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练习课平台互动式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熟练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自主检测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回顾复习。
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谁能说一说这两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回顾汇报。
如:我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 a b h。
我学会了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我还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可以表示为:V= Sh。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a b 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块知识掌握的都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对这块知识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课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基本练习1.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8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米石料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交流。
(二)提高练习李大爷在一块正方形的铁皮上,从四个顶点各剪下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后,(如图)用所剩的铁皮正好做成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组织学生独立读题,并尝试完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5)5立方米=()立方分米(6)把一个表面涂红色的长方体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四面红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正好是三面红色的小正方体个数的2倍。
原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表面涂成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棱长为l厘米的小正方体,恰好有3块小正方体的四面是红色的,原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表面涂成红色的正方体,分割成棱长为l厘米的小正方体,恰好有一块表面没有涂色,原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有一个表面涂红色的长方体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恰好有4个小正方体的四面是红色的,而且不存在三面是红色的,也不存在五面是红色的,那么原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应用。
(1)一块砖长24厘米,宽1.2分米,厚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长方体的沙坑装满沙子,这个沙坑长3米,宽1.5米,深2米,每立方米沙子重1400千克。
这个沙坑里共装沙子多少吨?(3)有一根长0.5米的方木料,横截面的边长为2厘米,这根方木,平放时占地面积有多大?体积是多少?(4).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6分米,已知每立方分米木重0.4千克,这个木块重多少千克?(5)把一块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长方体钢材长多少厘米?3.推断。
(1)1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一样大。
()(2)一个长方体木箱,竖着放和横着放时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3)棱长1dm的正方体放在地上,这个正方体占地面积是1立方分米。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扩大9倍。
()(5)3立方厘米和3平方厘米一样大。
()(6)粉笔盒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它的占地面积肯定是1立方分米。
——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
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3.启发:生活中计量物体的体积,都用“切成若干个体积单位”来计算,行的通吗?观察板书上的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
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 abh3、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1)师问:在生活中,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例: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长6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求体积。
(3)迁移推导,再次尝试长6厘米,宽6米,高6米,求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V=a×a×a = a3的密切联系。
第 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能解决体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3.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说这上节课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回顾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老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知识掌握的还不错,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课堂作业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1. 第10题把长方体的体积平均分。
2. 第11题横截面的面积乘以长得一根方木的体积,再乘以500得这些木料的体积,这道题重点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 第12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这个公式的应用以及变形的应用。
4.第13题只有分别估计出它的长、宽、高,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教学反思】教学时,如果为达到目标,直接告诉学生算法,这样快捷实用,但学生得到的除了知识结果外,学习的过程、探索的过程被抹去,学生的思维训练受到扼制,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也给拒之门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0课《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0课《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练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练习课。
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有可能出现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理解不深、计算方法不熟悉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思考。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练习题,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3.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5、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
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立方米。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4、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相等。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这个铁块重多少千克?2、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
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
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答案:一、1.60厘米、150平方厘米、125立方厘米 2. 60分米、30平方分米、148平方分米、120立方分米 3. 240 4. 3、9、27 5. 125 6. 2ab二、√××√三、1、10×4×5×7.8=1560(千克)2、300×2=600(立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练习课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的第3.1节,主要内容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练习。
本节课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思考问题与启发2.知识点概括引导3.认知培养、训练加强4.思维拓展加强训练5.活动操作加强联系二、教学重难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需要注意的计算顺序•客观题、解答题的解答方法三、教学内容活动一:思考问题与启发1.引导学生将简单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以手摸图的方式体验相关概念。
2.提出“买水果的篮子是用什么形状的桶做的?”“我们在日常劳动、生活中还会用到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启发学生思考。
3.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分享得到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活动二:知识点概括引导1.利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体积”的概念。
2.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构造特点”。
3.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查找相关知识点。
活动三:认知培养、训练加强1.带领学生认识数量,强化“单位体积”的概念。
2.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感知它们的体积。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练习,从初步计算加减体积开始,逐渐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
活动四:思维拓展加强训练1.利用案例演示、解题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整合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问题求解的能力。
2.推广学生高效归纳的技巧,引导学生把体积计算与其它知识点有机结合。
活动五:活动操作加强联系1.在班级中组织比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实物拼组,找出重量等于1千克的正方体体积的个数,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师与学生互动,问答结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观摩法•任务法•互动答疑法五、教学步骤1. 清晰整合知识引导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构造特点结合数量概念,对“体积”的概念进行深刻理解。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结合丰富的示例,在计算时注意顺序,逐渐提高体积计算的复杂性。
3. 思维能力拓展加强利用案例演示、解题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整合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问题求解,提高思维能力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