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24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
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1.非工程性防御:(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方式实例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之小船创作数字法记忆遥感技术(RS)知识点“3”个组成部分: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传输处理系统。
“1”个工作原理:地表物体的电磁波谱特征。
“4”步工作过程:获取信息、记录传输、处理分析、用户应用。
“2”个应用:资源普查、环境灾害监测。
遥感技术及应用一、遥感1.概念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
2.类型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3.工作过程目标物体――电磁波传感器――→地面接收站――处理分析用户应用4.遥感影像(1)组成:像元,是遥感影像上的最小单元。
(2)空间分辨率(分辨率):一个像元所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分辨率数值越小,分辨率就越高。
(3)类型:黑白、彩色(真彩色、假彩色)。
二、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作用1.应用领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调查、农作物的估产、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灾害监测、重大工程的建设等。
2.在资源普查中的优势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而且还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三、遥感在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1)原理:被污染水体具有独特的区别于清洁水体的光谱特征。
(2)内容:研究和预测同一流域水体污染历史和污染趋势。
(3)意义:为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准确信息。
2.遥感在沙尘暴监测中的应用(1)遥感卫星的特点: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
(2)监测内容:沙尘暴的起源、移动和扩散过程。
问题探究自2018年3月7日以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持续遭受强降雪,导致贾洛镇部分行政村及远牧点发生雪灾灾害,造成部分牦牛、马、羊死亡。
截至3月9日9时统计,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县近70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党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指导民众救灾,在指导救灾中,遥感技术尽展其长。
思考探究: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有哪些优势?提示:监测范围广、时效快、精度高、连续性强等。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各种数据和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最为直观的就是地貌研究。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从而对地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比如,通过对河流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可以了解到河流的形态、流速、水位等信息,进而推断出河流的演化过程和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山地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为地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其次,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土地利用和覆盖研究。
土地利用和覆盖是地球表面上不同土地类型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农业发展、城市扩张、森林退化等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田的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土地退化和农田面积变化等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此外,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涉及到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环境数据,包括大气污染、水质状况、植被健康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监测环境变化和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监测。
例如,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前,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最后,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包括人文地理研究。
人文地理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扩张、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等数据,为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观察到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而分析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地理研究,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发现隐藏在地表下的古代城市遗址和文化遗产,为人类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举例遥感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进行感知和记录,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环境、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领域。
下面将列举10个遥感应用的例子。
1. 农业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农田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状态、作物病虫害等信息,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农田管理和精确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气象预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信息,用于气象预报模型的输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的地貌、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信息,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效率。
5. 资源勘查:遥感技术可以探测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帮助进行资源勘查和评估,指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 地质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及时预警和评估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7. 海洋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海洋生物量、海洋环境变化等信息,用于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
8. 森林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森林生物多样性等信息,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
9. 基础设施管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状况,用于设施维护和管理。
10.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城市扩张、农田变化、湿地退化等,为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提供支持。
总结: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气象、环境、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多个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