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基本知识[54P][1.02MB]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54
公差知识点总结大全公差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各个值与其均值之间的差异,是评价数据分散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工程中,公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影响产品的质量、使用性能等。
因此,了解公差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就公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公差。
一、公差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公差是指在可容许的误差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间的差值。
2. 意义:公差是用于控制产品尺寸与形位的差异,可以保证产品的装配性、换位性和质量稳定性。
二、公差的种类1. 尺寸公差:用于控制产品的线性尺寸,包括上限偏差和下限偏差。
2. 形位公差:用于控制产品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圆度、同轴度等。
3. 其他公差:还包括装配公差、表面粗糙度、圆整度等。
三、公差的表示方法1. 数值法表示:直接在尺寸后加上上限偏差和下限偏差的数值,如φ25+0.02/-0.03。
2. 等宽法表示:用基本尺寸表示公差带,如H7。
3. 基本偏差系统:采用一套基准尺寸以及公差带,如H系列、JS系列等。
四、公差的计算1. 绝对公差: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尺寸上,公差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值,即“T=USL-LSL”。
2. 相对公差: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尺寸上,公差带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值占基准尺寸的比例,即“F=T/BS”。
五、公差的误差分析1. 误差来源:产品尺寸公差主要受到材料性质、工艺装备、操作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 误差传递:在装配过程中,不同零部件的公差会相互传递,产生装配误差。
3. 误差叠加:不同公差之间的叠加会使整体尺寸的变化超出预期。
六、公差的控制方法1. 设计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公差带和基本尺寸,尽可能降低公差带的宽度。
2. 工艺控制: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和精密的加工设备,确保尺寸精度。
3. 检测控制: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进行严格的尺寸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七、公差的标准化1. 国际标准:ISO标准、GB标准等。
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公差与配合基础知识一.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的数值.2.基本尺寸:孔D、轴d.如Ф20±中20为基本尺寸.3.实际尺寸;实际测量所得的尺寸4.极限尺寸;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5.尺寸偏差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基本尺寸偏差包括: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基本尺寸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ES(孔)、es(轴)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EI(孔)、ei(轴)6.零线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二、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基本尺寸相同)孔——轴 { 其差值为正是 X ;其差值为负是 Y}2.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 X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最小间隙 Xmin =Dmax -dmax =EI-es平均间隙 Xp=1/2(Xmax +Xmin )3.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 Y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小过盈 Ymin =Dmax -d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平均过盈 Yp=1/2(Ymin +Ymax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 X 或 Y 的配合。
此时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公式用以上 X , Y5.配合公差——允许 X 或 Y 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max -Xmin ∣过盈配合:Tf= ∣Ymin -Ymax ∣过渡配合:Tf= ∣Xmax -Ymax ∣结论:配合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若要配合精度高,则应降低零件的公差,即提高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
--公差与配合根底知识一.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的数值.Ф20±0.05中20为根本尺寸.3.实际尺寸;实际测量所得的尺寸4.极限尺寸;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尺寸偏差=某一尺寸-根本尺寸偏差包括:实际偏差=实际尺寸-根本尺寸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根本尺寸ES〔孔〕、es〔轴〕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根本尺寸EI〔孔〕、ei〔轴〕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二、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根本尺寸相同〕孔——轴 { 其差值为正是 X ;其差值为负是 Y}2.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 X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最小间隙 Xmin =Dmax -dmax =EI-es平均间隙 Xp=1/2〔Xmax +Xmin 〕3.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 Y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小过盈 Ymin =Dmax -d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平均过盈 Yp=1/2〔Ymin +Ymax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 X 或 Y 的配合。
此时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公式用以上 X , Y5.配合公差——允许 X 或 Y 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max -Xmin ∣过盈配合:Tf= ∣Ymin -Ymax ∣过渡配合:Tf= ∣Xmax -Ymax ∣结论:配合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假设要配合精度高,那么应降低零件的公差,即提高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
反之亦然。
三.基准制 ------ 公差与配合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基孔制 -------- 基孔制中的孔称为基准孔,用 H 表示,基准孔以下偏差为根本偏差,且数值为零。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孔与轴的结合是机器中应用最广的基本结合形式。
为了满足互换性的要求,必须制订出孔、轴的尺寸公差及配合松紧程度的配合标准。
本章介绍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孔、轴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公差与配合的应用。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一、尺寸(一)基本尺寸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
孔的基本尺寸以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以d表示。
基本尺寸是在设计中,根据强度、刚度、结构、工艺等多种因素确定的,然后再标准化。
基本尺寸是计算偏差、极限尺寸的起始尺寸。
它只表示尺寸的基本大小,并不是在实际加工中要求得到的尺寸。
(二)实际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
孔的实际尺寸以Da表示,轴的实际尺寸以da表示。
实际尺寸不是孔或轴的真实尺寸,因为在测量时存在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测量方法产生的误差、温差产生的误差等。
同时由于形状误差的影响,零件同一表面各个部位的实际尺寸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可通过多处测量确定实际尺寸。
(三)作用尺寸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以Dm表示。
在配合面的全长上,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以dm表示,参看图2—1。
作用尺寸是根据孔、轴的实际形状定义的理想参数。
图2—1 孔或轴的作用尺寸同一批各个零件的孔、轴的作用尺寸是不同的,因为各个孔、轴的实际形状是不同的,但某一个实际孔、轴的实际形状是确定的,作用尺寸是唯一的。
由图2—1可知,当被测孔、轴存在形状误差时,孔的作用尺寸总是小于实际尺寸(Dm<Da);轴的作用尺寸总是大于实际尺寸(dm>da)。
只有在孔的作用尺寸大于轴的作用尺寸(Dm > dm)时,两者才能自由装配。
(四)极限尺寸极限尺寸是允许尺寸变化的界限制。
一般规定两个界限制,其中较大的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确定的,它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基本尺寸。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以Dm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Dmin以表示;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以dm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以dmin表示。
--公差与配合根底知识一.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的数值.Ф20±0.05中20为根本尺寸.3.实际尺寸;实际测量所得的尺寸4.极限尺寸;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尺寸偏差=某一尺寸-根本尺寸偏差包括:实际偏差=实际尺寸-根本尺寸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根本尺寸ES〔孔〕、es〔轴〕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根本尺寸EI〔孔〕、ei〔轴〕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二、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根本尺寸相同〕孔——轴 { 其差值为正是 X ;其差值为负是 Y}2.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 X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最小间隙 Xmin =Dmax -dmax =EI-es平均间隙 Xp=1/2〔Xmax +Xmin 〕3.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 Y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小过盈 Ymin =Dmax -d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平均过盈 Yp=1/2〔Ymin +Ymax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 X 或 Y 的配合。
此时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公式用以上 X , Y5.配合公差——允许 X 或 Y 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max -Xmin ∣过盈配合:Tf= ∣Ymin -Ymax ∣过渡配合:Tf= ∣Xmax -Ymax ∣结论:配合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假设要配合精度高,那么应降低零件的公差,即提高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
反之亦然。
三.基准制 ------ 公差与配合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基孔制 -------- 基孔制中的孔称为基准孔,用 H 表示,基准孔以下偏差为根本偏差,且数值为零。
公差考试知识点总结公差是指零件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的差距,是表示零件尺寸偏离公称尺寸的范围,是工程制图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工程制图中,公差的正确表示和处理对于保证零件制造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公差的知识是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从公差的概念、表示方法、公差的基本原则、公差的设计和公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介绍。
一、公差的概念公差是指零件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的差距。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材料、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零件的尺寸往往无法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要设置一定的公差范围,以满足不同零件的实际制造需求。
二、公差的表示方法1. 数字表示法:使用数字直接表示公差大小。
例如,5H7表示基孔直径为5,轴直径为7,公差为H。
2. 分数表示法:使用分数来表示公差大小。
例如,10±0.05表示公差为0.05mm。
3. 符号表示法:使用符号来表示公差。
例如,H7表示公差大于零的基轴孔公差。
三、公差的基本原则1. 公差的选择原则: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零件的使用和制造条件,合理选择公差,以保证产品功能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 公差的协调原则:在零件装配时,保证零件间的配合精度。
3. 公差的可控原则:制定出可实现、可控制、易维护的公差标准。
四、公差的设计1. 公差的原则:公差应根据零件的功能、用途和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并使零件在实际制造中易于加工和成品质量容易控制。
2. 公差的计算:公差的计算应准确、合理,应根据零件的使用情况、装配情况、加工精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 公差的控制: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公差,合理分配在各个零件上,并尽量选用适合的公差等级。
五、公差的影响1.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合理选择公差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不良品率。
2. 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公差的大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成本。
3. 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公差的合理控制能够保证产品满足使用要求,提高产品性能。
公差分析基本知识公差分析一、误差与公差二、尺寸链三、形位公差及公差原则一、误差与公差(一)误差与公差的基本概念1. 误差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相对于理想几何参数之差。
(1)零件的几何参数误差分为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及表面粗糙度。
尺寸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相对于理想尺寸之差,如直径误差、孔径误差、长度误差。
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表面形状相对于理想形状的差值,如孔、轴横截面的理想形状是正圆形,加工后实际形状为椭圆形等。
相对位置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表面、轴线或对称面之间的实际相互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的差值,如两个面之间的垂直度,阶梯轴的同轴度等。
表面粗糙度(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表面上留下的较小间距和微笑谷峰所形成的不平度。
2. 公差公差——指零件在设计时规定尺寸变动围,在加工时只要控制零件的误差在公差围,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因此,建立各种几何公差标准是实现对零件误差的控制和保证互换性的基础。
(二)误差与公差的关系由图1可知,零件误差是公差的子集,误差是相对于单个零件而言的;公差是设计人员规定的零件误差的变动围。
(三)公差术语及示例图2以图2为例:基本尺寸——零件设计中,根据性能和工艺要求,通过必要的计算和实验确定的尺寸,又称名义尺寸,图中销轴的直径基本尺寸为Φ20,长度基本尺寸为40。
实际尺寸——实际测量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两个极限值的是最大极限尺寸,小的是最小极限尺寸。
公差零件误差零件误差图1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到的代数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用代号(ES)(孔)和es(轴)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用代号(ES)(孔)和es(轴)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公差带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标准基本尺寸是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
--公差与配合根底知识一.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1.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的数值.Ф20±0.05中20为根本尺寸.3.实际尺寸;实际测量所得的尺寸4.极限尺寸;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尺寸偏差=某一尺寸-根本尺寸偏差包括:实际偏差=实际尺寸-根本尺寸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根本尺寸ES〔孔〕、es〔轴〕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根本尺寸EI〔孔〕、ei〔轴〕零线是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也叫零偏差线二、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1.配合——公差带之间的关系〔根本尺寸相同〕孔——轴 { 其差值为正是 X ;其差值为负是 Y}2.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含 X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最大间隙 Xmax =Dmax -dmin =ES-ei最小间隙 Xmin =Dmax -dmax =EI-es平均间隙 Xp=1/2〔Xmax +Xmin 〕3.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含 Ymin =0 〕的配合。
孔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最小过盈 Ymin =Dmax -dmin =ES-ei最大过盈 Ymax =Dmin -dmax =EI-es平均过盈 Yp=1/2〔Ymin +Ymax 〕4.过渡配合——可能具有 X 或 Y 的配合。
此时孔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公式用以上 X , Y5.配合公差——允许 X 或 Y 的变动量。
间隙配合:Tf= ∣Xmax -Xmin ∣过盈配合:Tf= ∣Ymin -Ymax ∣过渡配合:Tf= ∣Xmax -Ymax ∣结论:配合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假设要配合精度高,那么应降低零件的公差,即提高工件本身的加工精度。
反之亦然。
三.基准制 ------ 公差与配合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基孔制 -------- 基孔制中的孔称为基准孔,用 H 表示,基准孔以下偏差为根本偏差,且数值为零。
公差基础知识课题⼀互换性概念(Interchangeability Concept)⼀、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在汽车、飞机、船舶、仪表、⽇⽤⼯业中⽤到的⼤量零部件,都是由各不同的专业⼚家制造出来,⽽后汇集到装配⼚进⾏总装。
这些零部件在装配前不需挑选,装配时不需修配,装配后具有相同的使⽤性能。
我们把零件具有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例如:同⼀种型号、规格的⾃⾏车,⼏乎全部零件都可以互换。
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完全互换是指⼀批零、部件装配前不经选择,装配时也不需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即可满⾜预定的使⽤要求。
如螺栓、圆柱销等标准件的装配⼤都属此类情况。
当装配精度要求很⾼时,若采⽤完全互换将使零件的尺⼨公差很⼩,加⼯困难,成本很⾼,甚⾄⽆法加⼯。
为了便于加⼯,这时可将其制造公差适当放⼤,在完⼯后,再⽤量仪将零件按实际尺⼨分组,按组进⾏装配。
如此,既保证装配精度与使⽤要求,⼜降低成本。
此时,仅是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可互换,因此,叫不完全互换。
(如;机床的配件)⼆、加⼯误差和测量误差对互换性的影响1、加⼯误差(P rocessing Error)加⼯时,⼯件的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有些误差因素在加⼯之前就已经存在。
例如:加⼯原理误差、机床、夹具、⼑具的制造、安装、磨损误差。
加⼯过程中的切削热、振动、变形等误差。
即使在加⼯完以后也可能产⽣误差,主要是内应⼒所引起的⼯件变形及测量本⾝的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不仅来源于测量器具,还与测量条件、⼈员因素有关系。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甚⾄说,即在相同的加⼯条件下,⼀批完⼯⼯件的尺⼨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满⾜产品使⽤性能要求来看,也不要求⼀批相同规格的零件尺⼨完全相同,⽽是根据使⽤要求的⾼低,允许存在⼀定的误差。
加⼯误差可分为下列⼏种:1)尺⼨误差(Size Error)指⼀批⼯件的尺⼨变动,即加⼯后零件的实际尺⼨和理想尺⼨之差,如直径误差、孔距误差等。
公差分析一、误差与公差二、尺寸链三、形位公差及公差原则一、误差与公差(一)误差与公差的基本概念1. 误差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相对于理想几何参数之差。
(1)零件的几何参数误差分为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及表面粗糙度。
尺寸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尺寸相对于理想尺寸之差,如直径误差、孔径误差、长度误差。
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表面形状相对于理想形状的差值,如孔、轴横截面的理想形状是正圆形,加工后实际形状为椭圆形等。
相对位置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表面、轴线或对称面之间的实际相互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的差值,如两个面之间的垂直度,阶梯轴的同轴度等。
表面粗糙度(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指零件加工后的表面上留下的较小间距和微笑谷峰所形成的不平度。
2. 公差公差——指零件在设计时规定尺寸变动范围,在加工时只要控制零件的误差在公差范围内,就能保证零件的互换性。
因此,建立各种几何公差标准是实现对零件误差的控制和保证互换性的基础。
(二)误差与公差的关系由图1可知,零件误差是公差的子集,误差是相对于单个零件而言的;公差是设计人员规定的零件误差的变动范围。
(三)公差术语及示例图2以图2为例:基本尺寸——零件设计中,根据性能和工艺要求,通过必要的计算和实验确定的尺寸,又称名义尺寸,图中销轴的直径基本尺寸为Φ20,长度基本尺寸为40。
实际尺寸——实际测量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
两个极限值中大的是最大极限尺寸,小的是最小极限尺寸。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到的代数差。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用代号(ES )(孔)和es (轴)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基本尺寸,用代号(ES )(孔)和es (轴) 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尺寸公差=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公差 图1公差带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标准基本尺寸是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