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一、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②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
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堂成杜甫①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注释】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
此诗便是那时所作。
②桤林:桤木林。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二)边塞诗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四)离别诗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3.坦陈心志的告白。
4.情深意长的勉励。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漫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送别之情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地疾苦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边塞思乡之情4.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感伤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寻找一把钥匙——准确解读诗歌情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重点难点: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相关链接:1、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2、写诗的目的:抒情、言志、说理。
情:喜怒哀乐,忧思惊惧。
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
理:人生哲理、生活哲思,历史规律。
3、关键词:能直接呈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能说明作者抒情原因的词语等。
4、意象: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5、文化常识:古典诗词是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写出来的,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名称和典章制度、节日习俗等。
问题探究:在预习过程中,熟读下列每首诗歌,说说你认为解读该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特别把握哪些要素(以第1题为例),并具体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
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
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6.感时咏怀
通过写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
7.哲理感悟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8.爱情闺怨
以爱情、悼亡(抒发对过逝妻子或丈夫的怀念之情)、闺怨(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男女间离别相思之情)为主题的诗歌。
三、技法点拨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歌题目,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三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答题模版:
这首诗写了内容,抒发了情感。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止一种,答题时需要多角度考虑,分点作答。
)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题材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2.“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3.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4.从内容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5.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四、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登楼感怀【注】
【明】于谦
晚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此诗约作于诗人任巡抚于山西、河南期间。
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
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