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5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诗歌常见类型及情感
诗歌常见类型包括:
田园山水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表现情感包括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咏物诗及其常见意象:意象包括松柏、竹、梅、菊、兰、蝉、蜂等,表现情感包括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咏史怀古诗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古迹、古人、六朝、水、草、月、烟,表现情感包括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边塞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表现情感包括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行旅诗及其意象:意象包括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思乡怀远诗: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赠友送别诗: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思妇闺情诗: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羁旅行役诗: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伤春惜别诗:抒发韶华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游仙悼亡诗: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诗歌的情感类型非常丰富,以上只是部分例子,具体诗歌的情感类型还需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判断。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
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
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一)思乡怀人诗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③风格——雄壮豪迈。
一、山水田园诗: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手法:借景抒情、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情感:①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②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二、边塞军旅诗: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
●意象:①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②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③地名和名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
●手法:对比衬托●情感: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③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④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⑤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诗人:杨炯、王昌龄、岑参、姚合、陈陶三、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
●意象: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
●手法: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情感: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
●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诗人:杜牧、李白四、托物言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鉴赏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方法《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其中的“志”主要就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古典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丰富、深刻、复杂而又多变的。
那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呢?一、类型辨析法分清诗歌的类型,根据不同诗歌类型的特点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古典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丰富的,可按其题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山水田园诗。
主要通过描写景物,展现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或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生活场面等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惬意之情。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二)咏物诗。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
代表作品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梅花》。
(三)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感慨兴衰,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
代表作品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
(四)送别诗。
古代频繁的政治、军事斗争,落后的科技、交通等造成了许多无奈悲伤、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古代诗家的重要题材。
诗人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对友情的怀念,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
一般感情色彩较为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诗句。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五)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大多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手法。
二、知人论诗法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懂得知人论世,善于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倾向和状态等综合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古诗词题材情感总结高考古诗词鉴赏总结题材分类:一、赠友送别诗情感: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
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
意象:阳关、长亭、XXX、南浦、柳岸、流水等。
二、思乡怀人诗情感: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见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意象: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三、羁旅行役诗情感: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
意象: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四、忧国伤时诗情绪:类诗抨击统治者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腐蚀糊口,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
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
常见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意象: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五、边塞征战诗情感:这类诗或抒发XXX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
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宏放。
这类诗描写了战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害,表达了否决战役、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
常见手法:借事抒怀、借景抒怀、消息结合、设想、用典、修辞等。
意象:XXX、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XXX、瀚海、楼兰、单于等。
六、写景咏物诗情感: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七、咏史怀古诗情绪: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
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
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一)思乡怀人诗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③风格——雄壮豪迈。
④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⑤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示例: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明确: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
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咏史怀古诗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
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
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③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④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示例: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
(四)即事感怀诗①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用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
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②赏析“事”与“怀”的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③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
示例: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
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
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
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五)山水田园诗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⑴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⑵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黑暗社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⑶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2.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示例:望江南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①,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1.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明确:下阕表现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六)别离贬谪诗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⑴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①悲: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再见无期。
②喜: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豁达胸襟,不以分离,相隔遥远为苦。
⑵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①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②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③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示例:《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明确:离愁。
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七)爱情闺怨诗1.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示例: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女子在漠漠春寒中走上自己的小阁楼,无边的晓阴浓厚似秋天。
走进房间,看见“淡烟流水”图也很幽深。
梦象自由自在漂浮的花絮,愁就像无边的丝丝细雨。
夜已经很深了,月亮挂在窗帘上,她还没有睡觉。
(八)咏物抒怀诗1.注意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2、鉴赏要点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③常见感情:(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陆游诗)(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陶渊明诗)④常见意象:如松、竹、梅、荷、芳草、骏马等。
⑤常见手法:托物言志,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示例: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这道题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构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堪比旭日,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但有时宦途不顺,因为恃才傲物,不愿屈服,只好归去。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三、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A.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时还可说“ 山水田园诗”。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