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单元备课
- 格式:docx
- 大小:20.33 KB
- 文档页数:20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单元路《天路》学案四年级班姓名主备人:黄霞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
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2、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
认字11个,写字8个。
3、理解“霞光、吉祥、巨龙、翻山越岭、雪域、安康、神奇、漫长、欢聚一堂”等词语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作用和意义,体会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情分析:课前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把生字新词摘录下来。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
3、熟读课文,围绕课题练习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质疑。
4、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课堂学习研讨: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检查。
(2)全班交流。
(3)分组读课文,全班评价。
2、自学研讨:(1)认真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称青藏铁路是“天路”?在书上勾画重点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阅读青藏铁路简介,说说建设者们遇到了哪些困难?青藏铁路的建成有什么作用和意义?(3)、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3、检查自学情况:(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4、总结:学了本课后,你感受到什么?课堂达标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á guāng jí xiáng shān gāng jù lïng ān kāng shãn qí màn cháng ()()()()()()() huān jù yī tang fān shān yuâ lǐng hãng guàn yán hú zhǎo zã( ) ( ) ( ) ( ) ( )chïng shān jùn lǐng shì yí cuì ruî zǔài dà wú wâi kāi tuî jìn qǔ( ) ( ) ( ) ()( ) ( ) gōu tōng châ dǐ cù jìn yù wãi( ) ( ) ( ) ( )二、积累佳句。
·第八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话语·《大地的话》·教学目标: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
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3.师:大地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地的话》。
(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二.品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老师配上音乐把诗歌朗诵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设计意图:指导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这非常符合诗歌的特点,要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范读,再加上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诗歌意境,对诗歌有个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生字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等;重点识记“蕊”字。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课题《天路》主备人发言某某说教材: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与其它不同,第一局部为《天路》歌词,第二局部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
《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
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含义。
感受天路修建之难,意义之大。
3、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说教学重难点: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天路》北师大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十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
这篇课文是新入选的篇目,文本离学生生活比拟远。
虽然课本提供了《青藏铁路简介》做为补充资料,但仅凭这些文本内容和孩子的生活阅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青藏铁路〞的图片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这条与众不同的路,她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国盐湖沼泽,奔腾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的称它为“天路〞。
二、课题质疑:1、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2、鼓励提问题的学生。
三、展示资料,引导整理资料,进行学法指导。
1、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2、引导整理手中的资料。
一类是: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
〔出示有关恶劣环境词语〕一类是:青藏铁路世界之最。
四、结合资料及简介理解“天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简介局部,思考: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青藏铁路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圈一圈、画一画,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汇报3、教师相机总结。
青藏铁路海拔之高、线路之长、修建之难、作用之大……所以我们称它为“天路〞。
〔出示图片感受天路4、说话练习:理解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谁能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来说一说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其为“天路〞呢?。
《天路》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屈塬作词、印青作曲、歌唱家韩红演唱的《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
这样安排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
《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
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本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
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旨在让学生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独立完成识字学词的学习任务了,本课教学便放手让学生自学,只是在课堂是针对学生易错的读音进行了指导。
四年级下册用大小四个“金钥匙”辅导学生写批注笔记,而十单元(本课所在的单元)又在“金钥匙”中明确提出小学生必须养成..的三条阅读习惯:1.每天阅读2.边阅读边记笔记3.查阅工具书帮助阅读。
本课结构比较特殊,由歌词和简介两部分组成,所以应充分利用单元中的金钥匙给的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只是因为是初次跟学生见面,所以将第三条改成了“查阅资料,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练习独立识字,认字6个,写字8个。
2.多种方式理解“霞光、吉祥、巨龙、翻山越岭、雪域、安康、神奇、漫长、欢聚一堂”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3.读悟结合,恰当运用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从而了解“天路”的含义。
4.充分与文本对话,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继续练习摘录笔记。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体现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难点】有效提取资料信息,理解天路的含义。
【课时划分】第一课时:1.理解人们渴望铁路修建到家乡的心情。
2.为什么称“青藏铁路”为天路?(课后思考题)3.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从而了解“天路”的含义。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单元备课-教学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单元备课-教学教案m 0pt 19.85pt; LINE-HEIGHT: 22pt; TEXT-ALIGN: center;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align=center>第十单元《路》m 0pt 19.85pt; LINE-HEIGHT: 22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align=left>单元情况分析m 0pt 19.85pt; LINE-HEIGHT: 22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align=left> 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天路》教案(精选5篇)《天路》教案1教材依据: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设计理念:2、少教多学: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整合资料,融会贯通地开展互文学习。
3、大语文学习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入丰富学习资料,指导学生整合、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成果。
教材解析:《天路》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的第一篇主体课文,由两部分组成,前文是屈塬创作的《天路》歌词,后文是关于青藏铁路的简介内容,介绍了“天路”的名称来历、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修建青藏铁路的实际困难、修建过程中的突破性壮举和修建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
前文作为一首诗歌,易于诵读展示,表达情感。
后文起补充说明作用,只有建立在理解事情前因后果和背景资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指导学生分不同方面了解事物、借助资料理解文本的好教材。
生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能够在阅读时整体感知文本层次,对于诗歌学习兴趣很浓厚,诵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能力,能结合文字资料和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解读文本,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对于歌曲演唱兴趣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诗歌,结合文本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文中的背景资料了解关于青藏铁路的相关信息,在互文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路”的主题,抓重点词句,探究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和重大意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天路”的含义。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提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互文理解,把握主要主要内容,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难度和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学习自主阅读资料,整理和筛选信息,运用信息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困难、修建过程中的壮举及修建成功的意义。
《散落的钞票》为了保证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老师们都要准备说课稿。
为大家提供了散落的钞票说课稿,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说教材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金钱》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根据真实事件编写的记叙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赞美了人们拾金不昧真诚互助的品质,歌颂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人们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很好的一课.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堂教学7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正确认读文中的生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过程及方法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心,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写作方法。
2。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从课文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及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
3。
教学重、难点: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
4。
教具准备:十元钱多媒体课件5。
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本课我以“学案导学"理念为指导,结合课程标准及中段学生阅读能力特点,采用了以下教法:激趣法:通过课前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景教学法:在学习地铁站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时,我通过创设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众人拾金不昧的品质。
学导式教学法:我以“哪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去朗读文本,感悟人物拾金不昧的可贵品质,突破学习重难点.四、说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教材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的自学了解:哪些人做到了拾金不昧?勾画相关句子,并批注上自己的体会。
小组合作法: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后的体会,初步感悟人物品质。
读悟结合法: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的形式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品词析句去感悟人物拾金不昧的可贵品质. 说教学过程(一)了解十元人民币,导出话题1。
北师大版第八册第十单元备课四年级语文教案第十单元《路》单元情况分析本单元以“路”为主题组合单元,从道路、商路、求学路、人生路等几个角度选编课文。
《乡村大道》充满革命豪情,“乡村大道”一语双关,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二者都抒发了诗人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人民,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丝绸之路》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
教学课文时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学生学习精读的方法:坚持记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继续学习解答自己的提问;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学习与作者对话,还要注意题目透露的内容、情感。
建议教学时间:6课时乡村大道教学目标:1、这首诗语句优美,充满激情,教学时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通过教学,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本诗,读透字面背后的内容:经历风雪,生活才有意义,才会美好。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及内在联系让学生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本诗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绘乡村大道的诗歌。
二:检查预习:1.分小节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交流本诗作者郭小川的个人资料,弄清诗人写诗的背景。
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
郭小川,本名郭恩大,当代著名诗人,____年9月2日生于河丰____(省、市、区、县),____年到北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并开始诗歌创作。
____年参加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作协秘书长。
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歌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被誉为“战士诗人”。
他的诗歌富于思想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语句铿锵,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一青纱帐》等,他的诗歌创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按要求自学1)认真读课文,思考诗人笔下的乡村大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四:理解重点语句再读诗歌,诗人都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乡村大道有哪些显著特点?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参考:第一小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长远和宽阔第二小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险峻和曲折第三小节:写出了乡村大道的坎坷和丰沃朗读全诗,感悟诗歌内容。
作业:字词两遍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多种形式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听写字词丝绦缔造干涸沟壑匍匐●二:重点理解最后一小节1、乡村大道有哪些特点?2、最后一小节与前三小节有何联系?3、你懂得了什么?(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三:拓展延伸1、第三小节不要这部分行不行?2、谈一谈作者写“乡村大道”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乡村大道”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四:有感情朗读1、分小组读2、男女对读3、全班齐读作业:选自己喜欢的小节,熟读成诵板书设计:长远和宽阔扎根生活乡村大道险峻和曲折植根人民坎坷和丰沃课后小结:丝绸之路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西游记视频展示)。
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
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一)丝绸之路的开辟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
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
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
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
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
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
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1、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
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
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总结: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
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3.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国、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