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9
12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摘 要:杭州被誉为是中国“人间天堂”,西湖更是风景名胜区,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点。
通过在其周围的参观,参考相关资料,对其简要评析。
关键词:西湖景区;景区规划1、背景: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到了20世纪末,迅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以及城市化进程,许多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2、规划独到之处:2.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西湖和城市之间的地区,原先由一系列湖岸线性公园组成,平均宽度只有30米。
在旅游旺季,四米宽的人行道很 拥挤,人们簇拥着走动。
一条繁忙街道分割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湖岸区。
政府决定把这个街道放在地下,原来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宽阔人行道的一部分。
这样,城市和西湖的结合更为整体。
此外,为了更快的改造,政府带头从湖岸旁边搬离了。
(如图2-2)空出来的过度地带提供了很多景观设施。
也新建了许多景观,包括音乐喷泉,广场,水景,花架,长椅和墙壁,雕塑,户外露台咖啡喝茶馆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图1-1:周边地块利用示意图图2-1:湖滨剖面示意图图2-2:西湖东部平面图 图2-3:湖滨步行道 图1-2:西湖总平面图市生活空间”(如图2-3)2.2东南部地区在东南部本来有四个城市湖边公园,以及一些封闭的机关用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部门决定,(1)通过一些机构的搬迁,将用地改造成绿地,把四个公园改成一个;(2)建立一个持续的湖滨走廊;(见图3-2)(3)扩大和开放湖泊的视觉通道,加紧城市和湖泊之间的联系。
(见图3-1)(4)就地重建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增加新的文化和商业建筑,如博物馆,画廊,餐厅等。
(见图3-3)图3-1:西湖东南部平面图图3-2:西湖东南部湖滨公园走廊示意图图3-3:西湖东南部景观2.3北部地区北部背山面水。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宋代始称西湖。
由大量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
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园林设计院二ΟΟ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3)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3)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4)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 (8)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 (10)第三章专项规划 (14)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14)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21)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 (31)第四节地质地貌景观规划 (35)第五节建筑风貌及园林景观规划 (36)第六节文物古迹及西湖龙井茶保护规划 (36)第七节游览设施规划 (38)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40)第九节电力电讯规划 (41)第十节给水排水规划 (42)第十一节燃气规划 (44)第十二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4)第十三节西湖湖体及水质保护规划 (45)第十四节防灾规划 (46)第十五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48)第十六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50)第十七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51)第十八节分期发展规划 (53)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57)第五章附则 (6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2〕13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评价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杭州,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北连波光浩瀚的太湖,南滨“天下第一奇观钱江潮”钱塘江,西接千峰凝翠的天目群山,东距南太平洋东海二百余公里。
这里阡陌交织,江河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全市包含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五个县(市)和上城、下城、西湖、江干、拱墅、滨江、萧山、余杭八个城区.。
杭州全市面积16596平方米公里,市区面积3068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6.20c,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市米。
杭州是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杭州是历史上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是中国主要的产丝基地之一,丝绸作为这里的传统产品,质量优美,品种繁多,享有胜名。
杭州特产龙井茶叶,茶色翠绿,香气浓郁,为中国名茶。
杭州市的市树是香樟,市花是桂花,旅游标记是瓶形小石塔。
西湖,旧称钱塘湖、西子湖,位于杭州市之西,故自宋代开端通称西湖。
杭州西湖景致区以西湖为中心,分辨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
三面环山,湖体呈椭圆形,水面面积5.06平方公里,岸周长15公里。
湖面由白、苏两堤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五个部分。
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山亭、阮公墩四岛。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
围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
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
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优美。
南北高峰遥相对立,高插云霄。
在这群山中深藏着虎跑、龙井,玉泉等名泉和烟霞洞,水乐洞、石屋洞等洞壑。
在这个区域内即有形成于南宋,驰名于清代康熙年间的西湖十景,它们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还有于一九八五年经杭州市民与专家评选委员会重复研讨断定的新西湖十景,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步发展提出了对策:要丰富教育内容、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要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团队。
只有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够真正地为眼镜湖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规划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钱佳怡,吴晓华.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研究———以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8(2):43-47.[2]李鑫.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研究[J].林业经济,2017(11):9-10.[3]龚文婷.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研究———以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收稿日期:2019-3-15城市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的价值识别与保护———以杭州西湖为例刘睿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100037)摘要:城市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类型,往往在保护管理上有多重难点。
本文首先对风景名胜区价值的定义、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对风景资源和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其次,以杭州西湖为例,试图给出其价值识别的框架及相关内容并对西湖的价值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风景资源;保护管理;西湖;风景名胜区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8-0297-02城市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往往有着特殊的价值,又因其紧邻城市的区位,而存在着种种保护管理难题。
试从价值识别的角度出发,以杭州西湖为例,对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的价值识别与保护进行论述。
1风景资源与价值评估1.1风景区价值定义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1]1.2风景区价值的识别与评估风景资源评价应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四部分。
从资源评价指标上分五个层次:欣赏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保健价值、游憩价值。
[2]1.3风景资源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风景名胜区的价值分为存在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存在价值衍生而来的;而存在价值则具备特定的载体———资源的属性、组分、要素及特征。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颜惠卿、毛宁、雷菲、方慧芳、陆梦悠、王莉)( A--607 )一、西湖概况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二堤、三岛、五湖”的基本格局。
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
二、主要景点孤山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
”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
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苏堤、白堤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
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
《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研究——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与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杭州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其独特的园林植物配置为国内外游客所称道。
本文旨在研究杭州西湖园林植物配置的植物群落功能、种类组成,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其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植物群落功能1. 生态功能:杭州西湖的园林植物配置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了丰富的群落结构,有效提高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植物群落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游客提供一个宜人的游览环境。
2. 景观功能:园林植物配置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
杭州西湖的植物群落通过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元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3. 文化功能:杭州西湖的园林植物配置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植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等,它们在园林中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体现了中国园林的文化特色。
三、种类组成杭州西湖的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
其中,乔木如香樟、朴树、广玉兰等,为园林提供了层次感和空间感;灌木如红枫、紫薇等,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形态;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配置则使园林更加生动和自然。
此外,杭州西湖还引种了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如造型独特的盆景、珍稀的花卉等。
四、案例分析1. 断桥残雪:断桥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其植物配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在桥的两边,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柳树、桃树等。
春天时,桃花盛开,与残雪相映成趣;夏天时,柳树成荫,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清凉的环境。
这种植物配置不仅美化了景观,还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2.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是杭州西湖著名的赏荷景点。
这里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荷花及搭配其他水生植物和岸边植物,形成了优美的水景景观。
每当夏秋时节,荷花盛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同时,这种植物配置也体现了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和诗情画意。
西湖景观研究报告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景观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西湖景观的特点和价值,并提出相关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一、西湖景观的特点西湖景观以其秀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其主要特点包括:1. 自然美:西湖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风景如画。
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漂浮着荷花和柳絮,形成了一幅自然美的画卷。
2. 人文景观:西湖周围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雷峰塔、柳浪闻莺等,这些古迹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西湖增添了人文色彩。
3. 游船活动: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湖上游览,欣赏湖光山色,并参与划龙舟、摇橹等传统水上活动,体验浓厚的西湖文化。
二、西湖景观的价值西湖景观不仅具有美丽的自然景色,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
1. 历史文化价值:西湖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重要创作源泉,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此观赏风景、作诗写字。
西湖的文化底蕴深厚,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旅游经济价值:西湖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西湖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旅游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居民的就业。
三、保护和利用建议为了保护西湖的景观价值,同时利用其经济价值,应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保护力度:加强对西湖景观的保护与管理,保护湖岸线和周边生态环境,严禁乱堆乱放和污染行为。
2. 引导游客行为:通过加强游客教育,引导游客文明参观和环保意识,减少对景观的破坏。
同时,合理划定游客通行区域,减少对景区的游客压力。
3.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游客服务质量。
同时,增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方便游客的休息和消费。
4. 挖掘文化内涵:利用西湖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同时,加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保护西湖的历史文化价值。
总之,西湖景观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送审稿)来源:杭州市园文局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9-8 11:01:28一、规划背景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规划分期:近期规划:2002年——2010年;远期规划:2011年——2020年;远景规划:2021年以后二、规划范围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
三、外围保护地带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
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为39.65平方千米。
四、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1、风景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九大景区——百二十二处景点(群)西湖风景名胜区环湖景区西湖十景荟萃之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体与代表一百二十二处景点(群)北山景区城景结合景区,以历史街区、登山观湖及名人文化为特点吴山景区城景结合景区,以襟江带湖之景及城市民俗文化为特点凤凰山景区南宋、吴越文化积聚区虎跑龙井景区以龙井茶、虎跑水为代表的西湖山林文化区和龙井茶保护区植物园景区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保护为代表的杭州西湖休闲型生态景观区灵竺景区佛教文化积聚区五云景区登高缆胜,一望汇流云天,与寻涧访幽,竹径、清溪相结合的钱江文化积聚地钱江景区2、旅游服务子系统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四处一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三至四千米)——十六处二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一至二千米)——分布于各景点的三级旅游服务点杭州主城区灵隐岳湖口九溪口凤凰山脚孤山三级旅游服务点黄龙洞玉泉茅家埠花港柳浪闻莺玉皇山八卦田四眼井上天竺虎跑龙井九溪六和塔梅家坞云栖3、地域及居民点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政府)——按景区范围划分的九个社区——七个城居型居住点、十二个村居型居住点西湖风景名胜区环湖社区北山、栖霞岭居住点茅家埠居住点双峰村居住点北山社区保俶路居住点金沙港居住点吴山社区鼓楼居住点凤凰山社区紫阳居住点闸口居住点南星居住点南山村居住点虎跑龙井社区龙井村居住点翁家山居住点满觉陇居民点植物园社区玉泉村居住点东山弄居住点灵竺社区灵隐村居住点五云社区梅家埠村居住点钱江社区九溪村居住点杨梅岭村居住点4、风景养护及管理子系统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景区划分的九大景区管理处加上水域管理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环湖景区管理处北山景区管理处吴山景区管理处凤凰山景区管理处虎跑龙井景区管理处植物园景区管理处灵竺景区管理处五云景区管理处委员会钱江景区管理处水域管理处五、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1、游憩用地生态容量用地类型允许容量的用地指标面积KM2人均指标(m2/人)容量(人)山林40.21 700 57443 平坦地13.10 400 32750 水面 5.73 1000 5730 合计59.04 959232、游人合理容量序号景区名称规划用地(Km2)可游览面积(m2)人均指标(m2/人)日容量(人)周转次数年容量(人)1 环湖景区8.62 3800000 150 25300 1 75900002 北山景区 2.25 1780000 250 6400 1 19200003 植物园景区 3.34 1800000 150 12000 1 36000004 吴山景区 1.25 900000 125 7120 1 21360005 凤凰山景区7.34 590000 250 2360 1 7080006 虎跑龙井景区 5.64 1200000 200 6000 1 18000007 钱江景区7.83 390000 200 1950 1 5850008 五云景区10.72 270000 200 1350 1 4050009 灵竺景区 6.06 2570000 100 25700 1 771000010 西湖水面 5.99 5990000 2000 2990 1 897000合计59.04 19290000 91170 273510003、高峰日游人容量按日合理容量的3倍确定景区的高峰日容量,即景区高峰日容量为273510人/日。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由大量乔灌木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
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作者:张心怡曹磊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7期张心怡曹磊(天津大学,天津300072)摘要院基于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随城市建设逐步变化的初步分析,就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当前开发与保护的现象,对如何进行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院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西湖;景观边缘区;保护;开发1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简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由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常受到城市开发活动频率高、动作幅度大等城市化特质威胁,极易受到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景观边缘区的生态格局、社会人文、空间类型、经济结构、功能分布等变化更为明显。
其主要表现为监管部门多样且责任分散,信息沟通效率低;景观边缘区因良好的景观与区位价值吸引大批开发资本。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景观边缘区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从而使风景区景观边缘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格局产生变化。
因此,如何使景观边缘区开发利益与保护价值达到平衡,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议题。
2 案例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2.1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自然要素边界。
景区东面边界与景观边缘区的变化时,可以大致分为5个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与景区相互分离。
随着隋朝京杭大运河这项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杭州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得到了提升,也为杭州城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其特殊的景观格局与城市个性、气质的基础。
吴越国定都杭州后,杭州城市中心便逐渐由钱塘江北岸平原地带向西偏移,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腰鼓城”的景观空间格局。
其后杭州又作为南北宋的都城,城市逐渐西进并发展到了城市与景区相互对望的空间格局。
直到20世纪早期,湖滨地区的城墙被拆除,完成了城市与景区真正的相互依存,景区边界由此确定。
2.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对东面景观边缘区规划建设的控制与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