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化学与材料研制》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977.93 KB
- 文档页数:23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重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
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
(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
一、运用广泛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各种玻璃二、来自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2.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
三、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玻璃钢。
四、随堂检测题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作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
①金属材料;②无机非金属材料;③合成材料。
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6.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B.特殊钢板耐高温C.纳米碳板熔点高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7.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A.玻璃光导纤维B.光导纤维混凝土C.羟基磷酸钙聚乙烯D.碳化硅硫化橡胶8.材料一般可分为、、、。
第十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一、简介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属材料科学知识的教学。
在了解了化学与能源的关系之后,本节课旨在使学生理解到通过化学方法能够使价格低廉的、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质地优良、用途大的物质,有意识混合能够改善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使用范围,使学生再次体验化学的神奇,领略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站在社会的大背景中去理解化学,体验化学与技术及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怀有极大的好奇心,生活中常积累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判断水平。
再者中学生年龄在14-18岁之间,正处于体力、智力迅速成长阶段,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思维敏捷,信息源广,易于接受新事物,渴望体现自我。
此时正是培养其注重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好时机。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玻璃、塑料、纤维等能加以区分,并能说出玻璃、塑料的性能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即使学生对普通玻璃司空见惯,对塑料制品也早也熟视无睹,但玻璃、塑料究竟是用什么原料,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制成的,化学在它们的开发与研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数学生却不一定思考过这些方面的问题。
而且,绝绝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或参观过玻璃、塑料的工艺流程及生产车间,所以他们很难将玻璃与指间流过的沙子,将塑料用于又黑又黏的石油联系在一起,也不可能知道塑料和玻璃钢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化学材料仅仅有些肤浅的理解和了解,根本不清楚化学在材料的开发与研制中扮演的角色。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知识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和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和应用。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能够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3)了解常见塑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3.理解开发环境友好的新材料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了解常见的材料。
【难点】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情景导入】材料的发明与利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类对材料的制造和利用与化学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化学与材料研制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探究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玻璃(视频)1.玻璃的生产原料: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纯碱Na2CO3。
2.主要化学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其他硅酸盐材料:陶瓷、水泥。
【过渡】理解了玻璃这种非金属材料,那么常用到的玻璃钢是一种什么样的材料呢?(视频)探究二: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玻璃钢玻璃钢: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制成的,既有玻璃般的透明或半透明性,又具有钢铁般的高强度。
复合材料:是由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方式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
【过渡】再理解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探究三:有机合成材料(视频)1.塑料的独特性能塑料具有质轻、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电绝缘性好、耐摩擦等优点。
2.白色污染和防治塑料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使用后很难自然分解,对环境也带来严重危害——“白色污染”。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材料大致有四大类,它们是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你还能分别举出两个例子吗?板书设计课堂训练1.下列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一组是( A )①家用保鲜袋②不锈钢③淀粉④尼龙布⑤汽车轮胎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2.玻璃钢是一种( D )A.硅酸盐材料B.塑料C.合金D.复合材料3.下列仪器或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C )A.烧杯B.试管夹C.乳胶管D.蒸发皿4.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是( C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使用能消除甲醛的空调C.使用一次性餐具D.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5.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台湾魔术师刘谦的表演震撼了国人,他表演过程使用的道具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D )A.玻璃杯B.金戒指C.硬币D.橡皮筋。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初四化学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以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来自石油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为题介绍了化学科学在材料研制中的巨大贡献,特别是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升学习兴趣。
另外用图片展示了我国航天器上应用的新材料等内容,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普通玻璃司空见惯,对塑料制品也早已熟视无睹,但玻璃、塑料究竟是用什么原料、通过什么方法制成的,化学在他们的开发与研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数学生却不一定思考过这些方面的问题。
即使在开始学习化学时,我们能够考新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因为绝绝大部分学生并未接触或参观过玻璃、塑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所以他们很难讲玻璃与沙子、塑料与石油联系在一起,也不可能知道塑料和玻璃钢之间的关系。
所以,本届教学应定位于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作用,体会通过化学方法能够使价格低廉、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通过有意混合能够改善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在实现物质转化、改良物质性能进而服务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并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形成过程。
3、知道玻璃钢的生产原理,了解其中所含有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玻璃的生产,体会通过化学方法能够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2、通过对玻璃钢制造原理的分析,知道使用混合的方法能够改变物质的性能,扩展物质的应用范围,增强对复合材料的开发与研制的重要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信念。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化学与生活: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食、交通、医疗等。
2. 化学与工业:学习化学在石油、钢铁、纺织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3. 化学与农业:掌握化学在农药、化肥、粮食等农业方面的作用。
4. 化学与能源:了解化学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
5. 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化学在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在生活、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分别讲解化学在生活、工业、农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2. 课件:生动的化学应用实例图片、视频等。
3. 案例材料: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化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实例。
《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化学与材料研制”这个节内容是鲁教课标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第二节的课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已经学习了金属材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下了铺垫。
本节内容是对材料的相对具体细化的介绍,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准确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使学生进一点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理解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动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本节课的主题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的拓展型课程。
(二)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包含三大内容:以玻璃为代表的非金属材料,以塑料为代表的有机合成材料,以玻璃钢为代表的复合材料。
二、教学对象分析经过初三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掌握了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了自己的化学思想与化学思维,加之在鲁教版化学第九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金属材料,对材料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也基本掌握了如何去理解一种新材料的方法。
本节内容都很具象,与学生生活更接近,因而从教学情感上更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加之材料世界的丰富多彩,因而也更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
联系平时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通过调查、实验、辩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各种材料,体验材料的开发利用对人类与社会有利的一面和对环境不利的一面,真正地关心材料研制与环境。
2、本课题的学习以教材引领为主,课堂适当拓展知识面,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利用课余时间丰富拓展知识面。
3、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有机结合。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及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增强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的信念。
6.2化学与材料研制【学习目标】1、知道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开发应用与化学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2、认识硅酸盐材料(玻璃)、合成材料(塑料)、复合材料(玻璃钢)的生产与应用||。
3、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增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重点】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3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自学讲解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细玻璃管、酒精喷灯、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试管、试管夹||。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几幅图片||,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来自哪里?[讲解]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制造这些用具的材料都是通过一定化学变化产生的||。
所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与材料的研制密切相关||。
化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板书课题]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揭示目标]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讲解]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材料很多||,除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有思考并回答问题||,小组交流明确学习目标||。
对课前搜集的材料讨论分类||。
记忆: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从日常用品的制作材料入手||,增强学生对化学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的认识||,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介绍材料发展的历程感受化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活动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演示实验]取一根玻璃管||,置于燃着的酒精喷灯上||,把玻璃管拉成两支尖嘴管||。
[提问] 大家看到了什么?[过渡]实验室里的胶头滴管就是这样制出来的||。
【教学方案】《化学与材料研制》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玻璃。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通过对玻璃钢的成分、性能的学习认识复合材料,知道混合的方法可改变物质的性能和应用,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4.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技术及社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化学使社会更美好”的概念。
5.培养学生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问题,形成科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
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普遍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常见的新型玻璃。
(2)了解塑料的特征,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认识复合材料的特征及优良性能,知道常见的复合材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白色污染”的介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材料发展史,了解玻璃、塑料、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难点】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聚乙烯塑料与聚氯乙烯塑料的鉴别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99~10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涉及的化石灰石和纯碱、)2SiO 主要成分是(石英砂材料。
生产玻璃的原料通常是硅酸盐.普通玻璃是一种1。
↑2CO +3SiO 2Na =====高温2SiO +3CO 2Na 、↑2CO +3CaSiO =====高温2SiO +3CaCO 学方程式为:;将多层玻璃和胶片叠合在一钢化玻璃.将普通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可制成强度高、耐高温的2;将玻璃在高温熔融状态防弹玻璃起,可制成。
玻璃纤维下抽成丝,可制成绝缘性和耐热性好、抗腐蚀性强的等。
水泥、陶瓷.其他常见非金属材料:3【合作探究】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玻璃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玻璃是混合物。
【跟进训练】1.下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D )A .塑料B .青铜C .玻璃钢D .陶瓷2.生活中的下列物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 )A.玻璃水杯B.塑料刻度尺D.自行车轮胎C.不锈钢餐具知识点二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0~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羊毛、、.常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有1天然橡胶棉花、等,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