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河流域文明古国
- 格式:ppt
- 大小:8.82 MB
- 文档页数:55
考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1.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古文明产生时间大河流域文明标志古埃及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以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等古中国约公元前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等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经济方面: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政治方面:实行奴隶主专政的奴隶制国家2.大河流域能够孕育四大文明的原因:大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大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产。
例题1“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
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的主题曲。
如果我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答案:A解析:材料中“法老的陵墓”指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埃及位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故A项正确。
例题2 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
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的地理因素是()A.海洋B.沙漠C.高山D.河流答案:D解析:题干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出现在黄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故选D。
1.一考古队从中国出发,从东向西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2.人类早期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下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A.古巴比伦王国B.古埃及C.古印度D.古代中国3.学习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后,某班同学以此为素材,设计了活动课。
下列选项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B.从巴比伦到印度河之旅C.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汉谟拉比法典——现代法治社会的开始4.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①地处大河流域②以农业经济为主③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④都存在等级制度,阶级分化明显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D.对人类文化贡献最大6.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第一课时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东亚——黄河、长江流域——中国回忆中国历史内容,归纳:1、中国是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前475年),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中国是文化传统惟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
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从位置、性质、政治等方面讨论并归纳东方文明的共同特征。
讨论:(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提示: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古代东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A、古埃及的金字塔B、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C、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总结巩固】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
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
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古印度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奴隶制国家也走过一条从小国到统一的道路,其中雅利安人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中形成的等级制度,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它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群众的一面。
【真题训练】一、选择题1、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其国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4、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古代印度吠舍与婆罗门,就社会平等问题展开辩论,请说出双方可能说的话。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学习目标:1、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3、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学习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学习难点: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一、自主学习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洲的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2、埃及国王的陵墓称为是权利的象征。
3.亚洲西部“新月沃地”东部,河和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约从公元前2500年,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人进入古代印度后,产生的等级制度叫,它激化了当时印度社会的矛盾。
二、合作探究1、“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呢?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了呢?3、什么叫种姓制度?其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4、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三、梳理结构四、巩固训练1、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A.雅典卫城B.金字塔C.空中花园D.长城2、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3、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其文明成就突出表现在()A.形成种姓制度B.制定《汉谟拉比法典》C.建造金字塔D.实行民主政治4、尼罗河畔巍峨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是用来作为()A.宗教寺庙B.天文标记C.法老陵墓D.神坛5、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1.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
2.历史概况: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
3.文明的象征——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
2.历史概况: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意义: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地理位置:亚洲南部印度河流域。
2.国家出现: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侵入,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文明的象征——种姓制度(1)形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3)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问题】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产生于大河流域?探究:(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都处于北纬20°~40°之间,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的生存。
(2)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之所以被称为金字塔,是因为 ( )。
A.它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B.胡夫的身价像金子一样贵重C.它的外形像汉字“金”字一样D.它在当今世界比较稀少答案:C2.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后,在留言本上写道:“不看________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请你填空( )。
A.金字塔B.尼罗河C.开罗市D.汉谟拉比法典解析:金字塔、尼罗河和开罗市都与埃及有关,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因此,可首先排除D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识记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列举古埃及、古巴比伦统一时间;简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并说明它们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说出“种姓制度”的等级名称及影响;归纳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阐释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探讨尼罗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培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培养概括历史现象特点的能力。
通过探讨种姓制度的等级表象与阶级实质的关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古埃及农业劳动场景》(墓壁浮雕图)、《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照片、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代印度牛车模型照片等,学会从地图、文物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享有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释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学习,确立法律和法典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本课教学难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所体现的政治特征。
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引导学生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地图,思考“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哪些共同特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其它大流域为什么没能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
远古人类的生存更多的依靠自然条件的赠与。
大河的水源为早期的人类活动提供了繁衍生息的依靠。
人们依托在大河两岸采集耕种,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人类文明既然取之于自然,那就理所当然的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谋发展。