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培养人的核心素质和品德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道德修养包括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社会等方面。
作为文明社会的基石,道德修养不仅能够保持社会的秩序与稳定,更能够培养出具备高尚品德和价值观念的人才。
二、学术知识的全面发展除了道德修养,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还包括学术知识的全面发展。
学术知识的全面发展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人文等多个方面,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更能够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全面学术知识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身心素质的培养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还包括身心素质的培养。
身心素质的培养强调了人的体魄健康、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在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压力下,保持身心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身心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还包括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社会责任的意识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还包括社会责任的意识。
社会责任的意识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
社会责任的意识不仅包括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参与公益事业,更包括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具备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不仅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更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包括道德修养、学术知识的全面发展、身心素质的培养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它们共同构成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和目标。
在当今社会中,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应当更加注重道德伦理建设、全面发展的学习模式、健康的身心素质和积极的社会参与精神。
立德树人学习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5篇学习立德树人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让您对于立德树人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立德树人征文篇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教师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无私无畏,从不言弃,居平凡可安详,赴潮流能浩荡,处池塘则坦然。
是呀,“上善若水”,教师就是“善利万物”的水,是浇灌花园中花朵的雨露,当其为雨露,则润物而无声;当其为云霞,则遮天以蔽日;当其为池塘,则包容万物;蜗居斗室,则平静而安详;汇入江海,则汹涌而澎湃。
平淡是其本色,耕耘是其脚步,燃烧是其价值。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
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私奉献、不求给与回报的“大爱”。
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师也者,教人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喻诸德”首先要有崇高的师德。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
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为师之本,也是教育之基。
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
这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也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认识,尽管不很规范、严密,确是一种朴素的解说,但却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
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
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长远。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做好这个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
学校应要坚持这个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
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动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
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水平;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持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立德树人主要内容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让他们知道如何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具备健康的体魄。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体育活动、组织户外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他们
具备欣赏艺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让他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劳动精神,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立德树人核心概念界定引言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立德树人的核心概念,并详细解析其意义和实践方法。
立德树人的概念立德树人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个概念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德育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融合。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立德树人的意义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而没有道德修养,那么他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道德高尚、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立德树人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个道德观念正确的社会会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通过立德树人,我们可以培养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成员,从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立德树人的实践方法立德树人的实践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范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基本行为要求;•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培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中注入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德育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德育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 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置志愿者服务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和互助合作的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 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对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视程度。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
立德树人,是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育人,是指用德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善的行为习惯。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对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一种要求和要义。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理念由来已久,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根本。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对做人的要求,也是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弟子规》中也有“睦亲兄,和睦相处”、“孝始于顺”等教导。
可以看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较高的重视。
而在当今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我们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气日益严重,道德风尚日益下降,因此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非理性、不道德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伤害,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启示我们要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只有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才能够塑造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的新一代。
对学生进行德育可以使他们受益终身,不仅有益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只有教育出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教育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而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立德树人的名词解释
立德树人是指培养人的德行和品格,将道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立德树人的核心观念是以德为基,以立为本,以树为源,以人为本,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方式,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
质与行为准则。
立德树人强调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的智育培养,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全人发展的方面,使他们能够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的
德才兼备的人才。
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可以建立一个和谐、稳定、
有活力的社会。
第二周 2.26立德树人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怎样培养人。
立德,立:树立。
德:德业;树立德业。
树人,树:培养;培养人的意思。
立德树人(前辈)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
不管立德与树人出处在哪,就教师而言,立德在这里对做老师提出了第一要求,老师要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方可真正培养人。
如果是家长,那么立德在这里对做家长提出的第一要求是给孩子做榜样。
人人育人即社会也育人,社会(人人)也要给孩子做出榜样。
家庭(家长)、学校(教师)、社会(人人)三者给孩子做出该做的榜样,这其实已经很好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家长、教师、人人都要做出怎样的榜样?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那么我们就要做出什么样的榜样。
如果希望获得分数,那么只管应试,只管威逼,只管试题就可以了;我们时不时拿出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昔日自己的优秀成绩,或者拿出别人优秀的成绩,晒在那里就可以了。
如果希望获得金钱,那么只管算计,只管吝啬,只管拜金就可以了;我们时不时拿出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支票或者存款,或者拿出别人的财富榜,晒在那里就可以了。
如果希望获得权势,那么只管拳头,只管官爵,只管地位就可以了;我们时不时拿出自己的强硬非理一切,或者拿别人的强势压倒所有,晒出“我爸是李刚”就可以了。
显然这应该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希望的是孩子成长为有德之人即“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
立德,立:存在。
德:德行。
存在德行。
树人,树:成就。
人:真人。
成就真人。
立德树人(未成年人)存在德行,成就真人。
培养的是有德行的人。
那么家长就要成为有德行的家长;教师要成为有德行的教师;人人要成为有德行的人。
家长要爱自己的家,爱家人,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要懂得感恩有孝道;教师要爱读书,爱运动、爱好多多,当然爱自己的事业,用爱润泽每一个学生;人人遵守起码的红灯停绿灯行,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拥有公民该有的样,遵守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这只是泛泛而谈,当然有待深入,一时不知从何梳理起,脑海中又跳出了我们的“学生守则”,以此为准,不管是否是学生,我们都在“立德树人”!第三周 3.5耕耘在过去未来之间“假如生命再一次开始,让我再作一次岗位选择;我依然初衷不改,挑选教师这一美好职业。
立德树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以德育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使命。
立德树人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基本要求,以德育人是以德育人为中心,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当前,面对社会风气不良、道德沦丧的现状,以德育人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下面,我们就立德树人,以德育人展开讨论。
一、立德树人的意义立德树人,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教育学生发展正直、坚毅、勤学等良好品质。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养成自律好品行。
立德树人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立德树人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指引导学生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上表现出良好的品质。
而这些品质正是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健全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品行,那么其综合素质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相反,如果学生具备了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品质,那么他的综合素质一定会有所提高。
立德树人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学生的品格更多的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如果教育者能够注重立德树人,那么学生的品格很有可能会得到较好的塑造。
这是因为教育者不仅仅是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道德建设的导师。
只有教育者倡导正直、宽容、诚信等品质,学生才能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良好品格。
立德树人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是靠硬件设施来打造的,更多的是需要通过立德树人来推动。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教育事业才能够在良好的情况下得到发展。
立德树人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立德树人的意义不言而喻。
它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0一三年八月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一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宛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学校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前进方向。
作为学校教职工中的一员,应当站在践行这一理念的前沿,努力从自己做起,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为德育工作献智献力,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添砖加瓦。
我想从几个方面脚踏实地做起:
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的实质就是奉献、就是付出、就是全身心投入,这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一个教师的成就,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热爱的一项事业来耕耘。
忠诚教育爱岗敬业,把聪明才智和真情厚爱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
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培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殚精竭虑,恪尽职守。
陶行知先生是我心中的楷模。
我们应尽心尽责,敢于挑战困难。
我们只有对教育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我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关民族、国家兴旺的崇高的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知难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为荣,以苦为乐。
我的人生信条是:认认真真教书,兢兢业业育人。
以身立教,以苦为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塑造人类未来的巨匠,理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的教育鼻祖孔子,他的一生就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一生。
孔子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强调教师要做学生表率。
孔子还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一生特别注重身体力行,深受学生敬仰,被后人赞誉为“万世师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
”我要注重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举止端庄,文明礼貌,衣着整洁,谦和谨慎,处处以文明行为带动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
范。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
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
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就是帮助所有学生成器成才。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我要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
心系学生,情倾未来。
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
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
”永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先有一桶水。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
孔子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他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我要遵循胡总书记的教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
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向社会学习,调查研究;向家长学习,优势互补;向书本学习,取长补短;向教育对象学习,双向交流,增进了解。
爱学习,乐探究,教生有道,育生有方,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学生的爱戴。
教育教学教管工作是创造性工作。
唯其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
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
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
课堂教学、
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
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
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创新进取是勇敢者的天堂,勇当弄潮儿,踊跃投身创新实践。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