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合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42
低分子肝素的合理应用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因其有与普通肝素相比的抗凝优势,故近年来已用于临床多系统疾病的治疗。
低分子肝素的优点:(1)平均分子量是普通肝素的1/2~1/3,由于分子量小,不易被细胞外基质、血浆蛋白和细胞受体结合与灭活,因此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好,生物半衰期长(2.8~4.1h),是普通肝素(1h)的2~4倍,抗凝效果呈明显的剂效关系,每日2次或1次给药。
(2)抗Ⅹa/Ⅱa活性的比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即抑制凝血酶产生的作用大于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如普通肝素为1∶1,低分子肝素为2∶1~4∶1,故抗血栓作用增强。
(3)对已经与血小板结合的因子Ⅹa仍有抑制作用,不易被血小板第4因子灭活,这样,在富含血小板的环境中,比普通肝素更有效。
(4)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减少出血并发症。
(5)无需实验室监测凝血指标,使用方便。
临床用于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未稍血管病变等。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
它的抗血栓作用优于普通肝素(SH),而抗凝血作用却低于SH,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口服易吸收等特点,临床可应用以下方面。
1.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的基础上[1],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治疗中未见出血等并发症。
结果显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4%、96%)明显,为避免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会出现不良反应,应采用小剂量(即100mg)口服。
此方法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较为安全,疗效可靠。
2.低分子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每次8U/kg,每12h一次,连用10d。
资料研究表明,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10d后,分别追踪1月后、3个月后患儿的尿β2-MG(β2微球蛋白)和尿Aib(尿蛋白)的指标均明显降低,疗效安全可靠,未发现出血倾向。
说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肾损害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ACEI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5 000U,2次/d,皮下注射[3],连用7d。
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总有效率92.3%。
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部分消除凝血酶对血小板的凝固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尚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应用安全,出血并发症少,抗凝效果明显。
阿托伐他汀通过调整血脂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及总死亡率。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4.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无明显出血倾向的肾病综合征,采取小剂量激素加低分子肝素[4],泼尼松0.5 mg/(kg.d),低分子肝素0.4 mg/d皮下注射,2周为一疗程。
低分子肝素的用法
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通常,LMWH用于手术后、长时间卧床、严重创伤、高危患者等情况下预防DVT。
剂量和使用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的危险因素而定,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LMWH也可以用于治疗已发生的DVT和肺栓塞。
剂量和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其他因素来确定,必须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使用方法:通常,LMWH是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或大腿。
注射前请确保彻底清洁该区域,并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书的指示正确注射。
注意事项:在使用LMWH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
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以排除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
通知医生关于任何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如出血、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
在做外科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前,要提前告知医生正在使用LMWH。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或老年人使用时需要格外注意。
请记住,LMWH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
行,遵循医嘱并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