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护理
学习内容及目标
❖1.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方法 重点
❖2.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原 因分析
❖3.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不良反应的处 理方法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eparin ,LMWH)
❖低分子肝素, 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型抗凝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血栓,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还 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与肝素相比,LMWH具 有生物利用度高、抗栓作用强、出血不良反应少 等优点, 因此, 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
用药前全面评估
❖ 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如合并胃、十 二指肠溃疡,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 凝血系统疾病,视网膜血管病等病变均应慎用。 注意个体差异,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药物半衰期长, 易导致出血。同时注意药物配伍,与水杨酸类药 合用,口服抗凝药,血浆增溶剂等药物使用时, 通过药物的交互作用,使抗凝作用增强增加出血 危险性,应严密观察。
❖ 消毒局部皮肤 ❖ 嘱患者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
褶 ❖ 垂直角度拔出针帽
注射方法
❖ 将针头朝下, 空气弹至药液上方 不用排气? ❖ 用左手拇指、示指以5 cm~6 cm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
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固定针头垂直进针(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 决定注射深度) ❖ 将推注杆推至注射器底部
排气方法
❖ 在皮下注射前常规需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皮 下。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极小(<1ml),按常 规方法排气,总会有0.08ml左右的药物残留在注射器中 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药液残留问题突出,如果药物不能充 分利用,则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抗凝效果;同时由于排气不 当药液往往从针尖内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 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淤斑形成。因此注射前针头 向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小,与药液处于同一注射器中会 浮于液体之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 排气。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用气 体代替药液,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沾染,避免了针头损伤表皮毛 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淤斑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