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补原理及控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79.00 KB
- 文档页数:36
插补原理:在实际加工中,被加工工件轮廓形状千差万别,严格说来,为了满足几何尺寸精度要求,刀具中心轨迹应该准确地依照工件轮廓形状来生成,对于简单曲线数控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较复杂形状,若直接生成会使算法变得很复杂,计算机工作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一小段直线或圆弧去进行拟合就可满足精度要求(也有需要抛物线和高次曲线拟合情况),这种拟合方法就是“插补”,实质上插补就是数据密化过程。
插补任务是根据进给速度要求,在轮廓起点和终点之间计算出若干个中间点坐标值,每个中间点计算所需时间直接影响系统控制速度,而插补中间点坐标值计算精度又影响到数控系统控制精度,因此,插补算法是整个数控系统控制核心。
插补算法经过几十年发展,不断成熟,种类很多。
一般说来,从产生数学模型来分,主要有直线插补、二次曲线插补等;从插补计算输出数值形式来分,主要有脉冲增量插补(也称为基准脉冲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26]。
脉冲增量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都有个自特点,本文根据应用场合不同分别开发出了脉冲增量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
1数字积分插补是脉冲增量插补一种。
下面将首先阐述一下脉冲增量插补工作原理。
2.脉冲增量插补是行程标量插补,每次插补结束产生一个行程增量,以脉冲方式输出。
这种插补算法主要应用在开环数控系统中,在插补计算过程中不断向各坐标轴发出互相协调进给脉冲,驱动电机运动。
一个脉冲所产生坐标轴移动量叫做脉冲当量。
脉冲当量是脉冲分配基本单位,按机床设计加工精度选定,普通精度机床一般取脉冲当量为:0.01mm,较精密机床取1或0.5 。
采用脉冲增量插补算法数控系统,其坐标轴进给速度主要受插补程序运行时间限制,一般为1~3m/min。
脉冲增量插补主要有逐点比较法、数据积分插补法等。
逐点比较法最初称为区域判别法,或代数运算法,或醉步式近似法。
这种方法原理是:计算机在控制加工过程中,能逐点地计算和判别加工偏差,以控制坐标进给,按规定图形加工出所需要工件,用步进电机或电液脉冲马达拖动机床,其进给方式是步进式,插补器控制机床。
因为插补运算是实时性很强的运算,若算法太复杂,计算机的每次插补运算的时间必然加长,从而限制进给速度指标和精度指标的提高。
3.插补方法的分类❑脉冲增量插补(行程标量插补)特点:✓每次插补的结果仅产生一个单位的行程增量(一个脉冲当量)。
以一个一个脉冲的方式输出给步进电机。
其基本思想是:用折线来逼近曲线(包括直线)。
✓插补速度与进给速度密切相关。
因而进给速度指标难以提高,当脉冲当量为10μm时,采用该插补算法所能获得最高进给速度是3-4 m/min。
✓脉冲增量插补的实现方法较简单,通常仅用加法和移位运算方法就可完成插补。
因此它比较容易用硬件来实现,而且,用硬件实现这类运算的速度很快的。
但是也有用软件来完成这类算法的。
✓这类插补算法有:逐点比较法;最小偏差法;数字积分法;目标点跟踪法;单步追综法等✓它们主要用早期的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的数控系统。
✓由于此算法的速度指标和精度指标都难以满足现在零件加工的要求,现在的数控系统已很少采用这类算法了。
❑数字增量插补(时间标量插补)❑特点:插补程序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插补周期)运行,在每个周期内根据进给速度计算出各坐标轴在下一插补周期内的位移增量(数字量)。
其基本思想是:用直线段(内接弦线,内外均差弦线,切线)来逼近曲线(包括直线)。
插补运算速度与进给速度无严格的关系。
因而采用这类插补算法时,可达到较高的进给速度(一般可达10m/min以上)。
数字增量插补的实现算法较脉冲增量插补复杂,它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不过现在的计算机均能满足要求。
这类插补方法有:数字积分法(DDA)、二阶近似插补法、双DDA插补法、角度逼近插补法、时间分割法等。
这些算法大多是针对圆弧插补设计的。
这类插补算法主要用于交、直流伺服电机为伺服驱动系统的闭环,半闭环数控系统,也可用于以步进电机为伺服驱动系统的开环数控系统,而且,目前所使用的CNC系统中,大多数都采用这类插补方法。
插补的原理插补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机床进行加工过程中,根据加工轨迹的要求,通过控制机床的运动轴进行插补运动,从而实现复杂曲线的加工。
插补的原理是数控加工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下面将从插补的基本原理、插补的分类以及插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插补的基本原理是数控加工中的基础知识,它包括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两种基本插补方式。
直线插补是指机床在直线轨迹上进行插补运动,而圆弧插补则是指机床在圆弧轨迹上进行插补运动。
在数控加工中,插补运动是通过控制机床各个坐标轴的运动来实现的,通过对各个坐标轴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置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实现复杂曲线的加工。
其次,插补可以根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直线插补、圆弧插补、螺旋线插补等。
直线插补是最简单的插补方式,它是通过控制机床的各个坐标轴,使其在直线轨迹上进行插补运动。
圆弧插补则是在圆弧轨迹上进行插补运动,它需要通过对圆弧的半径、起点和终点等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
螺旋线插补则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插补运动,它需要对螺旋线的半径、螺距、起点和终点等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
不同的插补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形状的曲线加工,从而满足不同加工要求。
最后,插补在数控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实现复杂曲线的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在实际加工中,通过合理的插补运动,可以实现各种复杂曲线的加工,如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零部件、模具等领域的加工。
同时,插补运动还可以实现多轴联动,从而实现更加复杂的加工要求,如五轴联动加工、六轴联动加工等。
因此,插补在数控加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实现复杂曲线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
综上所述,插补是数控加工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合理的运动控制,实现复杂曲线的加工。
插补的基本原理包括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可以根据其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插补在数控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复杂曲线的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因此,深入理解插补的原理对于提高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插补原理及控制方法插补原理是指在数控机床运动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多个轴同时进行定长或定角度的运动控制,实现复杂曲线的加工。
插补控制方法包括线性插补和圆弧插补两种。
一、线性插补线性插补是指在工件加工中,沿直线轨迹进行直线段的插补控制方法。
线性插补的原理是通过控制系统对多个轴的运动速度和方向进行精确控制,使得工件能够沿着设定的直线路径进行加工。
线性插补的控制方法包括点位控制和连续控制两种。
1.点位控制点位控制是将每个插补段分解成多个线性插补点,通过对每个点的坐标进行控制,实现工件的加工。
点位控制方式适用于工件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2.连续控制连续控制是通过对每个时间段内的轴位置进行插补计算,实现工件的连续运动。
此命令适用于工件形状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在连续控制中,通常使用插补算法进行计算,将每个时间段内需要插补的线性段分割成多个小段,并根据小段的长度和速度来确定每个小段的运动规律。
二、圆弧插补圆弧插补是指在数控机床加工中,通过对多个轴的运动进行控制,实现工件上圆弧曲线的加工。
圆弧插补的原理是通过对多个轴进行同步运动,控制圆弧路径的切线和加工速度,使得工件能够按照设定的半径和圆弧角度进行加工。
圆弧插补的控制方法包括圆心插补法和半径插补法。
1.圆心插补法圆心插补法是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插补算法,计算每个时间段内轴的位置和速度,实现工件画圆弧的加工。
在圆心插补中,需要手动指定圆心的坐标位置和圆弧的半径、角度来实现加工。
2.半径插补法半径插补法是指通过在控制系统中指定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半径来实现工件圆弧的加工。
在半径插补中,插补算法会根据起始点和终点的位置,计算出圆心的位置和圆弧的角度,从而实现工件的加工。
总结:插补原理及控制方法是数控机床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对多个轴的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工件曲线轨迹的加工。
线性插补适用于直线段的加工,圆弧插补适用于曲线段的加工。
掌握插补原理及控制方法,对于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和加工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