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热处理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热处理技术应用和发展摘要:浅谈化学热处理原理、反应机理,以及化学热处理分类、应用和发展前景、技术特点关键词:化学热处理;碳渗;氮渗;稀土化学前言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金属和合金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
它的工艺过程一般是:将工件置于含有特定介质的容器中,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使容器中的介质(渗剂)分解或电离,产生的能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或离子,在保温过程中不断地被工件表面吸附,并向工件内部扩散渗入,以改变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
通常,在工件表层获得高硬度、耐磨损和高强度的同时,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使被处理工件具有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一、化学热处理原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活性物质的原子渗入工件的表层中,改变其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是表面合金化与热处理相结合的一项工艺技术。
二、化学热处理的过程化学热处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即①化学渗剂分解为活性原子或离子的分解过程;②活性原子或离子被金属表面吸收和固溶的吸收过程;③被渗元素原子不断向内部扩散的扩散过程。
(1) 分解过程渗剂通过一定温度下的化学反应或蒸发作用,形成含有渗入元素的活性介质,然后通过活性原子在渗剂中的扩散运动而到达工件的表面。
(2) 吸收过程渗入元素的活性原子吸附于工件表面并发生相界面反应,即活性物质与金属表面发生吸附—解吸过程。
(3) 扩散过程吸附的活性原子从工件的表面向内部扩散,并与金属基体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三、化学热处理的分类1.按渗入元素的数量分类(1)单元渗:渗碳,渗氮,渗硫,渗硼,渗铝,渗硅,渗锌,渗铬,渗钒等。
(2)二元渗:碳氮共渗,氮碳共渗,氧氮共渗,硫氮共渗,硼铝共渗,硼硅共渗,硼碳共渗,铬铝共渗,铬硅共渗,铬钒共渗,铬氮共渗,铝稀土共渗,铝镍共渗等。
(3)多元渗:氧氮碳共渗,碳氮硼共渗,硫氮碳共渗,氧硫氮共渗,碳氮钒共渗,铬铝硅共渗,碳氮氧硫硼共渗等。
2.按渗剂的物理形态分类(1) 固体法:颗粒法,粉末法,涂渗法(膏剂法、熔渗法),电镀、电泳或喷涂后扩散处理法。
化学热处理技术一、概述1.化学热处理的概念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由于机械零件的失效和破坏大多数都萌发在表层,特别在可能引起磨损、疲劳、金属腐蚀、氧化等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表层的性能尤为重要。
经化学热处理后的钢件,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复合材料。
工件心部为原始成分的钢,表层则是渗入了合金元素的材料。
心部与表层之间是紧密的晶体型结合,它比电镀等表面防护技术所获得的心部、表面的结合要强得多。
2.化学热处理的分类化学热处理的方法繁多,多以渗入元素或形成的化合物来命名,例如渗碳、渗氮、渗硼、渗硫、渗铝、渗铬、渗硅、碳氮共渗、氧氮化、硫氰共渗,还有碳、氮、硫、氧、硼五元共渗及碳(氮)化钛覆盖等。
3.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化学热处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化学渗剂分解为活性原子或离子的分解过程;活性原子或离子被钢件表面吸收和固溶的吸收过程;被渗元素原子不断向内部扩散的扩散过程。
(1)分解过程化学渗剂是含有被渗元素的物质。
被渗元素以分子状态存在,它必须分解为活性原子或离子才可能被钢件表面吸收及固溶,很难分解为活性原子或离子的物质不能作渗剂使用。
例如,普通渗氮时不用氮而用氨,因为氨极易分解出活性氮原子。
根据化学反应热力学,分解反应产物的自由能必须低于反应物的自由能,分解反应才可能发生。
但仅满足热力学条件是不够的,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还必须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提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温度,虽然均可加速渗剂的分解,但受材料或工艺等因素的限制。
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催化剂以降低反应过程的激活能,可使一个高激活能的单一反应过程变为有若干个低激活能的中间过渡性反应过程,从而加速分解反应。
铁、镍、钴、铂等金属都是使氨或有机碳氢化合物分解的有效催化剂,所以钢件表面本身就是良好的催化剂,渗剂在钢件表面的分解速率比其单独存在时的分解速率可以提高好几倍。
《热处理工艺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热处理工艺作为材料加工领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在提高材料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改善加工工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简单金属加工到现代的高科技材料处理,热处理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对热处理工艺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
二、基本概念1. 定义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2. 分类热处理工艺主要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1)退火:将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等。
(2)正火: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目的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较快,得到的组织比退火的更细,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3)淬火: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淬火后材料的脆性增加,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4)回火: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
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脆性,提高韧性和塑性,稳定组织和尺寸。
(5)表面淬火:通过快速加热材料表面,使其达到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表面获得高硬度,而心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
(6)化学热处理:将材料置于一定的化学介质中加热,使介质中的某些元素渗入材料表面,改变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
三、核心理论1. 相变理论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组织结构会发生相变。
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及应用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冷却和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使材料的硬度、强度、耐蚀性、耐磨性、耐疲劳性等性能得到改善。
化学热处理一般包括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固溶处理等处理方法,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些热处理的种类及应用。
淬火是化学热处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迅速冷却材料来使组织结构变硬,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一般分为水淬、油淬、盐浴淬和气体淬火等不同的冷却介质。
不同的材料需要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来获得最佳的性能。
淬火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如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回火是淬火后的一种处理方法,它通过加热材料,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来改变材料的硬度和脆性,使其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和韧性。
回火也可分为不同的温度范围,如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回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如工具制造、模具制造、刀具制造等领域。
回火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使其不易断裂。
正火是指将材料加热到足够的温度后,以自然冷却的方式使其组织结构改变,从而获得所需的性能。
正火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并均匀分布碳化物,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正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制造、工程机械制造等领域,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强度。
退火是通过加热材料到一定的温度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使其组织结构和性能得到改善。
退火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可加工性和韧性,提高材料的塑性和延展性。
退火广泛应用于铝制品、铜制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固溶处理是指将固溶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固溶体溶解,然后快速冷却,使固溶体析出新的微观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
固溶处理常用于合金材料的制备。
固溶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总结起来,化学热处理涵盖了淬火、回火、正火、退火和固溶处理等不同的处理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化学热处理知识总结#Vol.1 化学热处理的定义化学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含有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亦称“表面渗扩”或“热扩渗”处理。
实际上,化学热处理是把金属材料或制件置于含有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中,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通过介质高温裂解物在金属材料表面的分解、吸附、固溶、化合反应使这些元素进入金属表面,并经过热扩散逐渐渗入金属材料,在金属表层形成富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的渗层。
化学热处理技术在现代工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它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是因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件“表硬内韧”的性能要求,如要求工件表面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等力学性能、抗咬合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特殊的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能等物理化学性能等,同时工件自身还应保持原有的良好的塑韧型等基本性能,从而提高机器零件在各种复杂工况下的耐用度。
化学热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固体扩散渗入,既改变工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又改变其组织,渗层与基体之间有扩散层,获得单一材料难以获得的性能或进一步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
化学热处理的驱动力是浓度梯度。
化学热处理形成渗层的结构遵守相图,其结构是连续的,属于冶金结合。
#Vol.2 化学热处理的分类01按渗入元素的种类分类✦可分为渗碳、渗氮(氮化)、渗硼、渗铝、渗硫、碳氮共渗、碳铬复合渗等。
02按渗入元素的种类和先后顺序分类✦01单元渗,渗入单一种元素如渗碳(单元渗碳)、渗硼(单元渗硼)等。
02二元共渗。
同时渗入两种元素的称为二元共渗如同时渗入碳、氮两种元素即称碳氮二元共渗(简称碳氮共渗),同时渗入硼、铝两种元素即称硼铝二元共渗(简称硼铝共渗)等。
03多元共渗。
同时渗入两种以上元素的称为多元共渗如同时渗入碳、氮、硼三种元素即称碳氮硼三元共渗等。
04二元复合渗。
先后渗入两种元素的称为二元复合渗如先后渗入钨和碳两种元素即称钨碳二元复合渗等。
感应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是两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它们在金属材料的改性和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感应热处理是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原理进行热处理的方法,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短时间内将金属加热到所需温度,然后通过冷却达到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化学热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热处理的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置于特定的化学溶液中,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本文将对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两种热处理方法的背景进行介绍,包括其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
然后,我们将分析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包括其操作过程、加热方式、冷却方式等。
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我们将得出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和限制。
最后,我们将就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关于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深入了解,促进这两种方法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为金属材料的改性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感应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两种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并对其背景介绍和工艺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介绍了它们在材料加工和金属工业上的应用。
同时,也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了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背景介绍和工艺特点。
在感应热处理部分,将详细解释其原理和工艺流程,并探讨其在材料改性、疲劳寿命提高等方面的应用。
在化学热处理部分,将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处理方法,重点讨论其在改善材料硬度、耐腐蚀性等方面的优势。
结论部分将对感应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同时,也会展望两种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指出其在材料加工和金属工业领域的潜在价值。
化学热处理的概念
化学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在材料表面或体内引入化学反应来改变材料性质的过程。
它通常涉及将材料暴露于特定的化学环境中,以引发表面或体内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材料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物理性能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是根据所需的材料性质,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参数和条件,使材料获得更好的性能或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
以下是化学热处理的一些常见应用和概念:
1.防腐蚀(Corrosion Protection):在材料表面形成抗腐蚀的
保护层,如化学镀膜、镀层或涂层,以减少材料与环境的
化学反应,降低腐蚀损伤。
2.改善表面性能(Surface Modification):通过在材料表面进
行化学反应,例如化学改性、络合反应或表面合金化,可
以改善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等表面性能。
3.合金化(Alloying):通过在材料体内引入化学元素或化合
物的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或固溶体,从而改变材料的组
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如提高强度、硬度、韧性等。
4.气相处理(Gas Treatment):将材料暴露于特定的气氛中,
例如在氮气或氢气中热处理,以改变材料的表面特性,如
清除表面缺陷、改善结晶结构等。
5.化学淬火(Chemical Quenching):通过在材料加热和急冷
过程中引入特定的气体或液体介质,使材料在淬火过程中
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并在微观结构上形成所需的相或组织。
化学热处理广泛应用于许多材料和工业领域,如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通过掌握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和控制条件,可以实现材料的定制化改性,提高其功能性和性能,增强材料的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