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教案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格式:doc
- 大小:402.89 KB
- 文档页数:3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学科年级:初二历史教材版本: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的基本史实;通过史料研读,明白资产阶级的救国理念,明白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影响,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明白逆时代潮流终将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导入,直观看出宋教仁案背后的冲突是国民党和袁世凯的斗争;通过故事讲解法,生动有趣阐述袁世凯登基的闹剧;通过不同时期地图对比,培养学生时空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4分钟)【讲授新课】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观看“宋案”视频,作为导入,(1.宋教仁的主张是什么?2.袁世凯的野心是什么?3.二者冲突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结合视频教材回答。
教师引导本课主线是国民党和袁世凯的斗争,袁世凯制造“宋案”是对宪政的极大破坏。
教师展示国民党人黄兴和孙中山对于“宋案”的见解,点出国民党内部不统一以及国民党人对“宋案”的应对之策,讲解二次革命的经过结果。
对比辛亥革命形势图和二次革命形势图,对比得出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师提问一次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这次战争叫做二次革命?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出答案。
教师展示袁世凯三个时代的照片,引导学生从照片的服饰变化指出袁世凯的身份变化以及野心的变大。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指出“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教师通过故事讲解法,把对内八步骤按时间顺序捋清楚。
对比《中华民族临时约法》和《中华帝国约法》的内容,得出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统治,政治野心家。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对外卖国,签订“二十一条”,讲解其内容和原因。
教师通过佚事故事讲解法,生动讲述袁世凯登基的故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在历史上的统治情况。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洋政府的成立、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政府的衰落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危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北洋政府的成立,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学生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具体情况,认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具体情况,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危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危害。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危害。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学习和了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历史事件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北洋政府的成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本课的主题——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
目标2:能够说出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其结果。
(重点)目标3:列举出袁世凯实施的独裁措施;归纳二十一条的内容,思考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原因。
说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
(重点)目标4:说出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
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重点、难点)目标5:阅读教材,结合教材53页第2个材料研读,分析理解军阀割据的影响二、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师:讲述课题“北洋政府”师:播放《宋案》视频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二次革命——讲授法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教材第50—51页“二次革命”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二次革命的背景是什么?问题2.结合教材51页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说说二次革命的过程。
问题3.小组合作探讨:为什么二次革命失败了呢?设计意图:把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
问题1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学生回答: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并在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引起袁世凯的恐慌。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教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
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
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
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
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多媒体出示宋教仁遇刺图片。
补充: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1904年2月参与组织华兴会。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设计【课标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情况;2、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及革命派的斗争,认识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理解军阀混战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和军阀割据【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那么,他窃取后是如何统治中国的?为什么说北洋政府的统治是黑暗的呢?今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第11课。
(板题)二、解题:学生了解北洋、北洋军阀、北洋政府三个历史概念(见屏幕)师讲: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
主要包括两个阶段:袁世凯统治时期和军阀割据时期。
三、学习目标(见上略)四、导航目录主题一制造“宋案”假意“共和”主题二践踏共和复辟帝制主题三帝制失败军阀混战五、新课讲授主题一制造“宋案”假意“共和”(一)自学课文第一部分,并阅读文中“相关史料”了解:袁世凯制造“宋案”的真相。
1、宋教仁其人其事(师补充:湖南常德市桃源人。
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1912年主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通过选举、重组内阁。
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
)2、谁是幕后的真凶?生答略3、杀他的原因何在?生答略师点拨:责任内阁制是宋教仁提出,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
(出示直观图示)过渡语:宋教仁之死,让孙中山等人猛醒。
于是,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发起二次革命。
“宋案”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二)小知识: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独裁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
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教学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宋教仁遇刺身亡,年仅31岁。
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这是由于袁世凯企图建立独裁统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二次革命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2.“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1、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剧表演、提问、视频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袁世凯独裁统治得以实现及迅速失败的原因,北洋军阀统治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自主学习】完成《金牌学案》自主预习内容。
【3分钟】【3】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北洋政府?袁世凯作为北洋派的代表,从他1912年2月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直到1928年北伐战争,这段时间的统治政府,称为“北洋政府”。
【1分钟】【4】在1912年中华民国创建后,革命党人满以为终于迎来了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就在他们兴致勃勃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却传来了晴天霹雳——宋教仁被刺杀了!【5】【宋教仁照片,讲故事】【2分钟】宋教仁何许人也?照片上这位,就是宋教仁。
华兴会创建者。
在他手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13年宋教仁领导国民党,一举击败其他政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当时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孙中山!不出意外,宋教仁很快就会成为新任总理。
在这之前,他回了一次湖南老家,为母亲祝寿。
没过多久,宋教仁突然接到袁世凯电报,说有国事商量,让他赶快回京。
宋教仁一路北上,在上海稍作停留。
可谁知,就在上海火车站,意外,发生了。
【6】【播放《宋案》视频】【3分钟】【7】【问题】很显然,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是谁杀死了宋教仁?坊间一时议论纷纷......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两组短剧的形式,呈现当时人们对宋案的认识。
在观剧之前,老师先给出4个问题以供同学们思考——问题1:宋教仁是不是袁世凯派人暗杀的?问题2:革命党人为什么坚持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问题3:袁世凯为什么不辩解?问题4:面对革命党人的围攻,袁世凯以什么方式回应?【8】【情景剧】【3分钟】【9】【师生交流】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3分钟】问题1:宋教仁是不是袁世凯派人暗杀的?答案:是(书中是否有明确指出是袁世凯杀了宋?还只是说袁想重金收买宋)不是,(那如果不是,接问题2)不确定问题2:革命党人为什么坚持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答案:为了避免革命阵营分裂,用共同敌人的威胁来巩固革命阵营的团结,抹黑袁世凯,逼其退位问题3:袁世凯为什么不辩解?答案:辩解了,但辩解也没用,笔杆子在革命党阵营中,说不过别人问题4:面对革命党人的围攻,袁世凯以什么方式回应?答案:武力威胁师:问:面对袁世凯的威胁,革命党有没有反抗?生:反抗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1.了解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经过;知道二次革命概况;
2.了解袁世凯称帝及其卖国行径;
3.认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评价人物的能力。
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蔡锷:为护国运动作出的贡献。
(蔡锷,湖南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他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
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
四、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1、列表归纳军阀名称及其它相关项目
派系代表人物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直系冯国璋、曹锟美、英
皖系段祺瑞日本
奉系张作霖日本
滇系唐继尧美、英
桂系陆荣廷美、英美、英
出示直、皖、奉三派军阀的代表人物。
2、出示“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说说从这张地图上,你能感觉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面?用相关词语表达。
3、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小组回答: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日益增长的军队人数和军费开支,使中国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教案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案课题称号: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学科年级:初二历史教材版本: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的基本史实;经过史料研读,明白资产阶级的救国理念,明白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影响,培育论从史出的才干;明白逆时代潮流终将失败。
2、进程与方法:经过视频导入,直观看出宋教仁案面前的抵触是国民党和袁世凯的妥协;经过故事解说法,生动幽默论述袁世凯登基的闹剧;经过不同时期地图对比,培育先生时空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的讲述让先生明白中华民族民主革命路途上的迂回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妥协2、难点:袁世凯得以完成民主专制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缘由三、教学进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4分钟〕【讲授新课】先生带着三个效果观看〝宋案〞视频,作为导入,〔1.宋教仁的主张是什么?2.袁世凯的野心是什么?3.二者抵触的结果是什么?〕先生结合视频教材回答。
教员引导本课主线是国民党和袁世凯的妥协,袁世凯制造〝宋案〞是对宪政的极大破坏。
教员展现国民党人黄兴和孙中山关于〝宋案〞的见地,点出国民党外部不一致以及国民党人对〝宋案〞的应对之策,解说二次革命的经过结果。
对比辛亥革命情势图和二次革命情势图,对比得出二次革命失败的缘由。
教员提问一次革命是什么,为什么这次战争叫做二次革命?先生思索教员引导出答案。
教员展现袁世凯三个时代的照片,引导先生从照片的服饰变化指出袁世凯的身份变化以及野心的变大。
先生自主阅读教材指出〝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做了哪些预备〞,教员经过故事解说法,把对内八步骤按时间顺序捋清楚。
对比«中华民族暂时约法»和«中华帝国约法»的内容,得出袁世凯对内实行专制统治,政治野心家。
先生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对外卖国,签署〝二十一条〞,解说其内容和缘由。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学目标】重点:1.二次革命的背景。
2.袁世凯复辟帝制。
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让我们一起步入今天的历史课堂,共同体验那段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新课探究】一、二次革命1.背景【材料链接】材料一1912年8月,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推孙中山为理事长,而由自己代理。
材料二1912年12月到1913年2月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这次国会由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一院制改为参、众两院制。
选举结果,国民党大获全胜,参议院274议席,国民党占123名;众议院596议席,国民党占269名。
材料三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
国民党所得议席最多,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
杀人的主使者是大总统袁世凯,同谋犯是国务总理赵秉钧,担任联络的是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布置行凶的是上海大流氓应桂馨,直接行凶的是失业军痞武士英。
【问题探究】袁世凯为何派人刺杀宋教仁?它的发生使得反袁斗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提示:目的是阻止国民党组阁,扑灭革命势力。
“宋案”的发生,使得革命党人逐渐认识到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
2.概况【材料链接】材料一孙中山主张武力反袁。
但是只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等少数人拥护他的主张。
材料二1913年4月,袁世凯又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 500万英镑的“善后大借款”,用作武力消灭国民党的军费。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 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学习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二次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宋教仁遇刺案
教师提问:宋教仁遇刺案的背后真凶涉及到谁?
学生回答:经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凯本人。
教师提问:袁世凯为什么要派人刺杀宋教仁?
学生回答: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3.教师强调: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并展示图片《袁世凯祭天》
目标导学三:护国战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有哪些领导者?
学生回答: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主要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2.教师讲述: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北上讨袁,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
但因袁世凯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节节败退。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为什么会失败?(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③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
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主题讲演、合作学习等,凸显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要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更加简练得体,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