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15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二)【内容标准】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四、古印度1、种姓制度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
(见板书)讨论: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佛教产生了。
2、佛教的诞生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佛教产生的时间、背景、创始人、教义与传播情况。
(见板书)五、古代中国回忆中国历史内容,教师归纳两点:1、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前475年),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中国是文化传统惟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
六、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从位置、性质、政治等方面讨论并归纳东方文明的共同特征。
(见板书)讨论:(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提示: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古代东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A、古埃及的金字塔 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总结巩固】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古代埃及国家出现和统一时间。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劳动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兴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指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图示法归纳、概括和综合教材主要内容的能力。
重难点1.重点:金字塔。
埃及的强盛。
2.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
另外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史,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1.投影仪2.投影片(自制):(1)古代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句;(2)埃及奴隶社会阶级关系图示;(3)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按课本图放大);(4)埃及战车(按课本图放大);(5)本课知识综合图示;(6)课堂检测题。
3.挂图:(1)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挂图;(2)古代埃及挂图。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举世闻名的埃及大金字塔,你知道它的来历吗?令人神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你知道它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有史以来,从尼罗河畔第一个古王国的建立,一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五千年间,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流传过多少新奇有趣的故事,至今还留下多少著名的历史遗迹、文化古物和艺术珍品!这一切都是你们渴望知道,也是应该知道的。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呢?请打开课本第5 页,今天我们学习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
2.讲授新课第2 课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一)(板书)(提问)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是哪四个文明古国?(学生回答。
挂《大河流域亚非古国》图,指出文明古国所在州、大河流域地理方位)。
第2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南亚印度河流域——古印度
东亚黄河流域——古中国
二、古埃及:金字塔——文明标志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1、作用:维护私有制
2、地位:已知世界历史上首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古印度
1、种姓制度
婆罗门——宗教祭司(精神统治)
四大刹帝利——军事贵族(世俗统治)实质古印度的社种姓吠舍——自由民(平民)会等级制度首陀罗——土著居民(被征服)
2、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1)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创始人:释迦牟尼(乔答摩·悉达多)
(3)早期教义: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族界限
(4)传播:南亚各地、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
课题第2课大河流域一人类文明的摇篮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年级九年级主备人刘银茹主讲人刘银茹学习目标基础知识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了解古代埃及国家名称和统一时间,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
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能力训练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与实质,以及印度种姓制度,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1.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运用智慈和力量创造出的世界古代•大奇迹,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还有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
3.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体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学习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学习难点学生刚接触学习世界也对地理方位、人名、地名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的分析。
研读课本自主预习:(设问导读)1.非洲的东北部 ________河蜿蜒北流,每年定期泛滥,。
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
约公元前______ 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_________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________ 国家建立起来。
国王的陵墓_________ 是其权力的象征。
2.在______ 洲的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
从图上看,它似弯月,土地肥沃,因此有“______ ”之称。
3.在新月沃地的东部,___________ 河与_________ 河并行奔流,被称为_________ 。
4.公元前_______ 年以后,_________ 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_______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___________ 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________ 的奴隶制国家。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掌握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河流域文明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黄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大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1.2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1.3 古埃及的重要成就: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2.1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2 汉摩拉比法典2.3 古巴比伦的其他成就:宗教、文学、数学、天文学第三章: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3.1 印度河流域的自然环境3.2 古印度文明的特点3.3 古印度的重要成就:佛教、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第四章: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4.1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4.2 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4.3 古代中国的重大成就:夏商周、儒家思想、四大发明第五章:大河流域文明的比较与启示5.1 大河流域文明的共同特点5.2 大河流域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5.3 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评价学生在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特点、掌握文明成就方面的表现。
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六章: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续)6.1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6.2 古埃及的艺术与建筑风格6.3 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与影响第七章: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续)7.1 古巴比伦的社会制度与经济生活7.2 汉摩拉比法典的意义与价值7.3 古巴比伦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续)8.1 古印度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制度8.2 古印度的文学与哲学成就8.3 古印度文明的传播与影响第九章: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续)9.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9.2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9.3 古代中国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第十章:大河流域文明的碰撞与融合10.1 大河流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10.2 文明的碰撞:战争与征服10.3 文明的融合:文化、科技、宗教的交流与互鉴教学评价:在完成剩余章节的教案编写后,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评价学生在了解大河流域文明特点、掌握文明成就方面的表现。
九年级历史上册1.2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案中图版第2课大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奴隶制度的实质,提高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特征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本课的难点是: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导入新课:1.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金字塔的国度”组织系列讨论::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
问题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南起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尼罗河三角洲。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问题二: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史书(希罗多德的著作)的记载,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1课时)导学案年级:九年级学科:历史执笔:刘敬婷审核:政史地组课型: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河流域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列举古埃及、古巴比伦统一时间;说出金字塔名称的由来及用途;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识别“种姓制度”等级名称。
归纳古代东方社会政治特征,阐释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使学生认识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并带有原始形态的同态复仇法的特点。
通过阅读理解种姓制度表格内容,使学生认识种姓的等级特点和阶级压迫实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释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使学生确立法律和法典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的基本观念。
通过对种姓制度的探讨,使学生认识种姓制度既是等级制度,又是阶级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本课教学难点:一是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人类早期的文明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其中重要的是“四大文明古国”。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导入框的内容,说说“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追溯历史,看看千年前的故事。
一、自学导航:(自己细读课文,从正文中找到以下问题答案,找不到的可寻求同组成员帮助)(一)金字塔的国度1、约从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2、埃及是“的馈赠”(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亚洲西部,河与河并行奔流,被称为。
第二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以及地图,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
2.知道汉莫拉比法典,种姓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 学生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与人类早期文明”的关系这一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要求: 1.首先独立完成表格。
2..遇到不会填写的内容,按照老师指导,进行小组讨论。
活动:四大文明古国穿越之旅
环节一:填写表格内容,完成时空定位。
学法指导:在阅读中,学会找关键年代和关键历史名次术语
环节二:古埃及解密
阅读诗歌下面,说说为什么古埃及人要赞美尼罗河?
啊!尼罗河,我要称赞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会停止呼吸
环节三:古巴比伦历险
你变身成为汉谟拉比时期的法官,你会如何判决下列案件呢?(使用教材p11法律条款进行判决) 1、一个自由民不小心打掉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牙齿
2、自由民伤害了其他人的奴隶
3、奴隶主将努力伤害致死
4、一个人偷了别人的奴隶
环节四:古印度解密
《佛本生记》记载:一个修行的婆罗门因为饥饿,吃了贱民施舍的食物,终悔恨而死
问题:为什么婆罗门会有这样的反应?
环节五:回思古文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谈谈对你有哪些启示?(学案讨论)
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对于本课所学涉及的内容,除了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