关于“我”的内容?“我”在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答案:小说写“我”迟到,在剧场门前碰到(巧遇)小伙子(开端);“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发展);“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再发展);“我”巧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售票员,看到他们等待散场(两情依依) (高潮);“我”由此随着《天鹅湖》的剧情,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结局)。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人、线索人。
“我”的介入产生了巧合、误会的情节,带来跌宕美和含蓄美,刺激了读者的心理。
这样的安排使本该属于两个人的事变成三个人的事,增加了故事容量,促使两个巧合、三个误会的出现,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充实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又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心理的张弛感,欲罢不能。
小说没有正面叙写小伙子他们的爱情故事,而从“我”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使小说呈现一种不说透的感觉,有种含蓄美,而且使读者容易进入故事情景(第一人称叙述法),似乎亲临故事现场。
二、《他母亲的伙伴》最后写道:“没关系,先生!都是一样的——她是我母亲……谢谢!”请简要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巧妙地把两个卖报人的关系戏剧化地点出——孩子是母亲谋生的伙伴。
作者刻意在结尾处点明两位卖报人的母子关系,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让读者遐想远思,达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
孩子的一声“谢谢”,把报童体贴母亲、甘愿为生活而奔波的纯洁心灵传神地描绘了出来。
三、微型小说写的虽然是生活的小片段,却是生活的高度浓缩。
谈谈这两篇小说各自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等待散场》选取了小伙子与姑娘在剧场内外相互守候的两个细节,通过“我”这个旁观者和《大鹅湖》舞剧的暗示,表现了一对青年恋人苦涩而又甜蜜的爱情,《他母亲的伙伴》以简短的篇幅勾勒出相依为命的母子形象,让人从小小的窗口,感受到了人间暖暖的温情。
《等待散场》教学设计《等待散场》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2.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鉴赏小说精巧的情节构思,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体验教学方法:探究法、引导启发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世界最短的微型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导入二、文体知识介绍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以及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
它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刘心武的微型小说《等待散场》,品味这段纯真的爱情,欣赏其优美的旋律,看看这篇小说截取了怎样的一个情景,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板书《等待散场》)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完成结构图)情节介绍:本文写“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开端);“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发展);“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再发展);“我”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售票员,看到她等待散场(高潮);“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结局)。
提问:小伙子和妙龄女郎实际上都在做什么?明确:等待散场。
四、质疑探究过渡语:理清了故事情节,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疑问,这两人为什么都在等待散场?写这个情景是为了说明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围绕“小伙子”“妙龄女郎”“我”以及环境描写设置了四个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着重讨论一个问题。
问题如下:一、立意深刻—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深刻主题1、小伙子:小伙子问我有没有票却不要票,既然不要,为什么还要把票“接过去仔细地看一下排数座号”?我无偿把票让给他时,他为什么还是不要?他到底想不想看?2、妙龄女郎:她有没有票呢?那她为什么不进剧场也在等待散场?为什么不出去与小伙子会合?你如何理解异样的眼光?3、“我”:“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小伙子?“我”在小说中又是起到什么作用?1、他们只有一张票;小伙子其实很想看,所以他看到一个人过来,就急不可耐地问“我”有没有票,可见其矛盾的心理;但他很爱他的女朋友,为了女朋友,为了爱情,他宁可牺牲自己的爱好,在雨中等待散场,表现了小伙子对爱情的忠贞、执着;“我”无偿将票让给他,“他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排数座号,退给了我”,可见小伙子还是很想看《天鹅湖》的,但是票的座位或许与女郎的不在一块,更加上小伙子在外面等她,他怕散场后女郎找不到他,可见他是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关爱女友、对爱情充满信心和幻想、坚贞朴实的人。
第11课《等待散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主旨,理清结构,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及环境描写的作用;2理解《等待散场》表达的内在情感;3探讨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1从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入手,品味主旨,分析人物及环境描写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3学习微型小说层层设疑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小小说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年青人健康率真,纯真美好的情感;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从细节入手进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理解《等待散场》表达的内在情感;②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教学难点】①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体会年青人健康率真,纯真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天鹅湖》音乐。
板书《等待散场》二、作者简介三、文体探究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是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跟其他小说相比,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四、进入文本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思考问题:一、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有哪些你觉得小说主角是谁1.小伙子、妙龄女郎和我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这篇小说的情节中,作者设置了几个转折点二“等待散场”,谁在等待散场1.从那里可以看出“妙龄女郎”就是“小伙子”的那个“她”三为什么等待散场1.小伙子为什么等待散场他为什么不陪他的女朋友一起去看《天鹅湖》2.他们为什么只有一张票这张票是怎么得来的3.为什么小伙子不去看而是让女朋友去看为什么是小伙子在外面等而不是“妙龄女郎”在外面等4.为什么在“我”把票无偿让给他时,他还是不愿进去而是毅然拒绝了请同学读小伙子难为情地解释这一段5.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他6.试着分析小伙子的心理活动,他在等待时的心情怎样是不耐烦还是幸福和甜蜜的他想到些什么7.妙龄女郎为什么等待散场她有票吗8.文章的结尾是怎样描写妙龄女郎的请同学朗读怎样理解她的举动我觉得这里的省略号包含了很多,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她的心理活动吗9.总结:《等待散场》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五、合作探究1.探讨“我”的作用。
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1)《等待散场》当堂训练及课后作业
班级:学号:姓名:
一、当堂练习
1、文章中的“我”并不是主角,为什么却写了那么多关于“我”的内容?
答:
订正:
2、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也写得一波三折。
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这一特点。
(提示:两处巧合,三处误会)
答:
订正:
3、课文最后的“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答:
订正:
4、体会一下语句的美
(1)我出了汽车才感觉到下着小雨。
答:
订正:
(2)从每扇门的大玻璃都可以看到前廊里亮着的灯光,可是我推了好几扇门都推不开。
后来我发现最边上的一扇是虚掩的,忙推开闪进。
答:
订正:
(3)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
答:
订正:
二、课后作业
阅读《差别》一文,独立完成课后思考第二、三题;小组共同完成第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