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中心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16卷第2期中国公路学报V01.16NO.22003年4月ChinaJournalofHighwayandTransportApr.Z003文章螭号1001-7372l2003)02—0115-05考虑路线安排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孙会君,高自友(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摘要:在充分考虑物流规划部门与客户双方利益及选址地点对路线安排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双层规矍n模型描述了物流配遥中。
的选址问题,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最后通过一算例采验证模型及其算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物流;选址模型;双层规划;路线{启发式算法中图分类号:U492.3文献标识码:ABi—levelprogrammingmodelandsolutionalgorithmforthelocationoflogisticsdistributioncentersbasedontheroutingproblemSUNHuijun,GAOZi—you(SchoolofTrafficandTransportation,Northern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Thebenefitofcustomersandlogisticsplanningdepartmentandthelocationeffectontheroutingarebothconsidered,andabi—levelprogrammingmodelispresentedinordertoseektheoptimallocationforlogisticsdistributioncenters.Atthesametime,aheuristicalgorithmforthemodelisproposed.Finally,theapplicationofthemodelanditsalgorithmareillustratedwithflpracticalexample.Keywards:logistics;locationmodel;bi—levelprogramming;routing;heuristicalgorithmO引言丁库存费用。
双层规划决策下的物流园区选址———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徐 静(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4)[摘 要]通过实际选址过程中,具体的选址方案产生过程,与双层规划方法有机结合,分为先下层、后上层分析的决策方法。
将影响因素分开,在下层规划中用熵值法与重心法相结合,在上层规划中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成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
从而分两阶段得到最佳的物流园区选址方案,能很好地解决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
[关键词]双层规划决策;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27 109 如今在物流园区项目越来越大,涉及做决策的管理者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部分决策者们不处于同一层级,所以在较大问题的决策上很难一次就被确定。
在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对下层部门有一定的控制权,基层部门从属于高级管理层,其管理职责范围也较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战略层面的大型问题上,基本是一个多层次的决策系统,每一层级都有各自的目标函数,同时高层决策直接对下层决策产生影响,具有权威性。
因此,双层规划决策在选址的实际应用方面更为贴近具体决策过程。
首先上级在宏观层面上决定在某个地区进行选址,通常是根据当地的城市规划,有几个具体的地址进行比较选择。
接着,在下层规划时,在备选地址中进行筛选的过程中,首先选取经济指标和物流指标,因为这两个方面是基层部门首先在做选址可能性分析上面优先考虑的指标。
之后,高层管理者对基层部门得到的结果进行上层规划,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管理者经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部分主观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下层规划筛选得到的方案进行比选,最终进行选址决定。
综上所述,双层规划决策方法是对于物流园区选址时很好的方法,我们从下层规划开始后再回到上层规划得到最终选址结论。
首先收集数据,根据本文算例,我们根据项目情况,收集土地价格、建设成本、不可预见费用+管理费用、区域经济水平(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运输费用、单位配送费用、货运量(件)这10个指标2005—2014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以此来通过双层规划的方法对选址进行分析。
基于环境角度物流中心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研究作者:孙惠王爱云李涛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12期摘要: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上层、企业为下层的双层规划模型,对政府如何制定环境政策、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如何确定既保护环境,又能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选址方案进行了讨论。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所建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环境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076-021 双层规划模型的数学描述双层规划就是上层给下层一定的信息,下层在这些信息下,按自己的利益或者偏好做出反应,上层再根据这些反应,做出符合全局利益的决策。
上层给出的信息是以一种可能的决策形式给出的,下层的反应实际上是对上层决策的最好对策,它显然与上层给出的信息有关,为了使整个系统获得最好的利益,上层必须综合下层的反应,调整自己的决策。
双层规划的特点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全局,达到整体最优。
一般来说,双层规划模型可用如下的数学关系进行描述:上层规划模型记为(U)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其中x为上层规划的决策变量,y=y(x)是下层规划的反应函数,F是上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函数,关系式(2)是对变量的约束条件。
下层规划模型为目标函数:(3)约束条件:G(X,Y)ζ0(4)其中y为下层规划的决策变量,f是下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函数,关系式(4)是对变量y的约束条件。
由以上描述可知道双层规划模型由上层规划模型(u)和下层规划模型(l)组成。
在上层规划模型中,上层决策者通过设置x的值影响下层决策者,因此限制了下层决策者的可行约束集,而下层决策者的行为反过来又会通过y的值影响上层的决策。
双层规划方法与传统的单层规划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具体表现在:(1)可以同时分析决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相互矛盾的目标;(2)双层规划多价值准则的决策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况;(3)可以明确表示上级决策部门和公众的相互作用。
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
张贝;高自友;张好智
【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年(卷),期】2005(005)005
【摘要】建设现代物流系统要求有关决策部门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规划是从系统规划者的角度出发使选址总费用最小,而下层规划为考虑各物流中心相互影响条件下的空间价格平衡的变分不等式模式,与此同时还考虑了污染附加费的征收标准,使其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最后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并用一个算例说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物流选址优化模型和算法的应用情况.【总页数】7页(P63-69)
【作者】张贝;高自友;张好智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12
【相关文献】
1.农作物秸杆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遗传算法研究 [J], 王忠伟;卢立新
2.物流中心选址与规模的层次优化模型 [J], 王建忠;杜纲
3.不确定环境下物流中心选址鲁棒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J], 王保华;何世伟
4.冷链物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研究 [J], 苑敬云;王玉红;闫永平
5.多目标应急物流中心选址的鲁棒优化模型 [J], 赖志柱;王铮;戈冬梅;陈玉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一)定量分析法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运输规划法、双层规划法、鲍莫尔-沃尔夫法、Cluster法、CFLP法、混合0-1整数规划法、遗传算法等。
定量方法选址的优点是可以求出比较准确可信的解。
重心法是研究单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将物流系统中的资源点和需求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流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分别看成是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作为物流网点的最佳设置点。
(二)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和选址原则,依靠专家或管理人员丰富的经验、知识及其综合分析能力,确定配送中心的具体选址。
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
定性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历史经验,简单易行。
其缺点是容易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并且当可选地点较多时,不易做出理想的决策,导致决策的可靠性不高。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一)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物流效率和配送成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宗物资的配送。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接近交通运输枢纽,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结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应尽可能靠近交通要道,如高速公路、铁路货运站、港口、空港等。
(二)用地条件配送中心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地必须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
地价如何?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还是重新征地?是否符合政府规划要求等等,在建设配送中心时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三)货物分布和数量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对象,如货物来源和去向的分布情况、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预测和发展等。
配送中心应该尽可能地与生产地和配送区域形成短距离优化。
货物数量是随配送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
货物增长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从而减少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四)经营环境配送中心所在地区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也是配送中心选址考虑因素之一。
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
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综述 (2)1 引言 (2)2 定性方法 (2)3 定量方法 (3)3.1 重心法模型 (3)3.1.1 模型描述 (3)3.1.2 模型研究现状 (3)3.2 P-中值模型 (4)3.3 最短路径法 (5)3.4 混合整数规划法 (5)3.4.1 模型描述 (5)3.4.2 模型研究现状 (6)3.5 双层规划法 (7)3.5.1 模型描述 (7)3.5.2 模型研究现状 (7)3.6 多目标规划法 (8)3.6.1 模型描述 (8)3.6.2 模型研究现状 (9)4 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 (10)4.1 层次分析法 (10)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11)4.3 BP神经网络法 (12)5 结论 (14)5.1 本文模型存在的问题 (14)5.2 本文主要结论 (14)参考文献: (15)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综述摘要:物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流中心的选址决定了整个物流系统的模式、结构和运作效率。
目前使用较多的选址方法有专家评分法,重心法、P-中值法、最短路径法、混合整数规划法、双层规划法、多目标规划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法等。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模型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综述Logistics Center Location Model Summary Abstract:Logistics center is very important to a logistics system, the location of logistics center determines the pattern,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logistics system. The methods used broad are:experts score method,gravity method, p-median arithmetic, minimum route arithmetic,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odel,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se methods in details.Key words: Logistics Center; Location Model; Summary.1 引言所谓物流中心,是指物流系统中货物运往最终消费者过程中临时经停的地方,如制造商、供应商、仓库、配送中心、零售商等。
1 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物流网络建设与现有城市布局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城市物流针对特定城市为主要服务对象,着力解决的是一个城市内的物流的优化。
建立一个发达的城市物流系统已经成为加速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发展现代化城市物流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个合理的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可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此引诱下,各大城市的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物流中心用地大、建设费用高、投资资金回收慢,并且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会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巨大的冲击。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城市物流中心选址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城市物流网络中,城市物流中心连接着供方和需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由集货、配货和送货三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流通型结点,是利用订货、储存、包装、加工、配送、运输、结算和信息处理等来满足用户需求,是从供应到消费过程中实现调节跟踪服务的主体机构,由此可见物流中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人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物流中心如何合理选址。
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要从整个物流系统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对物流网络的影响,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同时需承担很大的不确定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物流中心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可能不复存在,或者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了控制物流成本和投资的风险,需要对物流中心的选址进行合理规划,这就离不开合理的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对物流中心选址方法进行研究,从现实意义上讲,不仅有利上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有利于物流中心选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后续物流中心选址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王红双;张欣蕾;赵娜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配送是物流的核心问题,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直影响物流成本的控制.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应用遗传算法求解,将配送中心选址涉及到的选址规划者和客户两个具有明显不同目标的决策者联系起来,还考虑到配送中心建成后遇到的竞争问题,从而使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更具有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王红双;张欣蕾;赵娜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管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管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双层规划模型下的路径安排问题研究
2.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第三方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3.基于集合覆盖模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以新疆昌吉市社区菜市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分析为例
4.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5.基于Lingo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层规划一、双层规划的定义及背景双层规划(,简称)是一种具有二层递阶结构的系统优化问题,上层问题和下层问题都有各自的决策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双层系统优化研究的是具有两个层次系统的规划与管理问题。
上层决策者只是通过自己的决策去指导下层决策者,并不直接干涉下层的决策;而下层决策者只需要把上层的决策作为参数,他可以在自己的可能范围内自由决策。
这种决策机制使得上层决策者在选择策略以优化自己的目标达成时,必须考虑到下层决策者可能采取的策略对自己的不利影响。
首先提出层次规划模型的是,上世纪50年代,为了更好的描述现实中的经济模式,在他的专著中首次提出了层次规划这种概念,虽然多层规划与之有共同点,但各层决策者依次做出决策,并且各自的策略集也不必再是分离的。
20世纪60年代,和提出了大规模线性规划的分解算法,承认有一个核心决策者,它的目标高于一切,但与多层规划有很大区别,多层规划承认有最高决策者,大不是绝对的,他允许下层决策者有各自不同的利益。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目标规划通常寻求的是一个决策者的互相矛盾的多个目标额折衷解,而多层规划强调下层决策对上层目标的影响,并且多层规划问题通常不能逐层独立求解。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才逐渐形成多层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多层规划()一词是和在奶制品工业模型和墨西哥农业模型的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对多目标规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有效方法,如分层优化技术,这种技术也可以用来求解层次问题,但这种技术建立在下层的决策不影响上层的目标基础上,而多层规划正是强调下层决策对上层目标的影响。
因此多层规划同城不同于多目标规划。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多层规划的理论、方法及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规划论中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而在多多层规划的研究中,双层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双层规划是多层规划中的一个特例,同时多层规划可以看作是一系列的双层规划的复合。
基于聚类方法的物流中心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以上介绍的这些选址模型都假定从设施点或物流中心到需求点(客户点)的配送是放射线状的,即从设施点出发的运输车辆每次访问一个客户后,就返回到该设施(见图1)。
这样配送过程中的运输费用就表示成了这种直接返回的距离的函数。
实际上,有些不满载的配送任务从物流中心到客户都是采用巡回线路的,即若干个需求量较小的客户在一条配送线路上(见图2)(Hokey,1998;Klose,1996;Srivastava,1993;Bramel和Simchi-Levi,1995;Hansen et al.,1994)。
因此,传统的运输费用表示忽视了对车辆巡回线路的考虑,有可能造成对分销成本估计的不准确。
随着物质需求的多样性及贸易呈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希望协调好物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即采用集成物流管理系统的概念。
此概念认为在设施相对于客户的位置、货物的配送、运输货物车辆路线的安排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Hokey,1998)。
因此,对于某一物流中心服务于各个客户的费用不再是独立的,而是车辆路线安排的结果。
图1放射线路图2 巡回线路表示建立的物流中心;表示运输路线;表示没建的物流中心在国内,还未见到这方面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而国外学者如Hokey(1998)和Klose (1996)等在有关文献中对这类设施选址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将设施选址和运输路线安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的,模型的目标:找出最优的供应点的位置,同时还要使供应点到各个需求点的运输成本最小。
这些模型在得出了最优配送路线的同时,也合理计算了每个客户的运输费用。
模型求解方式:求解这类问题一般采用启发式算法,通常的求解模式:①先选址后安排线路;②先安排线路后选址;③基于聚类的算法等。
但多数这类问题也是在单层规划的基础上解决,不能同时考虑规划人员和客户的利益。
为克服现有此类模型的不足,我们在此也用双层规划来描述这类问题。
1 基于聚类方法的物流中心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U5)的描述:决策部门在允许的固定投资范围内确定最佳的物流中心的地点用最小成本吸引最大的需求量。
考虑服务惩罚的配送中心选址的双层规划模型庆艳华;左小德【摘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在配送中心选址决策过程中,处于物流企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有机联系,深入的分析了两者所追求的目标、面临的约束以及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层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下层以无法及时响应所带来的服务惩罚最小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
根据模型的特点,利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在不同配送中心方案数目下,上下层模型的最优解,并最终确定双层规划的解。
以某电网公司的电力物资配送网络的实际数据和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为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and carries out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s,constraint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levels.On the basis of above analysis,the paper builds a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The objective of the upper model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cost (including re-construction costs and distribution costs),and the objective of the lower model is to minimize the service punish-ment cost caused by the failed service response.According to the model’s characteristics,the above issue is equiva-lently to solve the optimal solutions for the upper and lower under the different numbers of distribution centers,and ultimately determines the solution of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Due to the fact that bi-level programming problem is a NP hard problem,the paper uses the immune genetic algorithm to solve this problem.Finally,the practic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model and the algorithm are verified by an example of a power grid company with actual data.【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56-62)【关键词】服务惩罚;双层规划;免疫遗传算法【作者】庆艳华;左小德【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2.14配送中心是物流网络的节点,它的设立是整个物流网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
1 绪论1.1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物流网络建设与现有城市布局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城市物流针对特定城市为主要服务对象,着力解决的是一个城市内的物流的优化。
建立一个发达的城市物流系统已经成为加速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发展现代化城市物流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然选择。
一个合理的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可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在此引诱下,各大城市的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物流中心用地大、建设费用高、投资资金回收慢,并且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会对城市交通系统产生巨大的冲击。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城市物流中心选址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城市物流网络中,城市物流中心连接着供方和需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由集货、配货和送货三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的流通型结点,是利用订货、储存、包装、加工、配送、运输、结算和信息处理等来满足用户需求,是从供应到消费过程中实现调节跟踪服务的主体机构,由此可见物流中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同时,人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物流中心如何合理选址。
城市物流中心的选址要从整个物流系统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对物流网络的影响,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同时需承担很大的不确定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物流中心所具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可能不复存在,或者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了控制物流成本和投资的风险,需要对物流中心的选址进行合理规划,这就离不开合理的物流中心选址方法。
对物流中心选址方法进行研究,从现实意义上讲,不仅有利上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有利于物流中心选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后续物流中心选址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城市物流设施选址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出现很多的模型和算法,甚至已经开发出软件,但是对物流中心的选址研究还仅仅局限在某个或某种物流中心上,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论述,可以说,尚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Aikens教授在文章《Facility location models for distribution planning》[1]给出了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9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目标函数一般是使总的选址费用(包括固定投资费用和运输费用)最小,不同的规划形式主要取决于费用函数的形式。
日本著名教授Taniguchi在文章《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s》[2]中采用双层规划求解高速公路交叉口附近运输网络中公共物流转运站点的选址,上层规划目标是根据运输车辆数量使总选址费用最小;下层规划考虑路网状况,遵循用户平衡条件对车辆进行平衡配流。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不仅建立起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模型,而且使用的求解方法也越来越多,例如线性规划[3]、贪婪法[4]、遗传算法[5]。
在国内,城市物流研究起步较晚,在物流中心选址研究方面,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在实际操作中选址决策也主要依靠专家的”头脑风暴”或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使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计算贴近度进行决策。
也就是说,国内对该问题的定量分析还有所欠缺,需要进行进一步比较深入的研究。
配送中心选址方案的确定受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而各影响因素不能都以定量的形式体现。
2002年陆华、杨家其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发表文章《模糊排序及启发式算法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6],其基本思路是:首先用一种启发式算法对各物流中心选址方案的费用进行比选,淘汰一批在费用上不可接受的方案.其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它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对整个物流中心选址的评价体系并对其划分层次,应用模糊理论得到各方案对应于某项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向量。
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权重,即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底层评价指标的相对高层次、乃至最高层次的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或相对优劣次序进行排序.应用模糊贴近度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得到最优方案。
杨波等人[7]认为,城市需求量应为随机的,并建立城市商品需求量服从指数分布或者帕累托分布时的数学模型。
除此之外,付鹏程,刘金华等在交通科技上发表文章《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应用》[8]阐述了3种物流中心的选址方法,即分别使用重心法、整数规划法及权重评分法对储运企业、百货商店或超市、货代公司选址决策进行了研究。
2 城市物流中心选址2.1 城市物流系统概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特殊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的中心和骨干,随着大城市的中心功能不断完善、辐射能力逐渐加强,对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物流压力越来越大,城市交通与经济发展、物流网络建设与现有城市布局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物流己成为很多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魏修建、严建援教授[9]认为城市物流是在一定的城市规划约束下,为实现城市商品流通最优化的目的,与其运营与监管等有关的物流活动体系。
日本京都大学Taniguchi[10]把城市物流定义为:市场经济机制中,在充分考虑交通环境、交通拥挤和能源消耗的条件下在城市范围内对私人企业的物流和运输活动进行的整体优化过程,流和交通行为的过程。
从以上的定义知道城市物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流。
按照物流的范围、范畴不同,物流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其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微观物流是物流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其带有综观和广泛性。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物流活动。
而城市物流介于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之间,可以被看作是众多企业的微观物流向城市之间的宏观物流的一种过渡。
与我们平常提到的物流相比,城市物流多了一个边界,需要在物流涉及到诸多方面加上地域的限制和城市的属性。
事实上,城市物流己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功能得以发挥的有力支柱,是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城市物流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它涉及到城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信息传递以及制造业、加工业、流通业、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等物流的核心和外围的方方面面。
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不但要直接规划物流设施及物流项目,而且需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来规划整个市区,城市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等也是以物流为依托的。
城市的规模越大,物流运作就越复杂,其消耗的总成本也就越高。
随着我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建立一个高效的城市物流体系己成为加速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效率的发挥,也影响着制造业、流通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城市居民生活的水平。
[11]2.2 物流中心概述2.2.1 物流中心基本概念物流中心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物流中心包括港湾、货运站、运输仓库、公共流通商品集散中心、企业自己拥有的物流设施等等,其所覆盖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
而狭义物流中心则排除了铁路货运站、港湾设施、机场设施和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部分,专指为有效地保证商品流通而建立物流综合管理、控制、调配的机构。
显然,狭义物流中心的概念侧重的是物流的管理效能和行为。
2.2.2 物流中心的功能从理论上说,物流中心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功能:(1)运输功能。
物流中心需要拥有或租赁一定规模的运输工具,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中心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因此,物流中心首先应该负责为客户选择满足客户需要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除了在交货点交货需要客户配合外,整个运输过程,包括最后的市内配送都应由物流中心负责组织,以尽可能方便客户。
(2)储存功能。
物流中心需要有仓储设施,但客户需要的不是在物流中心储存商品,而是要通过仓储保证市场销售活动的开展,同时尽可能降低库存占压的资金,减少储存成本,因此,公共型物流中心需要配备高效率的分拣、传送、储存、拣选设备。
(3)装卸搬运功能。
这是为了加快商品在物流中心的流通速度必须具备的功能,公共型的物流中心应该配备专业化的装卸、卸载、提升、运送、码垛等装卸搬运设备,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减少作业对商品造成的破损。
(4)包装功能。
物流中心的包装作业目的不是要改变商品的销售包装,而在于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加固,形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
(5)流通加工功能。
主要目的是方便生产或销售,公共物流中心常常与固定的制造商或分销商进行长期合作,为制造商或分销商完成一定的加工作业。
物流中心必须具备的加工功能有贴标签、制作并粘贴条形码等。
(6)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由于现代物流中心现在都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因此可将各个物流环节各种物流作业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
2.2.3 物流中心的类型物流中心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有以下几种划分方式:1,根据功能划分作为物流中心,其主要机能有周转、分拣、保管、在库管理和流通加工等,根据其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物流中心,主要有以下四种:(1)周转中心:即不具有商品保管、在库管理功能,而是单纯从事商品周转、分拣作用的物流中心。
(2)配送中心:拥有商品保管、在库管理等管理功能,同时又进行商品周转、分拣业务的中心。
(3)仓储中心:单一从事商品保管功能的物流中心。
(4)流通加工中心:从事流通加工功能的物流中心。
2.根据流通不同阶段划分商品的流动是从生产地经流通渠道到消费地的过程,即整个商品流通渠道的流动过程。
[12]根据物流中心在这种流通渠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划分为:(1)位于生产地附近属于制造商的物资调达或产品存放的物流中心。
(2)位于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属于厂商或批发商的物流中心。
(3)位于消费地附近,隶属于批发商或零售商旨在为零售店铺服务的物流中心。
(4)面向不特定多数消费者,从事商品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
2.3 物流中心选址物流中心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及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物流中心的规划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