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口与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310.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情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形、气候和水资源三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平原、河流等。
地形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山脉和高原地区的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土地资源有限,不利于人口的聚集。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地形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相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宜农业发展和人口聚集。
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平原就是典型的平原地区,人口众多。
其次,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业、工业和居住环境等方面。
例如,热带气候地区温暖潮湿,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也容易滋生疾病,不利于人口的聚集。
相反,温带气候地区四季分明,适宜农业和居住,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例如,欧洲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气候适宜,人口密集。
最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直接影响着人口的聚集和分散。
例如,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宜渔业和航运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
相反,内陆地区水资源匮乏,不利于农业和人口的聚集。
例如,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因素都会影响人口的聚集和分散。
人口的分布不仅与地理环境有关,还与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只有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实现可持续的人口发展。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
1. 人口分布那可是跟地理环境有好大关系呀!你看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就像那大平原一样,多适合居住和发展呀,所以人口往往就比较密集。
就好比东北平原,那可是有好多人生活在那里呢!
2. 气候对人口的影响可太重要了!温暖湿润的地方多吸引人呀,谁不喜欢舒适的环境呢?像南方的一些城市,气候宜人,不就吸引了大量的人前往吗?难道不是这样吗?
3. 水资源也是关键呀!没水咋生活呢?像那些靠近大江大河的地方,水充足得很,人口也会相对较多。
就像黄河流域,孕育了多少生命和文明呀!这不是很明显的例子嘛!
4. 地形也在左右人口分布呢!山区交通不便,发展就会受限,人也就相对少一些。
可是平原就不一样啦,交通方便,发展机会多,人口自然就多起来啦。
你想想那些大山里和城市的对比,不就清楚了嘛!
5. 经济发展和人口也相互影响呢!经济发达的地区,就像有魔力一样,能吸引好多人去闯荡。
比如那些沿海的大城市,发展机会多,人们都趋之若鹜,这不是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吗?
6. 环境的好坏对人口也有影响呀!污染严重的地方,人们可能就不太愿意待啦。
相反,环境优美的地方,谁不想去享受享受呢?那些生态好的小镇,不就挺让人向往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人口和地理环境真的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口分布和变化呢!。
高中地理新教材合格考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一、知识梳理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面积×100%2.人口分布特点答题模板:(1)人口分布是否均匀(2)分布的方位(疏密,多少);人口主要集中在……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特点: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至2017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人口稀疏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低地平原①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带。
②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④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
此外,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基本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6.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以胡焕庸线(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2)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原因:我国东部地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方便,科技水平高,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多,故人口稠密;而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环境可养育的人口少,人口分布稀疏。
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合理的。
大陆的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一、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等。
3.气候:我国气候类型丰富,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4.河流与湖泊:我国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湖泊也较多,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二、人口分布1.人口总量: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
(3)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4)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5)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
(6)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人口政策: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需求,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自然条件:气候、水资源、地形等因素影响人口分布。
2.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人口和资源的流动,影响人口分布。
4.历史因素: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开发等也对当前的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四、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适宜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人口聚集和发展。
2.人口分布的变化能促进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3.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
五、我国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的案例分析1.东部沿海地区: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集。
2.四川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湿润、资源丰富,人口较为密集。
3.西藏高原:地形高海拔、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广人稀,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分布。
大陆的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人口的聚集与分散。
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会对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并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
首先,地形地貌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山区地区,由于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例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土地贫瘠,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相反,在平原和沿海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例如,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因此,地形地貌对人口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例如,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缺乏水资源,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相反,在气候条件宜人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例如,温带地区由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因此,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水资源也是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例如,河流流域地区由于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相反,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例如,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因此,水资源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交通和通信条件也是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交通和通信条件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在交通和通信条件发达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例如,大城市由于交通和通信条件发达,经济繁荣,人口分布相对较多。
相反,在交通和通信条件落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例如,偏远山区由于交通和通信条件落后,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因此,交通和通信条件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5第一讲 人口与环境1.人口分布及特点(1)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区域分布:⎩⎨⎧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无人长期定居: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2.人口分布的规律(1)纬度分布:⎩⎨⎧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区⎩⎨⎧ 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海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 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口稀疏(3)地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多在高原和山地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 人口稠密的大城市(4)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2)地形:地形条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3)水资源:稳定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
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沿岸地区往往人口较为稠密。
在干旱地区,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
(4)土壤: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
例如,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往往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5)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影响到人口分布。
4.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1知识要点: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难点解析: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发达国家:现代型 (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过渡型 (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全世界:过渡型 (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例题分析: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 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 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 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解析: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日本是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一定高于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逐年减少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程度应该高于发展中国家。
选择B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与环境知识2知识要点: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移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难点解析二:生育率(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人数的比)和出生率(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的比)的关系生育率高,出生率也高,生育率是衡量出生率的一个基础(生育率和出生率呈正相关)①生育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起主要影响作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②死亡率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都有很大制约作用难点解析三:其中,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是人类对环境先起破坏作用,环境再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具体表现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①过度索取资源,造成资源、环境压力(人口增多,资源需求加大,利用程度扩展)②过度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包括生产排污和生活排污)例题分析:判断对错①人口数量增长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答: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素质,因此人口数量只是原因之一②死亡率高的地方,生育率往往也高答:正确,死亡率高,往往说明生产力水平、文明程度都较低,在此情况下,生育率会偏高。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中考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产业空
间分布的关系
中考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城市、产业空间分布的关系
1.人口: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
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城市分布: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3.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等优质土壤。
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4.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并从不同层面加以分析。
首先,地形对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有着显著的影响。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如平原、山地、高原等。
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
例如,黄河、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而在山地和高原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多变,资源相对较少,不利于农业发展,因此人口密度较低。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人口分布就相对稀疏。
其次,气候对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在气候宜人的地区,人口往往较为集中。
例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适宜,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
相反,在极地或沙漠地区,气候恶劣,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很低。
例如,南极洲和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口几乎为零。
此外,水资源是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的必需资源。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农业发展和人口聚居往往较为集中。
例如,亚马逊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南美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而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人口较少。
例如,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人口聚居主要集中在河流附近的绿洲地带。
除了以上因素,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由原居住地移动到另一地区的过程。
地理环境中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不均衡分布,往往会引发人口迁移的需求。
例如,在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机会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这种人口流动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城市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地理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人口分布与迁移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低洼地区可能面临被淹没的风险,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区以避免灾难。
地理环境与地球人口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
地球人口则是指地球上居住的人口总数。
地理环境与地球人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的分布、数量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分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地形对人口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
平原、河谷等地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因此往往成为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沙漠等地形地势崎岖,气候恶劣,不利于农业发展,因此人口稀少。
其次,气候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农业生产,人口相对较多;而气候寒冷干燥的地区农业条件差,人口相对较少。
再次,水文条件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有利于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
二、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数量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分布和生存条件方面。
资源分布不均衡会导致地球上某些地区资源匮乏,人口难以维持,而某些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相对较多。
例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这导致中东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多。
此外,地球上一些地区的生存条件相对较差,例如沙漠、高山等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而一些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三、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地球人口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决定了人口的食物供应。
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条件和产量水平。
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农业发达的地区往往有较高的人口密度。
其次,地理环境对工业和城市化的影响也会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优越的地区,如近海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能吸引大量的工业和城市发展,从而带动人口增长。
最后,地理环境对人口迁徙和流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会选择向资源丰富、生存条件优越的地区迁徙,从而改变了地球人口的分布格局。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人口城市与环境考点归纳一.人口的增长与问题1.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1>自人类出现的最初二、三百万年间,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2>18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3>二战以后,人口迅猛增长,出现了"人口爆炸"。
<4>70年代以来,由于许多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①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美的国家为代表,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等使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②欧洲,北美洲等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人口增长缓慢,有些国家的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3.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历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既使很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会有很大的人口数量的增加。
1997年我国人口约有12.6亿人。
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2%左右;自70年代以来,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每年净增加人口仍有1400万人之多。
4.人口增加引起的社会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发展要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大量浪费,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平衡,<1>从大洲看:亚洲人口最多,占一半以上,亚洲连同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么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
<2>从地区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西欧和美国东北部队;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是北美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来和巴基斯坦。
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别大,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