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发明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最伟大的10位发明家第一位:蔡伦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发明了造纸术,为人类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蔡伦的造纸术通过改进和创新,使得纸张变得易于书写和印刷,大大方便了书写和传播知识。
蔡伦的造纸技术使得书籍更易于获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此外,蔡伦的造纸技术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
蔡伦的造纸技术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蔡伦被后人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十大发明家之一。
第二位:毕昇毕昇是中国最伟大的十大发明家之一。
他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为中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为印刷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印刷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他的贡献被誉为“活字印刷的革命”。
通过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中国的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毕昇被视为中国印刷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第三位:张衡张衡是东汉时期的杰出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为中国天文学和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国地理研究的先河。
尽管他发明的实物已经失传,但他的贡献不可忽视,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第四位:鲁班鲁班是中国古代土木工匠的鼻祖,发明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对后世的建筑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代表着中国劳动人命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发明家之一。
第五位:马钧马钧是中国最伟大的十大发明家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改进了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了龙骨水车,还制作了轮转式发石机,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他的发明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六位:黄道婆黄道婆是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家和技术改革家,她发明了新的棉纺织技术,推动了吴淞地区纺织业的崛起,也加速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黄道婆的贡献深远,她的棉纺织业经过改革,织出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推动了棉纺业的繁荣,也改变了丝织业的格局。
中国古代科技十大发明及人物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期,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在这个时期诞生。
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十大发明及人物。
1. 指南针及其发明者——沈括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使得航海和导航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沈括是指南针的发明者,他在北宋时期(公元1031年)首次提出了指南针的概念。
沈括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针头,因此他制造了一个磁铁指南针。
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得航海和导航更加准确和安全。
2. 火药及其发明者——郭守敬火药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发明之一,它不仅在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还被用于烟花和其他庆祝活动中。
郭守敬是火药的发明者之一,他发现用硝石、炭和硫磺混合后,可以制成一种能够爆炸的物质。
这项发明在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让人们能够欣赏到美丽的烟花。
3. 活字印刷及其发明者——毕昇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毕昇是活字印刷的发明者之一,他在北宋时期(公元1040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
他将每个字母和标点符号都刻在小块木头上,然后用油墨涂抹后印刷。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制作速度和质量,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4. 纸张及其发明者——蔡伦纸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不仅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便宜,而且还被用于许多其他用途,如书写、绘画和包装。
蔡伦是纸张的发明者之一,他在东汉时期(公元105年)发明了纸张制作技术。
他用树皮、麻和棉花等材料制成纸张,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绘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5. 零件制造及其发明者——沈括零件制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使得机械制造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沈括是零件制造的发明者之一,他在北宋时期(公元1031年)发明了零件制造技术。
他制造了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可以制造出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零件,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效率和精度。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发明,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1.蔡伦:他是中国汉代的一位发明家,发明了造纸术,被认为是造纸的鼻祖。
2.墨子: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完整的宇宙论,对数学、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3.甘德:他是中国汉代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木卫三,并绘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4.石申:他是中国汉代的天文学家,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对四分历的完善和系统化有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一)蔡伦,字敬仲,是东汉时期桂阳郡人,他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发明家和科学家。
蔡伦的主要科技成就包括改进造纸工艺,他是首次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这些便宜的原料来制造纸张的人。
这项创新的发明被称为“蔡侯纸”,对全人类的书写和记录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蔡伦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发明,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因为科技发明而被封侯的第一人。
他对造纸术的改进无疑大大提升了纸张质量和生产效率。
尽管蔡伦在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但他的发明成果使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二)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工程师、军事家、诗人。
他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贡献极为重要,被誉为“科圣”,也被西方人尊称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
墨子的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方面。
他最早提出了力的概念,明确表述为"力,刑(形)之所以奋也"。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此外,墨子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重要,并受到现代学者的高度赞誉。
他首次发现了光影成像和光线直射的原理,并详细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现象。
同时,墨子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墨子还对杠杆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是力学领域的一大发现。
而在数学方面,墨子的贡献同样显著,《墨经》给出了一系列算学与几何学命题与定义,代表了先秦时期最高的数学理性思维水平。
中国的古代科学家与发明家中国古代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辉煌时代,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起源于古代中国。
中国的古代科学家与发明家们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最早的科学家之一是伏羲。
据传,伏羲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人类学者,他根据观察天象和自然现象,创造了八卦图,开创了中国的天文学、地理学和卜筮学等学科。
这个八卦图为后世的科学家提供了解释自然现象的框架。
另一位重要的古代科学家是黄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和军事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黄帝在医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详细研究了人类的生理结构和疾病,开创了中医学。
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贡献被后世所铭记。
例如,古代中国的针灸学是世界上最古老而深奥的针灸学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神农是一位传说中的远古医学家,他通过实践和经验,创造了这个古老的疗法。
还有一位重要的古代科学家是张衡。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他是机械钟的发明者和地动仪的创造者。
机械钟是一种可以自动报时的装置,地动仪是一种测量地震和地动的仪器。
张衡通过研究天象和地理现象,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另一个重要的科学家是沈括。
沈括是宋代的一位工程师和科学家,他对中国古代科学有着重要影响。
他出版了一本名为《梦溪笔谈》的书,书中记录了他对许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观点。
他还发明了许多重要的工程学和数学术语。
除了上述科学家和发明家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的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火药的发明使得中国在军事和防御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工农业生产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则使得航海和导航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总的来说,中国的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们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传统奠定了基础,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古代的发明家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以下将介绍几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
一、造纸术的创造者——蔡伦蔡伦(77年-121年),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发明家。
他以发明造纸术而广为人知,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蔡伦之前,古代的纸张主要以竹简和丝织物为载体。
蔡伦通过将植物纤维煮熟,捣碎和压制而制成了一种类似纸的材料。
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写和信息传播的效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指南针的发明者——沈括沈括(1031年-1095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学者、发明家和文化名人。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还发明了指南针,对航海和测量导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海者能够准确判断方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航行速度。
沈括的贡献不仅在科技领域,他也是一位多产的文化学者,为古代科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火药的发现者——罗辑罗辑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和发明家,也是火药的发现者之一。
他通过试验将硫磺、硝石和焦炭等物质混合后发现了火药的威力。
火药的发现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和战争形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后火药技术被引入火器的制造,对军事力量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造钟术的开创者——杨恪杨恪(1417年-1475年),是明代著名的钟表专家。
他研制出一种独特的机械装置,并将其应用在钟表制造领域。
杨恪的钟表技术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对今天的钟表制造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杨恪的贡献,中国古代的造钟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成为东方文明的瑰宝。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发明家们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做出了众多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智慧启发了后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进一步加深对该时期的理解和研究。
古代中国的科学家与发明家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这里诞生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与发明家。
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位古代中国的科学家与发明家及其成就。
一、张衡张衡(78-139年),中国东汉末年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古代地震仪的发明者”。
他在地理学上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荡海书》中。
张衡提出了地动山摇、海洋起伏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并尝试用他的地震仪来预测地震。
张衡的工具是通过装配铜龙和铜蛇构成的杈杵测量的,这种仪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检测到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迹象。
这项发明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夏侯勤夏侯勤(304-373年),南朝宋时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被认为是古代中国工程学的奠基人。
夏侯勤主要以其对水利工程的研究而闻名,他的著作《水经注》被誉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百科全书。
夏侯勤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理论,还包括他对具体工程项目的指导。
他提出了许多流域划分方法,定义了水位高度和流速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水流模型。
夏侯勤的理论和实践为古代中国的农田灌溉和水利工程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郭守敬郭守敬(1231-1316年),元代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尊称为“古今天文学之宗”。
郭守敬在天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是改革和精准测量了历法。
他的著作《大明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作为正式历法使用长达数百年之久。
同时,郭守敬还负责领导了元代的天文观测计划,并建造了一系列天文观测仪器,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沈括沈括(1031-1095年),北宋时期的科学家和文化名人,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多产学者。
沈括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水利工程和机械学的研究。
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包括了大量科学技术相关的文章,其中涉及到了水力学、动力学和测量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沈括最著名的发明包括水力钟、浑仪等,在古代时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代100种发明,发明的人是谁?你都知道几个?1、纸张–蔡伦,东汉太监。
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被汉和帝封为龙亭侯,时称蔡侯纸。
2、活字印刷术–毕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
沈括《梦溪笔谈》载,其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烧硬后便成活字。
可施墨铺纸印刷,经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织布机–黄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养媳出身。
从海南崖县黎民学到纺织技术,回故里改革棉纺工具,包括去籽搅车,弹棉椎弓,三锭脚踏纺纱车。
4、水力鼓风机–杜诗,东汉南阳太守。
水排以水为动力,通过滚动机械使皮制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称为“杜诗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
5、麻将–难考。
一说明朝太监郑和,丰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说明初万秉迢,引喻梁山好汉;三说起源江苏太仓,以筹牌记数酬劳。
最早有关麻将的计载是宋朝杨大年“麻将经”,清人陈实门丰富发展。
6、火柴–北齐宫女。
陶谷《清异录》载,577年北齐两面受敌,缺火种来烧饭和取暖,绝望中一群贫苦宫女竟神奇地发明了火柴,用硫磺制作而成。
7、算盘–难考,初为算筹。
一说东汉天文学家刘洪创造了“乾象历”,并亲授其法予徐岳,徐著《数术记遗》第一次记载了算盘的样式;二说刘洪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传授珠算之法;三说算盘的名称最早见于元学者刘因《静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
《墨子》论述了杠杆平衡,并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
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9、指南针–沈括,宋朝科学家。
战国时发明了司南,沈括《梦溪笔谈》进一步说明了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10、测园海镜–李治,宋元数学家,《测园海镜》是第一本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11、淬火技术–浦元,三国蜀工匠,首创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12、大衍求一术–秦九韶,南宋数学家。
《数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求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术。
中国历史上科学家1、鲁班(春秋)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如今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墨翟(春秋)鲁班和墨翟是同时期的巨匠,也是天生的对手;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弟子不仅战斗力极强,而且头脑也极为聪明,是各国君王抢夺的“核心战略物资”,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领先整个世界至少数个世纪以上。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3、石申(战国)石申是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著有《天文》八卷、《浑天图》等。
《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就有一座是以石申的名字命名的,以表彰他对天文学的贡献。
4、洛下闳(西汉)洛下闳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民间天文学家,他制做了一个圆球形状的浑天仪,用来演示天象。
洛下闳的浑天仪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比西方天文学家太谷氏的同样发明要早三百年。
还与唐都、司马迁、鲜于妄人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
5、张衡(东汉)张衡是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但他同时也是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堪称中国的达·芬奇;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
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人誉为“木圣”,在月球背面也有一个叫都张衡的环形山。
6、丁缓(东汉)丁缓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为常满灯,七龙五凤,难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
设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中,故以为名。
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四大发明与伟大发明家中国古代是世界科学技术的瑰宝之地,其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伟大的发明家更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的四大发明及其背后的伟大发明家进行介绍。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对人类的文明起到了巨大作用。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方法,使人们摆脱了对竹简和兽皮的依赖,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此后,造纸术逐渐传入其他国家,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流。
蔡伦的发明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增添了一笔。
二、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对于海上贸易和航海探险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由司南这一仪器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中国南北朝时期。
使用指南针可以准确定位,帮助人们辨认方向,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此项发明的背后,有着伟大的发明家陆玩和沈括等人的努力,他们的智慧才能使得指南针走向世界。
三、火药火药被认为是当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基础,然而,最早发明火药的却是中国古代人民。
关于火药的发明时间难以准确考证,但据记载,最早的火药配方出现在唐代。
火药的发明在军事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推动了火器的发展,还帮助人们保护家园、推动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中国古代发明家郭守敬和孙思邈等人在火药的研究与利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始于唐代的活字印刷术由古籍整理学家沈括完善并推广使用,他发明了可使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于印刷业的活字字模制造技术。
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为后世的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括的聪明才智让活字印刷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这四项发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伟大的古代发明家们,如蔡伦、陆玩、沈括、郭守敬和孙思邈等,他们的智慧与努力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的科学家以及发明
1. 张衡(公元 78-139 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一种用于检测地震的仪器。
地动仪由一个铜制的球体和八个龙头组成,当发生地震时,球体中的珠子会掉落到相应的龙口中,从而指示地震的方向。
2. 蔡伦(公元?-121 年):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他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更加细薄、坚韧、白净。
他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祖冲之(公元 429-500 年):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即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
他还编制了《大明历》,改革了闰法。
4. 沈括(公元 1031-1095 年):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气象、医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这些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成就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发明和发现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发明家
喻皓(生卒年不详)工人建筑师。
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
北宋初年,曾当过都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晚年写成《木经》三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木结构建筑的手册,可惜后来失传了。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
北宋著名科学家。
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
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
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
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卫朴北宋天文学家,淮南楚州人。
平民出身,因用功过度而致双目失明。
他主持编纂的颇有影响的《奉元历》,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订《奉元历》,使之更趋完善。
李诫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人,著名建筑学家。
他编著的古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具有高度的科学价值。
陈专(1076~?)南宋农学家,一生勤奋好学,潜心研究农学理论,公元1149年著《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册。
作品对江南水田耕作,对土地利用、土壤肥料、水稻耕种、蚕桑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的宝贵资料。
宋慈(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阳人。
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长期担任司法方面的官职。
著有《洗冤集录》,比西方法医学专著要早350多年,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权威著作。
《洗冤集录》被译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国文字。
秦九韶(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杰出数学家。
他仿照“九章算术”写成《数书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
秦九韶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数书九章》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学家、天文水利学家。
他制造了10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观察和精密推算。
所编“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是我国一位有多方面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赵友钦(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
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
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
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徐寿(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
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顾观海(1799~1862)清代学者,字宾王,号尚之。
江苏金山人,继承世业为医生,兼通古今中西天文、算学,著作12种,在古代天文学方面有独到见解,撰《周髀算经校勘记》八卷,对天文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杨岫(1699~?)清代著名农学家。
字双山,陕西兴平县桑家镇人。
他对种桑养蚕有深入研究,写有《豳凤广义》和《蚕政摘要》两本养蚕的书,从种桑到缫丝纺织,都有详细叙述和总结,对研究种桑养蚕技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蔡伦
造纸术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用于书写。
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
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
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
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
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活字印刷术
孙思藐
火药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
这样,在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
到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年顺三年(1332年)。
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
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持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
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指南针
王充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
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
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
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
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
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