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
- 格式:ppt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50
11.微型小说两篇·课文精讲1 、文本全解。
等待散场(1)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刘心武(1942 一) ,当代作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四川成都人。
1950 年随父迁居北京。
中学时期爱好文学。
196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 年。
1976 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
1979 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人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1987 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 所大学讲学。
1958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7 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
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 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
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 5 .19 长镜头》,中篇小说集抛口意》、《王府井万花筒》、( 木变石戒指) 、《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 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 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八卷本《刘心武文集) ,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英、日、法、德、俄、意、瑞典等文字出版。
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任务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做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2) 基本解读。
小说没有直面写爱情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是如何相爱的,描述这个故事。
而是通过“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我”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迟到了,遇见一个在雨中等待的小伙子。
故事看到这里,读者和“我”都以为这个小伙子是在等待退票。
但是他却是等待散场的女朋友。
“我”似乎也和所有的读者一样,愿意成人之美,把手里的票让给小伙子,让他和恋人在剧场里相会。
◎第9课《祝福》◎第10课《项链》◎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第12课《荷花淀》◎第13课《春之声》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本课话题——真情一、从课本中积累《天鹅湖》是一种象征,它是故事的起因,同时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而幸福的结局似乎也隐喻着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
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互相守候,心牵对方,守护着圣洁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是人间真情永恒的美妙旋律。
二、从生活中积累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
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
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
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上,当场昏迷。
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
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
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
他们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变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三、从名言中积累1.人不能绝灭真情。
——培根2.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杜鲁门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4.真情决不显露在外,只让你揣摩到内在的意义。
——巴尔扎克一、作者简介当代著名红学家——刘心武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
笔名刘浏、赵壮汉等。
1942年生于四川成都。
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
11微型小说两篇本课话题——等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妙龄女郎望着雨丝掩映的那个身影,忽然咬紧嘴唇,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我站在那儿,摩挲着鬓边白发,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人的一生中,都会有等待。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
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抛开消极的思想,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份情思,一个过程,一种磨炼,一次旅程。
等待里面或许也有无尽的痛苦,或许这样的等待也令人忐忑不安。
但这等待的过程不正是一种情感的积累和升华吗?其实除了情感,又有哪一件事情的成功不需要我们在等待中筹划和蓄力呢?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一切皆有可能2010年夏天,林书豪大学毕业后没能在NBA选秀大会上被选中,但随后作为自由球员加盟了家乡球队金州勇士,效力勇士队的一年里林书豪并不显山露水,还曾经3次被下放到发展联盟。
2011年12月,NBA停摆结束后,林书豪被勇士队裁掉,随后短暂加盟火箭队又被裁掉,他在痛苦地等待机会。
所以,在NBA停摆期间,他也没想过来中国CBA打球,他钟爱篮球,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立足NBA,他每天刻苦训练。
新的赛季他试训火箭队,结果又被火箭放弃,好不容易在尼克斯队找到了打短工的机会,可他仍然是球队中可有可无“跑龙套”球员,他没有丝毫抱怨,执着地坚持,更刻苦地训练,耐心等待机会。
原本球队正准备裁掉他,可正好球队中两位超级球星因伤和别的原因缺阵,教练不得已才把他派上场,他抓住这仅有的一次机会,一发不可收拾,演绎了比好莱坞大片还神奇的惊世之举,带领球队连胜七场,成了球队当之无愧的领袖。
他上了时代周刊和体育画报等美国顶级媒体的封面,NBA不得不为他而破例并邀请他参加全明星新秀赛,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他,他成了NBA新时代的宠儿。
11、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刘心武)《差别》 (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教学目标:1、掌握微型小说的特点,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2、培养学生的推断、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微型小说的特点。
教学难点:欣赏文章的空白艺术。
教学设想:通过两篇微型小说的比较阅读,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学习文章留空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采用比较阅读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世界上最短的微型小说《敲门》导入:(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子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同学们,根据你们学过的知识,这一篇文章应属于哪一类文学体栽?为什么说是小说呢?(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包含了可供你展开想像的许多内容:地球上怎么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既然是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了,那还会有谁来敲门?这篇小说虽然短小,却暗含非常丰富的信息。
)我们知道:小说根据不同划分标准,有很多类,我们以小说的篇幅来划分,就有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那么,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阅读11课微型小说两篇。
二、阅读两篇小说,梳理脉络提示思考:阅读课文,简要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①(谁在等待)小伙子在外等待(什么差别) (为什么差别)②阿诺德阿诺德考虑周密、工作证明细致、周全布鲁诺布鲁诺推一步进一步三、通过比较,归纳两篇小说写法上的共同点启发:两篇小说的作者虽为中外作家,但在处理小说三要素上却有共同的特征,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谈一谈.明确:⑴人物比较少,只有两三个人;⑵环境比较集中;《等待散场》写的是剧场内外,《差别》集中在一个店内。
⑶情节比较简单,只写一个片段;⑷两篇微型小说的结尾都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等待散场》小伙子本要进场欣赏音乐,但拿到了退票却不进场,为的是恪守承诺;进场的目的本来是欣赏音乐,可女郎却站在“前廊门边”,时时隔着玻璃窗往外看。
《差别》中布鲁诺每次都能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可阿诺德的能干却让人感到意外。
第11课微型小说两篇等待散场一、文体探究。
这是一篇微型小说,按照小说的篇幅可以分为长、中、短、微型小说,那么跟其他小说相比,微型小说有什么特点?(参考“点击链接”《方寸微雕展现大千世界》)二、进入文本。
(一)、“等待散场”,谁在等待散场?“小伙子”和“妙龄女郎”(小伙子的女朋友)1、从那里可以看出“妙龄女郎”就是“小伙子”的那个“她”?从“我”在门廊里意外遇到“妙龄女郎”,先误以为是“女士”,后来又说“不,应该是一位妙龄女郎”,暗示了小伙子等的“她”是恋人(女朋友),而不是母亲或者老婆。
另外从文末对“妙龄女郎”的描写,她那么暧昧的望着雨丝掩映的“小伙子”,也暗示了她就是“小伙子”要等的女朋友。
(二)、为什么等待散场?1、小伙子为什么等待散场?他为什么不陪他的女朋友一起去看《天鹅湖》?因为他们只有一张票。
2、他们为什么只有一张票?这张票是怎么得来的?⑴作者说是他们只等到这一张退票;⑵他们很穷,买不起两张票;(从文章环境描写和几处暗示来看);⑶票很紧张,不好买,只弄到一张;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这张票都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比宝贵的。
3、为什么小伙子不去看而是让女朋友去看?(为什么是小伙子在外面等而不是“妙龄女郎”在外面等?)⑴他很爱他的女朋友;⑵也许他正在追求她,想趁机打动她;4、为什么在“我”把票无偿让给他时,他还是不愿进去而是毅然拒绝了?(请同学读小伙子难为情地解释这一段)他答应在外面等她,可见他是一个遵守承诺的人,对爱情充满了信心和幻想,坚贞朴实。
5、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他?我被“小伙子”感动了,想成全他们。
更重要的是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行为,想起当年那些“荒唐与甜蜜场景”,在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也许他当年也做出了象小伙子一样的“傻事”。
6、试着分析小伙子的心理活动,他在等待时的心情怎样?是不耐烦还是幸福和甜蜜的?他想到些什么?7、妙龄女郎为什么等待散场?她有票吗?(有,收票员问她“您不看了吗?”)那她为什么不坐在座位上舒舒服服的欣赏芭蕾舞剧,而要站在门廊里等待散场?她牵挂着在外面等她的“小伙子”。
第11课 微型小说两篇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地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美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字体赏美文聆 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常常聆听。
譬如在大自然中我们寻觅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寻觅那“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意境。
聆听轻风喁喁低语,聆听松涛娓娓吟唱,聆听蛐蛐细细鸣叫,聆听山林中鸟儿欢啼。
那脆灵灵的音符好似一颗亮露滴落,使你的心中也流淌出一挂清粼粼的飞泉。
虫鸣鸟语,溪泉琮峥,人也焕发了童贞,胸中的块垒随溪水逝去,工作的疲惫被溪水洗去,心灵的尘垢随溪水流去,身心如沐,愉悦清朗潇洒通透。
聆听,涵养了你的性情,旷达了你的胸臆,给你智慧的灵光和启迪,你的思维也流转自若,鲜活水灵。
聆听是一种怡情忘机的人生态度,充满着生活意趣。
有时候,我们失去了许多快乐,并不是无法引起快乐,而是缺少一颗平常心,缺少爽朗清静的心情,缺少毫无掩饰的童稚的天真。
一位睿者说:“当我们明心见性,达到内外如一、心物合一的境界,我们便能从任何细微的事物中获得智慧的启示。
”安静地看一瓢水,可以听到它演示的清净,请汲来柔润自己的心田;细致地看一朵花,可以听见宣说的庄严,请掬来美化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奇妙的无情说法,万事万物,无时无地不在百般譬喻,殷勤示教,你听见了吗?心情浮躁的人不会聆听,利欲熏心的人不会聆听,心胸如豆的人不会聆听,老谋深算的人也不会聆听。
他们过于浅薄,过于功利,过于狭隘,过于世故。
他们缺少颖悟的耐心、适度的宽容、舒展的心灵、好奇的天真。
他们所能听到的只是铜臭的撞击、生活的噪音。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却非要聆听。
譬如聆听父母的忠告,聆听老师的教诲,聆听朋友的劝慰,聆听婴儿的啼哭,聆听妻子的关爱……聆听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聆听是一种主动的生活姿态,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心境。
《等待散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小说三要素来剖析全文,分析文中出场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展开以及运用到的环境描写。
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3、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法、探究法、点拨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大家认为得需要多少字,才能创作出像《项链》一样的作品?2、作品欣赏:(1)伊利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伊利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
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收到了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
”(2)美国。
“嗯……妈,有事吗?”“没事,就是挺想你”“好啦好啦,很困,这边是凌晨,说多少次了,有时差。
”“哦,我忘了,你接着睡,接着睡……”5分钟后。
“哎呀,谁啊又打电话!”“妞妞,我是你舅舅,你妈妈住的胶州路楼房着火了!”回拨。
“妈!妈!快接电话啊!”“嘟嘟嘟嘟嘟……”读完以上两篇微型小说后,你对微型小说有一个怎样的初步印象?3、引出本课的主题——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等。
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字数限定在1500字以内。
事实上,微型小说的内核仍旧是小说。
(二)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全文。
1、情节分析:“我”赶场——小伙子等待散场——“我”进场——妙龄女郎等待散场2、人物形象分析:(1)“我”:还是风风火火地跳进出租车赶到剧场。
(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剧迷,即便已经迟到很久,依旧赶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